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增分方案选择题组合练9
- 格式:pdf
- 大小:212.89 KB
- 文档页数:1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卷)“7+3+2”二轮增分全真模拟必刷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Fe 56 Cu 6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1.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SiO2超分子纳米管属无机非金属材料B. 秦朝兵马俑用陶土烧制而成,属硅酸盐产品C.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所用纸张为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碳纤维D.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分析,其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8O6B. 分子中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C. 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还原反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 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完全反应,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4mol、1 mol3.部分被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8.0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B. 该样品中Cu、O元素的质量比为10∶1C. V=448D. 溶解样品时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4mol4.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
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Cl2的沸点为−34.6℃;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B. 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C. 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D. 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5.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一种重要应用就是废水处理中实现碳氮联合转化为CO2和N2,如图所示,1、2为厌氧微生物电极,3为阳离子交换膜,4为好氧微生物反应器。
2.(20xx·湖南名校大联考)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钛晶胞如图1所示,为________(填堆积方式)堆积。
(2)已知TiCl4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液体,熔点为-24℃,沸点为136℃,可知TiCl4为________晶体。
图1(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
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4)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3所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
(5)钙钛矿晶体的结构如图4所示。
钛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顶角,被________个氧原子包围成配位八面体;钙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体心,被________个氧原子包围,钙钛矿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1)Ti为22号元素,由构造原理可知基态Ti原子的3d 能级和4s能级上各有2个电子,则其价电子排布图为;由题图1可知,钛晶体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
(2)根据TiCl4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且熔沸点较低,可知TiCl4为分子晶体。
(3)化合物乙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化合物甲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
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有C、N、O,第一电离能N >O>C。
(4)如题图3所示,每个O原子被2个Ti原子共用,每个Ti原子被2个O原子共用,由均摊法可知该阳离子中Ti、O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结合Ti为+4价,O为-2价,故该阳离子的化学式为TiO2+(或[ TiO]2n+n)。
(5)钛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顶角,被6个氧原子包围成配位八面体;钙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体心,被12个氧原子包围;每个晶胞中含有的钛原子和钙原子均为1个,晶胞的12个边上各有一个氧原子,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实际占有的氧原子数为12×1 4=3,故该钙钛矿晶体的化学式为CaTiO3。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解析:选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项错误;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
2.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生成速率相等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CO的质量不变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解析:选D。
A项.CO的生成速率为逆反应速率.CO2的生成速率为正反应速率.且CO、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v正(CO2)=v逆(CO).达到化学平衡;B项.ρ=mV.当m(气体)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C项.m(CO)不变.则n(CO)不变.反应达到平衡;D项.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任意时刻体系的压强均相同.所以压强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3.在催化剂作用下用乙醇制乙烯.乙醇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与乙醇转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随温度、乙醇进料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在410~440 ℃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B.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乙烯选择性不一定增大C.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D.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解析:选A。
根据图像.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升高.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题图甲.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故C项正确;根据题图乙.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故D项正确。
(5)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的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Fe(OH)2·2FeCO3拔高练(25分钟)1.(20xx·山东九校联考)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甲甲酯)是合成PMMA(有机玻璃)的单体.某小组拟在实验室制备甲甲酯。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实验步骤:①量取86.0 mL甲基丙烯酸倒入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加入5mL浓硫酸.冷却至室温;②取50.0mL甲醇注入步骤①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并不断搅拌至混合均匀;③将步骤②所得的混合溶液注入如图装置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控制温度为105℃左右.持续加热.充分反应;④纯化产品.称得产品质量为70.4 g。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从油水分离器中及时分离出________(填“上”或“下”)层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应温度控制不好.可能有副产物________(填一种)等产生。
(3)写出制备MM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油水分离器中油层不再增厚.则表明____________。
(5)纯化产品的流程如下:①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②完成操作C需要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CH2===C(CH3)COOH+CH3OH错误!CH2===C(CH3)COOCH3+H2O(4)酯化反应达到平衡(5)①除去产品中残留的酸性杂质②d(6)c2.(20xx·湖北质量检测二)某实验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硫酸亚铁铵(俗名为莫尔盐)[(NH4)2SO4·F 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SO2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SO2。
