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59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中考作文万能题目2017年重庆中考作文: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55分)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宇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接连不断地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
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
(选自《读写舫·走笔》)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将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
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
请你以。
成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7年重庆中考作文:真题透析作为语文的重点,今年中考作文沿袭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多年的模式:二选一。
一个是命题作文“那件小事激励着我”,让考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细节;一个是话题作文,话题是“成全”。
回顾前两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题型,会发现,重庆中考作文题型1 / 3在悄然变化。
2017年的两个题,一是半命题作文“爱是——”,二是命题作文“因为有了期盼”;2017年的两个题,一是半命题作文“我改变了__—的色彩”,二是命题作文“善良的魅力”,由此看来,2017年在题型上,完全沿用了2017年的题型,即在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中“二选一”作文。
再看看2017年的两个题,第一题从前两年的半命题变为了全命题,第二题则变为了话题作文。
这说明,重庆中考的作文命题,并非一成不变,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有可能,甚至可能以后还会有单纯的文字材料作文(即新材料作文),或者图画材料作文等。
对于来年的考生来说,只有多练习不同题型的模拟作文题,才有可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
2017年重庆卷作文满分借鉴作者:杜春香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年第05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再现]今日之明月重庆一考生杜工部有诗曰:“月是故乡明。
”诚然,故乡是美好的,诗句中蕴含着的浓浓思乡情引人遐思。
但诗人内心也暗藏着对往昔的怀念。
今日不如意,自然得怀念往日。
可我要说:“月是今日明。
”与其怀念故乡去日之月,不如着眼于今朝。
毛泽东有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诚如斯言。
许多人恋旧,思恋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令当下的时光白白流逝。
这样的恋旧实则是对今日的不负责任。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过去的日子已去,永不复返。
与其一味追寻与回味,不如把握当下,赞美当下,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过去。
当今社会,许多人厚古薄今,认为过去的总是好的,而对当下社会大加批判,毫不留情。
殊不知,“古人好,何做今人?”在这些时代批判者眼中,过去样样都好,今日一无是处,将来一事无成。
而我们身处批判的汹涌波涛中,迫切希望找寻到栖身的岛屿,那么,我们必然不可做一个毫无担当的批判者,而应做一个建设者,既治疗社会顽疾,又能体会到今时的美好。
“月是今日明”,今日的明月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欣赏。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推行古文运动,并非热爱古代、过去,而是渴望让当今与未来更明朗清爽,风气纯正。
他们的努力出自于他们对当今的热爱,今人也应抱着对现今社会的巨大热爱去建设它,完善它,赞美它。
2017年重庆中考A卷材料作文题目解析2018-05-21 17:12:542017年重庆中考A卷材料作文题目解析(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材料作文解析】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文字:枫叶开始与大家一样,随着秋天的来临,枫叶却变得与众不同。
为什么枫叶会与众不同呢?除了秋天给了枫叶一个红的机会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枫叶本身,它自己要让自己红起来。
这则富有哲理性的文字,借枫叶这个形象,阐释了人生的一个道理:唯有自己主动的变化才可能导致变化。
李嘉诚的一句话很形象地阐释了这个道理,“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用简单的话来概说材料哲理的话,就是“一个人能否成长,能否成功,除了抓住外界的机会之外,关键是自己要有成长的欲望和成功的动力”。
理解了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我们只需要用一个故事,特别是写好自己的故事就可以了。
比如可以这样构思:我原来是一个非常被动的人,但被班主任老师推上了学校“诗词大会”的展示台。
对这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我开始只是被动接招,结果一次活动中大家对我糟糕表现的冷眼和不屑,彻底激发了我的“荷尔蒙”。
“再也不能这样过”,我必须要用我的努力赢得尊严,赢得尊重,尊严与尊重,从来就是自己挣得而非别人赐予。
这样的豁然开朗让我突然像打了鸡血,我一个猛子扎进唐诗宋词的海洋中,吮吸诗词的滋养。
一个月后,在总决赛中,我和我们的团队大放异彩,获得总冠军,我也赢得了最佳新人奖,大家投给我的,是赞许和骄傲的目光。
这则材料的哲理倾向非常明确,构思选材一定要紧扣“生命需要主动,需要自主”这样的方向。
偏离了这样的方向,就可能会南辕北辙,失之千里。
