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主义的实践型作业设计与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核心素养的《年月日》单元整体作业设计01 项目设计的理论分析1. 教育理论依据本项目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从教师传递到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在心中构建的。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并不是通过直接讲解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施倒计时活动,自我探索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通过倒计时活动,学生需要自主设计,计算离选择的节日还有多少天、多少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对年、月、日和小时等时间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强调了社会交往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他们的倒计时活动,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巩固和深化自己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问题解决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另外,本项目还让学生体验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并理解守时的价值。
他们需要设计自己的时间表,并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
这样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技能,也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2. 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用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结合核心素养,特别是数感、量感、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以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感是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在我们的节日倒计时项目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他们对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数量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感知。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小时。
学生在计算倒计时的过程中,会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对数的感知。
量感是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设计倒计时计划,需要理解并运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构建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金融工程作为一门融合了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金融工程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构建主义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金融工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构建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构建主义模式的理论基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其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建构方式和理解角度,因此学习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2.情境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背景。
真实、生动的情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3.协作学习和交流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和交流,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从而对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协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4.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调整的过程学习者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通过反思和调整,学习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构建主义模式下金融工程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风险管理、投资组合构建等方面的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吴晓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吴晓蓉[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较之以前有了一些变化,但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以往繁多、重复、机械的语文作业形式还应该有所改进。
教师应把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重新全面认识语文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语文作业不仅仅局限于检测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的需要,还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快乐实践、开拓创新的园地。
本课题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拓展性作业设计作了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初中语文拓展性作业设计形式、设计原则及评价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作为常规教学重要环节的作业,其改革与创新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设计有价值的拓展性作业,以张扬学生个性,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应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更是我们的创新点。
2、改革现行作业模式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单一的作业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单纯重复,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文本内容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这种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
鉴于此,探讨作业设计改革应当先行。
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在不同阶段设计有针对性、有坡度、富于思考性和启发性的练习,但不少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在技术和操作层面缺少思路,而要提高教师的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课题的实践、探讨和研究作为载体,是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收稿日期]2021-04-14[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岗位需求与个性发展双重视角下经贸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SJA1608);2020年度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教改课题“经贸类专业实训类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开发”(2020JSCKJG08)[作者简介]滕罕(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职业教育。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21.05.027“驱、建、评”三步教学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开发滕罕(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61)[摘要]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存在以传统知识体系为主、缺少工学结合元素、不利于自主建构、产业跟随度低等问题。
为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期实践、调研基础上,依托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等教学理论,开展“驱、建、评”三步教学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开发。
三步教学指引教材三大模块,推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达成意义建构。
