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2)(1)-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10.6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二、1.数出10以内的数三、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四、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五、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六、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七、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八、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九、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十、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2. 重的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3.在最重的小动物后面画“√”,在最轻的小动物后面画“○”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数一数有次序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物体的数量时,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既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会用圆点图表示物体的个数可以用相应数量的圆点来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先按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多少个物体就用多少个圆点或其他图形来表示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下面的比上面的长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先把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比较物体的轻重梨比桃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哪边下沉,那边的物体就重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把水果圈起来:按给定的标准分类,只要选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分类按性别分:男生(①③),女生(②④⑤⑥)对于没有给定标准的分类,先要按照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生活环境等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然后根据这一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位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老虎的右面是小兔高处的是上,低处的是下;面对的是前,背对的是后;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面,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面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以内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1、2、3、…、10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从1开始按顺序数物体,最后数到几,就用数字几来表示认识几和第几一共有5只鸭子,从前边数,第2只是戴蝴蝶结的小鸭一个数可以表示“几”或“第几”。
“几”表示共有几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0的认识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还表示起点认识“>”“<”“=”4< 99> 75= 5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两种物体同样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少,用“<”连接第六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总结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总结一学期的数学课程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数的认识、数的排序、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等内容。
通过系统而有趣的教学,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我们在数的认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初步认识了0-10的数字,了解了数字的形状和书写规范。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正确地辨认并书写这些数字。
我们还学会了用手指表示数字的个数,通过数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某一集合中有多少个元素。
其次,我们学习了数的排序。
我们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数字的大小关系,还锻炼了观察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我们还通过具体的练习和游戏,培养了良好的排序习惯。
在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我们初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我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解决问题,学会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计算。
我们通过配对游戏和数学童话故事等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运算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通过测量实际的物体和事件,我们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量。
我们通过绘图、观察和测量的练习,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实践能力。
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本学期还注重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每堂课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我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老师通过实物教学、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我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了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校园测量、数学游戏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温馨提示:同学们,数学测试游戏开始了!本试卷满分为100+5分,时间为60分钟,加油喔!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总分得分一、卷面书写 (5分)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4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一个数比20小,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这个数是( )。
3.十九写作( ),它后面的一个数是( )。
4.7后面连续的四个数是( ),( ),( ),( )。
5.1,3,5,( ),( ),11,13。
6.与 12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个一是( )。
8.在14,1,4,8,15,12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9.( )+5=10 12+( )=17(1)从左数起,第4个是( )。
(2)从右数起,第3个是(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个西瓜比一个苹果重,一个苹果比一个枣轻。
( )2.19个比20个少1个,20个比19个多1个。
( )3.一根长绳被剪成7段,要剪7次。
( )4.一个数中,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
( )5.球和圆柱都可以滚动。
(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7 比9少( )。
A.1B.2C.32.从0~9共有( )个数。
A.9B.10C.113.把5根火柴分成两份(每份至少有1棵火柴),有( )种分法。
A.2B.3C.44.最长的一根绳子是( )。
5.下图的物体中,( )最难堆放。
五、画一画。
(将水果放在合适的位置)(4分)六、把每组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6分)七、我会数。