2017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作文原题】⑴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让_____长久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陪伴让亲情长久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桑葚树的叶子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朵挂在树上。
一颗颗紫色的硕大而又饱满的果实挂在枝头,发出诱人的芬芳。
爷爷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焦急地等着,不时间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滑落。
“欣儿怎么还不出来,我还要他跟着我一起锻炼啊!”今天,放假了。
刚考完试,同学们尽情释放着,在广阔的校园内互相追逐嬉戏。
整个校园一时间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嬉戏过后,孩子们从校门口蜂拥而出。
我受这欢快而娱乐的气氛影响,也高兴得又蹦又跳起来。
风轻柔地吹着,刚一出校门,我的目光就开始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起来。
终于,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位高大而又健壮的人身上。
他的皮肤稍有皱纹松弛,却不乏健壮的光辉,两只眼睛锐利地看着前方,我高兴地跑到他身边。
然而,我的心情马上就冷下来。
我欢快地说到:“爷爷,今天放假了,我们出去玩吧!”可爷爷却是铁板一块,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从今天开始,你必须跟我一起锻炼,这对你身体有好处!”我原本雀跃的心情,瞬间被一片乌云笼罩。
刚刚结束这段不愉快的交谈,我们便马上投入到了锻炼之中。
“喏,从这里一直爬到山顶,来回两次。
”当我看到不高的山峰,心中瞬间升起一种鄙夷之意。
心想,这算什么?第一次,我一步并做两步不到半小时便爬上去了,到达山顶知识微微喘气。
回头看看爷爷,他仿佛没事儿人一样,大气都不喘一下。
我心想,这么爱面子,爱面子没有好下场啊!我看你第二次怎么办。
第二次攀爬开始了,我感到身体沉重,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几乎寸步难行。
然而一旁的爷爷却神采依旧,轻轻松松,稳健快速地朝山顶迈去。
2017年重庆市A卷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作者:刘步春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7年第29期【真题回放】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让_______长久(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名师题解】题目一中“长久”是关键词。
所谓长久,就是时间较长,持久。
写记叙文,就是要写出对自己或别人有深远意义的人物或事件。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1.导语角度。
导语说到三种情况,涉及“童年”“亲人”“朋友”三个关键词语,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导语的提示,选择题材,拟制相应的标题,进行写作。
如:童年让回忆长久;亲情让温暖长久;友情让青春长久。
2.反思角度。
青春年少的我们,正处成长时期,最容易犯错误,如冲动、偏激、胆怯等,这方面的事情往往对我们的影响极为深远。
对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事情进行反思,可以拟出相应题目,如:“偏激让后悔长久”“胆怯让懊恼长久”“狭隘让怅惘长久”等。
3.事物角度。
我们还可以从真实的生活里去选择给我们生活和生命“长久”影响的事物进行写作。
比如借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的材料选择,拟题“老屋让童年长久”“故乡让思恋长久”“错误让活力长久”等。
题目二的第一句话“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说明人先天本无差别,人生各不相同是后天的原因造成的。
2017年重庆A卷中考满分作文(4篇)
亲情让幸福长久
重庆一考生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是什么让我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是亲情。
正因为有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我们奋斗的动力。
正如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从妈妈的唠叨中听出了爱意,从爸爸的沉默中看出了企盼,从老师的目光里想到了奋斗,从亲人的鼓励中知道了责任……不论是身在异乡为异客,还是流浪四方,浪迹天涯,亲情总是我们的避风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
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
也许,亲情是一种声音。
在我们劳累时,它给我们舒活筋骨,让我们全身舒适;在我们悲观时,它给我们鼓气,手牵手地。
2017年重庆市中考A卷《__让__ 长久》优秀范文(5篇)作文原题】⑴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让__ 长久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范文一】信任让友谊长久你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桥,金水桥、玉带桥、十七孔桥、立交桥、斜拉桥……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有一种桥,你肯定看不到,只能感受得到,那就是友谊之桥。
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
我和同学之间也有这样一座友谊之桥。
记得那是二年级下半学期的一个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回到宿舍准备午休。
