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当代汉语流行语及其英译研究摘要当代汉语流行语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最流行的现象,是见证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倾听人们生活节拍变化的语言,它也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着特殊的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大量新事物新思想应运而生,汉语流行语则反映了这些新思想、新事物、新变化。
因此,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大量出现是在社会改革时期的必然现象。
当代汉语流行语不仅流行于中国人民和媒体间,它也吸引了外国友人和媒体的特殊关注,尤其是哪些影响力较强的流行语,比如“给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因此,当代汉语流行语的英译成为了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了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流行语的交际目的在于向外国友人宣传和介绍中国的新事物、新发展、新思想,以此达到促进彼此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发展中外友谊,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目的。
因此,对当代汉语流行语的研究,尤其对当代汉语流行语的英译研究有助于外国了解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关于当代汉语流行语英译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为数不多,更是很少有人尝试进行汉语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尤其是对当代汉语流行语英译中出现的不可译现象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将近十年来日常交流中被人们频繁使用的,出现在知名词典、报纸、书籍、杂志或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上广泛流行的汉语表达作为基本语料,通过分析、对比、类比、举例等方法,追溯每个汉语流行语的流行背景并解释其意义,旨在通过对大量最能反映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及人们思想变化,具有很强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当代汉语流行语实例的分析,来系统地论述当代汉语流行语的特点、来源以及相应的英译策略,并将突破性创译应用于当代汉语流行语英译的研究中,以便提高译文质量,增强汉语流行语英译版本在译入语读者中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最终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促进中外跨文化交流。
汉语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由于社会、文化、媒体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在社会中流行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
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汉语流行语也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从跨文化视角探究汉语流行语的英译,不仅有助于提升汉语的国际传播能力,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一、汉语流行语的特点汉语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
从广义上来说,流行语是一种由社会现象而产生的、化整为零的集体主观意识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在社会传播中形成并得到广泛传播的语言现象。
流行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它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人们的思想动向和情感表达。
二、汉语流行语的英译现状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流行语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汉语流行语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流失文化内涵、缺乏国际视野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汉语流行语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受阻,影响了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
三、汉语流行语的英译原则1. 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在汉语流行语的英译过程中,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
2. 保持文化特色汉语流行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要能够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译文能够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文化和社会。
3. 增加国际视野在英译汉语流行语时,应该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使译文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四、汉语流行语的英译策略1. 文化适应策略在英译汉语流行语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外国人的认知习惯和表达习惯。
2. 直译策略在一些能够直接被外国人理解的汉语流行语中,可以采用直译策略,尽量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意。
3. 加注释策略对于一些具有我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汉语流行语,可以在译文中加入适当的注释,对外国读者进行解释,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2021年06期总第550期ENGLISH ON CAMPUS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文/相克雅【摘要】汉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体现着人民生活方式、思考行为与文化状态的变化,表现出国人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对于异语读者来说,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其了解中国的一个崭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国际友人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当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英译现状,并对其英译的主要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词缀法、拼接法、其他译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译;翻译方法【作者简介】相克雅,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 引言中国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快,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汉语与汉语文化吸引了很多的外国人。
ChinaSmack主要报道当代中国的新鲜热点和广大中国网民对此问题的看法,而且会推送这些热点话题的英文翻译,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网络流行语的英文表达。
网络流行语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
笔者收集了这个网站上2010年到2020年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精心选择语料进行分析,用来探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情况。
