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范例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范例集锦

一、标题

1.品味文章标题,说说“原来”一词不宜去掉的原因。(4分) (淮安2015中考题)

答:“原来”一词,与霍洛维茨说的话“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相照应,(2分)写出了认识变化的过程。(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章的炼字。解答时,要将原标题和改后的标题进行比较,体会“朴素最有力量”与“朴索原来最有力量”在表意上的不同,再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深刻含义?(5分)

答:“总有”意味着无法拂去(1分);“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声音(1分);无论何地,春夜的晚上,我总会回忆起生命中离不开的蛙声(2分);寄托了羁旅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3.简要说说文章以“母亲的高凳”为题的妙处。(4分)

答:①作为全文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制造悬念,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愧疚;③借高凳这一普通的事物,突出表现母亲无私、伟大的爱。

4.文章以“母亲是一片瓦”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1分)②新颖奇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③揭示了母亲朴实,为子女默默奉献的性格特点。(1分)④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1分)5.说说文章标题有何妙处?(4分)

答:①点名了文中的线索银针茶;②作者在茶中寄托着对故乡的骄傲自豪之情;③是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的载体;④同时运用叠词,情味悠长。

6.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③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之情;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开头

1.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淮安2016中考题)

答:引出话题。

2.选文开头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3分)①巧借诗句表明苇花的清淡传神之美;②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芦苇的描写。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1分)为下文写儿子给保安送衣服作铺垫(2分)(意对即可)4.通读全文,你认为文章的第①②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在内容上交代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支撑家庭一事,初显母爱的无私伟大;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母亲冒雨修缮房顶做铺垫(埋伏笔)。

5.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6.文章第①段对南国窗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写出了南国故乡美丽的春日风光(1分);渲染了春日故乡温馨的氛围(1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爱(或眷恋)(1分);为下文写蛙鸣作铺垫(或为下文写蛙鸣营造美好而温馨的环境)(1分)。

三、结尾

1.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淮安2015中考题)

答:照座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再次点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2分)突出了母亲令人可敬的品质,是“最美的人”。(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前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2.⑪-⑭是故事的结局,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四个段落的作用。(6分) 答:结构上:点题,揭开标题设置的悬念;呼应开头;收束全文;(3分)

内容上:深化文章主题,(1分)以穷困老人帮助和他一样穷的老人内心感到的温暖,突出表现了老人的善良、温情、深沉博大的爱心,揭示在寒冷的环境中,使人们获得内心温暖的人间真情才是最可宝贵的;以“悄悄离开”显示贫穷和寒冷都无法消解其尊重别人的感情。(2分)

3.《苇花的温暖》答:内容上,是对母亲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这一往事的感受的概括总结;结构上,巧妙照应文章的题目;主题上,含蓄,令读者回味,抒发对温暖母爱的怀念之情(2分,任意两点即可)。

4.《枣核》结尾,答:点明主题,深化题旨;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直抒胸臆,借枣核来表达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深情。(2分,任意两点即可)

四、条理(材料放在何处恰当)

1.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淮安2018中考题)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答:判断:放【A】处。理由:示例一:(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三节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示例二:(从结构安排看)第四节开头“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示例三:(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三节最后一句的“慰籍”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

相呼应。示例四:(从人称指代看)第三节在最后一句“给予他们平静与慰籍”中“他们”指的是读诗的个体,而第四节中的“他们”指的是文学巨匠与大师,材料中的王海军是个体现象。(评分说明: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结构安排、句群内部逻辑、人称指代等任一角度答题均可。判断2分,理由,2分.)

2.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5分) (淮安2015中考题)

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拍胸脯

的人都在包装自己。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不足。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花言巧语劝别人信,对这些话要耐住性子,不可轻信。

答:第段和第③段之闻。(1分)理由:因为第②段句末提到了“包装”,这段承接第②段(2分)这段话中的“外在”对应第③段中的“隐内”,一为反面论证,一为正面论证。 (2分)解析:此题考查上下文询衔接。解答时先要整体把握全文,仔细阅读原文中抽出来的段落所写的内容,把握好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各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第②段中最后一句“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是很好的提示。

五、词句赏析(或表达效果)

1.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 (淮安2017中考题)

答:示例一: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示例二: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评分标准:修辞方法或词语选择1分,写出父亲与竹子关系1分,表现父亲形象1分,表达情感1分。)2.说说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4分)(淮安2018中考题)

答:①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古墨治病疗效神奇。(2分)②语言简洁活泼,表现孩子病愈后的轻松愉悦。(2分)③表达了对“老圣人”智慧(或传统文化)的赞叹。(每点2分,得满4分为止。)

3.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子。(4分)(淮安2016中考题)

答: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4.赏析第(6)段中画线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赏析。)(5分) (淮安2015中考题)

答:示例一:“忽然有一条鱼从水上跳出”,“忽然”有出其不意之感,以动写静,与“我们凝望天边,不敢眨一眨眼睛”形成对比,表现了日出时的庄严肃穆和我们对日出的期待。

示例二:“鱼似乎也在盼着大阳”,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对日出的期待之情。(1分)解析:此题考査句子的赏析。选择好赏析的角度是回答此题的关键,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切入。

5.结合语境,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画线句。(5分)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答:“暖暖”与“浸冷”“冰凌”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梦境乡情与羁旅现实的反差(1分);运用比喻(1分),形象有力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绪(2分)。

6.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请你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拨弄”的表达效果。(4分)

答:“拨弄”一词写出“我”因碗中的饭粒少而无心吃饭,以及因没有坐高凳而产生的怨恨心理,为下文写“我”寻找机会,设计恶作剧作铺垫。

(2)请你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答:对比,通过我对米粒的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我”情感的转变,被母亲无私的爱所感动。

7.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请你说说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微笑”的理解。(2分)

答:老人尽管贫穷却并不感到卑微和渺小(1分)而是坦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1分)

(2)简要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答: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既维护了做人的尊严,(1分)又被老板深深地打动的心理。(1分) (自尊、感动)

8.“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答:(3分)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1分),抒发了对苇花的喜爱之情(1分)。

9.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答:“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回答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10.“我抬起头,天!我家的屋顶有一块瓦似乎掉了,雨正肆无忌惮的跑到了我家里。”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对“肆无忌惮”的表达效果做些评析。(4分)

答:“肆无忌惮”本意是任意妄为,无所顾忌(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暴雨的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