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波特五力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啤酒的产业结构分析一、公司简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其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产业结构分析(一)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 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波特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
此处市场吸引力可理解为行业总体利润水平。
“缺少吸引力”意味着前述五种力量的组合会降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而一个非常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则意味着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该行业中的厂商利润率趋近于0。
此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如图:(二)青岛啤酒产业结构分析分析1、现实企业间的竞争从全国啤酒市场格局看,国内啤酒市场目前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 各自独霸一方。
东北有华润、哈啤, 北方有燕京, 东部有青啤, 西部有蓝剑、重啤, 南部有珠江, 中部有金星, 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接之势。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目录一、公司简介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三、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2、“五力”分析四、企业内部分析1、企业资源2、财务分析3、SWOT分析五、企业战略1、企业整体战略2、发展思路一、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
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
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
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
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
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对青岛啤酒有限公司所处的直接竞争环境进行分析(1)产业竞争者①燕京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以下简称燕京啤酒)于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1997年5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现在燕京啤酒集团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20000人,年产销能力超过400万吨的全国大型啤酒企业集团。
燕啤早在青啤之前就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市场,从1999年开始,燕啤先后在江西、湖南和湖北收购或合资设立了5家企业。
在2001年11月份青岛啤酒收购南宁万力之后第二年,燕京啤酒就收购了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万力和桂林漓泉是广西省最大的两家啤酒生产企业。
至此,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广西全面开火。
之后,2004年1月21日青岛啤酒斥资6亿元收购南宁万泰啤酒有限公司,成立南宁青岛啤酒有限公司,燕京啤酒玉林公司则于2004年落户广西玉林。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广西的竞争再度升级。
但近几年,由于政策失误等原因,青岛啤酒在广西的销售一直不通畅,5年来几易主帅,目前还处于调整中。
而燕京漓泉公司业绩一直良好,从2002年7月至2008年6月,累计生产啤酒314.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创利润总额11.7亿元。
燕京的在广西的优势地位短期不会发生改变。
2004年4月5日,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惠泉啤酒公司名称将正式变更为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惠泉为福建最大啤酒企业,在江西也有较大市场份额。
加上1999年在江西吉安成立的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成立的燕京啤酒赣州有限责任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燕京成了啤酒三巨头在江西市场份额里最大的一家。
而青岛啤酒,华润在江西没有生产厂,市场份额也较小。
在湖北,燕京在襄樊宜城市和江汉平原腹部的仙桃市分别拥有产能15万吨和20万吨的“燕京"生产线,其生产的燕京啤酒,源源不断运往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宜昌等周边县市及河南南阳、陕西安康等外省市。
相比,青岛啤酒在湖北的发展,共有黄石、应城、随州、天门四个公司。
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是国际知名品牌之一。
自1903年创立以来,青岛啤酒始终秉持着“质量第一、消费者至上”的品牌理念,跻身中国啤酒市场的前列。
然而,随着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青岛啤酒所处的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同时,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使得青岛啤酒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分析其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青岛啤酒提供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建议,以提高其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青岛啤酒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分析。
2.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青岛啤酒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3. 根据五力模型,分析青岛啤酒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 运用对标分析的方法,对青岛啤酒的同行业企业进行竞争对比。
5. 运用市场调研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的需求和评价。
6. 分析青岛啤酒的竞争力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有关青岛啤酒及啤酒行业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有关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选择青岛啤酒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竞争对手的企业情况,对青岛啤酒进行竞争对标。
