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农人字〔2011〕13号

关于印发《东北农业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办、直属及附属单位: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学校决定对我校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东北农业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于2011年12月1日经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并于2011年12月8日通过第六届教代会常设主席团会议审议,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东北农业大学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东北农业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岗位职责和竞争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决定对我校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范原则,理顺各系列人员收入关系,建立合理简化的职工收入结构。

(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强调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以岗定薪、责薪一致,实行优劳优酬。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统筹兼顾各类人员收入分配水平,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使最广大职工收入均有一定增长。

(四)强化人员出勤和业绩考核,严格按岗位贡献、出勤情况和考核结果分配津贴,充分发挥津贴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实行校院(部、处)两级分配原则。业绩津贴由学校根据一定标准核拨到各单位,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本单位津贴分配实施细则,经本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及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上报学校备案后执行。

二、职工收入的构成

职工收入实行主体结构上的“三元制”,即由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三部分构成。

工资:是按照国家标准发放的工资,根据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级和工龄确定,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发放。

岗位津贴:是学校根据不同岗位确定的津贴,这是本次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将对现行的由学校规定发放的各种津贴进行归并调整,建立统一透明的岗位津贴系数体系。

业绩津贴:是与个人工作业绩密切联系的津贴。教学科研人员及学院教辅人员的业绩津贴由本科教育教学业绩津贴、研究生教育教学业绩津贴、科研业绩津贴、学生工作津贴、社会服务业绩津贴等组成;管理人员的业绩津贴以教学科研人员当年业绩津贴(只含本科教学工作量津贴、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津贴、指导研究生津贴)的平均值为参考确定基数;教辅单位人员的业绩津贴按一定均值核拨;各类人员个人荣誉奖励津贴等。

三、岗位津贴

(一)岗位津贴:岗位津贴系数与基数的乘积。

(二)岗位津贴系数:各系列人员岗位津贴系数详见下表。

(三)岗位津贴基数:根据学校的财力状况确定,定期进行调整。2011年岗位津贴基数为3,000元。

四、业绩津贴

(一)教学科研人员及学院教辅人员

在学校核定的业绩津贴总量内,按以下标准执行。

1.本科教学业绩津贴

按照教务处制定的标准执行。(详见附件1)

2.研究生教学业绩津贴

按照研究生处制定的标准执行。(详见附件2)

3.科研业绩津贴

按照科学技术处制定的标准执行。(详见附件3)

4.学生工作津贴

按照学生工作处制定的标准执行。(详见附件4)

5.社会服务业绩津贴

按照合作共建与技术转移中心制定的标准执行。(详见附件5)(二)管理人员

1.管理人员业绩津贴为业绩津贴的基数与业绩津贴系数的乘积。

2.业绩津贴系数按照所任党政职务级别确定,标准为:正厅级为2,副厅级为1.8,正处级为1.2,副处级为1,正科级为0.7,副科级及以下为0.5。

(三)教辅单位人员

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研究所、国际农业信息与产业研究所、图书馆(出版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档案馆、宣教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的业绩津贴按人均10,500元/人核拨给所在单位。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业绩津贴按人均7,000元/人核拨给所在单位。

(四)各类人员个人荣誉奖励津贴标准详见下表。

五、工人

工人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标准:技师8,000元/年,高级工人7,400元/年,中级工人6,800年/元,初级工人、普工6,200元/年。

六、离退休人员

离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由学校统一发放。离休人员2,300元/年,退休人员2,000元/年。

七、津贴发放政策

1.各单位必须对各类人员核定基本工作量标准并上报人事处,否则不予核发本单位的业绩津贴。

2.岗位津贴是与岗位职责挂钩的工作性津贴,没有福利性质,故不在岗位者、不服从工作安排者、未完成基本工作量者不发岗位津贴。强化考核结果,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发放岗位津贴的75%,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发放。

3.岗位津贴全年按10个月核算,2月、8月不发。岗位津贴按月由各单位上报职工岗位津贴明细表随月发放,年终根据考核结果予以扣减岗位津贴的在核拨本单位业绩津贴中扣减。业绩津贴每年核拨一次,学校核定的业绩津贴总量,必须全部用于本单位业绩津贴的发放,遵循“专款专用,余额留用”的原则。离退休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年终一次性发放。

4.学校新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在未明确岗位前,岗位津贴按照博士毕业执行第17级标准,硕士毕业执行第18级标准,本科及以下执行第19级标准。其他新聘人员自聘任到岗之月起按所聘岗位发放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聘用岗位发生变动的,自岗位变动之下月起按新聘岗位兑现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调出、死亡人员自离岗或停薪之下月起停发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或生活补贴。正常退休人员和离岗休养人员,自退休和离岗休养之下月起停发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改发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

5.学校根据各教学单位教师岗位津贴总额上浮3~5%用于各单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党群工作和日常管理等其他业绩津贴。

6.学院专职科研人员的业绩津贴由其所在科研课题组负责筹集,由项目主持人按实际贡献制定分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