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局部放大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96 KB
- 文档页数:3
图⽚的局部放⼤效果,这个技能你必须要会!前⾔
局部放⼤效果图是我们实验中⽐较常见的,是为了将更⼩的部分进⾏放⼤观察。
这种图使⽤Ps
和Ai都可以做,不难。
在AI⾥主要涉及到了剪切蒙版的设置,使⽤圆形线圈对图进⾏剪切,放⼤
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下,这种图怎么做?
软件
Adobe Illustrator 2020
( 软件在公众号菜单栏——软件中⼼部分,⼤家可以去下载使⽤ )
视频教程
图⽂教程
1. ⾸先我们,打开AI,建⽴画板,设置相关参数
2. 拖⼊照⽚素材,⽤圆圈选择需要放⼤的部分
3. 然后把这个图⽚和线圈复制⼀份放在旁边,并放⼤⾄⾃⼰满意即可
4. 然后我们将右边的图中的红圈置于顶层,图⽚置于底层,同时选中,右击,建⽴剪切蒙版
5. 最后我们使⽤钢笔⼯具画⼀些线条和椭圆,做⼀个放⼤效果
6. 然后我们选中图中所有的线条,进⾏虚线的设置
7. 最后我们看⼀下放⼤效果,是不是就完美展现了,赶紧来试试吧。
如何局部放大图片?教你局部放大图片的操作技巧
如何局部放大图片?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看到一些图片,这些照片是放大了局部细节。
如果是人像的话,放大人脸就是大头照,显得俏皮可爱;如果是风景照的话,放大局部就会显得更为精美。
但是很多小伙伴们可能不清楚如何放大,这里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具体的操作方法。
方法一:日杂相机
这是一款手机上的修图软件,首先打开软件,点击选择需要放大的图片,上传到软件中来。
上传好图片之后,接下来我们找到下方工具栏里面的“放大镜”功能。
选择好放大镜的倍数、大小、颜色以及形状等参数,编辑完成之后,点击右上角的下载按钮,将其保存到相册。
方法二:图片编辑助手
这是一个电脑端的图片编辑操作软件,它可以进行图片格式的转换、图片压缩与裁剪等操作,也可以进行图片滤镜的添加、照片修复和证件照的制作等操作。
打开软件,在特色功能里面找到“放大镜”的操作。
接下来点击上传我们需要局部放大的图片,可以拖动图片,也可以直接点击“添加图片”。
添加好图片之后,我们点击右侧选择放大倍数、形状和颜色等参数,编辑完成之后,点击图片下方的“立即保存”即可完成图片的编辑操作。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局部放大图片的方法,下次在进行修图的时候,可以试一试放大图片的局部哦,还是比较创新的。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建议2课时) 考纲要求了解局部放大图画法和常用的简化画法。
知识网络知识要点二、简化画法(一)基本原则简化画法是在保证不引起误解和歧义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
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避免不必要的视图和剖视图,并避免使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结构。
典型例题【例1】分析如图所示的图样采用了什么简化画法,完成与图形对应的填空题。
(a)(b)(d)(c)(e)(1)图(a)中较长机件(轴、连杆等)沿长度方向形状__________或按__________变化,可__________画出,但需标注总长。
(2)图(b)在不致引起误解时,__________机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但需在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__________的平行细实线。
(3)图(c)中肋板__________向剖切时不画__________符号,并用__________线将它与相邻连接部分分开,但__________剖切时应画__________符号。
(4)图(d)中,当__________图形不能充分表达时,可用__________符号表示。
(5)图(e)中,机件上若干直径相同的且规律分布的孔,可仅画出一个或几个,其余只需用点画线表示其__________,但需在图中注明孔的__________。
【解题指导】(a)-(e)图中均采用了筒化画法。
(a)图中表示较长机件沿长度方向形状一致或按规律变化时,可断开缩短画出,但需标注总长。
(b)图中,对称机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但需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细实线。
(c)图中肋板纵向剖切时不画剖面符号,并用粗实线将它与相邻接部分分开,但横向剖切时应画剖面符号。
(d)图中,当平面图形不能充分表达时,可用平面符号表示。
(e)图中,机件上若干直径相同的且规律分布的孔,可仅画出一个或几个,其余只需用点画线表示其位置,但需在图中注明孔的总数。
【答案】(1)一致一定规律断开缩短(2)对称垂直(3)纵剖面粗实横向剖面(4)平面平面(5)位置总数【点评】(1)简化画法是五类表达方法之一,但由于简化画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琐碎,因而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必须结合相应的图形来理解。
放大镜---图片局部效果