3. 调查问卷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的需求和评价,收集有关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和竞争策略。
4. 实地调研法:由于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渠道,因此本研究将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各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和评价情况。
5.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三、预期研究成果1. 对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
2. 分析青岛啤酒竞争力的现状和优劣势,包括品牌优势、生产管理等方面,找出其竞争的关键环节。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摘要本文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多角度,结合2010-201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性分析。
主要通过中国啤酒业的行业特点,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青岛啤酒自身的发展战略,对其进行战略分析。
通过比例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法,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不仅通过数值,变动程度,而且通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变化原因,供外部使用者作为参考,得出科学的决策。
关键词:青岛啤酒财务报表分析2010-2012目录第一章公司介绍第二章战略分析2.1行业分析2.2 公司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分析2.3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第三章会计分析3.1 资产负债表分析3.2 利润表分析3.3 现金流量表分析第四章财务分析4.1 盈利能力分析4.2 营运能力分析4.3偿债能力分析参考文献附录1 2010~201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附录2 2010~201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附录3 2010~201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第一章公司介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
中国啤酒产业竞争格局演变过程分析本章应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介绍了中国啤酒产业进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时期产业特点和竞争格局演变并同时归纳出各时期竞争焦点和企业竞争行为的变化。
第三节对几个要紧啤酒企业的战略行为进行了分析。
第一节中国啤酒产业的进展历程中国啤酒产业的进展,和其他的产业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过程。
在中国啤酒产业的进展历程中,能够看到一样产业的进展规律,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衡量那个过程,我们能够得到中国啤酒产业进展的清晰脉络。
波特认为,在产业五力作用下,产业生命周期要经历推出时期、上升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等四个时期;Gort和Klepper在1982年通过对市场中厂商数目的变化情形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引入、大量进入、稳固、大量退出(剔除)和成熟等五个时期,这确实是G-K模型,他们认为,时期2的大量进入源于来自外部的(产品)创新,时期4的大量退出则是由于价格战、外部创新减少和通过过程创新所建立的效率竞争,时期5为产业成熟期;1999年Klepper基于自由竞争的思想,通过对有关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寡头进化理论。
综合前人的研究,结合中国啤酒产业的具体实际,本文将中国啤酒产业的进展划分为引入、大量进入、稳固上升和趋于成熟四个时期。
目前中国的啤酒产业处于趋于成熟的时期,之后将进入寡头竞争的时期。
一、引入时期(1900—1978)中国啤酒产业的引入期能够追溯到20世纪初啤酒工业在中国的显现,在这之后一段专门长的时刻内(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啤酒产业都属于引入时期。
酿造技术和设备要紧依靠从国外引进。
具体的历程为: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生产能力为2000 吨,这确实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1904年在哈尔滨显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显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
.. . …啤酒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产品分析产品历史产品定位品牌形象及文化产品介绍经营理念及企业目标啤酒的特点广告宣传语旗下品牌分类第二部分市场分析行业地位国际化国际市场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营销环境分析SW0T分析消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及定位产品定位第三部分消费者分析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市场细分价格分析营销策略促销策略第四部分竞争者分析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百威啤酒啤酒产自啤酒股份,公司的前身是国营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
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
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
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啤酒的历史啤酒股份(以下简称“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股份公司,2008年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啤酒股票(0168)在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同年8月27日,啤酒(600600)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产品定位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啤酒的酿制工艺已日臻完善,而独特的后熟工艺和优良的酵母菌种更使其锦上添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异和稳定。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的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进厂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厂,须经过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
