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交感神经介入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2
2021年介入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全文)一、肿瘤诊断技术二、肿瘤治疗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可通过选择性动脉插管或皮下置入动脉药盒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提高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肿瘤反应,同时降低化疗药物对全身其他脏器的毒副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为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
研究显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HAIC (FOLFOX方案)的中位生存期为7.6~17.6个月。
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同时,使用各种栓塞材料阻断肿瘤供血血管,从而在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以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目前TACE已成为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在肺癌、肾癌等肿瘤的治疗上亦有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药物洗脱微球TACE(drug eluting beads-TACE,d-TACE)、球囊阻塞性TACE(balloon occluded TACE,b-TACE)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3.肝动脉放射栓塞术(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 TARE)即经动脉放射栓塞术,是一种选择性经动脉注射钇90(90Y)的技术,可通过栓塞及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来使肿瘤坏死,提高客观缓解率。
多项研究已证实了TARE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和结肠癌肝转移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放射性肝段切除术的肿瘤局部控制率高于TACE。
4.肿瘤消融消融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段局部灭活肿瘤,从而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
根据原理和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化学消融、不可逆电穿孔、低温等离子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等。
消融治疗目前已成为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不同可针对性的使用不同消融方法。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方案2014年10月13日09:39来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作者:暨南大学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王家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陈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老年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病因学较清楚,即因感染或潜伏在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 激活之后造成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疼痛,在中、老年人群多发,因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在全球仍然被视为当前富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且规范PHN 的临床诊疗应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PHN的临床诊疗,有以下几项认识已经突破了传统观念,如:(1) 因为临床复发率逐渐增加,带状疱疹已不是一次患病即终身免疫的疾病;(2)PHN 临床表现复杂,以发作性爆发痛 (paroxysmal pain)、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和痛觉超敏(allodynia)、麻木等为常见症状和体征,需要鉴定其原发损伤和继发损伤神经支配区域,以便分别施治;(3) 治疗观念的转变使 PHN 由不可治变为可治;(4) 技术方法的进步使以被动的药物治疗为主的单纯治疗变为以介入治疗为主和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
总结我们20多年来对 PHN 进行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在临床上采取单纯阻断神经传导或不可逆毁损神经的方法均达不到最佳疗效,相反,采取消除神经源性炎症、控制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程度、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过程等措施疗效更好。
为此我们在国内多区域已连续举办六届“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新技术”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在国内7个城市10家三甲医院疼痛科开展多中心疗效评估,在此我们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总结,以求PHN临床规范化诊疗方案进一步获得多学科专家的理解和共识。
一、PHN患病率和发病率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PHN 的人群患病率为 0. 07%,发病率为 3.9/10 万 -42. 0/10 万。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1.04.016腰交感神经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代偿性多汗症1例*青艾伶1,2 刘 慧1 孙付国1 叶 菱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不符合人体正常体温调节、出汗过多,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
