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成因

危害①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黏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③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拓展提升]

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

(1)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较大,不易发生海啸。

(2)我国海区外围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3)我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跃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综合来看渤海、黄海一般不产生地震海啸,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东部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关于灾害性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近海遭受的灾害性海浪的破坏,以寒潮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

B.我国的近海遭受的灾害性海浪的破坏,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

C.灾害性海浪只在冬春季节出现

D.灾害性海浪只在夏秋季节出现

解析:选B 我国的近海和近岸常遭受灾害性海浪的破坏,其中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另外,温带气旋和寒潮大风也可引起灾害性海浪。灾害性海浪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

2.下列与福建多发赤潮无关的是( )

A.纬度较低

B.靠近很多轻工业企业

C.人为排放的含氮、磷的有机物较多

D.台风多登陆的缘故

解析:选D 赤潮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台风多在此登陆与赤潮没有关系。

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浙江省风暴潮、灾害性海浪、

赤潮等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大,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

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

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大。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15次台风风暴潮,较往年明显偏多。“天兔”和“菲特”风暴潮使东南沿海多处发生溃堤、海水倒灌现象,60年来绝无仅有。

(1)比较漳州沿海地区两次风暴潮的强弱,并分析其原因。

(2)为减轻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漳州两次风暴潮的强弱,主要与两次台风登陆有关,两次台风的强度不同、登陆的位置不同从而影响着漳州风暴潮的强弱。第(2)题,防御措施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方面分析,工程性措施如加固海岸、修建海塘、营造防护林等,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预报、增强防灾措施、及时转移受灾人群等。

答案:(1)“天兔”风暴潮较强。因为“天兔”是超强台风,风力强;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近,潮水水位增长幅度大。(或“菲特”风暴潮较弱。因为“菲特”为热带风暴,风力较弱;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远,潮水水位增长幅度小。)

(2)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及时转移人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形成及分布。第(1)题,风暴潮是由海洋强风引起的浪涌海岸的现象。在热带沿海地区主要是由强烈的热带气旋(或台风)造成的,而在温带地区则由温带气旋引起。第(2)题,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频受台风影响,联系台风移动的路径及防御知识即可回答本题。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教材问题提示]

P41思考提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区。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我国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风暴潮影响范围大,会摧毁沿岸设施,使沿岸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船只被摧毁,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发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因而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

P42思考提示由于此次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所以风暴潮发生地区与台风路径有直接关系。以台风登陆点为中心,周围很大范围的沿海地区是风暴潮的严重影响地区,往两侧为一般影响地区。

一、选择题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地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2.我国温带气旋风暴潮常出现于( )

A.夏秋季节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D.春秋季节

解析:1.A 2.D 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其中的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温带气旋风暴潮则多形成于春秋季节。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据此完成3~4题。

3.当长江口咸潮发生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可能是上图中的哪条曲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解析:3.A 4.C 第3题,依据发生咸潮时盐度值变高可以得出为①曲线。第4题,咸潮发生时引起海水入侵内陆,故能引起土地盐碱化。

2016年6月份,大量浒苔登陆山东青岛第三海水浴场,浒苔受南风影响连续袭扰青岛前海海水浴场及各海湾,青岛市启动浒苔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程序。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浒苔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浒苔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浒苔

D.浒苔大量出现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6.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浒苔大量出现的是( )

A.杭州湾B.莱州湾

C.辽东湾D.珠江口

7.下列关于浒苔大量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是直接原因D.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

解析:5.D 6.D 7.C 浒苔的大量出现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其发生除浒苔本身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等人为条件是浒苔出现的主要原因。珠江口周围岛屿众多,相对较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并且污水排放量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高,是最容易发生该类问题的水域。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 20海里。

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预报示意图。

(1)简要分析辽东湾海冰范围广、冰层厚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

解析:第(1)题,可从海域所处纬度地区冬季的气温特点、海域形状和海水深度等方面分析。第(2)题,危害主要从沿海建筑、海运、养殖等方面归纳。

答案:(1)纬度高;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

(2)阻碍航运,威胁船只和海上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养殖业及其他海上活动。

9.读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海区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000~

2001

合计

渤海 1 0 3 2 16 8 30 黄海0 0 5 7 9 6 27 东海 1 1 2 33 41 26 104 南海0 0 1 33 55 7 96 合计 2 1 11 75 121 47 257

(2)在2000~2001年间,东海海域的赤潮发生次数远远超过南海海域,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表格信息直接归纳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第(2)题,赤潮的发生与沿海地区的大陆污水排放有关,且与海域自身的自净能力有关。

答案:(1)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赤潮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南高北低的区域性特征。南方海域比北方海域水温高。

(2)南海海域宽阔,水深;东海沿岸经济发达,含氮、磷有机物的废水随河流注入东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