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 格式:doc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真假结合的表达方法,领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理想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本人,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同飞走。
最初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选编本课的次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全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化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领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领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经过课文,使先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先生浏览《安徒生童话》的兴味。
三、教学重点:引导先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化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真假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初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入的句子。
五、教学预备搜集安徒生的相关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必然都读过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等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PPT2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言语,深受世界儿童的爱好。
PPT3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词句理解PPT4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
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
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
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课方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优选的比较优异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顺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异篇目、出色段落 ,对提升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此刻 ,许多语文教师在剖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力 ,学生头疼。
剖析完以后 ,学生见效甚微 ,没过几日便忘的干干净净。
造成这类事倍功半的难堪场面的要点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假如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引学生频频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 ,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诵 ,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意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能够在读中自然增强语感 ,增强语言的感觉力。
长此以往 ,这类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建和发展。
一、教课剖析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 “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这与此刻“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解说“武事”或解说“经籍”者,又称“讲课老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呼。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 “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解说者;尔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建立了,主要辅助国子、博士培育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单要作入流的学识,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清晰。
唐朝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论是“博士”“讲课老师”,仍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拥有的基本观点都拥有了。
1、学情剖析: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少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要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
六年级下语文教课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教新课标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感觉小女孩命运的凄惨。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照、想象、朗诵等多种方法,认识作者实虚联合的表达方式,领会这样表达的成效。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卖火柴的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怜悯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激烈不满。
教课要点:从幻象中领会小女孩的凄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领会作者实虚联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成效。
教课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相关丹麦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安徒生的资料。
2.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语。
3.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教课过程:一、配乐朗诵,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1.引入:我知道我班的同学特喜歌,今日我来了一首歌送大家(多媒体出示歌)2.深情(配朗)。
3.是当年九的刘倩倩了《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今日我一同走近个小女孩(大家)。
二、学 1-4 段,领会小女孩的可怜1.前同学已了个故事,你得用哪个来形容个小女孩,最适合?(可怜、凄惨、无助、孤单等。
板:可怜)学生沟通。
2.渡:小女孩究竟有多可怜,同学专心文的1-4 段,在触你心里的句上留下的印迹。
3.要点沟通。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哆哆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上,那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不她没注意些。
每个窗子里都显出灯光来,街上着一股烤的香味,因是除夕夜——她可忘不了个。
”(2)“她在一所房屋的角里坐下来,蜷着⋯⋯是能够灌来。
”(更冷了)学生沟通。
(3)“小女孩只能赤着脚走⋯⋯一成天,也没她一根火柴,也没她一个硬。
”(4)抓住要点句来领会小女孩的孤单、可怜、无助,老相机鼓舞表。
4.你睁开想象的翅膀:一成天小女孩是怎么火柴的?会碰到些什么?教情境(配音),学生想象将画面出来。
5.可怜的小女孩,严寒,无人关,最后的局怎?在家家的除夕夜,悄无声气地死在街。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通过介绍安徒生的生平,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引出对本课的兴趣。
1.1.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背景。
1.1.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贫困人民的命运。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理解2.1.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1.2 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强调重要事件。
2.1.3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检验理解程度。
2.2 人物分析2.2.1 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人物形象。
2.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2.3 学生举例说明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进一步加深理解。
2.3 写作手法鉴赏2.3.1 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2 教师讲解这些写作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2.3.3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3.1.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3.1.3 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兴趣。
3.2 重点词句理解3.2.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含义。
3.2.2 教师讲解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2.3 学生运用词语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3.3 课文讨论与思考3.3.1 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看法,交流心得。
3.3.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3.3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1.2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写作手法。
4.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语文素养。
4.2.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思维能力。
4.2.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学生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如善良、爱心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批注令你感动的语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通过关注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通过关注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本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选填)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卖火柴的小女孩》,猜一猜我们要学习的是哪一篇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
二、巩固旧知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默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1.学生自主批注问题的答案。
2.小组交流并组织汇报。
教学设想:小组汇报: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炉,渴望温暖。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只烤鹅向他走来,渴望食物。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圣诞树,渴望欢乐。
第四次、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奶奶,渴望幸福。
3.指导朗读当小女孩儿第四次擦燃火柴的时候她看到了她最爱的奶奶,她怕这一切再一次消失,所以,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朗读)出示: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你有什么感受。