使用放大镜工具对图片的局部进行放大处理,比较省事,尤其是大量制作图片不妨使用此法,事半功倍。
下面是效果图。
方法/步骤
1
首先要下载放大镜工具(很小),解压即可使用了(无需安装)。
2
打开原图,点击工具栏托盘中的放大镜图标。
3
将放大镜放在需要凸显的部位,同时按下截屏键(Prt Sc Sys Rq)。
4
然后在图片编辑软件(可牛),点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新建画布默认剪切板大小→点击确定。
5
再点击黏贴(Ctrl+V)快捷键,裁去多余部分即可成图。
6
百度网盘分享路径:全部文件 > 应用软件 > 小工具> 【虚拟放大镜】。
图像放大的算法原理
图像放大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通过增加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尺寸来将图像的大小放大。
图像放大的算法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1. 最邻近插值:最邻近插值算法将新像素的值设置为与原始图像中最近的像素的值相同。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图像出现锯齿状边缘。
2. 双线性插值:双线性插值算法会根据原始图像中相邻的四个像素的值来计算新像素的值。
这种方法可以更平滑地放大图像,但可能会导致细节部分模糊。
3. 双三次插值:双三次插值算法在双线性插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相邻像素的权重。
它通过使用更多的像素来计算新像素的值,可以更精确地恢复细节。
4. Lanczos插值:Lanczos插值算法通过使用Lanczos核函数进行插值计算,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放大时的锐化伪影,并在放大时保持图像的细节。
这种方法计算复杂度较高,但可以得到较好的放大效果。
5. 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放大方法被提出。
这些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图像的放大映射关系,能够产生更加逼真的放大结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图像放大算法原理,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对计算资
源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算法来进行图像放大处理。
§8-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一、局部放大图1.基本概念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做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具备放大图,如图8-41 所示。
当机件的某些结构较小,如按原图所用的比例画出,图形过小而表达不清楚,或标注尺寸困难时,可采用具备放大画出。
2.具备放大图的画法(1) 具备放大图可以画成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它与被放大部位的表达方法无关,如图8-41所示。
(2) 局部放大图应尽量配置在被放大部位的附近;局部放大图的投射方向应与被放大部位的投射方向一致;与整体联系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画成剖视和断面对其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应与原图中有关的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相同,如图8-41、图8-42a所示。
3.局部放大图的标注(1)画局部放大图时,应用细实线圆(或长圆形)圈出被放大的部分,如图8-41、图8-42a所示。
((2)当机件上有几个被放大部位时,必须用罗马实在和指引线(用细实线表示)依次标明被放大部位的顺序;并在局部放大图上方正中位置注出相应的罗马数字和采用的放大比例(罗马数字和放大比例之间的横线用细实线画出,前者写在横线之上,后者写在横线之下),如图8-41中的Ⅰ、Ⅱ处所示。
二、简化画法(一)剖视、断面图中的简化画法(1) 对于机件上的肋、轮辐及薄壁等结构,当剖开平面沿纵向剖切时,这些结构上都不画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开(该粗实线并非外表面的交线或外转向轮廓线的投影,而是理论轮廓线);当剖切平面沿横向剖切时,这些结构仍需画上剖面符号,如图8-43所示。
(2) 当需要表达形状为回转体的机件上有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假想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出,且不需加任何标注,如图8-43b中的轮辐、图8-44a中的肋板和孔的轴线以及图8-44b中的孔及其轴线所示。
(3)在需要表示位于剖切平面之前已剖去部分上的结构时,这些结构按假想投影的轮廓线(用双点画线表示)画出,如图8-45所示。
图片放大缩小原理
图片放大缩小原理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的。
首先,图像是由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代表了图像的一个小区域。