1995年公司已通过了由挪威船级社组织评审的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标志着啤酒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已与国际接轨。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学院:商学院班级:会计11-1班学号:************姓名:***导师:徐*目录第一章公司基本情况 (3)第二章行业基本分析 (4)第三章公司战略分析 (5)(一) 行业与竞争 (5)(二)竞争策略分析 (8)(三)财务状况及证券市场表现概要 (10)第四章公司财务效率分析 (11)(一)盈利能力分析 (11)(二)营运能力分析 (12)(三)偿债能力分析 (14)(四)发展能力分析 (16)(五) 杜邦分析 (17)第五章影响较大的财务政策和重大交易 (19)第六章影响较大的公司重组业务及经营整合合 (22)第七章成长性 (22)(一)投资价值 (22)(二)风险特征 (23)第八章改进措施 (23)第九章参考资料 (23)第一章公司基本情况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万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奖项,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
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其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万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啤酒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机会摘要:啤酒业是中国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之一,近几年经过行业整合,啤酒业已由各地方市场垄断性割据向区域性市场割据和全国性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这对整个中国啤酒行业来说,无疑增强了其全球竞争力。
本文通过SWOT分析的我国啤酒行业的结构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啤酒行业在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机会方面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我国啤酒行业要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弥补劣势、克服威胁。
关键词:啤酒行业;SWOT分析;营销策略Abstract:The beer business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ly competed industries in China. Through constant consolid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industry has already evolved from local market monopolization to regional market,and to the nationwide Monopoly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beer industry, we clearly se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eer industry. Chinese beer industry needs to take advantage, seize the opportunity, make up for weaknesses and overcome threats.Keywords:beer industry; SWOT analysis; marketing strategy大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渐渐的有了现代酿造啤酒工业的出现,并在中国逐步兴起。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波特五力及进出口分析一、啤酒行业发展现状1、啤酒产量由于成本上涨明显,啤酒行业薄利多销的模式受到较大挑战,小微啤酒生产厂难以平抑成本端压力,大企业虽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产量仍然有所下滑。
因此从2013年起,我国啤酒产量就处于逐年下降的态势。
2020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3411.1万千升,相比2019年继续下降7.0%。
2021年1-5月我国啤酒产量为1498.5万千升,同比增长18.92%,疫情影响因素逐渐消除。
2、啤酒销量随着我国啤酒产量的下降,虽然我国作为全球啤酒消费大国,但是国内啤酒销量却持续下降。
2012-2020年,我国啤酒销售量整体呈下滑趋势,2020年我国啤酒销量为4269.4万千升,同比下降7.0%。
3、产销率虽然啤酒产量和销量都在下降,但是2012-2020年我国产销率却在保持上升的状态,从99.95%上升到125.16%,行业结构调整,行业升级发展明显。
4、销售收入2013-2020年我国啤酒销售收入整体呈起伏波动状态,2018年跌至最低点,为1475.5亿元。
随后虽销量处于下降,但销售收入开始逐年上升,2020年销售收入增至1688.1亿元,同比增长6.73%。
5、消费渠道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啤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有所改变,渠道改革成为行业高端化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来看,啤酒厂商的渠道升级主要呈现出两大趋势:经销商赋能及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按照销售终端的不同,啤酒渠道主要分为现饮和非现饮两类。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现饮渠道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现饮和非现饮占比分别为48.6%、51.4%。
现饮渠道多销售中高端产品,具备较高的门槛和溢价水平,而非现饮渠道主要销售中低端产品。
因此,啤酒行业高端化的结构升级将主要集中于现饮渠道。
二、啤酒行业波特五力分析1、供应商议价能力麦芽是啤酒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而麦芽指的是小麦或者大麦,经过浸泡、增湿、赋予其发芽的条件之后,处于发芽的过程的产物。
1.迈克尔·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特征?三种基本战略各有何种风险?(1)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的建立起达到相当规模的生产设施,在规模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再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给予高度重视。
