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人类学
- 格式:ppt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40
结构主义人类学--------亲属结构、神话的新分析方法一、结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导致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这使得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
而这种重新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 anthropology)。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理论范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唯一真正的原创性科学范式。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类学理论框架有两种主要的范式构成,分别是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传统下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以及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等人传统戏爱的美国文化与人格研究,或心理学派。
)作为一个理论流派的结构主义几乎是列维-斯特劳斯个人的独创。
二、列维-斯特劳斯生平及著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哲学和心理学。
1934年第一次阅读了专业文化人类学著作——罗维《初民社会》,遂将兴趣转向了人类学研究。
在此之后,列维-斯特劳斯曾去巴西进行了5个月的调查。
1938-1939年再次前往巴西中部高原和亚马逊河流域调查印第安人生活。
这些田野工作经历使他得以写出那本风靡一时的迷人游记《热带闲愁》。
这些经历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他感到人类社会的不同经验背后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一致性,而且人类的思维在各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
主要著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热带闲愁》1955 结构主义思潮产生的标志《结构人类学》(第一卷)1958《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1-4卷)1964-1971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思想来源(一)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名词解释:❖1、结构主义人类学:20th40’s~50’s,在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口号下,兴起的人类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
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
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
结构主义主张象征系统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
❖2、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代表作《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3、新进化论学派:二战结束后,以怀特、斯图尔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重提、修正和改进文化进化论学说,创立了新进化论学派。
该学派在原有进化论基础上,把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和路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生态和社会体系下的文化变迁的路线作出了新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的人性一致性的怀疑。
❖4、怀特: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以及新进化论的代表人。
他对创建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64年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对人类学的贡献,第一是复兴进化论;第二是澄清文化的概念。
代表作《文化的科学》、《文化的进化》.❖5、斯图尔德: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多线进化论的提倡者.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选修过克娄伯、罗维的课程,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那时该校还没有人类学系,于是1925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并进入人类学研究所,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30年转任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
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后来于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他受聘为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教授。
人道主义——结构主义的“张力论”解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是两种时代不同、立足点不同的理论,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道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类的关怀和关注,强调人的本性和人性的可贵。
而结构主义则更加关注文化、社会和语言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于人的影响。
尽管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看似截然不同,但在实际的理论运用中,它们却常常发生有趣的碰撞和交融。
在人类学中,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克劳德·莱维-施特劳斯提出了“张力论”,通过这一概念,结合人道主义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些现象。
本文将从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这一张力论如何解释人类社会和文化,并在二者交融中展现出的新的魅力。
我们来看看人道主义这一理论对于张力论的解读。
人道主义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认为人是伟大的、有尊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尊重和关怀就是对人的一种张力。
人道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和规则都应该围绕着人的本性和尊严展开,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张力应该是对人的尊重和保护。
在人道主义的观念里,人是社会的中心,任何社会的结构和规则都应该服务于人的需求和本性。
这种对人的张力成为了人道主义的核心之一。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结构主义对于张力论的解读。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文化和语言都是由各种结构和规则组成的,这些结构和规则对于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按照结构主义的看法,社会的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和观念模式,人并不是自由自在地去做出选择的,而是受着社会结构的束缚。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对人的张力,即通过社会结构和规则,人的行为和观念被规定了。
这种对人的张力是通过社会结构来实现的,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张力。
如果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
结合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张力论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人的行为和观念既受到了社会结构的影响和约束,同时又应该受到人内在的自由和尊严的张力的驱动。
这个结论表明了人的行为和观念是受到多重张力的影响和驱动的。
列为-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结构
(1)结构主义人类学大师列为-斯特劳斯运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原始部落中制度、惯例、习俗等文化现象,显得游刃有余。
①家庭关系是内在的二元对立结构,如乱*伦禁忌将原始人分为了可婚和不可婚两种类型。
②可食与不可食的对立不是营养所定,而是文化意义使然。
而且,由可食与不可食的对立,还推进到了自家人与外人这另一个二元对立。
(2)他认为,所有的文化都表征了人类心灵中与生俱来的那些二元对立结构的逻辑转化,其运行机理的一种逻辑转化。
文化研究按照这一思路挺进,目标无疑是一种科学主义的人文建构。
(3)他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基本差异,但是二者可以彼此借鉴。
不过,人们向往理解世界,必须首先弄清表面现象。
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190期第12期2015年12月Vol.190,No.12Dec ,2015[摘要]法国人类学家路易·杜蒙师承莫斯,其人类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
然而路易·杜蒙目前在我国学界引起的关注还较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从杜蒙的两本主要著作《阶序人》和《论个体主义》的介绍入手,阐述路易杜蒙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思想和方法论,以及对于当下人类社会的创新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人类学;路易·杜蒙;阶序;差异[中图分类号]G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2-62-3The 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s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of Louis DumontWu Jiabao(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Abstract:The French anthropologist Louis Dumont ,who was a pupil of Mauss ,developed the structuralistanthropology theory of Levi Strauss to a certain degree.However ,Louis Dumont does not draw great attention in⁃domestic academe at present.The study at this stag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Louis Dumont ’s two major books Homo Hierarchcus and Essaissurl'individualisme ,elaborates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 of Louis Dumont ,and its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for today ’s human society.Keywords: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 ;Louis Dumont ;Hierarchy ;Difference 收稿日期:2015-11-26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前沿文论专题研究”(14AZD099)。
