潼南知青家庭农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
共青城知青故里简介共青城知青故里呀,那可真是个超有趣又充满回忆的地方呢。
一、知青故里的位置它就在共青城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啦。
共青城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魅力,而知青故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那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角落,周围的风景呀,有山有水,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二、知青故里的由来这得从以前的知青下乡说起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呀,好多年轻的知青来到这里,他们带着梦想,带着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
这里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劳作,见证了他们的欢笑与泪水。
后来呢,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就有了知青故里这个地方。
三、知青故里的特色1. 建筑风格这里的建筑有着浓浓的年代感。
那些老房子,看起来虽然有些破旧,但却特别有韵味。
走进那些房子,就仿佛穿越回了知青下乡的那个时代。
墙壁上可能还留着以前知青们写的标语呢,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热情。
2. 文化展示在知青故里,有各种各样关于知青文化的展示。
有以前知青们用过的农具,那些锄头、镰刀,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还有他们写的日记、信件,从这些文字里,我们能读到他们的思乡之情,读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还有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知青们笑容满面,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3. 体验活动来到这里,还能体验知青们的生活呢。
可以跟着当地的老人学习以前的农耕技术,像怎么种地、怎么除草之类的。
还能参加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比如说编草帽,这可是当年知青们必备的技能哦。
在体验这些活动的时候,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当年知青们的不容易。
四、知青故里的意义对于那些曾经的知青来说,这里是他们青春的回忆。
他们可以回来看看,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找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呢,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
我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以前的历史,了解到知青们的奉献精神。
而且,对于整个共青城来说,知青故里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更多的人来了解共青城的历史和文化。
反正就是说,共青城知青故里是一个充满魅力、富有故事、有着深刻意义的地方,非常值得大家去看看哦。
前言《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现在已成书出版了。
它是《八五一○农场史(1948~1983)》之续,记述了农场从1984~1995年的历史进程。
12年来,全场15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群众,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改革。
这次改革触及了农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诸如农业、工业、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改革,给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工农业总产值由1984年的2946万元(现行价),上升到1995年的18756万元,增长6.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1984年的210万元,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13472万元,增长6.4倍;房屋建筑面积由1984年的35万平方米,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46万平方米;人均年收入从1984年的515元,上升到1995年2535元,增长近5倍。
其它如电力通信、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等等,都有长足的发展。
程控电话,直拨国际国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闭路电视、家用电器、大、中、小型汽车,也不断涌入家庭。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农场12年来的改革成果是十分突出的。
然而,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种种磨擦、撞击和阵痛,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给农场带来了压力和困难。
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被打破以后,过去农场办社会的经济包袱和老企业的历史负担,日益突出起来,其矛盾的焦点,就是债务负担沉重,缺乏自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从而使一些厂矿企业,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或产品滞销、或停工停产、或经营亏损、或倒闭破产。
不仅如此,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农场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和价值规律的影响下,又显示出复杂化和双重性的特点:其一,农场的经济,既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但又出现了效益下滑的新走向;其二,农场职工既出现了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但又出现了另一部分人面临失业的困境;其三,人们的心态,既欢迎改革带来的实惠,但又害怕改革带来的冲击。
难以忘却的北大荒知青岁月文/金达仁“知识青年”是一个具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名词。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支边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千百万青春少年已变成两鬓斑白,然而,他们对当年那段艰苦坎坷的青春岁月仍记忆犹新;对那片广袤的土地怀有一份深深的感情。