4.学法指导故事中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这些是想象中的景象,我们称为“幻象”,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是童话主要的特点。
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的想象是美好的,而现实呢——冷、饿(板书)这样把现实和想象交替出现的写法叫“虚实结合”。
这就是童话的特点,情节完整曲折,幻想丰富奇特。
四、拓展阅读自读《雏菊》感受童话的特点。
五、小练笔课文题目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题目中还有一个关键词——火柴。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本节课程将讲解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内容摘要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带着火柴在寒冷的冬夜里挣扎求生并最终死去的故事,描述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美德。
学生通过学习该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准备PPT,包含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等方面的图片及相关介绍。
2.准备黑板,板书课程标题。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先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背景和世界级童话大师的良好形象。
学习过程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2.教师根据故事讲解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生命的珍贵。
3.教师根据故事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并选择其中的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师根据课内情况介绍学习内容并阐述知识点。
5.结合课文,强调中华文化中重视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思想。
课程总结通过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对生命的珍贵和尊重更好的认识。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懂得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课后作业1.带着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等思路,通过实际行动,体现生命的价值和价值观。
2.阅读《童话大王安徒生》等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童话故事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和安徒生的历史故事的认识,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和写作能力,为改善学生文化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1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篇1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知道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王国,安徒生的故乡,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女孩的处境吗?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第一部分表现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2、想象这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求别人买她一根火柴的?3、感情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想一想,小女孩几次划火柴,她看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
a、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b、自读、互读。
c、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篇2【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句段体会到当年的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3、初步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以诗歌导入课文1、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了解作者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_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2、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安徒生资料及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揭题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探讨学法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3、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4、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5、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6、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7、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谈收获1、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并加以点拨生字的音、形、意。
区别字形:僵——疆;熄——息;蜡——腊;烛——浊;2、正音解词:“唉”在本课读“ài”表示伤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应之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语句,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背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技能,完成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涉及到的重要思想、情节和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本文长篇阅读理解的难点、作文训练的要点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提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境。
2.授课:通过讲解、分析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语句,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3.练习:通过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技能,促进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采用口头提问、小组讨论、即兴表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改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参考书: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相关背景。
2.工具:提供给学生使用,包括学习卡片、电子词典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知识点。
七、结论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知识点和语文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吃透教材
主备人资源
教材定位
(新旧知识衔接点)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知识目标
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知识易错易混点乖字的结构(),笔顺(),组词();兜字的结构(),笔顺(),组词()
知识易忘点安徒生个人资料及著名的童话作品。
教师梳理、提升点
(一课一得)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结果
预设问题①在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
②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的擦燃火柴?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像?
③小女孩死了就真的幸福了吗?课文中的两个幸福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二模块前置学习――自主学习单
(合作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的设计要遵循“低入好学”的基本原则,体现导读、导思、导学、导问(导讲)的功能。
第三模块: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建议纪要个性调整
一、前置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每人一份前置自主学习单,按要求充分预习课文,概括内容,提出问题等。
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直接引入课题,齐读。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进入问题空间,大组内提炼筛选。
4、问题预设:
①在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
②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的擦燃火柴?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像?
③小女孩死了就真的幸福了吗?课文中的两个幸福分别是什么意思?
巩固练1
各组汇报问题,其他组认真倾听,思考:哪些问题可以归为一类?师生一起按层次梳理出几个大问题。
三、合作学习,互教互学
给足学生时间,深入探讨交流学习。
以组为单位,讨论填表,汇报交流。
再深入探讨交流学习。
(巩固练2)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课文中写到“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预设一: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不敢回家,疼爱他的奶奶死了预设二:是什么给了她幸福?(指导朗读,回扣合作学习环节。
)
预设三:从这两个幸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1、研读时,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有感情朗读,读中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变式练
五、穿插练习,知识落座
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完成学习单上的小测题,集体订正。
(目标检测卷)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四模块:练习设计
梯度内容(写清具体题目与做法)集体备课建议纪要个性调整
巩固练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家)作家(谁)写的,讲述了()的故事。
2、在课文中小女孩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
变式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③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pé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提高拓展练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五模块:目标检测卷
(要求紧扣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易忘点进行设计,体现基础性,
面向全体)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家)作家(谁)写的,讲述了()的故事。
2、在课文中小女孩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②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③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pé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3、照样子写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暖烘烘(ABB)
哆哆嗦嗦(AABB)
又黑又冷
第六模块:教学反思
(既反思课堂的成功,又反思课堂的不足,最重要的是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