国际人类学理论的演变和趋势人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的本质、起源、发展和行为等方面。
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非常复杂,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迁,人类学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国际人类学理论的演变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古典人类学19世纪中后期,人类学在欧美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当时的人类学主要关注原始社会或非西方社会,“文化进化”和“文化区系”成为了通行的理论范式。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有弗兰茨·鲍亨、劳伦斯·约翰斯、爱德华·伯内特·泰勒等人。
他们是对人类社会进化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奠基者,在人类史、考古学、生物人类学等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功能人类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AFKBOAS提出了“文化”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形态、行为和思维的文化内涵,使得文化成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此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向文化功能主义方向转变。
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多为英美学者,如马尔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埃文-普莱钦等。
他们认为文化是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系统,对个体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因此,功能人类学在刻画文化的整体结构和精神意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三、结构主义人类学在对功能主义的批判和拓展过程中,结构主义人类学应运而生。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为法国人类学家,如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皮埃尔·布尔迪厄等人。
结构主义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结构,深层次地决定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它们的相互关联和符号意义的组合构成了文化的形态。
结构主义人类学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中对形式、结构的阐述非常重要,其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和毛泽东思想把握。
四、后现代人类学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加剧,人类学也开始发生变革。
后现代人类学强调的是文化随时随地的变化与再现,强调追踪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干扰和矛盾。
由此产生了些许的新类型如后结构主义、后现代理论和前沿的科技以及新理论等的涌现。
人类学概论当代人类学理论知识点汇总结构主义人类学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得以独立,然而这对于西方人类学家来说也导致了无法顺利进入原有殖民地开展田野调查的困境。
但这一困境也带来了另一个机遇,即促使人类学家对理论的重新思考。
②结构主义产生前后,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2.主要观点①人无序不立,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原始人与现代人都是分类的动物。
②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规则来寻求事务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如阴阳、内外、生熟、正反、男女、天地等,是人们赖以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根本手段。
③作为分类结果的秩序必须用符号表示,因此,文化是象征符号体系。
④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式。
⑤结构模式有深浅两个层次:a.表层结构,也就是社会成员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有意识模式”或“机械模式”;b.深层结构,它是隐藏在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
c.深层结构与经验现象和价值没有关联,它植根于人类的心灵,最能反映人类的普同心理。
⑥人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分析纷乱繁杂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表层结构,探索存在于不同时空的深藏于人类心灵中的普遍性结构,以认识、解释全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原则。
3.代表人物: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早年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哲学和心理学,后来才对人类学和社会学发生兴趣主要著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4.意义①在社会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在今天全球化时代的认识论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寻求人类之“同”,有着不同肤色、文化背景的人共享有一些本质的东西。
新进化论1.背景①二战的胜利使人们重新思考“社会是否越变越好”的问题,同时民族与意识形态的分化使得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多样性的现实。
②1957-1958年华盛顿人类学会纪念《物种起源》100周年研讨会,出版《进3.文化进化史观柴尔德英国考古学家《人创造了自己》认为文化和社会的进化在于技术的进步。
文学人类学理论知识点总结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人类文化的学科,而文学人类学则是将人类学和文学相结合,探讨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
文学人类学旨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人类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人类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基础1. 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来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 文学人类学的意象与象征理论在文学人类学中,意象与象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物象,它们可以代表一种文化观念、情感或价值观。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常常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文化传统。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认知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学人类学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意识形态批评是文学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主张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出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话。
通过意识形态批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理论基础之外,文学人类学还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是一种结合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的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试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特别是语言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维斯特劳斯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巨大的符号系统。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浅析作者简介:廖梦溪(1991- ),女,广西百色人。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摘要:列维- 斯特劳斯是伟大的文化人类学家和结构主义大师。
他通过结构主义来研究人类学问题,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和方向。
本文对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主要内容进行阐释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影响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西方人类学学派中,结构主义最为重要的学术思潮之列维-斯特劳斯是这场结构主义思潮的主要领导人物,因此被称为“结构主义之父”、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来源和产生列维-斯特劳斯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通过在巴西印第安部落调查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例,开始了对人类学新的探索。
和其他人类学家有所不同,列维-斯特劳斯对原始部落氏族社会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其特定的制度、文化和社会组织,他主要通过结构主义的方法对原始部落进行探究。
