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气道管理策略 ]
- 格式:ppt
- 大小:20.17 MB
- 文档页数:40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
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
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气道管理是采取必要的方式,保障病人的氧供。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气道管理技术是麻醉科和危重病医学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手法开放通道: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双手食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颌角提起,使病人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二、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翼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
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方法有两种: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入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入口咽通气道的最常用方法,操作要点如下:1,插入口咽通气道前进行完善的表面麻醉,以抑制咽喉反射。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所需的通气道的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3,张开病人的口腔,放置舌拉钩或压舌板于舌根部,向上提起使舌离开咽后壁。
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直至其末端突出门齿 1~2cm,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前端即将到达口咽部后壁。
4,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然后将双手的拇指放置在口咽通气道两侧的翼缘上;向下至少推送 2cm,直至口咽通气道的翼缘到达唇部的上方,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
5,放松下颌骨髁部,使其退回颞颌关节。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反向插入法即把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面朝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0,旋转成正位后,口咽通气道的末端距门齿大约为2cm,然后用双手托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并用双手的拇指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至合适的位置。
院前急救的气道管理策略分析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模式下不同患者的气道管理策略。
方法通过对2015年全年3731例院前急救患者转送救治情况的分析,探讨不同病种院前急救模式下不同方法气道管理的利弊得失。
结果院前急救模式下不同的患者采取最佳气道通气策略,可以增加院前抢救、转送成功率。
结论对所有危重患者气道管理,坚持”快速有效”的合理选择策略,及时启动必要的人工气道支持,可以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但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气道支持的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为复杂多变的院前急救选择合适的气道支持通气方法,防止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
标签:院前急救;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型喉罩院前急救操作发生在急救现场或疾驶的救护车上,患者情况复杂多变,急救环境恶劣,车载急救设备有限。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及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都把患者的气道管理放置于醒目的重要位置。
30多年前急诊医师只能采用气囊-面罩通气和/或直接喉镜插管实施气道管理。
目前已有多种气道管理工具可供选择,包括各种声门上气道管理工具,如气管插管型喉罩、视频喉镜等[1],对我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气道管理策略提供了多种选择,”快速有效”是我们合理选择的最大原则。
不能”为了气管插管而插管”,耽误抢救时间;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气道而不实行气道管理,患者不会死于插管困难,只会死于通气困难。
所以正确有效的气道管理策略,往往关系到患者救治的生死成败。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最佳气道通气策略,可以增加院前抢救、转送成功率。
我院急诊科2015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救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度院前转运的危重病员共3731例患者,其中男2184例,女1547例。
从年龄看,分布于0~90岁,其中45岁以下青壮年2453例,占65.7%;从疾病分类来看,前3位的分别是创伤性疾病1466例、心脑血管疾病937例、中毒性疾病355例,分别占到总人数的39%、25%、9.5%;从人工气道支持的746例病例看,院前心跳呼吸停止331例,颅脑损伤161例,脑血管疾病154例,呼吸系统疾病65例,多脏器衰竭35例(多为医院与医院之间转送或放弃治疗回家)。
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标题: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摘要:急诊科的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改进现有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案1.1 目的研究旨在改进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对象选择急诊科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呼吸道受阻、休克、心跳骤停等急危重症患者。
1.3 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现有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不同医院的急诊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情况。
(3)选择一定数量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实际观察,记录和分析他们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情况。
(4)讨论和分析数据,比较各种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提出创新和改进意见。
二、方案实施情况2.1 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收集了大量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仔细阅读和整理。
2.2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用于调查不同医院的急诊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情况。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00份有效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医院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的情况概况。
2.3 实际观察选择了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实际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人工气道插管的操作过程、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气道清洁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整理。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3.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不同医院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的情况概况。
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管理及护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2 实际观察数据分析根据实际观察的数据,分析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的实际操作情况,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气道管理在急诊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急救和抢救患者来说,快速且有效地维护气道通畅至关重要,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进行讨论和探索。
1. 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气道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并保持呼吸通畅。
在急诊医学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且危及生命,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气道管理是救治患者的首要任务。
2. 气道评估与处理在急诊情况下,气道评估应当是个体化的,并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最佳的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气道评估应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3. 气道管理的方法在恶劣的急诊情况下,有多种气道管理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简单气道管理可能包括头后仰法、颌提法以及震颤法等。
而在病情更为严重或需要更精确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更为复杂的气道管理。
4. 气道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在急诊医学中进行气道管理时需要谨慎并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例如,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避免误吸和误导致气胸的风险。
此外,在拔除气管导管时,也需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5. 气道管理的并发症与风险与任何医疗过程一样,气道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
例如,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或领域受损,从而引发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因此,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医护人员应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6. 气道管理的培训与技能为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气道管理,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技能训练。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帮助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气道管理技能。
7. 气道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道管理在急诊医学中的发展也将不断演进。
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气道管理培训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此外,新的气道管理设备和药物也将不断涌现,改善气道管理的效果。
结论: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