目前针对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和CT引导下胸交感射频调制术[1]。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代偿性多汗 (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 CH) 的发生率高达90% [2],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活、社交。
CT引导下胸交感射频调制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较低,但仍有约8% [3]。
目前代偿性多汗发生的确切机制、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仍有争议。
因此,探索代偿性多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2020年6月收治1例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后代偿性多汗症病人,入院后通过双侧腰交感神经无水乙醇注射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 治疗,有效缓解背部、腹部、腰部及双下肢代偿性多汗。
本病例诊治过程中利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CT微创联合技术缓解病人代偿性多汗,精准治疗,同时也为探索代偿性多汗症的临床治疗方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女性,29岁,因“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后代偿性多汗10个月”入院。
病人2019年7月因“原发性手足多汗症”,在外院行“胸腔镜下双侧胸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后手多汗症状明显缓解。
但术后第1个月开始出现躯干及双下肢出汗异常增多,主要集中在背部、腹部、腰部及双下肢。
出汗呈持续性,活动、情绪激动及天气闷热时加重。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背部、腹部、腰部及双下肢可见大量汗液,触及湿冷。
局部皮肤未见皮疹、破溃等异常。
诊断为:重度代偿性多汗症[4]。
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下肢疼痛的研究进展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X线摄影、CT 及MRI扫描、超声)引导下,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方式,应用神经阻滞剂或神经毁损药物以及射频消融等方法,对腰交感神经节进行破坏,达到微创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目的,可以治疗各种交感相关性下肢神经病理疼痛及下肢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理论依据为:①交感神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到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切断交感通路可使相应区域疼痛消失;②交感神经调节多种疼痛相关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如神经细胞生长因子、IL-8及缓激肽等;③交感神经参与血管舒缩调节,交感神经毁损可扩张下肢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致痛物质清除,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末梢循环障碍性疾病治疗,如Buerger's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糖尿病足、冻伤、难治性溃疡、多汗症、下肢骨无菌性坏死等;以及神经病理性下肢痛治疗,如下肢烧灼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下肢外伤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脊柱手术后下肢痛、癌性痛等。
1.腰交感神经相关解剖(1)腰交感干及神经节:腰交感干属于腹膜外组织,位于脊柱前外侧缘与腰大肌之间,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
向上方与胸交感干相延,向下方与骶交感干相延,左右交感干通过交通支相互连接。
腰交感神经节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是可变的,数目在2~8个之间不等,4个较为常见。
可出现神经节之间的合并,通常为两个节的合并,常位于腰椎间盘处。
少数情况于交感干下端出现节间支的分裂。
文献报道交感干分裂出现率为(36.4±2.6)%。
腰交感干交通支的存在及节间支的分裂成为交感神经毁损术后疗效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腰交感神经邻近结构:①毗邻的动静脉:右交感干位于腰椎右前方与腰大肌之间,其前外侧有下腔静脉走行,前方有时有1至2支腰静脉越过。
左腰交感干位于腰椎左前方,其内侧缘为腹主动脉,两者相伴走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胶原酶的介入治疗1200例分析1998~2000年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腰腿痛,通常先出现腰痛后出现腿痛,或者两者同时出现(90%),极少数病人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痛(5%)。
①腰痛(95%):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髓核,刺激纤维环外层与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引起腰痛,为一种反射性或涉性感应性疼痛。
主要集中在腰部,有时放射到臀部或下背部。
急性腰痛多见于突出型或脱出型,常出现于剧烈咳嗽、喷嚏、搬运重物不慎或推拿按摩操作过重之后。
②坐骨神经痛(90%):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腰骶神经根引起腿痛,这是一种放射性神经痛,因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压迫腰5骶1神经根,故坐骨神经痛最常见。
③股神经痛(30%):表现为大腿前疼痛或兼有麻木感。
④下腹部痛(5%~10%):由于高位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刺激了窦椎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所致的一种牵扯痛。
⑤麻木(10%)。
⑥间歇性跛行(5%):主要见于椎管狭窄症,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受累的神经根发生炎症反应,充血、水肿所致的症状。
⑦肌力减退(10%)。
⑧马尾神经综合征(1%)。