[关键词]物流管理;活页式教材;教材设计;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21)05-0145-05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oose-leaf Textbooks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Three-step Teaching of “Drive,Build and Evaluate ”TENG Han(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Accounting,Lianyungang 222061,China)Abstract: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current textbook resources for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studen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xtbook reform of the special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based on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search,and 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and 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ractice,this paper designed the loose-leaf textbook for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the three-step teaching of "drive,build,and evaluate".The three-step teaching process could divide the textbook into three main modules,gui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of the specialty,and help the students achieve meaningful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courses.Key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loose-leaf textbook;textbook design;constructivism0引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籓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及其教学模式始终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1]。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数的认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项目设计的理论分析1. 项目主题及理论基础项目主题设定为"超市进货大挑战"。
这个项目致力于通过一个生活化、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数。
这个项目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大数的兴趣。
(1)项目主题"超市进货大挑战",这个主题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活动——进货。
进货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必需,而且在进货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数量、价格的比较和选择,以及预算的设定和管理。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运用大数的实际场景,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
(2)理论基础本项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自己构建和发展知识。
项目中的每个环节,如制定进货清单,计算总价,模拟结账等,都是围绕这两个理论设计的,以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自我实践达到真正理解和应用大数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本项目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每个环节都设计了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同时,这些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一个完整的进货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了连贯性,更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本项目的目标不仅是教授大数的概念和运算,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核心素养培养分析在本项目中,我们将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1)数感:本项目的关键是对大数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对商品价格的计算和比较,以及预算的设定和管理过程中,会频繁接触到大数,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大数有更深的理解和感知。
他们需要理解大数之间的相对大小,也需要对大数进行加减等基本运算。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1一、选题依据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
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
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
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神。
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才行。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是一项旨在探索如何在“双减”政策下,设计优质数学课内作业的研究。
随着国家对校外培训的规范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关注,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业是学生与教学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预、复、理解和巩固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作业也是学生不断生成自己的研究素养、规范、惯和方法的路径。
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内作业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当务之急。
然而,作业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调整,而是需要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优化。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达到“减量增质”的目的。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方法,既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将从作业的设计、内容、难度、形式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作业,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符合育理念的数学作业模式,其中包括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作业,以提供适合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同时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通过研究和总结经验,为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将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和“优化”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是主动的,学生应该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人本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研究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和合作研究等新的研究方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新探索摘要:目前,党和国家正在普通高中新阶段积极进行物理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新课程改革从基本概念理解到实际操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多媒体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基于传统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
目前,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教学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基本没有规定性的教学解决方案。
这使得我们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求一种完全适合学校的体育课程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物理教学;教学设计新探引言: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实践过程中,高中生往往会突然产生新旧物理知识的冲突,打破自己原有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平衡,从而直接引发高中生知识观念的全新转变和物理知识体系结构的全新重组。
教师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高中生通过物理现象不断检验知识的本质,从而不断渗透新的物理教学理念。
1建构主义教学观综述1.1知识的概念建构主义经常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科学表述,而是科学解释和一个或多个科学假设,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正确答案。
相反,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可能会被‘革命’所取代,进而出现新的假设。
1.2学习理念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学习不是一种把知识从老师转移到学生那里去的过程,而是一种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建构自己的基础知识的实践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对新信息的主动寻找。
相反,他们仍然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一种新型信息的基本存在和意义。
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主体的知识信息刺激者和知识接受者,而只需要通过外人的知识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主动主体的感性信息选择和被动知识加工。
所以,学习只是一个S—R的信息学习过程。
知识的存在和意义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知识和数据库中的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知识中的信息本身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存在意义,这主要是由知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新旧外部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反复双向互动而不断建构形成的。
“双新”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研究: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转向摘要:“21世纪技能人才观”强调对新世纪人才高阶思维的培养,然而停留于低阶思维的教学现象仍司空见惯。
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亟待回归育人要义,实现作业减负增效。