——题记1968年-1974年的7年间,先后有佳木斯、温州、鹤岗、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知识青年约5600余人,来到黑龙江省莲江口农场支边下乡。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艰难困苦的劳动生活中,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知青历经磨难、奋发向上、奉献青春,成为当时莲江口农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莲江口农场创建于1956年9月24日,位于黑龙江省合江地区汤原县域内,当时隶属于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合江劳改分局,对内称“黑龙江省第四十一劳动改造管教支队”。
如今的莲江口农场,已经改制为黑龙江省天裕集团莲江口农场有限责任公快去医院陪护,他说:“我这边正忙呢,你先去陪护,我忙完了再去医院陪护母亲。
”赵大荣是个大孝子,平时母亲有病住院都是亲自陪护,这次为了尖山村的富民产业建设,硬是把工程质量检查完后,才去医院看望母亲。
在赵大荣精心呵护下,工程高质量按期竣工。
在各项富民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尖山村成立了民富源、鑫荣源、绿林生猪、裕聚4个农牧专业合作社。
4家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106户,平均每户获得产业贷款1万元支持,带动村民转变传统种养方式。
民富源农牧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和养殖暖棚牛、羊、猪养殖为一体,目前羊存栏达8000只。
2019年初,刚成立不久的民富源负责人胡雄年来到村委会,向赵大荣诉说养殖饲草价格高、缺资金等困难,请求帮助联系购买质优价廉的饲草。
赵大荣当即与饲草资源丰富的黄羊河集团丰富联系,以低价定购优质甜糯玉米秸秆青贮饲草,为合作社解决了养殖饲草短缺的燃眉之急。
按照县乡工作部署,今年初,赵大荣协助对接15户贫困户将绿洲小城镇日光温室入股加入合作社,折合入股股金共计104.7万元,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动员33户贫困户将6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用于发展羊、鸡产业,每年每户可分红2000元,为贫困户拓宽了增收渠道。
中国知青村简介资料中国知青村简介资料一、什么是中国知青村?中国知青村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农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曾经接收过大批的知识青年(即“知青”),他们在那里劳动、插队,坚持了近十年的时间。
二、知青村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文化大革命爆发。
此时,为了避免那些知识青年在都市闲逛,扰乱社会秩序,政府将他们组织起来,接到全国各地的农村插队、劳动,散发他们浓重的都市气息。
它们在互相较高峰时,曾达到15~20个省份。
最后,由于知青村部分地区沿着改革开放的轨迹,知青村社会的面貌也在变化。
今天,它们有的成为了农民的家庭饭店、乡村旅游的家庭旅店,有的则由政府投资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农家乐。
三、知青村的特点1. 纯朴的环境。
知青村位于中国各个农村地区,毗邻自然环境,一般干净优美、资源丰富。
它们的特点在于清新、乡土风情,游客可以靠近山水获得纯粹的放松感。
2. 丰富多彩的文化。
历经50年以上的时间,知青村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村落的建筑、生活用具、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中感受到其独特性。
3. 人情味十足。
知青村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和热情好客的文化闻名,这与世界上其他旅游名胜区相比,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愉快体验。
吃住条件虽然简单,但许多游客都被这里的家常味道和人情味打动。
四、知青村的发展前景如今,知青村正在成为农村旅游的中心。
地道的乡村风情,带给了游客十足的纯朴风格,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旅游业的多样性。
而与此同时,这也拉动了当地的农村经济,使其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知青村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究竟它的发展前景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弥勒东风农场知青故事摘要:1.弥勒东风农场简介2.知青在弥勒东风农场的生活3.知青们的贡献和影响4.知青故事的启示正文:【弥勒东风农场简介】弥勒东风农场位于我国云南省弥勒市,创建于上世纪50 年代,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大型国有农场。
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提供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责任。
在农场的发展历程中,一批批知识青年投身于此,为农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知青在弥勒东风农场的生活】上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城市生活,来到弥勒东风农场参加劳动。
他们把农场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投入到农场的生产建设中。
他们与农场的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知青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为农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青们的贡献和影响】知青们在弥勒东风农场的生产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推动了农场的生产力发展。
他们带领工人们开展科学种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使农场的粮食产量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此外,知青们还积极参与农场的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为农场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
他们的付出和贡献,为农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知青故事的启示】弥勒东风农场的知青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篇章。