翻译的汉语网络流行语,不仅要让译语目标读者理解其内涵,也要尽可能传播我国的文化,这也是笔者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原因。
二、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流行语是指某个特定时期,在特定社会人群中大量使用的语言表达,模仿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媒体手段广泛传播,其表现形式一般是词语片段,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标记。
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产生和传播,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流行的词汇语句。
网络流行语的一大特点是“新”,首先是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出现的,也可以理解为其新鲜性;其次是指内容上的“新”,网络流行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对原先的词汇义进行引用、换义等使其拥有了新的含义,它们反应了中国社会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最快获得普通民众对社会新闻的看法和见解。
1.引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语言作为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发展。
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改”、“医改”,到体现社会现实的“小三”,“潜规则”,汉语词汇在短短几十年产生了十分流行的新词汇。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网友们也创造出很多汉语新词,如“艳照门”,“偷菜”,等。
这些词的英译版也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不乏一些翻译的非常绝妙的词语。
这些新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以及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能正确体现出这些词语内涵的翻译才能有效完成这一文化的传递,让更多的其他文化的人能通过这些词汇正确了解发生的新闻事件,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
本文试图评析一些新词英译版的文化内涵,指出其中的妙笔与瑕疵,并发现在翻译汉语新词方面的技巧。
2.翻译中文化传递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来自人们的长期社会实践和智慧结晶。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是靠翻译来实现的,因为翻译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他们《翻译,历史和文化》中指出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而是与语言所处文化紧密相关的;语言极大的受限于其所处文化的历史,传统,语境等[1]。
在勒菲弗尔《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控》一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为翻译是处于某一利益群体的人对原文进行重写的过程,其目的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2]。
因此,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时,我们必须考虑除语言本身外的众多文化因素。
3.中国式英语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的区别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或中式英语,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欠缺英语能力及受汉语的干扰而产生的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错误英语表达,是错误分析的对象。
最常见的例子比如:(1)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People hill people sea(人山人海)这些例子都是一些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生造的英语表达,是错误的。
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网络语言摘要:传统语言正在以网络语言的形式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对现代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词汇学、词汇的理据性等角度分三个方面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网络词汇的流行原因和发展、网络词汇的特点以及网络词汇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英汉网络语言的异同,让读者更好的了解英汉构词差异以及文化对构词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词汇;理据性;比较一.引言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高效率、快速度和超大的信息储存量。
现今最流行的事情就是上网,这与20年前只局限于科学研究的状况截然不同。
互联网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
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已经开始研究这个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网络语言的研究。
David Crystal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最具有创造性的人群,他们把语言融入到互联网这项科技中,使语言顺应互联网的发展。
他认为:“网络语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因为网络语言是一个新的言语媒介。
”1[1] 在中国,网络语言同样也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注意,他们也开始研究网络语言这一新的领域。
然而他们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仅仅是收集网络词汇,然后将它们分类,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于根元的《网络语言词典》;第二阶段是中心阶段,就是从各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特征,例如从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来分析。
然而语言学家的分析各有侧重,他们的分析并不全面,1[1]Crystal nguage and the Internet[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57.也没有达到一个系统化的程度。
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得出英汉网络词汇之间的异同以及构词之间的异同,还有影响英汉网络语言构词的因素。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网络语言的形成起源于美国政府20世纪60年代为和前苏联政府冷战而发展起来的小型计算机网络。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网络词汇的英汉对比分析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冀美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的伴随,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形式也在不断突破语言原有的固有模式,以其更具时代性、更接地气的形式出现。
而这些词汇的英文翻译也因其简单、明了等的特点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甚至被收录进英语词典中。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英文翻译 中式英语每天在我们周围中总会听到一些“给力,然并卵,浮云”等等一些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每天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成为我们必须接受的一部分。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语言的出现;哪些群体在痴迷使用这些语言;一些网络流行语在翻译成英语时有什么特点,翻译后的英文能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