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书看,我心里闷闷不乐,但也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每一个人,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了张雨夏的龙珠第53本《愤怒的龙拳》,我很喜欢看,就问张雨夏能否借我看,但是张雨夏让刘雨佳先看,然后才轮到我。
张雨夏出去上厕所了,我实在等不及了,伸手就去拽那本《愤怒的龙拳》,和刘雨佳抢了起来,我们谁也不让谁,抢来抢去,我一使劲,不小心把书撕掉十几页,我望着那被“一刀两断”的书,愣了一下,等我恍过神来,看见了这一情景,一时惊惶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张雨夏回来了,刘雨佳急忙向张雨夏“汇报”了情况,张雨夏听后勃然大怒、大发雷霆,挥拳就向我打来,我连忙一边躲闪一边解释,说明我不是故意的,还向他赔礼道歉,并表示要帮助他把书重新装订好。
张雨夏终于被我诚恳的态度感动了,原谅了我。
后来,我们之间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一如既往地在同一宿舍友好相处,而且我们带课外书都主动地借给对方。
还有一次是在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中,那次有我、周航生和谢李谋,我们三个打循环赛,11分一轮换,我和周航生打得正欢,我一个失误把他的球打飞了,不知掉到哪里去了,怎么也找不着,他就叫我赔他一个,我死也不赔,因此关系闹得很僵,本来很要好的朋友,谁也不理谁了,连看都不看对方一眼,我们俩一直僵持到下课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他写好了一个条子,交给我,让我签字,说:“你不用赔了,你在上面签字就行了”。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A卷含答案解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试卷(A卷)解析版(全卷共四个⼤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语⽂知识及运⽤(30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3分)A.重庆三⾯濒.(bīn)⽔,清澈的江⽔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新苗破⼟,绿芽初绽。
春,已在⽿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学是语⾔的艺术。
阅读⽂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聆.(líng)听语⾔的声⾳。
D.这棵⼤树屹⽴在⼭头,勇敢的迎接暴风⾬,毫不畏缩胆怯.(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项是()(3分)A.羁绊⾼梁彬彬有礼沧海桑⽥B.取谛迸溅沁⼈⼼脾辗转反侧C.竣⼯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项是()(3分)例句:暖.⼼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城。
A.“天⽓寒冷,带个热⽔袋暖.⼀暖.⼿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包粽⼦⽐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绘漫画,教⽗亲使⽤银⾏查询系统。
D.今年五⽉,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依次填⼊下⾯横线的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化影响⼈的思维⽅式和⾏为习惯,调节⼈与世界的关系。
在⼀个⽂化厚实的社会⾥,;;。
这样,⼈才能实现从“⼩我”向“⼤我”的转变,成为⼀个有⽂化、有教养的⼈。
①⼈懂得尊重⾃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命②⼈懂得尊重⾃⼰——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懂得尊重别⼈——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5.下列有关⽂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项是()(3分)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王》表现了⼀个知识分⼦的良知。
C.《背影》是朱⾃清的⼀篇经典散⽂,⽂中⽗亲攀爬⽉台的背影感⼈⾄深。
第一类自我成长1.(2016重庆A)全命题作文:我毕竟走过范文1:我毕竟走过如酥的小雨,润湿了大地,嫩绿了春草,芬芳了春花。
正值青春的我们在这美丽的花季里,欢呼着、奔跑着、跳跃着,走过春花,以期迈向秋实。
“叮零零——”原本悦耳动听的铃声,如今也变得如此难听且烦人。
我不得不揉揉朦胧的睡眼,因为今天是星期日,我必须收拾东西回校。
乘上车,车内一片安静,再也没有年前的喧闹了,而我,此时却多了一分忧伤与不舍。
没办法,在我们这个年龄段,两点一线间的忙碌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有时候,会觉得这种生活就像色彩黯淡的水墨画,朴素、清淡,却没有韵味,就连兴趣和爱好也被抛到九霄云外。
但是我们都知道,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我们,都将面临人生中第一个十字路口。
在这个忙碌的季节,我们也不忘给自己寻找快乐。
坐在窗边,偶尔向外一望,会发现整个校园竟是那么的美丽。
偶尔和同学说点闲话,课下打会儿篮球,做一下运动;下自习后一起讨论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尽管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我们却学到了许多。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的生活又仿佛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美丽动人!十五六岁的我们,早已过了和父母撒娇的年龄,也过了和小朋友们一起春游的年龄。
每吹灭一次生日蛋糕上的烛焰,便无形中多了一分思索、一分伤感、一分责任……在步入社会这个大的交际圈之前,我们得先学会理解和分享,懂得感恩和担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这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我们留恋快乐的孩童时代,也憧憬梦幻般的未来。