体征:①步态:行走时腰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突出。
②腰部活动受限,以腰后伸受限为主。
③骶棘肌痉挛与压痛。
④脊柱外形异常:脊柱生理曲度消失,或向一侧侧弯。
⑤直腿抬高试验:本征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其阳性表现通常只见于腰4~5、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
⑥足背屈加强试验:可帮助鉴别直腿抬高受限是源于神经因素还是源于肌肉因素。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本征牵拉股神经,阳性表现见于腰2~3、腰3~4间隙的椎间盘突出者。
⑧健侧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髓核突出较明显。
⑨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相应管辖区感觉异常。
辅助检查腰椎平片:排除腰椎骨质结构的其他疾病,可提供椎间盘变性的间接征象,以及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定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患者今日于疼痛治疗室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1次。
患者步入治疗室,常规心电监护,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后仰、口微张开,平环状软骨取颈6椎体横突为穿刺点,避开血管神经,穿刺到骨质后,然后将针尖退1-2m m,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注1%利多卡因8m l,推注结束后,压迫止血,患者术后术中无不适。
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安返病房。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患者今日在疼痛治疗室行右侧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1次,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步入治疗室,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取左侧卧位,标记穿刺点(L2-3椎间隙向右旁开4c m),常规消毒铺巾。
0.3%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针穿刺到位后,连接低阻注射器,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确认穿刺针到位。
回抽无血、无脑脊液,缓慢推注2%利多卡因0.1g +甲钴胺0.5m g加0.9%N S稀释到10m l的混合液,患者无特殊不适,观察15m i n后无特殊,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安返病房,继续监测生命体征2小时。
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患者今日在疼痛治疗室行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1次,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步入治疗室,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取右侧卧位,标记穿刺点(L4-5椎间隙),常规消毒铺巾。
0.3%利多卡因局麻后,行硬膜外穿刺。
穿刺到位后,连接低阻注射器,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确认穿刺针到位。
给予0.7%利多卡因3m l试探量行椎管内麻醉,密切观察,5m i n后患者出现相应支配区域平面感觉减退,无蛛网膜下腔阻滞迹象,确定为硬膜外腔,硬膜外腔缓慢推注2%利多卡因0.1g+倍他米松5m g+V i t B1100m g+甲钴胺0.5m g加0.9%N S 稀释到16m l的消炎镇痛液,患者无特殊不适,观察15m i n后无特殊,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安返病房,继续监测生命体征2小时。
膝关膝关节神经阻滞术患者今日在疼痛治疗室行双膝关节神经阻滞治疗1次,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步入治疗室,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取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标记穿刺点(双膝外侧膝眼),常规消毒铺巾。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与肢体创伤性损伤或手术相关。
随着病程进展,CRPS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痛觉过敏、异位疼痛、肿胀、皮肤变色、自主神经变化、运动障碍以及情绪和认知的变化。
CRPS的生理变化极其复杂,伴随疼痛和残疾通常会导致心理并发症,从而造成疼痛、孤立和抑郁的恶性循环。
诊断分型CRPS分为两种类型:无明确神经损伤的CRPS-1型和伴有神经损伤的CRPS-I1型。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沿用布达佩斯标准。
表一IASP于2012年采用的修订版CRPS标准综合征的一般特征:CRPS是一种以持续(自发和/或法发)局部疼痛为特征的综合征,这种疼痛在时间或程度上似乎与任何已知创伤或其他损伤的通常病程不相符。
疼痛是局部性的(不在特定的神经或皮肤区域),通常以远端异常感觉、运动、发汗、血管舒缩和/或营养状态改变为主。
该综合征随时间推移表现出不同的进展。
CRPS的临床诊断标准:1)与任何原发性损伤不相符的持续疼痛2)必须报告以下4类症状中的3类,每类中至少出现过1项:感觉异常:痛觉过敏和/或异常疼痛;血管舒张、收缩异常:两侧肢体温度不对称和/或两侧皮肤颜色不对称和/或皮肤颜色异常;滂汗异常或水肿:肢体水肿和/或泌汗改变和/或两侧肢体泌汗不对称;运动或营养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或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差、震颤或肌张力异常)和/或营养异常(头发、指甲或皮肤)3)必须表现出至少1个症状•感觉过敏(对针刺)和/或异常疼痛(轻触时、关节运动时或深部躯体痛);血管舒张、收缩异常:两侧肢体温度不对称和/或两侧皮肤颜色不对称和/或皮肤颜色异常;泌汗异常或水肿:肢体水肿和/或泌汗改变和/或两侧肢体泌汗不对称;运动或营养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或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差、震IS或肌张力异常)和/或营养异常(头发、指甲或皮肤)。
4)没有其他诊断能更好地解释这些体征和症状•只有在诊断时观察到的迹象才被计算在内。