一、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群体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手机、电脑等各种通讯工具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份子,进而,网民的数量也在逐步上升,大到六十岁的花甲老人,小到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每天都在紧跟时代步伐,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在继续呈上升趋势。
网络交际语言就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网络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在不断的突破原有的语言模式,更多以简洁、方便、幽默等特点的语言形式出现,这种语言形式包括各种符号;表情符号;数字和简单的词语。
这些语言很受大众尤其是80、90后甚至00后的青睐,这部分人追求个性突出,寻求创新,喜欢挑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很多人甚至会把了解网络语言当做一种炫耀的资本或者是一种“时尚”的标志。
网络词汇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着,甚至有的还被收录进字典中,所以网络词汇这股新型的语言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网络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加之80、90后甚至00后在中小学大学接受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因此储备了较为丰富的英语知识,总之很多因素促使了中英文网络词汇的错综复杂关系。
因此分析探究一些中文网络流行语的英语释义意义深远。
对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探讨与研究口程水英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民申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流传广影响大。
有的是随社会事停而起有的是随文化交流而生有的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彩成还有些是满足网络 交流逸捷与新奇需要的产物。
阙络流行语是一种时尚反映了“网络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不仅有助于扩大这些用语在全球的影响范臻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要补充。
。
煮键词网络流行语。
荚译嘉专搌锄。
一兹黝‰一眺一 一 …”一一一……………《??”引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流传在网民尤其是年轻的网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并成为…种风尚。
年轻人思想活跃追逐时尚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嘲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击 网络流行语‟饷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时效短网络世界可谓瞬息万变昨日的流行今日或者就销声匿迹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诸如年出现的“打酱油”、“俯卧撑”和年初轰动的“躲猫猫”都是因一些社会事件而生。
还有许多人熟知的“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大真”也都因某些热门话题而广泛使用。
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流行语还有来自一些名人小品段子或影视台词的表达如年春晚的“不差钱”年春晚的“你太有才了‟和各东北影视剧以及小品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方言词“忽悠”。
具有很强时效性的网络流行语虽然在提出的当时流传极广且关注度极高但由于与具体事件和特定环境相关联大多数町持续性不高。
受众广网络的连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交流也几乎没有障碍网络讯息的传播快捷而广泛上一秒发生的事件可以在下一秒为上亿人所知。
形式繁多的聊天工具如 、 、 、 、 、 等。
蕾理臁年月下旬刊等以及各类 都给全世界网民的交流提供极其便捷的服务信息畅通无阻。
知识文库 第13期26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任思蕴 相克雅 岳松竹 崔欣涛一、引言网络文化随着21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渐渐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的24小时。
而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中国网络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会伴随网络流行文化本身进入我们的生活,这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
而同样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外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相当盛行,但是相较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流行语是有所差别的,但是就类别和内容而言又是十分相似的。
所以研究此课题,对中国网络文化流行语正确传导到国外的国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1 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在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中,有其好的英译的精确性高的范例,但是同时所体现的英译不精确性甚至是差异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中:一、表达感情内容程度不够 二、表达内容完全不着边际三、内容一致但对流行语背景和出处一无所知 四、流行语中的情感色彩体现不出 2 汉语文化流行语部分英译实例英译翻译较有精准性的好的范例如下:positive energy 正能量tough girl 女汉子Save face 挽尊:挽救楼主尊严 I don’t know 不造 Chinese dream 中国梦 Is there any 有木有 buy buy buy 买买买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一下有一些摘自项目中的汉语文化流行语总结的实例来加以证明。
悲催 very sad火星文 Martian language 非主流 not the stream 囧 embarrass 欢型 fashionCheck it out 切克闹 Cut Cake 切糕三、汉语网络流行语存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在中外不同场合的大致状况 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上,包括其相关的来源出处,以及感情色彩方面。
相反,由于中国文化的地域限制性,致使很多英译的汉语流行文化尽管在意思上是对的,但是其感情色彩并不强烈,程度上也不够,甚至在内容上有所偏颇或者完全与内容不符。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可以是一句搞笑的段子、一个有趣的表情包,亦或是一个引起共鸣的词语,它们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且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地域性,要想将网络流行语准确地翻译出来并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及其文化差异。
纽马克翻译理论是由德国翻译学者约翰·保罗·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者需要注重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在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及文化差异时,我们也可以借鉴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思想,以更好地探讨网络流行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和传播。