放大缩小就是改变每个像素点的大小和位置,从而改变图像的整体尺寸。
在放大图像时,常用的方法是插值。
插值是根据已有像素点的信息推算出新的像素点的值。
最常用的插值算法是双线性插值。
双线性插值是基于邻域内已有的四个相邻像素点的值,通过加权平均得到新的像素点的值。
通过对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进行双线性插值,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图像。
在缩小图像时,常用的方法是平均值降采样。
平均值降采样是将原始图像的每个小区域的像素点值取平均,从而对图像进行压缩。
通过对图像中每个小区域进行平均值降采样,就可以得到缩小后的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放大缩小图像可能会导致图像的细节损失和失真。
放大图像时,由于需要通过插值来推算像素点的值,可能会导致图像边缘变得模糊。
缩小图像时,由于平均值降采样会丢失部分像素点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图像的细节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图像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放大缩小方法,以保持图像的质量和细节。
如何利用PS软件进行图像局部放大和缩小在图像处理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图像的局部区域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以达到特定的效果或满足特定的需求。
Adobe Photoshop(简称P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 PS 软件进行图像局部放大和缩小。
一、打开图像首先,打开 PS 软件,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打开”,找到您需要处理的图像并打开它。
二、选择工具在 PS 中,有几种工具可以用于选择图像的局部区域,如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
根据您要放大或缩小的区域的形状,选择合适的选框工具。
如果您要选择的区域是规则的矩形或椭圆形,可以使用矩形选框工具或椭圆选框工具。
点击相应的工具图标,然后在图像上拖动鼠标,绘制出您想要选择的区域。
如果要选择的区域形状不规则,比如弯曲的线条或复杂的形状,套索工具可能更适合您。
套索工具包括普通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
普通套索工具需要您手动绘制选区,多边形套索工具通过点击鼠标形成直线段来构建选区,磁性套索工具则会自动吸附图像的边缘来创建选区。
三、放大局部区域1、自由变换选好局部区域后,按下快捷键 Ctrl + T(Mac 系统为 Command +T),进入自由变换模式。
此时,选中区域的四周会出现控制点。
将鼠标指针放在控制点上,向外拖动可以放大选中的区域,向内拖动则可以缩小。
同时,按住 Shift 键可以保持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
2、内容识别缩放在菜单栏中选择“编辑”>“内容识别缩放”。
然后,在选项栏中确保“保护”选项未被选中。
接着,像自由变换一样拖动控制点来放大或缩小图像。
与自由变换不同的是,内容识别缩放会智能地保护图像中的重要内容不被扭曲。
3、液化滤镜选择“滤镜”>“液化”,打开液化对话框。
在左侧工具栏中选择“膨胀工具”可以放大局部区域,选择“褶皱工具”可以缩小局部区域。
调整画笔大小和压力,然后在选中区域上点击或涂抹来实现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特写放大处理:利用Photoshop实现局部放大效果在摄影领域中,特写放大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它可以突出照片中的细节,让观众更加专注于被放大的局部。
利用Photoshop软件,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这一效果。
本文将介绍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导入待处理的照片。
在工具栏中选择放大镜工具,或者按快捷键“Z”,进入放大模式。
在画布上选择要放大的区域,并单击鼠标左键放大该区域。
接下来,选择图层面板中的“新建图层”按钮,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J”,将放大的区域复制到一个新的图层中。
在图层面板中,将复制的图层重命名为“放大”。
然后,选择“放大”图层,在菜单中选择“滤镜”>“其他”>“模糊”>“高斯模糊”。
调整模糊半径的值,使放大的区域看起来更加柔和和模糊。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锐利放大产生的像素化边缘。
接下来,为了使放大的区域更加突出,我们可以调整色彩和对比度。
在图层面板中选择“放大”图层,然后点击“图像”>“调整”>“色彩平衡”。
调整色彩平衡的选项,增加红色和黄色的值,使放大的区域更加突出。
然后再点击“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适度增加对比度的值,使放大的区域更加鲜明。
此外,如果放大的区域有明显的噪点或瑕疵,我们可以使用“修复画笔工具”进行修复。