(4分)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分)九、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分)6+7= 10-6= 7+8= 5+8=9-7= 4+9= 3+8= 9-2=7-6+5= 6-5+9= 2+0+4= 10-4+3= 十、在○里填上“>”“<”或“=”。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一、计算题1.口算.9+3=7-0=9-2=6+1=7+3+5=4+4=9-5=4+8=9-7=6+6-4=10-9=2+5=5-5=6+3=8-2-3=13-3=7+6=12-10=5+10=14-4+8=2.看图列式计算.3.看图列式计算.(支)4.看图列式计算.(个)5.看图列式计算.(条)6.看图列式计算.(个)7.看图列式计算.2+□+□=□(只)8.看图列式计算.9-□○□=□(只)二、填空题9.看图写数(____)个苹果(_____)个杯子(_____)个球(_____)10.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_______);19里面有(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11.与10相邻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13、15、19这三个数中,最接近16的数是(_______).13.11和18中,(______)接近10,(______)接近20 .14.在括号里填上“>”“<”或“=”.7(_____)8 19-9(_____)9 8+7(_____)145+9(_____)8+6 7-7(_____)13 6+9(_____)9+6 15.数一数,每人一顶帽子,够不够,够在()里画“√”,不够画“×”.(_____)1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_____)=7(_____)+9=19(_____)+8=15 18-(_____)=89-(_____)=612-(_____)=10 7+(_____)=1618-(_____)=1017.()里的数是几?写一写.(1)10、12、(_______)、(______)、18(2)(_______)、10、(_______)、8、718.每人吃2个苹果,这些苹果够5人吃吗?(先圈一圈,再打“√”)够()不够()19.先画一画,再填一填.20.3.接着画,再填一填.接着要画()颗●.21.哪道算式的得数大一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打“√”.7+7 7+922.哪个杯里盛的水多一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打“√”.23.船上有12个座位.7名男生和4名女生坐这条船,座位够吗? 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打“√”.够不够24.括号里可以填几?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打“√”.9 +()<15三、解答题25.观察下面的图形,回答问题.(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球有()个.(2)把左边的2个物体圈起来.(3)从右数起,第()个和第()个都是圆柱.26.游泳池里有()人,池边有()人,一共有多少人?(人)27.学校乒乓球队有14人,其中女生10人,男生有多少人?(人)四、作图题28.在☆下面画▲,要比☆多4个.☆☆☆☆☆☆_________________29.在△下面画○,要比△少3个.△△△△△△△△△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2;7;7;7;158;4;12;2;81;7;0;9;310;13;2;15;182.7+3=10 3+7=1010-7=3 10-3=73.5+3=84.8+5=135.10-2=86.4+3=77.2+3+4=98.9-3-4=29.2 4 8 1410.18 1 911.9 1112.1513.11 1814.<>>=<=15.√16.4 10 7 10 3 2 9 8 17.14 16 11 918.不够(√)19.20.521.22.23.24.25.(1)8 2 3 2 1 (2)(3)2 526.7 37+3=1027.14-10=428.▲▲▲▲▲▲▲▲▲▲29.○○○○○○附赠材料:考试做题技巧会学习,还要会考试时间分配法:决定考场胜利的重要因素科学分配答题时间,是决定考场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二、1.数出10以内的数三、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四、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五、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六、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七、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八、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九、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十、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2. 重的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3.在最重的小动物后面画“√”,在最轻的小动物后面画“○”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数一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并能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基础题包括: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易错题包括: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是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基础题包括: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易错题没有给出。
第四单元确认位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惯。
例如,学生可以学会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XXX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XXX的上面。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数一数有次序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物体的数量时,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既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会用圆点图表示物体的个数可以用相应数量的圆点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先按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多少个物体就用多少个圆点或其他图形表示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下面的比上面的长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先把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比较物体的轻重梨比桃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哪边下沉,那边的物体就重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把水果圈起按给定的标准分类,只要选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按性别分男生(①③),女生(②④⑤⑥)对于没有给定标准的分类,先要按分类照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生活环境等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然后根据这一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位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老虎的右面是小兔高处的是上,低处的是下;面对的是前,背对的是后;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面,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面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以内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1、2、3、…、10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从1开始按顺序数物体,最后数到几,就用数字几表示认识几和第几一共有5只鸭子,从前边数,第2只是戴蝴蝶结的小鸭一个数可以表示“几”或“第几”。
“几”表示共有几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0的认识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还表示起点认识“>”4< 99> 75= 5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两种物体“<”“=”同样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少,用“<”连接第六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平平的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一、我会算(20分)10-9=14+5=96+3=97-6=17-4=39-5=46-2=48-8=06+0=69-3=65-0=54+4=810-4-2=42+4+3=91+8+0=94-4+6=67-6-0=19+1-2=8改写: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1.10-9=12.4+5=93.6+3=94.7-6=15.7-4=36.9-5=47.6-2=48.8-8=09.6+0=610.9-3=611.5-0=512.4+4=813.10-4-2=414.2+4+3=915.1+8+0=916.4-4+6=617.7-6-0=118.9+1-2=8二、填空题(20分)1.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2.把正方体折成一个正方形,对面是相对的面。
3.看钟表填写时间。
空):00(空):15(空):30(空):454.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39和41.在22和30这两个数中,27更接近30.5.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6时整,时针和分针完全重合。
6.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18.7.最小的自然数是1.8.晚上,面对北极星,这时你的前面是南面,后面是北面,左面是西面,右面是东面。
9.50比30多20,9比21少12.10.盒子里面有4颗白珠子,有6颗黑珠子。
改写: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2.把(正方体)折成一个正方形,对面是(相对的面)。
3.看钟表填写时间。
空):00(空):15(空):30(空):454.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39)和(41)。
在22和30这两个数中,(27)更接近(30)。
5.(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6)时整,时针和分针完全重合。
6.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18)。
7.最小的自然数是(1)。
8.晚上,面对北极星,这时你的前面是(南面),后面是(北面),左面是(西面),右面是(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