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常识 人的密度比水小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人的密度比水小,会自然浮在水面

转载标签:水人密度浮力杂谈

水,是生命的母亲。人类也不例外。可是,为什么人在溺水的时候,这位古老的“母亲”又显得那么无情呢?而

同样是哺乳动物,从食肉的猛兽到食草的五畜,人家为什么进到水里就“如鱼得水”呢?甚至于就连人类的近亲

——猴子也天生的会游泳啊!

早些年,我频繁的思考、观察再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到上了初二,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理解了浮沉条件,

我终于顿开茅塞:

猪,之所以天生就会游泳。其实是一种误解。人类所说的游泳,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终生不可能会。但是,

它们所以淹不死,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比水小,就象木头一样,扔到水里就能漂起来。而且,它们的密度小得恰倒

好处,能让头部露出水面,口鼻呼吸无碍,自然就游哉优哉了。至于游动,那是它们把在陆地上的走路动作下意

识的用到了水里。其效率,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讲,比游泳运动员的自由泳就差多了。

可是,那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一进到水里就沉呢?难道人的密度比水大吗?当然不可能。因为,我们的

祖先早年就生活在水中,密度比水小是起码的生存条件。或许在生物进化的进程中,间或会变异出密度大于水的

个体,那肯定会遭到自然规律无情的淘汰。我还猜想: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离开水生活到了陆地上以后,其身体

密度却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没有改变。所以,它们什么时候“怀旧”了,想回“老家”,“家乡”还是宽容的接

纳的。

那么,既然水能够接纳马、牛、羊、犬、豕等陆地“游子”“回乡省亲”,却为什么独独对人类这么苛刻

呢?我的结论是:人,太聪明了。古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嘛,一点不假。

就以前面讲的我同学的弟弟溺水事件为例,我从力学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下来有课,明天再

聊)2007年5月12日溺水的力学

人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即便不会游泳,意外落水之后也必然能象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漂浮在水面。可是我

们生活中耳闻目睹,溺水者都是遭到“灭顶之灾”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哺乳动物的密度大约是水的0.97倍,可以根据相关物理公式算出它们落水之后总会有约全身总体积

的3%露出水面,这3%的体积,足够口鼻在水面以上维持正常呼吸了。那么人呢?人不行。人经过百万年的进化,

大脑如此发达,已经使人的脑袋的上部相当大,大到超过总体积的3%,人落水之后,能够露出水面的部分都让“

它”占去了。就没有给口鼻留“一席之地”。所以我们看溺水的人最初都是半个头漂在水面

上的。其实,这个时

候,只要这个人的脖颈足够灵活,有意识的将头向后仰,让那个发达的后脑勺没到水下,口鼻自然就有幸露到水

面以上了。遗憾的是,所有的溺水者,这个时候选择的却是向上伸手。我也多次想过,这不会游泳的人一落水为

什么都向上伸手呢?可能是祖先在树上攀缘生活的遗传印记在情急之下的下意识反应。可是,这一“下意识”,

就把这3%的水上体积让给了手臂,连整个脑袋就都沦落到水下去了。至此,连呼救的可能都没有了。不管他怎么

声嘶力竭的喊,岸上的人一点儿都不会听到。这个过程很短,从我的观察,一般不到10秒钟。年轻人还不到5秒钟

。落水者在水下的每一次呼喊,都有气体从肺部排出。紧接着下意识的吸气,却将水吸了进来。于是就咳嗽,越

咳嗽越喝水。这样,人的体重越来越大,渐渐的超过浮力,就沉向水底了。这水都喝到哪里去了呢?不同的人有

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人,气管进口处对水的刺激不够敏感,保护性反应迟钝(比如醉酒者),尤其在情急之下

,气管口不能及时关闭,于是水就从气管直接灌到肺里,这种情况,人一分钟之内必下沉,而且,即使很快被人

救上来,也往往失去抢救价值;另一种人,气管口对水敏感,保护性反应功能发挥及时。每次呼喊,虽然有气体

从肺中排出,但是,却没有让水向肺内“乘虚而入”,而是把水咽到了胃里。他在水面挣扎的时间比较长。象前

面说的我同学的弟弟,就是如此。如果抢救及时,生还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落水者的自救措施:

1、照上面所说的道理,人无所谓会不会游泳,落水之后,只要管住手,不往上举,至少头部会有一部分会

露出水面。

2、头露出水面后用力往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

3、不要拼命喊,以免将肺内的空气大量排出体外。呼吸的时候,不要大口,要小口,短促呼吸。这样可以

保证水下用来排开水的体积足够大,保证浮力不会小于重力。人就沉不下去。

如上操作,就可以获得自救。

大部分不会游泳或者水性差的朋友看到此,会不相信。我要告诉你的是:1、我自己亲自多次做过这样的实

验;2、我曾目睹一个不会游泳的同学落水之后,就是这样得到了自救。

详情我们以后再谈。昨天歇笔。

因为我为了今天的文字,亲自去长江里又体验了一下“自救”:

游到深处,手脚突然停止动作,腿自然弯曲,臂自然下垂,身体开始自然旋转。大约5、6秒钟,身体竖直

立于水中,呈标准立正姿势。此时,鼻子往上的头部均露在水面之上,无法呼吸。闭嘴屏气,然后头向后仰,大

约只仰了30度的样子,口、鼻就露出了水面,复得以小口呼吸(只能用口,不能用鼻)。有浪袭来,江水灌入口

中,不慌,咽下去(这是3类水,一般不会得胃肠病)。继续小口呼吸。考虑口浮出水面的高度太低,趁没有浪的

当口,我胸部一用力,深吸了一口气,顿时,立杆见影,身体上浮。我想,如果,我四肢抽筋,也无大碍。就“

站”在这里喊就是了,没有人及时来救援,充其量就多当一会儿“鱼漂”而已。

目睹一次“准”溺水

老家的市里有一个湖,有浏河镇那么大,人称南湖。南湖有一个小岛,有座木拱桥通往岛上。1961年暑假

的一天,大珩、家杰和我,来到桥下抓鱼。经不住清澈湖水的诱惑,一致同意在两个桥桩之间比“扎猛子”。所

谓“扎猛子”,就是憋住一口气,往水里一扑,凭借初速度和惯性,在水面滑行一段距离。到一口气憋不住,就

站起来。可是,桥下水深,我们从一端桥桩跳下,如果一口气的“滑程”不够到头,就要有“灭顶之灾”。——

因为当时我们都不会游泳。但是,在澡堂子里纵横驰骋的“浪里白条”自觉水感很好,而且目测这两个桥桩之间

的距离也就只有3个身长,而我们平时的记录都超过了4个身长。怎么办?干不干?干!谁怕谁啊!于是我们三个

小孩就把衣服撂在岸边,赤条条的站到了桥桩上。谁先来?我壮着胆喊道。我先,是大珩。就见他一蹲腿,一躬

腰,“噌”的一下,汆了出去。几乎就在同时,就听“啪”的一声,人,扑到了水里。潜水艇什么样?就那样。

就象一条大鱼,在细碎的波浪间掠行。眨眼间,就到了对面桥桩。速度还有富余。有他带头,我和家杰也相继壮

着胆儿扎了过去。真过瘾。澡堂子里哪有这个感觉?澡堂子里池水只没过膝盖,而这里有一人多深,闭着眼睛在

水面滑行时,就象身下是万丈深渊,又害怕,又新鲜,又刺激,又过瘾!于是我们就来来回回的扎起了猛子。

一会儿,可能是大意了,家杰出了意外!

这次是我们三个并排站立,一起喊“一,二,三”,同时起跳,看谁先到对面。可是我们俩扎到了对面,

抬头一看,没有家杰。一回头,啊,他还在半当腰滑呢。于是一跃坐到了横梁上等他。可是,我们马上就发现不

对劲了:他的速度已经用完了,可还离我们有一个人的距离。身体一动也不往前动了,就那样静静的伏在水面上

。我跟大珩俩说,这下完了,悬!因为,明摆着,他这一口气才能憋多长时间?一会儿,这口气儿到头儿了,不

就得喝水吗?这些年我们守着南湖,先喝水后下沉的事儿见的多了。咋整?就在我俩麻爪儿时,却见家杰“呜”

的一下,脑袋抬了起来,可身体却没到水下去了,接着,脑袋也马上不见了。就见他挣扎着,一会脑袋露了出来

,一会又没了下去。我们站在桥桩上是干着急。正要呼救,就见他不知怎么搞的,捂捂扎扎的,脑袋居然不往下

沉了!就只见他的双手忙乱不停的拼命在水中搅动。我们俩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一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