(2)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实现方式,例如: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的独特性。
(3)目标极具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他的本质是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更广泛范围内竞争对手。
成本领先的风险?(1)成本领先的地位无法保持1、竞争厂商的模仿2、技术变革3、成本领先地位基础遭到削弱。
(2)差异化的相应地位丧失。
(3)成本集中地厂商在部分市场上取得了更低的成本。
差异化的风险?(1)差异化的形象无法保持1、竞争厂商的模仿2、在作为差异化形象的基础对客户的重要性下降(2)差异化的相应地位丧失。
(3)差异化的厂商在部分市场上取得了更加差异化的形象。
目标集聚的风险?(1)目标极具的战略被人们模仿(2)目标市场结构变的毫无吸引力1、结构被破坏2、需求消失(3)广设目标的厂商战领了目标市场1、该部分市场和其他部分市场区别缩小2、多品牌生产的优势增加。
(4)新的目标集聚的厂商进一步使产业市场细化。
2、简述管理二重性的原理,并谈谈如何应用?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一方面管理者依靠数学、心里、社会学以及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正确的做出判断,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直觉或以往的经验;另一方面管理者对环境的把握和对管理技能的发挥,则体现了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要更多的取决于人得天赋和直觉,又是非理性的。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管理的科学属性,善于发现规律,学习规律,大胆借鉴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学会按规律办事,同时又要注意到管理的艺术性,也就是事物的不可重复性。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青岛啤酒市场竞争力分析****:***考籍号:910912102072年级专业: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13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青岛啤酒市场分析 (1)(一)介绍青岛啤酒 (1)(二)竞争力现状 (2)二、青岛啤酒优劣势 (4)(一)青岛啤酒优势分析 (4)(二)青岛啤酒的劣势分析 (4)(三)青岛啤酒的机会分析 (4)(四)青岛啤酒的威胁分析 (4)三、青岛啤酒优势经验 (5)(一)建立优选效益圈 (5)(二)扩张中的风险防范机制 (5)(三)健全购并模式 (5)(四)特色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 (5)(五)实行品牌战略 (6)四、竞争对手分析 (6)五、青岛啤酒市场竞争七大战略 (6)(一)目标市场战略 (6)(二)品牌战略 (8)(三)市场竞争战略 (10)(四)产品策略 (11)(五)价格策略 (11)(六)渠道策略 (12)六、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青岛啤酒市场竞争力分析学生:鲁训磊指导老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市场竞争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
情感价值、文化价值越来越占价值的主导,市场竞争日益彰显。
论文从各方面全面分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分析竞争对手的企业,以便更好发挥自身企业的优势,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市场开发、市场信誉、营销网络、资金实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是决定企业市场胜负的关键因素。
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
1、规模经济:一般业内认为,啤酒生产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在20万吨左右。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规模经济在啤酒行业中普遍存在,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经济效益要好。
2、资本需求:啤酒行业的设备投入、前期的广告投入、启动流动资金、通路和库房占用的存货都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本。
目前,新建一个20万吨的啤酒厂需要投资大约4亿元。
3、品牌知名度:青岛、雪花、燕京啤酒在长期的市场推广和竞争中,其产品特色、顾客服务、广告被全国许多消费者所认知或接受,而珠江、蓝剑、重庆、哈尔滨啤酒等在当地市场大量的投入,在当地的品牌认知度相当高。
新的进入者要想消除原有顾客的忠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并且常常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4、分销渠道:原有的啤酒企业在当地已占据了理想的分销渠道,新的进入者必须通过压价、广告投入等方法促使分销渠道接受其产品,而这些促销方法的采用均降低了利润。
从我国目前的啤酒市场结构分析,行业中的第一梯队青岛、雪花、燕京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分销渠道也是遍布全国,还有资本市场的支撑和政府的关注,新的企业要想进入这一梯队,无论是新进入者还是现有的其他啤酒企业都很难望其项背。
从局部市场来看,啤酒行业的进入壁垒也比较高,其主要壁垒是构建当地的分销渠道、较多的资金需求、甚至当地政府的保护。
4、替代品分析:
葡萄酒增长了27.63%,黄酒增长了14%,饮料增长了25.7%,全国饮料酒总产量增长了7.5%,总体上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
威胁大。
5、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啤酒主要原料中大麦涨幅50%。
我国大麦的种植面积在1600万亩左右,但大麦品质差,多是饲料大麦,不满满足啤酒生产的需要,因此,大麦大部分是靠进口。
啤酒的重要原料大麦和酒花都是集中采购的,全球的供应商就仅有的几个,在国际大麦出口锐减的同时,中国啤酒行业对大麦的需求却在增加。
经过连番的并购、扩张,中国啤酒业已经
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大麦进口国。
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发展速度仍高达15%。
然而,对啤酒大麦需求巨大的中国,因此,绝大部分啤酒大麦都需要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进口。
全球的大麦和酒花供小于求。
另外,麦芽涨幅15%-20%、煤涨幅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
极强的议价能力。
6、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对于选择代理商、经销商来销售啤酒的厂商来说,买方除了最终的广大顾客就是这些代理商、经销商了。
他们的议价能力对于不同的经销商差异很大。
即使同一个经销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议价能力也不一样。
整个啤酒行业而言,主要就是就是这些大的代理商和经销商,他们凭借自身的规模,议价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