在工具栏中选择修复画笔工具,并在选项栏中选择合适的修复画笔大小和硬度。
然后,选择源区域,按住鼠标左键轻轻涂抹要修复的区域,Photoshop会根据源区域自动修复瑕疵。
最后,我们可以选择保存照片,或将其导出为其他格式。
在菜单中选择“文件”>“保存”,选择保存的位置和文件名,并确定保存格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实现特写放大处理,突出照片中的细节部分。
这一技巧在摄影作品中常常被运用,能够为照片增添趣味和艺术性。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技巧,并在摄影创作中发挥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算法原理
在Delphi中,可利用类Tcanvas的CopyRect方法实现图象的放大和缩小。
其功能是将源画布上的一个指定矩形区域(简称源矩形)内的象素,拷贝到目的画布上的一个指定矩形区域(简称目的矩形)中。
亦可称之为象素块复制,如图1所示。
由CopyMode属性确定拷贝的模式。
在直接拷贝模式(cmSrcCopy)下,当源矩形与目的矩形相等时,图象不变;若源矩形大于目的矩形,图象则缩小;
而当源矩形小于目的矩形时,图象便被放大(在目的矩形中扩展)。
源矩形与目的矩形大小之比,决定图象的缩放倍数。
CopyRect方法声明如
下:
Procedure CopyRect(const Dest: TRect; Canvas: TCanvas; co nst Source: Trect);
其中参数,Dest为目的矩形,Canvas是源画布,Source为源矩形。
·实现步骤
·新建应用程序主目录C:\Magnifier及其子目录Images,将事先制作好的位图图象Picture.bmp存入Images目录?纠校琍icture.bmp 的大小为260*310象素。
·启动Delphi IDE,新建项目Magnifier.dpr,主窗体单元命名为Main.pas,存入C:\Magnifier目录。
在主窗体上放置一个TPanel组件,并在其中加入两个TImage组件。
两个TImage组件分别命名为ForeImage 和BackImage,前者重叠于后者之上,并且都装入Picture.bmp位图。
·在主单元Main.pas的implementation段声明常量和变量:
const
sSide=30;
dSide=45;
var
msHide: Boolean;
OldX, OldY, NewX, NewY: Integer;
DestRect, SourceRect : TRect;
其中,常量sSide和dSide用以控制“放大镜”的大小和放大倍数;变量msHide控制光标(鼠标)的隐藏和打开;其它变量用以确定放大部位。
·建立主窗体MainForm的OnCreate事件,加入下列语句,以初始化变量及设置复制模式:
msHide:=True;
Canvas.CopyMode:=cmSrcCopy;
·创建主窗体MainForm的OnKeyPress事件处理程序,在其begin与end之间输入语句“Close;”,当按任意键时结束程序运行。
·定义过程ImageCopy,用于处理图象的放大和恢复,当移动鼠标时调用。
这是实现图象局部放大最重要的过程,源代码如下。
procedure TMainForm.ImageCopy(BoxCenterX, BoxCenterY, Bo xSide: Integer);
begin
with SourceRect do
begin
Left:=BoxCenterX-BoxSide;
Top:=BoxCenterY-BoxSide;
Right:=BoxCenterX+BoxSide;
Bottom:=BoxCenterY+BoxSide;
end;
with DestRect do
begin
Left:=BoxCenterX-dSide;
Top:=BoxCenterY-dSide;
Right:=BoxCenterX+dSide;
Bottom:=BoxCenterY+dSide;
end;
ForeImage.Canvas.CopyRect(DestRect, BackImage.Canvas, SourceR ect);
end;
注意,别忘了在Main.pas的“type”中声明过程ImageCopy。
·创建ForeImage的OnMouseMove事件处理程序,当鼠标在图象上移动时,获取其位置,并作为过程调用的实参。
此时,光标隐藏,“放大镜”出现。
随着“放大镜”的移动,图象新的部位被放大,滑过的部位又恢复原状。
以下为begin与end之间的代码:
NewX:=X;
NewY:=Y;
if msHide then
begin
OldX:=NewX;
OldY:=NewY;
msHide:=False;
ShowCursor(False);
end else
begin
ImageCopy(OldX, OldY, dSide);
end;
ImageCopy(NewX, NewY, sSide);
OldX:=NewX;
OldY:=NewY;
·建立主窗体MainForm的OnMouseMove事件处理程序,当鼠标移开图象时,“放大镜”隐藏,光标重新出现。
源代码片段如下:
if not msHide then
begin
msHide:=True;
ShowCursor(True);
ImageCopy(OldX, OldY, dSide);
end;
·技术剖析
以上介绍了利用了画布的CopyRect方法,将图象以象素块从后台隐藏的TImage组件画布上向前台TImage组件的画布上拷贝,以实现图象的放大与恢复的技术。
由于这一技术的采用,在图象放大前不需要存储象素,此后直接从后台TImage组件画布上恢复图象。
不仅节省了内存资源,也确保了对图象的局部进行平滑、无闪烁地放大。
同时,程序源代码也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