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因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罹患带状疱疹,在皮损消退后由于周围神经纤维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使疼痛持续存在达三个月以上的以烧灼样、放电样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PHN的发生率在罹患带状疱疹的人群中达5%~30%。
尤其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群体中罹患PHN的比例更高,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发生PHN的概率高达50%,在7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PHN的概率更是高达75%。
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形成过程中,带状疱疹病毒对周围神经纤维破坏;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以及中枢投射纤维的病变引起的中枢敏化是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
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噬神经性,当其初次感染人体后,通常寄生于人体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细胞,并进行增殖。
当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时,带状疱疹病毒则开始大量破坏周围神经纤维,造成神经纤维的脱鞘改变,裸露的神经纤维之间极易互相交联,使得较小的外界刺激就能引起较大范围的神经反应,从而引起感觉过敏甚至疼痛。
疼痛的长期刺激,促进了神经纤维的自主修复过程,然而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大量无髓的细小神经纤维的芽生,这种芽生打破了神经传导过程中快、慢传入神经纤维的原有的互相制约的稳态,产生痛觉过敏。
与此同时感觉神经纤维修复过程中,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Nav1.8和Nav1.9、伤害性传入神经纤维上Nav1.3的表达上调,钠通道的过分表达使得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痛觉过敏继而产生。
同时中枢敏化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的伤害性刺激向脊髓背角和大脑皮层区域的传递,不仅存在电信号的刺激,同时也有研究证明,在伤害性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会分泌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异常大量神经递质的影响下脊髓背角的神经元会发生改变,进而也会影响到脑区到脊髓的下行抑制与促进途径,从而改变背角神经元活性导致中枢敏化。
•综迷•肌骨超声介入技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俞晓杰卢健:王颖V4Chinese Journal o 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pr. 2021, Vol. 36, N〇.4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已经被越 来越多的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临床 康复治疗中,肌骨超声特别适用于引导诊断性和治疗性介入 技术,因为肌骨超声不仅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辐射,而且 可以良好地可视化肌肉骨骼解剖结构然而,由于缺乏超声 设备或者相关培训和临床实践等闲难,仅有少部分康复医师 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肌骨超声引导下介人技术:因此,本 文概括了肌骨超声介人技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1肌骨超声介入技术的优势影像引导介人的基础是能够可靠地识别要注射的目标 区域,确定针到达适当位置,随后给予适当操作:在超声成 像模式中.B(亮度)模式是通常用于引导的模式B模式超 声直接显示了目标结构的深度和位置,到达目标的最安全路 径,针在到目标路径上的连续可视化和在目标内注射药物的 扩散与传统的解剖触诊法、X线和C T等引导技术相比,应 用超声引导具有许多优势超声引导在介人治疗中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实时观察目标组织、注射针和药液扩散,并且 不会受到有害辐射的影响。
与X线主要显示骨骼结构相比, 超声在直接可视化肌肉、肌腱、韧带、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结 构h具有优势,最大程度提高了介人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超声可以区分各种软组织结构以及实时观察进针过程 的能力有助于防止出现神经损伤、血管内注射和气胸等并发 症,这显著提高了安全性:彩色多普勒成像可用于分辨血管 内血流,因此对确定进针路径h的血管及把血管与邻近神经 区分开来特别有帮助此外,超声也避免了在X线定位过程中使用造影剂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荨麻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心动过速和过敏反应等m。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术中紧急情况及处理一、术中低血压及处理(一)发生血压降低的情况1.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降低精神紧张、局部疼痛、导管刺激、饥饿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
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
大多数发作短暂。
由于过度紧张,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突然降低。
多发生于女性、老年患者、术前及射频消融中放电刺激等,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出现。
2.晕针这部分患者在打麻药时,进针刺激即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脸色苍白,大汗,心率减缓,血压降低。
多发生年轻人和体质弱、女性患者。
3.冠脉开口处病变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前降支近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时容易出现低血压。
患者的主干开口处有较严重狭窄的病变时,使用正常的造影或指引导管直径对比偏大,插入时阻塞了相关血管,直接影响血流灌注,也会造成血压急骤降低。
压力曲线呈单峰或心室化。
