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21.68 KB
- 文档页数:5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自觉能动性:1)概念: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表现: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够把握客观规律,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5、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6、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
7、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8、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9、矛盾: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内因与外因1)概念: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2)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引起作用。
11、认识与实践1)认识: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如何做到知行统一: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重要前提)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必由之路)3)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关键)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必然要求)。
《哲学与人生》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1)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任何无法判断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生活和实践去解决,从而认识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
(2)略。
2.(1)人们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行为就会是盲目的,人们的活动就会步入歧途,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而也不能享受快乐。
(2)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需要有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学习哲学与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1.小伙子的核桃肯定卖不出去。
因为他只是机械地模仿老翁的方法,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略)第三节1.(1)是积极行动的信念是王凯克服了最初的迷茫胆怯。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去行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因为只有勇敢地放手去干,才能增长才干,也只有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但需要注意,行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仅凭自己的满腔热血蛮干。
·I·2.(略)第四节1.不正确。
小曹只看到环境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只有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
片面夸大一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略)第二章第一节1.(1)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使这位同学感到困惑。
(2)不可行。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作为世界的一分子,也不可避免地要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生存和发展。
此外,人际关系具有交互性,该同学如果一直当“独行侠”,不主动与他人交往,别人也会逐渐孤立他,他就会深陷于这种困境中。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这句话说明( D )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B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C )A、发展变化的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5、“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B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6、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说明( 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这表明( D )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C )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C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11、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B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12、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一、填空题1.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的基础。
3.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运动的和。
4.规律是的联系,具有性和性。
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
6.人的成长只有在中实现,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7.人生选择具有:和。
8.勇敢有三:、、。
9.善于行动,就要学会做事,它要求我们:要有要有、要有。
10.自觉能动性又称,是的根本特点。
1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1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
二、问答题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6.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填空题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两个总特征是:观点、观点。
2.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形而上学看问题的观点:、、。
性。
对立是指,统一是指。
二、问答题1.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作用?3.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4.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6.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7.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8.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促进自身发展?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填空题1.实践是,2.实践的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现象有和之分,假象从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5.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
7.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等。
二、问答题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成功与失败?3.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4.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5.如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6.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作用?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7.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一、填空题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3.个人理想包括、、、等。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所谓"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6、联系:P44D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1、内因:P76D1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4、认识:P84D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现象:P97D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18、假象:P101D3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班级姓名分数10、"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人具有了自觉能动性,不一定就能带来幸福生活。
()12、"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3、"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限制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14、"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和(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之间的斗争。
3、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1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行动的()、行动的(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16、"()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4、为防止雷雨对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17、"依照所具备的根据和条件的不同,可能性存在着(启用8架次飞机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可能性的区别。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四、"简答题:(共45分)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8、"什么是实事求是?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B、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C、人生发展不能只说不动D、敢于行动就等于成功行动19、"为什么说物质与运动两者不可分?6、"、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 哲学是科学的分支B.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科学提供方法论D. 哲学与科学相互独立答案:C2. 人生的意义在于:A. 物质享受B. 社会地位C. 个人成就D. 追求真理和美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 个人的精神追求C. 个人的物质财富D. 个人对环境的破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形而上学B. 伦理学C. 政治学D. 美学答案:ABD2.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可以是:A. 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B. 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素质C. 通过旅行拓宽视野D. 通过消费获得满足感答案:ABC三、判断题1.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终极关怀。
(对)2. 哲学是无用的,因为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错)3. 人生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地位。
(错)四、简答题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答: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它探讨存在的本质、知识的可能性、价值的根源等问题。
哲学与人生紧密相关,因为哲学提供了理解世界和指导人生行为的框架。
通过哲学的思考,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明确个人的价值取向,并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2. 描述你认为的人生的三个重要价值。
答:人生的三个重要价值包括: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这涉及到个人潜能的发掘和实现个人目标;社会责任与贡献,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以及精神追求与内在平和,这关乎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心灵的宁静。
五、论述题1. 论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哲学思想。
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哲学思想,首先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念。
其次,可以通过阅读哲学著作、参与哲学讨论来深化对哲学概念的理解。
此外,将哲学原则应用到决策过程中,如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运用伦理学原则进行判断。
最后,通过实践如冥想、反思等方法来提升自我意识,实现个人的精神成长。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一、单项选择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上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这句诗体现A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标准C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提现的哲理是AA内因是内部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外因是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以由体力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这D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常的择业观念、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4.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D 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5.选择人生道路需要根据个人实际,下来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AA自身的兴趣愿望B自身的家庭状况C自己的身体状况D自己的文化基础6.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CA心诚则灵,心不成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C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下列可以正常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A量力而行B好高骛远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8.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变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9.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DA发挥自觉能动性,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自然1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D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条件11.