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由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事件或热点话题衍生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源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在这方面,纽马克翻译理论提出的“文化同构性”和“文化异构性”观点可以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中所涵盖的文化信息,并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恰当的表达,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同一个事物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因此在进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歧义。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从跨文化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总体介绍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中国对流行语的认知状况;同时,还将就流行语英译中所发生的语言文化冲突作一个初步探讨。
其次,第二部分内容用于深入探讨基于跨文化视角的流行语英译中的语言文化冲突,以及英译时的诸多问题,涉及到文化的时代性、情感性、语义性的不同的种类。
第三部分将探讨英译时对网络流行语有效的处理策略。
最后,第四部分将对跨文化视角下流行语英译进行总结,同时,将对流行语英译产生的语言文化研究作出未来发展建议。
首先,本文将从什么是网络流行语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下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
根据王新、马晓琳等人指出,网络流行语是指网络环境下以用户之间的交流为载体,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特有的新词语和短语的统称。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动态性和个性性;其次,网络流行语有时态性和口语性特征;最后,网络流行语有较强的感性和时尚性。
此外,在中国,对于网络流行语也有相关的认知和认识,尤其是在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网络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就中国目前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状况来看,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社会形态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度。
中国网民对网络流行语有着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减少了口头沟通的障碍,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的特点,更容易突出表达思想的意思,从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然而,在网络流行语英译中,也会发生语言文化冲突,这可能会出现在语言的繁简、情感性、语义性等方面,以及社会文化的不同背景等方面。
因此,在英译时,要重视跨文化的特点,从而根据译者的理解和翻译目的,采取充分译语意义的有效策略,来有效地解决网络流行语英译中的语言文化冲突。
英译网络流行语时,可使用多种有效的处理策略,其中包括语言直译、替代译法、提示性翻译、引申翻译、文本复制翻译、状态改变翻译等。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使得汉语的国际化变得更加重要。
怎样把汉语网络流行语正确地翻译成英语,成为翻译工作者和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将汉语网络流行语正确地翻译成英译。
首先,我们要理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网络流行语是时下网络发展的产物,因此不背文化背景,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不符合文化信息的传达。
比如说,在汉语中,流行语“小土豆”通常用来指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孩,但是如果只将“小土豆”翻译成“little potato”,没有唤起“可爱”的感觉。
因此,理解汉语流行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正确的翻译至关重要。
其次,要从跨文化的角度考虑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流行语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下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因此我们在翻译流行语时,要从跨文化角度去考虑流行语的表达和理解。
比如说,“小时候,不管怎么挣扎,最后还是要长大”这句话在汉语中的表达是比较悲观的,而在英语中,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Growing up is a part of life, no matter how hard we fight against it”,变成一句比较乐观的句子。
此外,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还应考虑语法和句法上的细节。
不同的语言在语法和句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时,也要根据英语的语法和句法特点来翻译。
比如说,汉语中“咋滴”,可以用“What up?”或“How it going?”等句子来表达。
最后,我们要注意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发音特点。
不同的汉语音节和拼音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翻译出一句不正确的英语句子。
比如汉语中“你懂把”,“把”这个音节有可能会发成“ba”或“pa”,如果不注意,就会翻译出两个不同的句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需要考虑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跨文化角度出发、考虑语法和句法的细节,以及注意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发音特点。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摘要】网络流行语是当下社交网络上频繁出现且被广泛传播的短语或词语。
本文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挑战。
我们强调了研究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反映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热点。
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也面临着挑战,因为它们常常涉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
