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5.96 KB
- 文档页数:3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近年来,网络上一些与食品相关的“科技与狠活”话题让人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鸡蛋作为大众最熟悉的食品也受到了关注。
鸡蛋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
大量的需求使养殖户对鸡蛋产量要求更高,而鸡蛋产量相对稳定,并且受蛋鸡的生长发育、疾病、饲料利用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一些养殖户一味追求产蛋量,导致对蛋鸡使用兽药不当,累积形成的兽药残留会造成重大危害。
一、鸡蛋兽药残留的危害1.对蛋鸡健康有危害。
鸡蛋兽药残留是指对蛋鸡用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后,鸡蛋中的药物残留。
目前,大部分兽药为抗菌、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低廉,药效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有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短期使用具有促进蛋鸡健康生长、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产蛋量等优点,但若长期不当使用药物,会使蛋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蛋鸡肠道菌群失调、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和后期用药效果,还可能引起蛋鸡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2.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人类长期或大量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鸡蛋会造成体内药物残留堆积,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或是造成人体产生耐药性,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变弱,甚至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危害。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之一,代表药物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其药物残留会引起人体造血系统障碍,导致过敏反应以及诱发癌症等;四环素类药物是广谱抗生素,常用药为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可以抑制和杀死细菌,常用于治疗白痢、副伤寒、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等疾病,但四环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在进入人体后易与钙结合,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牙齿、骨骼发育,同时会造成肝、肾损伤和产生抗代谢作用,此类兽药还容易透过胎盘进入乳汁,对婴儿健康造成危害;磺胺类是人工合成抗菌类药物,常用于防治白痢、盲肠炎、球虫病、肝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滥用导致的兽药残留会损害人体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金刚烷胺是被禁用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积累的兽药残留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肾功能、角膜等造成损害。
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兽药的使用无疑会导致动物体内的滞留或蓄积,并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所谓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有多种: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
其作用是慢性的、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
一、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一)兽药使用不当1、用药不当用药的品种、剂型、剂量、部位或是超大剂量用药。
2、标签外用药或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
3、屠宰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逃避屠宰前检查。
4、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指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屠宰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1)剂型与给药途径不正确剂型和给药途径能影响生物利用度、分布或代谢程度,最终使药物从体内消除时间发生变化。
如长效制剂的使用,使药物从动物体内排泄时间延长,注射部位的组织中常滞留大量的药物,消除缓慢。
如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30天内,有半数动物在注射局部组织中仍可检出药物。
超剂量用药增大用药剂量可使兽药排泄延长。
(2)日粮的影响胃肠道充盈程度和日粮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油脂能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钙、镁等二价离子能与一些药物形成螯合物使吸收降低,如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会影响代谢酶的活性。
(3)年龄、性别、种属、个体的影响通常是综合性的,如肝的代谢功能、肾和胆管的排泄功能、药物分布容积和蛋白质结合率。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类辅助兽药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在养殖过程中,以保证畜禽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
虽然畜禽肉产品在进入市场流通前会进行相关的宰前检疫工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检疫流程不规范、检测技术落后、逃检漏检等问题导致不合格肉产品进入市场,影响行业发展,危害人类健康。
其中以兽药残留问题较为典型,因此,要做好兽药残留的监管工作,提高监控力度,规范检疫过程,提升检测技术,保障畜禽肉制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防范措施引言畜禽肉类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对家畜及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大的负面影响。
食品相关监管单位和我国畜禽养殖户应在肉类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对兽药进行合理的监管和使用,减少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含量,最大限度地将残留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1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1.1饲料中非法添加药物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的作用,有的兽药还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为此个别饲料生产厂家,投机取巧,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宁愿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在动物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添加兽药和过期失效药品,甚至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等,如在饲料中添加己烯雌酚、喹乙醇等禁用兽药,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并将添加了违禁药品的饲料向畜禽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或散养户出售;另外一些畜禽养殖场或适度规模户为了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动物发病和死亡,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用于动物疫病预防和保健,如在饲料中添加阿莫林西、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
1.2监管工作不到位从违禁兽药的使用监管、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到问题肉制品的市场流通,每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动物源食品流向最终消费者。
目前我国的兽药残留监管体系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如应检不检、漏检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经营兽药以及饲料和添加剂的商店分布较散,且有隐瞒销售、违规销售等情况存在,难以进行统一监管,难以使食品安全得到完全保障。
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问题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而兽药残留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兽药残留是指在兽禽产品中存在的兽药成分及其代谢物,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问题,并探究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兽药残留问题的存在与危害兽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但不当使用和滥用兽药会导致兽药残留问题。
当消费者摄入兽药残留的食品时,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过敏反应、免疫抑制和抗药性增强。
兽药残留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影响更加严重。
二、造成兽药残留问题的原因1. 不规范的兽药使用和管理:饲养人员未按照药物的说明书和医嘱使用兽药,或者没有遵循药物使用的时间间隔和剂量要求,导致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过高。
2. 兽药滥用:出于追求高产高效,一些养殖户滥用兽药,不按比例或频率使用药物。
这种滥用兽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兽药非法添加: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故意在养殖过程中添加兽药,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三、解决兽药残留问题的对策1. 加强兽药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兽药生产企业的审核和监测,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2. 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培养养殖场饲养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科学养殖知识,加强对兽药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培训。