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SO2(g)+NH3·H2O(aq)===NH4HSO4(aq) ΔH1=a kJ·mol-1;②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ΔH2=b kJ·mol-1;③2(NH4)2SO3(aq)+O2(g)===2(NH4)2SO4(aq) ΔH3=c kJ·mol-1。
则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 2O(l)的ΔH=__________kJ·mol-1。
(2)燃煤发电厂常利用反应2CaCO3(s)+2SO2(g)+O2(g)===2CaS O4(s)+2CO2(g) ΔH=-681.8kJ·mol-1对煤进行脱硫处理来减少SO2的排放。
对于该反应,在T℃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下:①0~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O2)=__________mol·L-1·min-1;当升高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粉状碳酸钙B.通入一定量的O2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3)NO x 的排放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有人根据反应C(s)+2NO(g) N 2(g)+CO 2(g) ΔH =-34.0kJ·mol -1,用活性炭对NO 进行吸附。
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 和一定量的NO 气体,保持恒压测得N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1050K 前反应NO 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1100 K 时,CO 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加试31题专练1.(2018·余姚中学高三选考模拟)Cu 2O 是一种在涂料、玻璃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红色氧化物。
它不溶于水和醇,溶于盐酸、氯化铵、氨水,易被O 2、 硝酸等氧化。
一种以硫化铜矿石(含CuFeS 2、Cu 2S 等)为原料制取Cu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1)“硫酸化焙烧”时,Cu 2S 与O 2反应生成CuSO 4等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00 ℃时,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 2SO 4的作用除减小物料间黏结外,另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取”时为提高铜的浸取率,除需控制液固物质的量之比外,还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两点)。
(4)得到产品Cu 2O 的一系列操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焙烧时得到的尾气可用碱液加以处理 B .Cu 2O 露置于空气中会变黑C .经一系列操作得到产品Cu 2O 后的副产品,经处理后可作净水剂D .“制备”时,溶液的pH 越小,Cu 2O 的产率越高答案 (1)2Cu 2S +5O 2=====600 ℃2CuSO 4+2CuO 2Cu 2++3SO 2-3=====100 ℃Cu 2O↓+SO 2-4+2SO 2↑ (2)提高焙烧产物中CuSO 4的比例(3)浸取温度、浸取时间、硫酸的浓度等(答出两点即可) (4)抽滤、洗涤、干燥 (5)ABC解析 (2)加入Na 2SO 4的作用除减小物料间黏结外,另一主要作用是提高焙烧产物中CuSO 4的比例。
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3.(20xx·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答案] B[省市卷]1.(20xx·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Fe2+遇K3[Fe(CN)6]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是否含有Fe3+无法确定.若要确定Fe3+的存在.则需要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因此A项错误;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H2CO3>C6H5OH.B项正确;欲验证K sp(CuS)<K sp(ZnS).应该向ZnS的饱和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黑色沉淀生成.而不是向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C项错误;检验SO2-4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SO2-3.先加入Ba(NO3)2溶液.生成BaSO3。
C.HF溶液通常应密封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D.Na2SiO3溶液通常应密封保存于带玻璃塞的细口瓶中[解析]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密封于棕色试剂瓶中.A项错误。
疫苗中含有蛋白质.易变性.一般低温保存.B项正确。
HF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应存放于塑料瓶中.C项错误。
Na2SiO3溶液属于矿物胶.易把玻璃塞与瓶颈粘在一起.应存放于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D项错误。
[答案] B2.(20xx·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都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B.向4 mL 0.1 mol·L-1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C.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D.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加热、搅拌.当溶液表面出现一层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即可得到大量硝酸钾晶体[解析] 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以避免待装溶液被稀释.A项正4(黄色)+2H+.向4 mL重铬7(橙色)+H2O2CrO2-确;Cr2O2-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B项正确;KI过量.因此不管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均有I2和I-.故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因此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蒸发至出现晶膜.降低温度.KNO3大量析出.氯化钾留在溶液中.过滤即可得到KNO3晶体.D 项正确。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氯化氢[解析] 灼烧海带应该用坩埚.A项错误。
洞悉命题热点[解析] Fe 2+遇SCN -无红色出现,A 项错误;Al 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 3++3H 2O Al(OH)3(胶体)+3H +,B 项正确;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可产生NH 3: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C 项正确;Fe 3+可以氧化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D 项正确。
[答案] A考点一 “活泼”金属的代表——钠1.知识主线Na →Na 2O →Na 2O 2→NaOH →Na 2CO 3→NaHCO 32.网络构建3.易错易混归纳(1)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与熔融的盐反应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2)无论Na 与O 2反应生成Na 2O 还是Na 2O 2,只要参与反应的Na 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 2O 2的质量大于Na 2O 的质量。
(3)1 mol 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 ,如Na 2O 2与SO 2反应生成Na 2SO 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为2 mol 。
(4)不能用Ca(OH)2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应选用CaCl 2或BaCl 2溶液。
(5)除去CO 2中的HCl 气体,应选用饱和的NaHCO 3溶液。
通电D.“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解析]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碱溶”时与NaOH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A项正确;由流程可知过滤3和OH-,加入NaHCO3溶液,HCO-3与OH-2、SiO2-Ⅰ后的滤液中含AlO-3,B项错误;图示“灼烧”后所得固体中含Al2O3,电解熔融反应生成CO2-Al2O3时,阴极上Al3+得电子被还原为Al,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电解Ⅱ”为电解Na2CO3溶液,电解时阳极生成HCO-3和O2,电极反应式为3+2H2O-4e-===4HCO-3+O2↑,阴极上H+得电子被还原为H2,电4CO2-通电3+6H2O=====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总反应为4CO2-4HCO-3+2H2↑+O2↑+4OH-,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