4.血管开口异常这种情况日常工作中很多见,因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使主动脉根部增宽,冠状动脉开口随之移位变形,使用常规导管已不能与其开口同轴,术者操作时要反复调整,有时在调整过程中会使导管深插,发生堵塞血管,影响瞬间血流灌注,动脉压力急骤降低,抽出导管便可恢复。
这种情况发生不需给药物治疗,配合术者更换合适导管材料,避免超选即可继续手术。
5.冠脉急性血栓冠脉急性血栓通常是发生在PC1或急诊PC1手术时,靶病变血管或邻近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出现急性血栓,使其发生闭塞后,直接影响血管的灌注。
血压急骤降低。
情况发生后快速及时配合使用动脉溶栓、欣维宁、升压药物及血栓抽吸导管。
6.冠状动脉慢血流、无血流国际上已将T1M1o级称为无血流,TnIn称为慢血流;也有将T1M1O〜1称为无血流,而将T1MI2称为慢血流。
明确地说,只要冠脉Pe1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发血压急骤降低、心动过缓等急症发生。
7.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出现穿孔是PC1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由于部分血液和对比剂流入心包,形成心包填塞,压迫心脏,使其充盈受限,射血减少,血压随之急骤降低。
以“微创介入”技术引领脊柱治疗新革命特邀专家: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中心主任王文教授杰然【摘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崭新发展,医疗卫生领域正经历着不断的革新。
在医学界诸多优秀革新者的引领下,科学技术与医疗治疗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和发展。
这其中,“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风险相对低、愈合快、疗效好等优势,已成为了当今医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其有着不可动摇之地位。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脊柱治疗;微创介入;中关村医院;北京市;医疗卫生领域;主任;专家;科学技术【作者】杰然【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4特邀专家: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中心主任王文教授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崭新发展,医疗卫生领域正经历着不断的革新。
在医学界诸多优秀革新者的引领下,科学技术与医疗治疗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和发展。
这其中,“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风险相对低、愈合快、疗效好等优势,已成为了当今医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其有着不可动摇之地位。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可视”微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入,内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发展,更加深了“微创”技术在医疗治疗策略里的推广与运用。
为此,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中心主任医师——王文教授,与我们畅谈“临床诊疗策略中微创介入的技术优势,以及如何引领脊柱治疗新革命,和未来学科研究开拓的目标方向”。
《健康大视野》:有数据显示,全国约有7%到10%的人患有颈椎病,且20至30岁的青年人成了颈椎病的主力军。
针对这一现象,作为脊柱微创中心主任医师,请您谈一下,我国近年来颈椎病的具体发病情况?何种原因所导致颈椎病发病率的上升?王文教授:近年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统计资料显示占全国人口的7%至10%。
个别区域发病率大概在15%到20%左右,通常情况下,50岁人群发病率约在25%左右,60岁在50%左右,70岁约占100%,这是整体发病情况。
腰交感神经调节对下肢症状的主要意义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部分。
由中枢部、交感⼲、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
交感⼲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神经节和节间⽀连接⽽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
调节⼼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较⼴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肤末梢⾎管收缩、⼼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消化腺分泌减少、疲乏的肌⾁⼯作能⼒增加等。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体紧张状态时的⽣理需要。
⼈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
解剖: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胸1⾄腰3脊髓节段侧⾓,即中间外侧柱的交感神经核。
从此核发出的有髓鞘纤维,经脊髓前根出脊髓后进⼊位于椎旁的交感神经节,称节前纤维或⽩交通⽀。
在交感神经节处换神经元后,再进⼊脊神经,为⽆髓鞘纤维,称节后纤维或灰交通⽀,供应和⽀配⾎管壁平滑肌、汗腺和⽴⽑肌;另⼀部分节后纤维直接⽀配内脏、腺体和内脏⾎管。
交感神经节⼜称椎旁神经节,位于椎体旁对称地呈纵⾏排列成链,即为交感神经⼲或称交感神经链。
每侧共有21~24个神经节,其中颈部有上、中、下3个,胸节有11~12个,腰节3~4个,骶节4~5个。
在骶部,两侧交感神经⼲逐渐靠近,在尾⾻处合成单个的尾神经节。
与交感神经⼿术有关的神经节和神经⼲有:颈下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位于颈部第7颈椎横突基部与第1肋⾻之间,在椎体的前外侧。
左侧颈下神经节较右侧者低。
颈下神经节常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成为星形神经节,居锁⾻下动脉后⽅,靠近椎动脉起始部。
胸交感神经⼲,位于椎体旁两侧,⾃第1肋间隙⾄第11肋处。
从颈下神经节往下的交感神经⼲位置逐渐外移,胸1交感神经节位于第1胸椎椎体的前外侧,在第1肋⾻头下⽅,⾄胸2交感神经节时,其位置已移到椎体外侧⾯。
胸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的前⾯为胸膜壁层,外侧缘发出交通⽀形成肋间隙后界,内侧缘在右侧者的上⽅有上肋间静脉⼲,下⽅有奇静脉⼲,在左侧者的上⽅有上肋间动脉,下⽅有主动脉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