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D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12.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影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储存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C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13.“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分别强调了CA内因和外因的作用B变化和发展的作用C外因和内因的作用D量变和质变的作用14.下列对成功和失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A两者是截然对立的,无法统一B两者相互依存和渗透的相互转换C两者都是实践和认识的表现形式D成功具有反复性,失败无限性1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16.月亮绕地球转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说明BA同一现象只能表明同一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17.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A市场竞争的结果B市场成熟的结果C技术变革的结果D制度发展的结果1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CA个人实际情况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19.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A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更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属和基础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其他三种理想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20.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吧理想转换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DA社会制度B经济条件C自身优势D艰苦奋斗21.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CA预示有主见B有了坚强意志就能一定能成功C成功需要坚强意志D善于约束自己二、多项选择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有二十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诉材料表明劳动者ABDA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B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C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D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2.因为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玄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力,一首从头到尾不用G铉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BDA成功总是与挫折困难为基础B遇到困难要用于面对,发觉自觉能动性C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D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3.1971年迪士尼乐园设计师在乐园主体完工后,暂停修建园中道路,却在空地上撒上草种子,五个月后,绿草成荫的园区被人踩出不少小路,他根据这些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启示我们ABA要从生活实际总获得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C不能对自然的事物做任何改变D规律无法被完全把握4.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总要在树上留下一些熟透了的给喜鹊当过冬的食物,引得喜鹊在树上做巢,来年春天,喜鹊忙着捉树上的虫子保证到了秋天柿子能获得丰收,这个事迹给我们的启示ABCDA事物之间有种固然的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的生活时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其原因在于BCD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新事物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6.下列选项中组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ABCD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伟大的思想只有付出行动才能成就壮举C君子衲言而敏于行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7.下来关于矛盾双方关系说法正常的是CDA矛盾双方只能是相互斗争的关系B矛盾双方没有任何关系C矛盾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D矛盾双手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三、判断题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冥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意义是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X 2.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会自然发生改变.X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
一、单项选择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上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这句诗体现A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标准
C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提现的哲理是A
A内因是内部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内外因是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
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
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以由体力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这D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常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4.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以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
D 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5.选择人生道路需要根据个人实际,下来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A
A自身的兴趣愿望
B自身的家庭状况
C自己的身体状况
D自己的文化基础
6.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C
A心诚则灵,心不成则不灵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下列可以正常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
A量力而行
B好高骛远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8.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
A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以创造性活动改变世界
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9.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D
A发挥自觉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
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
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自然
1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D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条件
11.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D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2.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影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储存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C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
13.“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分别强调了C
A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B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C外因和内因的作用
D量变和质变的作用
14.下列对成功和失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
A两者是截然对立的,无法统一
B两者相互依存和渗透的相互转换
C两者都是实践和认识的表现形式
D成功具有反复性,失败无限性
1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6.月亮绕地球转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说明B
A同一现象只能表明同一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17.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
A市场竞争的结果
B市场成熟的结果
C技术变革的结果
D制度发展的结果
1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C
A个人实际情况
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
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
19.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A
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更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属和基础
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
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其他三种理想
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20.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吧理想转换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D
A社会制度
B经济条件
C自身优势
D艰苦奋斗
21.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C
A预示有主见
B有了坚强意志就能一定能成功
C成功需要坚强意志
D善于约束自己
二、多项选择
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有二十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诉材料表明劳动者ABD
A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B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C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D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因为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玄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力,一首从头到尾不用G铉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BD
A成功总是与挫折困难为基础
B遇到困难要用于面对,发觉自觉能动性
C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D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1971年迪士尼乐园设计师在乐园主体完工后,暂停修建园中道路,却在空地上撒上草种子,五个月后,绿草成荫的园区被人踩出不少小路,他根据这些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启示我们AB
A要从生活实际总获得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能对自然的事物做任何改变
D规律无法被完全把握
4.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总要在树上留下一些熟透了的给喜鹊当过冬的食物,引得喜鹊在树上做巢,来年春天,喜鹊忙着捉树上的虫子保证到了秋天柿子能获得丰收,这个事迹给我们的启示ABCD
A事物之间有种固然的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的生活时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其原因在于BCD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新事物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
D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
6.下列选项中组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ABCD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伟大的思想只有付出行动才能成就壮举
C君子衲言而敏于行
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7.下来关于矛盾双方关系说法正常的是CD
A矛盾双方只能是相互斗争的关系
B矛盾双方没有任何关系
C矛盾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D矛盾双手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三、判断题
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冥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意义是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X 2.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会自然发生改变.X
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
∨
5.意识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X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要重视实际调查研究。
X
7.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8.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互惠互利。
X
9.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
10.士别三日则刮目相看,是指事物具有发展性。
∨
11.只要进行量的积累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X
1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意识是不运动的。
X
13.“洪水无情”或者“细雨润田”这些现象说明了自然规律有好坏之分。
X
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
15.任何事物总是无条件的与其周围的是事物联系着。
X
16.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缺一不可的。
∨
17,人生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并且很多种可能性都会转变为现实。
X
18.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换的。
∨
19.对立统一关系仅存在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X
20.发展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