因此他主张的人类学被称为“结构人类学” 。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概念是他结构人类学的认识论的核心,他在《社会结构》一文中认为,首先,结构表现了某 制度的特征。
其次, 任何特定模式都有其制约因素。
不同因素之间有相关性,一种发生改变时,另一个也会发生 相应的变化。
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是在吸收总结过往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在过去的大多数的人 类学和社会学相关研究中,并没有把语言学作为研究的本质和重点。
因此,斯特劳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当成其研究的基 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由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二、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内容和特点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成就是在语言学结构主义的基础,把它发展成为人类学的结构主义方法论,从而开启了 个新的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在他所写的《语言学和人 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中,开始阐释其结构主义方法论, 随后他出版的《结构人类学》一书中具体详细地介绍了自己 的结构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开始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 学术地位。
结构主义理论引言: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兴起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强调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并认为这些结构和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理论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批评中。
一、结构主义的定义和背景1.1 结构主义的起源结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侯孝达”的学说。
他在1930年代前期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概念,并开始将其应用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中。
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理论才真正兴起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2 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是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结构组成的。
这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强调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认为研究者应该关注这些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2.1 萨斯尔语言学萨斯尔语言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揭示了语言的普遍性和共性,并对语言的演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
2.2 资料与理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还提出了“资料”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认为研究者应该通过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使用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理论上的结论。
三、结构主义在人类学中的应用3.1 人类学的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学主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然而,结构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和视角。
它强调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关系,从而使人类学研究的重点从单个文化转移到文化系统和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2 利维斯特劳斯的贡献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通过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结构人类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结构和婚姻规则的分析中。
四、结构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4.1 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构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结构主义的概念1. 结构主义的理论源起结构主义是一种思想流派,它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
结构主义的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传播理论家提出,后来被引入文学、哲学等领域。
结构主义的兴起最初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研究相关,之后逐渐影响到其他学科领域。
2. 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结构、符号、语言、意义、符号学、二元对立、二元结构等。
其中,结构是结构主义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结构主义认为事物和概念的意义不是由其自身所包含的要素来确定的,而是由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符号是结构主义的另一个关键概念,结构主义认为符号的意义是由其与其他符号的关系所决定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结构,符号的意义也是在结构中被赋予的。
3. 结构主义方法的特点结构主义方法的特点包括对于结构的关注、强调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关注符号系统的二元对立关系、关注文化和社会的整体结构、强调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
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出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结构主义的理论发展1.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结构主义起源于的领域之一,结构主义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语言符号系统的结构性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符号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单个符号的内在含义所决定。
2. 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是另一个结构主义的重要领域,结构主义对人类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对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关注文化和社会的整体结构,强调文化符号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和社会的意义是由它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所决定的。
3. 文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关注上。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关注文本中符号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由符号系统和结构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单个符号所决定。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浅析【摘要】现代人类学发展的100多年以来,出现过多种人类学流派。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流派,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观点进行阐述,以期梳理人类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关键词】人类学流派;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发端于十九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思潮之一。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是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百岁法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于2009年11月4日与世长辞。
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萨林斯(Sahlins)①说:“我们失去了最后一位世界级的人物,最后一位有世界眼光的人物。
”②2019年是列维斯特劳斯逝世10周年,重温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对现实仍有重要意义。
一、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结构主义这一概念并非列维-斯特劳斯所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结构主义已在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中流行。
瑞士作家、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同时也是后世学者公认的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思潮肇始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
③二、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的重新思考。
而这种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ism anthropology)。
列维斯特劳斯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通过在巴西印第安部落调查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例,开始了对人类学新的探索。
和其他人类学家有所不同,列维·斯特劳斯将索绪尔提出的结构主义的思想引入了人类学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