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全册优质教学课件及教案
- 格式:pptx
- 大小:157.68 MB
- 文档页数:188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位山区女孩的学习和生活展开,通过讲述她在学校里的努力学习和生活态度,展现了她的坚强和自信。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引发读者对教育公平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教育公平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关注和同情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教育公平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关注和同情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学生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3. 分析描写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如细腻的描写、真实的情感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的关注和同情心,讨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5. 课文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贫困地区学生的困境和需要,鼓励学生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帮助他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课文2. 板书主人公:主人公的名字和性格特点3. 板书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教育公平的短文。
2.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主人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答案:主人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贫困山区的一所学校。
学校条件简陋,教室里的课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上写着简单的粉笔字。
主人公穿着破旧的衣服,但她的眼神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她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来到学校,但她从不放弃学习,努力追求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悟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分清内容的主次,悟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悟到不同节曰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悟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 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曰带来的不同感受。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北京的春节本文主要讲述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课文要采用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 1. 利用音频将生带入春节热闹非凡的境界。
2. 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关于他们城市的文化。
2.腊八粥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学习字词,2 1. 引导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
2. 引导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人物形象。
3.古诗三首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方的风俗。
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
3 1.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2. 引领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优质教案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石灰吟》和《竹石》。
详细内容涉及诗背景、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基本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2.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中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深入解析,以及诗中修辞手法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基本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古诗中石灰和竹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诗词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石灰吟》和《竹石》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3. 诗句解析(30分钟)逐句解析两首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分析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20分钟)精选一道具有代表性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诗。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石灰吟》作者:于谦背景介绍诗句解析修辞手法2. 《竹石》作者:郑燮背景介绍诗句解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一首古诗,并写出自己感悟。
选择一道课堂练习题,进行解答。
2. 答案:鉴赏古诗及感悟:略。
课堂练习题解答: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课后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探究古诗中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句解析1. 词语准确理解:对于古诗中生僻字词,我要详细解释其意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内容目录一、全册教材内容二、全册教材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四、全册教学目标五、全册教学重点六、全册教学策略七、培优辅差计划八、全册教学进度九、单元教材分析十、全课教学目标十一、全课教学重点十二、全课教学难点十三、教学时数安排十四、课时教学目标十五、课时教学重点十六、课时教学难点十七、课时教学准备十八、课时教学设计十九、教学板书设计一、教材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1.北京的春节 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2.腊八粥 6*.骑鹅旅行记(节选3.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7.汤姆·索亚历险记4*.藏戏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第三单元第四单元8.匆匆 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9.那个星期天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小桥流水人家 12.为人民服务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13*.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心愿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第六单元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忆往事16.表里的生物依依惜别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古诗词诵读口语交际:辩论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语文园地五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上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采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方法。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
2. 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
3.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语文园地。
4. 第四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匆匆、那个星期天、古诗十九首(石灰吟、竹石、长歌行、采薇)。
5. 第五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在宇宙中生活。
6.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成长”为主题、语文园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句子及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欣赏,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写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语的掌握,句型的应用,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阅读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阅读理解练习。
(4)写作练习。
2. 答案:见课后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章节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深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详细内容涵盖整册书共八个单元。
具体章节如下:1. 单元一:古诗三首、《鲁滨逊漂流记》梗概与精彩片段;2. 单元二:《匆匆》等四篇文章;3. 单元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四篇文章;4. 单元四:《古诗十九首》;5. 单元五:《草原》等四篇文章;6. 单元六:《文言文二则》;7. 单元七:《依依惜别》等四篇文章;8. 单元八:《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词汇、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3. 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分析、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2. 教学重点:词汇积累、阅读理解、文学素养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炼文章主旨;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难点,体现教学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1. 课题:书写课题,标注单元;2. 重点词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3. 文章结构:用简洁的图示表示;4. 文章主旨:用关键词进行概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翻译文言文;(3)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4)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写作。
2.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给出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如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文学创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第1单元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
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2。
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6。
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北京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2. 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综合性学习:回忆童年;3. 第三单元:匆匆、那个星期天、古诗十九首(石灰吟、竹石、学弈、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 第四单元:十六年前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鱼钩、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5.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解京剧、京剧趣谈、综合性学习:我喜欢艺术形式;6. 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整理师、狼牙山五壮士)、为人民服务、古诗十九首(长歌行、送元二使安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生字词、成语、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学习、阅读理解提高、写作技巧掌握;2. 教学重点:生字词、成语、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学习,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成语词典、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解作者和作品背景;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生字词、成语、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用大号字体书写;2. 作者和作品背景:用小号字体书写;3. 生字词、成语、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4. 课后作业:用红色粉笔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