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笑呵呵地对父母说:“没事,我下一次定会取得好成绩。
”而自己,却在没人的地方偷偷抹眼泪,而后更加努力。
我们爱听流行乐,爱看现代舞,做错事只会说:“I’m sorry。
”在我们这个年龄,要经历的还有许许多多……这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花季,在我们这个年龄,花季会更美丽、更迷人、更加多姿多彩!这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年龄。
这是一个充满梦幻遐想的年龄。
【作文原题】⑵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黄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范文一】很多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黄小平告诉我们只要肯学、去学,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走路、穿衣、用筷子,等等,这些日常行为,在我们看来,都是与生俱来的。
其实不然,走路,并不是我们一生下来就会走路;穿衣,也并不是我们一生下来就会穿衣;用筷子,同样不是我们一生下来就会用筷子。
在我们婴儿时期,走路、穿衣、用筷子,这些我们现在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好像天生就会的事情,而在我们婴儿时期,却是多么艰难、多么不可想象的事啊!是父母和亲人一次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教育和辅导,才让我们慢慢地学会了走路,学会了穿衣,学会了用筷子。
飞翔不是与生俱来的。
小鸟刚孵出来时,是飞不起来的,是通过后天不断的练习才飞起来的。
枫叶鲜红的色彩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只是到了秋天,才慢慢变红的,特别是进入深秋后,才变得像火一样红,也就是说,枫叶并不是一长出来就是红的。
而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变红的,让枫叶有了烈焰般火红的色彩。
世上一些高超的技能,世上一些美好的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痛苦的磨砺才能获得。
长大后,我们也会遇到艰难的事,遇到看似不可能的事,就像婴儿时期,我们不会走路、穿衣、用筷子一样;就像小鸟刚孵出来时,不会飞翔一样;就像枫叶刚长出来时并不是红的,而是经过秋天的霜打才变红的一样,但当我们学会了它、掌握了它、认识了它,就会成为再容易不过的事,就会成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2017年重庆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真题回放】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题目:我,不只属于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子女、同学、朋友……
(2)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
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
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
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名师题解】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依旧保持近几年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选一的一贯风格,命题内容领域依然聚焦于“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表达主题仍然侧重于“成长体验”和“生活哲思”。
题目一是以“我,不只是属于我”为题的命题作文,关键词是“不只属于”,暗含“更属于”,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属于”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更属于谁”,避免人云亦云。
从选材来看,矛盾双方的选择可以是父母与子女、学生与老师、同学或朋友……可以是自己生活上不懂得节约,父母的一次偶然谈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原来我还属于家中的一员;可以是班级活动时怕耽误学习而不愿参加,老师的一番教育引导,意识到自己还属于班级中的一员;可以是无意间发现爷爷满头的白发,才意识到以前只关注自己,忽视了对长辈的关注,进而意识到我不只属于我;还可以从祖国历史和现在的抒写中表达自己要用价值奉献于祖国,因为自己更属于祖国;还可以针对当前出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告诉人们我们还属于城市的一员。
题目二是一个材料作文,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句子“哪一棵最能触动你的心”,“一棵”决定了人生态度的选择只能是一种。
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三棵不同的树,从中可以提炼出环境之艰难和自身之坚强努力、入世与奉献、感受生命的美好等主题。
素材选取的角度看,可以从自然中选择,叙写冬天梅花的长叶到美丽绽放的过程,巧妙穿插于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可以从动物界入手,赋予有缺陷的动物以人的灵性,细腻描写其外形丑陋但快乐生长;还可以選取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如平凡的志愿者的奉献,“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获得者郑秋菊的奉献、卢安克支教的奉献、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奉献等等。
【满分佳作】
我,不只属于我
重庆一考生
站在高山之巅,胸怀朗朗乾坤,俯视脚下莽莽林海,千山万壑,眺望那冉冉升起的红日,心潮澎湃,拳拳豪言从树叶间、从岩石缝、从茫茫原野升腾起来,氤氲开去,竟至惊雷一般,响彻于天地之间——
“我,不只属于我,更属于这土地!”