在未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流行语也将不断演变和创新,对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要理解和翻译网络流行语,需要不断学习和关注当下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文翻译、定义、特点、重要性、分类、产生原因、应用、文化传播、影响、挑战、影响力、发展、总结1. 引言1.1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Internet slang, also known as online jargon or text speak, refers to a set of unconven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have emerged and evolved in onlin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These term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informality, creativity, andoften humorous or ironic nature. Internet slang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adapting to reflect the dynamic nature of online culture, making it a unique and ever-evolving form of language.1.2 研究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Secondly, internet sla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online communities and identities.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s and nuances of internet slang can help research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online interacti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nline subcultures.2. 正文2.1 网络流行语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是根据其使用的方式、内容和社会背景等不同因素进行划分的。
231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文化差异下的热词翻译研究文/李俊叶 孙 靓件、重要会议和国家规范的用语。
例如,央视新闻微博话题提出的“14亿护旗手”译为:“1.4 billion guardians of the nationalflag”。
2.经济热词。
经济热词是指与国民经济相关的重大经济政策和话题。
例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为“新基建”,译为“reserve for new construction”;“科创板”译为“Sci-Tech innovation board(STAR Market)”;“夜经济”译为“nighttime economy”;“网红经济”译为“WanghongEconomy”。
3.文化热词。
文化热词主要指当年文化产业领域新兴的热词。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语言直接反映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制约。
关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990年初,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在《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一书中提出“文化回归”,指出由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历史、传统及其语境的制约,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而且与文化密切相关。
奈达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一书中指出,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作出许多决定,才能找到文化和语言的交汇点。
王佐良曾说过: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宋志平认为,翻译贯穿社会、文化、认知等方面。
基于这些观点,笔者认为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不同特征,是影响热词翻译的重要因素。
一、热词的分类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这些词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清晰的意识形态和丰富的隐喻。
它包括新产生的、相对新颖的词汇以及原始词汇的新用法,其热度会随时间而变化。
这些词汇简单、生动、有趣,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它们的产生使交流更具时代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语言系统。
浅析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英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能够使两种语言的思想(意境)得以沟通,而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流行语的音译也成为了一个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音译诸多原则,并在关联翻译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式。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而在语言方面,互联网也给语言形式带来了新变化。
特别是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影响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能够将网络流行语准确的表达,并向外国友人传递其中的思想本质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从语言全民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汉语普通话里的谐音现象。
网络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语言社群。
只有使用普通话才不会引起交际障碍。
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直接利用普通话中相谐音的词汇。
这种故意改变“能指”与“所指”对应关系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力度,最重要的是这种谐音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也是它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反映了语言的全民性。
二、现阶段网络流行语英译常犯错误目前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类型整理如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例如“搞定”一词,很多地方出现“work it ”这样的英译,但在英文中,后面还应该加一个介词,“work it out”才是正确完整的。
再如,“秒杀”如果画蛇添足译为“instantly kill”就出现了语法错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instant kill”,因为在英语中名词可以修饰动词,表示程度,符合语意和语法规定。
(二)字面翻译有些译法是直接将词语中的每个字都刻板地翻译过来,完全没有办法领会该词的意义。
例如:把“驴友”死翻为“donkey friend”;“黄牛”则译成“yellow cattle”;“菜鸟”单纯的字面翻译有“vegetable bird”;“红榜”被翻译成“red board”;“走光”则直接翻译为“go light”。
中英文网络流行词比较研究在现代社交媒体和网络科技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流行词汇在中英文网络使用中不断涌现。
这些短语和表达方式有时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体现。
本文旨在比较中英文网络流行词,探讨其差异和共同之处。
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词汇成为表达个性和追赶潮流的重要方式。
中英文网络流行词的使用是由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特点所塑造的。
二、数量差异中文网络流行词汇的数量众多,每年都会有许多新词汇被创造和流行起来。
这些新词可能由热门新闻事件、网络热点或者流行音乐等引起。
英文网络流行词汇的数量相对较少,因为英语的使用范围广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都会创造和接受相似的流行词汇。
三、创造方式中文网络流行词汇通常以短语或者缩写的形式存在,使用者只需要输入几个简单的字母或者拼音即可表达特定的意思。
例如,“666”代表赞扬或者惊叹,“66666”则意味着更高程度的赞扬。
英文网络流行词汇往往由完整的英文单词组成,这些单词可以是普通词汇的变体或者是新的句子结构。
四、表达方式中文网络流行词汇表达方式常常比较生动夸张,常用形容词或者动词的变体来表达情绪或者感受。
例如,“开车”表示期待或者追求某种目标,“毒”则代表赞美。