在对“低阶思维”主导与“高阶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进行理念辨析的基础上审视“低阶思维”主导下我国中小学作业设计在具身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层面、社会层面所面临的现实窘境,面对这些窘境,我国中小学作业设计应转向“高阶思维”的培养,具体包括促进实践创造的内容转向、支持思维进阶的结构转向、突出素养培育的环境转向、聚焦以人为本的评价转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实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就作业减量提质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与“21世纪的技能”人才高阶思维培养理念相契合。
好的作业设计应该是指向学生学会整合、学会应用、学会评估的高阶思维培养的,同时也能有效反哺作业设计本身良性发展,切实服务于师生减负增效,进一步通过作业设计来教育和培养具备高阶思维的学生。
一、低阶思维主导与高阶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理念之辨低阶思维对应浅表性学习,高阶思维对应深度学习,二者并非相互冲突,从低阶到高阶的转向实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机连续过程。
因此,对中小学“低阶思维”主导与“高阶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理念进行辨别,能更好地把握我国中小学作业进阶设计走向。
1.设计理念:低阶思维拘泥于规则应用,高阶思维倚重输出建构作业设计如聚焦于学生低阶思维发展,极易导致学生完成作业局限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埋头苦干而不知其背后意蕴,这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浅见薄识、压力重重;而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将批判性反思、创造性应用、探究性拓展置于首位,它要求学生从理性出发进行质疑、选择、研究、重构,而并非盲目接受权威。
基于构建主义的实践型作业设计与管理
作者:汤雪松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年第03期
摘要:财经课程教学可以借鉴构建主义理论,对作业进行改革,设计参与性、互动性的实践型作业。
学生在完成实践型作业的过程中,把教材知识和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组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课外阅读、市场调查、课堂辩论、总结报告等实践型作业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令“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中职;财经理论课;构建主义;实践型作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79-02
一、前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也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
然而,不少中职财经课程的作业设计偏重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偏理论轻实践,不仅比较枯燥而且离现实经济生活比较远。
有些理论课即便跟社会调查联系起来,也偏重计划以及实施,轻视对成果总结的指导。
财经理论课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让“教”与“学”的结合达到最佳效果,财经课程教学可以借鉴构建主义理论,对作业的设计和管理进行调整:减少传统的抄写型、记忆型作业,增加参与性、互动性的实践型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去,写下来”,在完成实践型作业的过程中把教材知识与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组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营造足够宽广的自由空间。
二、基于构建主义设计的实践型作业设计
基于构建主义设计的实践型作业可按照财经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阶段:课外阅读、市场调查、课堂辩论、总结报告。
1.课外阅读
构建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除了教师对课文的讲授,课外资料也是实施实践型作业的必要补充。
财经课程与世界政局、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合格的财经专业学生应有深厚的财经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资料,比如广播、电
视、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媒介(例如:固定电视节目《经济半小时》、《焦点访谈》、凤凰卫视财经栏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国际贸易》杂志、《环球人文地理》杂志、《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讯发达,电子商务、手机网购、自媒体写作平台(腾讯、新浪、百度)等新兴事物也随之蓬勃发展,深入百姓生活,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上述资料从各自不同的交流平台以独特的视角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各种补充资料的加盟,令作业一族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多渠道的教育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防止知识的孤立狭隘化,培养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财经素养。
课外阅读作业可以利用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定期学习交流,教师适当择其内容进行谨慎的引导评述。
2.市场调查
构建主义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那么就要选择现实意义的任务作为学习内容。
统计调查是贴近生活收集原始资料的阶段。
教师可布置案例专题,引导学生把逛街、看电视这种盲目的课余消遣变为有目的的作业题材:调查、登记、设立资料库,整理分类分析。
市场调查就成为了一种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新型作业。
以“夏日饮料销售战”作业为例,几乎所有的实物资料和案例都可以由学生收集。
市场调查作业令学生乐于走商店、跑市场,观察比较各饮料厂商的营销规模、促销形式、经营成果。
带着问题逛街、看电视比随机购物有意义多了。
上课时,通过出示饮料瓶、促销奖品,评述广告词、广告片段、促销活动现场运作,活跃课堂气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原理进行了自觉地学习和进一步思考,变被动消费为主动参与。
市场调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生活,充实了学习空间。
3.课堂辩论
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必须经过仔细严谨地系统加工,才能呈现调查的价值。
引入课堂辩论可以令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自觉整理和分析资料。
辩论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掌握例证的多少和熟悉理论文字,更在于对资料的分析、对理论的理解,以及二者的组合。
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建立不同范围的组群进行讨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沟通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甘做“无知的人”,巧妙地利用一些“傻”问题,把学生引导到辩论思维上,并给予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从而完成对原理的认知。
譬如提出这样的问题:超市购物会降低顾客成本吗?超市购物真的便宜吗?超市微利经营不赚钱吗?嫌附近“士多”货贵,专程到超市购买划算吗?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触发了学生对零售业经营模式的辩论,而辩论引发了更深层的思考,找到了超市经营的秘密。
辩论就是这样,在批判中整理提炼出思维的精华。
辩论
还可以煅炼个人冷静果敢的气质、力争上游的斗志、机敏的表达能力;最后辩论的成败不单凭个人因素,学生必须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4.总结报告
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总结就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呈现。
教师应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总结是整理和分析所学知识的思想结晶,报告是调查总结的书面载体。
写总结报告本是财经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就业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
可惜部分学生不重视财经应用文写作,一方面对此类文章比较生疏,一方面对所研究的内容吃不透,所写文字表达不精确、归纳性不强。
但只要加强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总结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总结报告的形式也不必拘泥于书面形式,可以是创意设计,譬如:跳蚤市场、商品外观设计、访谈录、微电影等等。
三、结语
从市场调查到课堂辩论,再到调查报告,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认知事物的一个完整过程。
以上各类作业的考察形式可以开卷、闭卷结合,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
积极适当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吸引学生为了得到满意的评价,主动查询资料、熟悉原理、斟酌文字写报告,最终完成作业。
互联网时代为教师和学生处理实践型作业创造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引入多媒体设备可以真实记录教学进程和效果,资料和作业的保存、分类、评价、更新、查询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教学可进行多方位的讨论,课堂辩论就不必受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
基于构建主义设计的实践型作业致力于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解决问题”的实干家,而不是“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
实践型作业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的特点,为教师、学生共同提高素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创意空间。
它营造了一种开拓创新的学习气氛,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利平.构建主义理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4(15):191-191.
[2]黄亚林.基于构建主义的双语网络课程理论与设计分析——以《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 210-212.
[3]王秀红.分层设计、分类评价,提高作业有效性角[J].上海教育,2015(04):132-132.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