它告诉我们,知识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担当、奉献和拼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知青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序言双鸭山农场地处东北三江平原黑土带上美丽富饶的完达山北麓,地跨宝清县、集贤县、友谊县、双鸭山市三县一市边域,全境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集贤县公营农场基础上,以老垦荒人,复转官兵及他们的后代为主体的几代农场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发扬“艰苦奋斗,求实进取,群策群力,兴场富民”的企业精神,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使农场成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结合,公检法司、教科文卫俱全的国有现代化农场。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场人民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兴办家庭农场,不断总结经验,使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农场从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轨道,使农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第一部《双鸭山农场志》(1947~1987)已于1990年 8月正式出版,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农场40年发展里程和取得业绩。
现已定稿付梓的《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是上部志书的续志,重点记述农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所取得的经验及主要成就。
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双鸭山农场断限内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面貌,达到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以达到“存史、资治、教化”之目的。
《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从收集资料到成书,工程浩瀚,人员变动频繁,任务艰巨。
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总局和分局史志领导都给予了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农场机关各科室,企事业单位及驻场单位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编纂人员刻苦学习,知难而进,勤奋耕耘,秉笔直书,为场志作出贡献。
借《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出版之机,谨向参加场志编纂工作的同志和对场志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知之深,受之初。
新农人绽放“巾帼红”作者:倪东衍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第11期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韦家社区知亲家庭农场主张甜,是一位返乡创业的“甜妹子”。
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总裁助理,但出于反哺家乡、建设美丽家园的梦想,2011年她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潼南创办了知亲家庭农场。
农场占地200余亩,规划建设了“一心、五园、七湾、百景”的农旅融合模式。
“一心”即服务中心,“五园”包括知亲园、百果园、水景园、农事体验园和高科农业园,“七湾”则指多样景观。
在农村创业过程中,张甜摸索出两条路子:一是重点打造农事体验旅游,种植多品类水果,保证了供应稳定;二是进行果类深度加工,生产果酒、果醋等产品。
张甜的生态农产品微信销售群有不少忠实消费者。
不仅自己农场发展壮大,张甜还助推周边的农户开办了农家乐。
随着农场生意的红火,张甜决定兼顾农场经营的同时,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为实现这个目标,2016年,农场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了当地200多户贫困户的年猪,许多贫困户都愿意将自己的生猪卖给张甜。
“我想把农场对周边村民的帮助作用彻底发挥出来。
”张甜说。
这个决定不仅让农场的经营更加多元化,还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销售渠道,更帮助本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由于长期从事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张甜拥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创新理念。
2016年,张甜以“包教包销包盈利”的三包模式服务乡亲,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创办了“重庆市女性素质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潼南区分校高素质农民教学实训基地”;开设以技术为主的“种养培训班”,以经营为主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以销售为主的“电商培训班”。
在当地农委的帮助下,张甜请来北京农科院、陜西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市农委的专家教授,每月对农民开展针对性集中培训1次,每次培训约100人;对贫困户全程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此外,张甜还开展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育项目。
潼南蔬菜公园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潼南蔬菜公园是位于中国重庆市潼南区的一个著名景点。
作为一个大型的农业公园,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
蔬菜公园占地广阔,拥有多个蔬菜种植基地和景观区域,给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农业生产和享受大自然的机会。
这个公园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农田景观、推广农业知识和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游客可以在蔬菜公园中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期和种植技术。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许多互动体验项目,如采摘蔬菜、种植体验和农民市集,让游客们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过程。