英文网络流行词汇则更加注重逻辑和实际,通常使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特定的含义。
五、文化差异中文网络流行词汇的创造和使用通常与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相关。
例如,“佛系青年”指的是追求“佛系生活”的年轻一代,“996”则表示每周工作9小时,每天工作6天。
英文网络流行词汇则更多地与国际和西方文化相关,例如,“FOMO”代表害怕错过的恐惧,来自英文单词“fear of missing out”。
六、共同之处中英文网络流行词在一些方面也存在共同之处。
例如,表达对某物或某人的称赞时,中文网络流行词通常使用“666”,而英文网络流行词则常用“awesome”或者“amazing”。
这些共同之处表明,尽管语言和文化有差异,但人们对于表达情感和赞赏的需求是相似的。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一、引言
网络文化随着21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渐渐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的24小时。
而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中国网络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会伴随网络流行文化本身进入我们的生活,这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
而同样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外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相当盛行,但是相较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流行语是有所差别的,但是就类别和内容而言又是十分相似的。
所以研究此课题,对中国网络文化流行语正确传导到国外的国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1 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
在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中,有其好的英译的精确性高的范例,但是同时所体现的英译不精确性甚至是差异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中:
一、表达感情内容程度不够
二、表达内容完全不着边际
三、内容一致但对流行语背景和出处一无所知
四、流行语中的情感色彩体现不出
2 汉语文化流行语部分英译实例
英译翻译较有精准性的好的范例如下:
positive energy 正能量
tough girl 女汉子
Save face 挽尊:挽救楼主尊严
I don’t know 不造
Chinese dream 中国梦
Is there any 有木有
buy buy buy 买买买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一下有一些摘自项目中的汉语文化流行语总结的实例来加以证明。
悲催very sad
火星文Martian language
非主流not the stream
囧embarrass
欢型fashion
Check it out 切克闹
Cut Cake 切糕
三、汉语网络流行语存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在中外不同场合的大致状况
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上,包括其相关的来源出处,以及感情色彩方面。
相反,由于中国文化的地域限制性,致使很多英译的汉语流行文化尽管在意思上是对的,但是其感情色彩并不强烈,程度上也不够,甚至在内容上有所偏颇或者完全与内容不符。
2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和漏洞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大致上同上总结英译的不准确性和差异性相似,这些别是普遍的问题和存在的漏洞。
针对这些进行如下补充: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诞生本身就在21世纪社会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很多汉语网络流行语不仅在与中国文化相关。
如周边国家中,韩国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渗入,使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如:怪蜀黍strange sorghum 等。
四、由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 汉语网络流行语文字本身的英译差异
一个英文单词它的意思不只一个有多个,中文的词汇或者是小化到每一个中国汉字的意思都有多个。
如汉语网络流语英译中的:Grandma ash奶奶灰一词。
在中国汉字中,灰既可以指灰烬又可以指灰色,而在这个单词中应该选取“灰色”
翻译,那么对应的单词应该是“gray”,然而它选取了第一个意思灰烬对应了“ash”一词。
2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背后的文化背景差异
关于这一点的范例就更多了,其文化来源出处的盲点,就是差异巨大诱因之一。
如:this really really good enough 真真是极好的一句英译,从翻译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将此介绍给国外的人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很新奇的地方。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此句曾经出现在四大名著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香菱所说的话,在此句中也体现出与现代汉语明显不同的语言特色。
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很难从英译中感知的。
五、关于同类流行文化在中外社会背景中的现状及分析
1 同类流行文化在中外社会背景中的相似点
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中外文化的交织,很多语言的简化和趋同使得文化可译强,甚至在双方文化中均有不同的关于彼此的英译外来词的出现。
2 同类流行文化在中外社会背景中的相异之处
由于历史形成原因和现代文化传播的障碍依然存在,使得文化理解力和文化感知性还有待提高。
这使得中外社会背景的相异不同之处还很多,自然就会存在语言上的不同和差异。
这是必然的。
3 关于同类文化在中外社会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文化思考
在了解了中外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相似和相异性后,如何理解并且接受这些相同和不同,如何让社会生活容纳这些相似和相异,这是每一个不同社会背景中的文化中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文化使命,不仅理解其现状,更要想方设法改变现状,在保持文化多样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会,这是最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六、结论
由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所体现出的中外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以及在文化环境的差异充分体现出,汉语以网络为媒介的传播在宣扬中国正确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上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宣言和正确阐释汉语网络流行语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对汉语网络文化流行语的英译引起重视,因为它作为中国文化直接面向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中国网络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十分重要,对于中国形象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塑造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更是不容小觑。
因此,找到一个合理的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途径,让世界各国借此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和国情百态,势在必行。
本文系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20151005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