我属于这土地,深深地爱着的土地,她是我慈爱的母亲,是她为我遮风挡雨,是她给我带来知识和乐趣,是她哺育了我、养育了我……
我属于这土地,深深地爱着的土地,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她孕育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铸造了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我为她曾经拥有的璀璨文化而骄傲,也为她曾经所受的屈辱而痛心。
想当年,英法强盗闯进我们的家园,肆意烧杀抢掠,抢走国宝,至今还把那些国宝当做他们炫耀的资本;想当年,沙俄像野兽一样撕毁了她的身躯,给她烙上了永恒的伤疤;想当年,日寇铁蹄践踏华夏神州,竟欲将她囫囵吞下……
欣慰的是,她身可残,魂却不灭。
她养育的优秀子孙为了她的尊严,为了维护她的完整,挺起胸膛,一代代为她而战,为她而奋斗。
古有苏武杖汉节而牧羊北海边,誓死不肯低下高贵的头;今有朱自清虽贫病交加,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古有岳母刺字“还我河山”,教育儿子至死不忘收回旧山河;今有杨靖宇爬冰卧雪,吃草根,吞树皮,宁死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去……“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这就是前人前仆后继,世代相承,共同铸造的中华魂,因为他们都属于这土地,都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我属于这土地,这几千年来都不容分割的土地,这凝结着中华各民族心血的土地。
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是她最光鲜亮丽的时期,我们更应像对待一颗易碎的水晶,小心呵护着她,不让她沾染一丝灰尘,蒙受一点侮辱。
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神舟天宫的成功对接,保钓人士冒险登岛,中国政府南海宣言……因为我们都属于这片土地。
有一天,我会化作一只小鸟,伴着东海冉冉升起的红日,在无边的旷野上,在苍茫的天宇下尽情地歌唱,向世人昭示:
我,不只属于我,更属于这土地,这永远深爱着的土地!
【点评】
为了情感的表达,考生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自己比作小鸟,同时三个“想当年”构成排比描写祖国曾经的屈辱,三个“今有”“古有”构成排比赞美祖国的优秀子孙,另外,长短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和美感,也展示了考生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素材的运用上,考生跳出了狭隘的个人圈子,站在国家这一层面写自己更属于伟大的祖国。
通过对祖国曾经的文明、屈辱与现在的繁荣的叙写,强调自己属于祖国这片土地,并愿意为祖国歌唱,其拳拳爱国之心令人感动,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带伤的幸福
重庆一考生
那是一只猫,一只说不清道不明的猫。
不知道它的年龄、性别、籍贯、姓什名谁,甚至连对它的样子仔细端详过都没有。
只是在一次意外的发呆里,看见了一团黯淡的毛和一条翘得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尾巴。
这只猫少了半条腿,经常拖着露出骨头的另外半条腿在林荫下散步。
也许是因为它不灰不白的毛色在一群花枝招展的花猫中显得很特别,也许是它的跛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太惹人注目,这所学校的人都认得这只猫。
学生们在校园遇见它,都会停下匆匆的脚步,与它说说话儿,送给它饼干、牛奶,和它亲切地打招呼。
久而久之,这只猫拥有了许多爱称,“咪咪”、“阿呆”、“Mary”……还有细心的老师用结实的木板、旧衣服、旧被褥为它搭了个窝,这样就不会在下雨时看见它惊恐、挣扎地奔跑或者呆在屋檐下孤单的背影了。
更可喜的是,猫似乎比从前自信了许多,虽然它一直还是怕人,但是现在走路变得从容不迫了,同学们叫喊它时,它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让它那半条露出粉红骨肉的腿变得不再刺眼。
这只猫从不会因为遇见健康美丽而又不友好的同类绕道而行,听到同类并不欢迎的叫声,它永远都是平视前方,竖起长长的尾巴,拖着半条脏兮兮的跛脚,慢慢地走,稳稳地走,不着急、不自卑。
它还喜欢趴在草丛里晒太阳,倘若心情愉快也会偶尔扑扑蝴蝶,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将头埋得低低的,打打盹儿,唱两支恐怕只有它自己才听得懂的歌谣,悠闲得很。
这个时候,它的尾巴会软软地放在地上,猫的显眼伤口仿佛一朵粉红色的花儿,为它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它似乎从来不关注自己的跛脚。
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不关注这只跛脚,是已成习惯,还是不想刻意地忘记,忘记自己失去那条腿时的痛苦和惨叫?我常想,习惯也好,忘记也罢,总比日日为失去而唉声叹气的强,总比沉浸在悲伤的阴影里强。
它把这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当作了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它注定不能平凡,但不等于它不能幸福,坐在树荫下的它,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师生,时不时地摇摇尾巴,似乎在说:“看看,我多自在!”好一只快乐的猫!
猫像凯旋负伤的将军,又似饱经沧桑的哲理诗人:带着伤口继续快乐,不也是很幸福的吗?
【点评】
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猫以人的动作神态和思想灵性,“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等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猫的人生态度。
同时,文章标题新颖,“带伤”“幸福”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含意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本文的选材视角独特,考生把一只断腿的猫自由快乐的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只猫就是第三棵树,虽然外形丑陋但快乐生长,自己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