同时,蔬菜公园也是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方。
这里有清澈的河流、蓝天白云和绿色的山丘,构成了迷人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公园的散步道上漫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总的来说,潼南蔬菜公园是一个集自然风景和农业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业生态和参与农业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展示了当地丰富的生活方式和资源。
对于喜欢大自然和农业文化的人们来说,蔬菜公园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
以下是针对"潼南蔬菜公园的介绍"这篇长文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介绍潼南蔬菜公园。
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如下: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目的,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潼南蔬菜公园的整体认识。
我们将介绍该文的背景信息,为读者明确文章的主题和接下来的内容安排。
正文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详细介绍潼南蔬菜公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景观与特色。
我们将从地理位置开始,为读者提供具体的位置信息,并探索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蔬菜种植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回顾蔬菜公园的历史背景,探究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 2013年9月4日>>辛国荣到太安、柏梓、双江视察“三线”四项重点工作时要求9月3日,县委书记辛国荣到柏梓、双江、太安等地视察“三线”四项重点工作时要求,要继续加大“三线”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产业,以优质项目为支撑,推动沿线产业加快发展。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道义、县委副书记王万洪及相关镇街负责人参加。
来到太安镇韦家村,辛国荣先后察看了知青农场、碧鸡庄园、食品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情况,他指出,企业要大力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当地镇街要做好引导、帮扶工作,严格按照例行程序,完善项目相关手续,理清思路,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沿线产业发展。
“目前来办事的群众多吗?集中反映的问题有哪些?”在太安镇塔沟村村级服务中心,辛国荣详细询问了该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办公情况。
他指出,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悉心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问题,将村级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基层群众的平台。
辛国荣还参观了该中心卫生室,他嘱咐卫生室工作人员要勤学本领,积累经验,工作中注重细节,为提升当地医疗保障水平作出贡献。
在太柏路沿线,辛国荣仔细察看了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他要求,相关部门、镇街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以近期“五城同创”迎评为契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大力发动沿线群众自主参与,以充分改善沿线景观形象为目标,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直至抓出效果。
“刘老板,旧房改造成新房了,以后在产业发展上有什么规划没有?”在双江镇五里村,辛国荣打趣地询问当地准备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刘庆明,鼓励他利用房舍周边优势资源,开发田院经济产业,以优美的周边环境吸引顾客,以优质的服务质量留住顾客,用辛勤的劳动不断增收致富。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版权所有。
知青之家简介
知青之家坐落在崇明前卫⽣态村旅游区中⼼(⽣态岛主题公园内),青⼭绿⽔,风景优美。
“⾬过千叶争滴翠,风飞群枝为摇影”,那汉⽩⽟的九曲桥,显得那么洁净。
远观朵朵⽩云,俯视盈盈绿⽔,那门前的康河,“⼀湾碧⽔⼀条带,⽆声画中有诗声”,去感受那⽣⽓蓬勃的绿⾊⽣命,⼀种完全的⽣态旅游新概念。
到崇明旅游体验知青之家:知青之家即具浓郁的知青情,⼜综合了崇明农家乐的特⾊,是知青来知青之家重叙知青情,吃吃农家饭菜以及旅游者到崇明旅游、体验崇明知青农家乐及崇明风情的重要内容。
那浓郁的糟⾹⽥螺、家户鸡、野⽣河鱼,⾃⼰种植的蔬菜、⽩扁⾖、⾦⽠丝……
知青之家可同时容纳300多⼈就餐,100多个床位,内设会议室,多功能厅可容纳400-600⼈,是⼀个集餐馆、客房、会议、娱乐于⼀体的接待中⼼。
客房单价:
标准单⼈房 158元/间标准双⼈房 168元/间
三⼈间 198元/间四⼈间 228元/间
客房包房⽣态餐厅孔雀家园湖⼼。
重庆巴南区知青山庄简介重庆巴南区知青山庄是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一座风景名胜区。
它地处巴南区城口石鼓镇知青山,是巴南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知青山庄建于1985年,当时是为了纪念中国农村知青在解放后进城务工的特殊历史时期而设立的。
作为重庆市知青文化资源的重要代表之一,知青山庄不仅是一座特色度假村,同时也是一座文化纪念地。
知青山庄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既有别具风格的知青纪念馆,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展览馆和知青创作画廊,展示着知青们当年的生活场景和辛苦劳作的经历。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感受知青们艰苦劳作、艰苦奋斗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经历。
知青山庄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庄内有各种各样的植物、鸟类和动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美丽且和谐的生态环境。