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记录兽药的使用情况,确保兽药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3. 推行绿色养殖理念:促进有机养殖和绿色养殖,减少对兽药的依赖。
鼓励发展天然健康饲料,坚持绿色、有机、安全的养殖方式,降低兽药残留的风险。
四、加强公众监督和科普教育1. 增强消费者对兽药残留问题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兽药残留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个方面。
首先,兽药残留可能导致抗药性菌株的产生。
长期暴露于兽药残留的情况下,细菌、寄生虫等会逐渐形成抗药性,从而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其次,兽药残留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人类消费含有兽药残留的畜产品后,兽药残留会进入人体,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对其他疾病产生抵抗力下降。
此外,一些兽药残留还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激素失衡。
目前,针对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
生化方法是通过测定畜产品中特定兽药的生物活性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菌落呈阴性检测法、抗生素抑菌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畜产品与感受器混合,观察感受器是否发生生理变化,从而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检测畜产品中与兽药相关的抗体或免疫反应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样本中抗体和兽药之间的免疫反应,来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分析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畜产品中兽药的化学成分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畜产品中的兽药提取出来,然后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综上所述,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兽药残留的检测。
目前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互相结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更加高效和灵敏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畜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增长,畜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及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肉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养殖过程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
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 促进生长,提高效益
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2 预防疾病,减少损失
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
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3 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
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
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
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4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用户缺乏检测手段
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不得不增加兽药的使用量来保证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无法用感官判别,故容易被人忽视。
5 养殖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仍以农户散养或家庭小规模养殖为主,而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
分散饲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监督的难度。
由于养殖水平低及安全意识的匮乏,一些畜禽养殖场(户)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最为典型的是患乳房炎的产奶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抗生奶”仍然出售,继续供人食用。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
对兽药残留的危害认识不足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人们无法用感官发现,故容易被人忽视。
兽药残留的危害过敏反应动物使用抗生素后可在体内残留累积,人类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毒理作用
中毒。
能引起急、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慢性中毒,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很低,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小,长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积毒性。
例如:一些含药残的动物产品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内外都曾发生过的食入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内脏发生的中毒。
产生抗药性人体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达到一定量以后,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人类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无效或药效下降,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一些药残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
长时间的食用药残动物性食品,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抑制骨骼、发育、听觉障碍、听力减退等等,总之,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有害健康,引起各种各样的中毒。
2 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约以维持平衡。
如果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损害人类的健康。
3 诱导耐药菌株
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饲料中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微生物药物,易于诱导耐药菌株。
人们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会诱导人体内的耐药菌株。
另外,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生长植物等造成影响。
激素样作用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和功能,使儿童肥胖、早熟等。
影响贸易由于畜产品药物残留危及人体健康,使用违禁兽药及药物残留超标,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受阻,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们如何应对兽药残留
1 健全立法制度和加大执法力度
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饲料安全标准、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及兽药残留标准,使对兽药残留的监控、对违规用药造成残留超标事件的查处等活动能够依法进行。
健全机构加快兽药残留管理和监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兽药残留管理和检测网络。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格执法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
及其配套规章、规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
制定计划建立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尤其要制定未来5年至10年的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把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兽药列入重点监控计划中。
2 对兽药饲料监察机构监测及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
加强监测兽药饲料监察机构应加强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主动承担检测、监测和科研任务,对养殖场(户)、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开展兽药残留的实际检测工作,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多种措施进行宣传,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降低药残危害。
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及养殖过程的监管。
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执法行为与服务行为区别开来,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兽医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突出执法职能,本着精简高效、责权分明、规范执法、强化服务、完善机构、稳定队伍的原则,建立新型的兽医体系。
建立标准养殖小区规范养殖技术,强化养殖过程的监管。
畜禽养殖场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方可出栏畜禽,在休药期间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
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是国家有关法规允许使用的,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未被批准的药物、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
因此,提倡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减少疫病发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抗病力,减少药物使用,降低(避免)药残,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