游客们可以在山庄内漫步于葱绿的林荫小道,欣赏着花草树木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山庄内还有一个清澈的湖泊,湖水碧绿如玉,映衬着水边的小桥和亭台。
湖畔的垂柳婆娑地摇曳着,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湖泊的周边还有一片草地,是游客们进行野餐和举办各种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
此外,知青山庄还设有餐饮区和室内娱乐区。
餐饮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川渝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品尝到正宗的巴南美食。
而室内娱乐区内有跳伞机、漂流等娱乐项目,让游客们在体验刺激和乐趣的同时,也能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在知青山庄,还有一些特色活动和节日庆典,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参与。
比如每年的重庆巴南区知青文化节,就会在知青山庄举行。
届时,知青们会进行各种表演和比赛,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庆典,如春节、中秋节等,也会在知青山庄内举办。
总之,重庆巴南区知青山庄是一座集纪念馆、风景区、度假村以及文化活动地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它不仅让游客们了解知青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经历,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巴南区优美的自然景致。
无论是观光游览、度假休闲,还是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知青山庄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从农家乐到稻田综合种养的致富新经——访潼南区自留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黎龙刘早生;李朋;刘霞;李淼;黎龙【期刊名称】《农家科技》【年(卷),期】2022()4【摘要】熏风起,春水暖,十里菜花香……潼南区崇龛镇白沙村的20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的池塘波光粼粼,四周栽种的柑橘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塘里新生的水草随风摇曳,几只白鹭在其中悠闲觅食,基地负责人黎龙正在田埂上巡塘。
“小龙虾食性杂,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均能摄取,春天随着水温上升,大量亲虾携带着幼虾开始出洞觅食。
小龙虾在度过一个缺乏食物营养的冬季之后,需要摄取大量的食物来育肥和生长。
”肤色黧黑、快言快语的黎龙笑着介绍。
多年前,头脑灵活的黎龙在家乡菜花节上嗅出了餐饮住宿的大商机,从简陋的农家乐起步,到建起村里唯一一家三星级乡村大酒店,在做好餐饮的同时,为了满足客户对优质食材的要求,又尝试探索稻虾、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生产出绿色高品质大米、小龙虾和大闸蟹,大受市场欢迎,实现亩均产值1万多元、利润5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总页数】3页(P17-19)【作者】刘早生;李朋;刘霞;李淼;黎龙【作者单位】不详;潼南区自留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生态农业的希望——访河南龙世达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帅2.黑猪刨出的生态养殖路——访南昌市共长存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艾阿兵3.虾蟹稻综合种养效益高\r——访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平4.太阳山上追逐"黑色太阳"的人——访广西农业经理人、广西融水天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忠白5.太阳山上追逐“黑色太阳”的人——访广西农业经理人、广西融水天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忠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化种植、创新式绿色农业发展记陈华增家庭农场陈华增自2010年起承包本村土地27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作物。
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建家庭农场的精神指导下,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
农场位于蓟县杨津庄镇陈庄村,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
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农忙时请少量人员帮忙。
有办公场所1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
陈华增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学种田,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他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
2012应用机条播新农艺,小麦最高产量达到405.9公斤;2012年杂交水稻,亩产达562.2公斤,全年总产值56.9万元,总净收入24.3万元、亩净收入904元。
陈华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销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
由于他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青睐,使自己的农产品实现了尽产尽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风险性。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他的家庭农场带动下,使同村及周边农户50余户发展起了自己的绿色农业。
知青农场体验新知青文化
潼南知青家庭农场简介
潼南知青家庭农场是集绿色生态吃、住、玩、种、购于一体的都市健康养生休闲文化体验中心,满足新时代知识青年品味生活的需求,以新知青文化为背景,打造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健康餐饮、有机农产品深加工等大农业产业链。
农场占地200余亩,规划建设“一心、五园、七湾、百景”,即一个服务中心,五个园(知青园、百果园、水景园、潼乡园、高科农业园),七个湾,百种景。
开设四季水果采摘、餐饮住宿、垂钓休闲、农事体验、有氧会议、阳光茶座等特色项目,是都市人享受田园生活、欣赏自然风光、体验知性情怀的最佳选择。
愿景:健康知性田园
使命:打造新知青文化
价值观:用心、体贴、细节
用心,铸造品质;体贴,温暖人心;细节,彰显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