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政府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6
《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指细胞和基因包括:
(一)用于基因检测、抗病毒治疗、重建免疫系统和制备抗体的基因;
(二)细胞疗法、细胞治疗、细胞技术回收、干细胞培养、细胞诊断和理疗所用的细胞株及其产品;
(三)细胞与基因工程技术和载体的改造及应用;
(四)细胞和基因组的测序、标定、分析和研究;
(五)细胞和基因抗体、诊断和疗法的开发和制备;
(六)其他使用细胞和基因等技术的产业。
第三条深圳经济特区政府应当提供具体政策支持,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体系,改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细胞社会化应用,积极创新审批机制,推动产业和科学研发有机结合,加快细胞和基因产业的发展。
第四条深圳经济特区政府应当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鼓励和支持以下企业:
(一)研发和应用细胞技术和基因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
(二)从事细胞和基因社会化应用的医疗保健机构;
(三)从事细胞和基因社会化应用的研发机构、生物实验室和细胞设备厂;(四)从事细胞和基因社会化应用及产品销售的企业;(五)专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细胞和基因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六)从事细胞和基因教育服务的企业。
第五条深圳经济特区政府应当落实补贴、投资和贷款等力度,帮助细胞和基因产业项目落地,奖励重大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规范细胞和基因市场秩序。
第六条为进一步加强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监督,深圳经济特区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设立专门机构实施监管和审核,对细胞和基因的研究开发合法性和社会效益予以评估,并及时进行技术检查,调查任何可疑及违法行为,及时弥补缺失。
第七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76号——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76号《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二届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李子彬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成为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规范高新区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高新区的管理。
本规定所称高新区,指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据特区发展需要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设立的经济性区域。
第三条高新区应成为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区,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机制试验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及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区。
第四条高新区由市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市政府设立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高新区服务机构,施行对高新区的管理。
第六条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由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行使下列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市政府有关建设高新区的方针、政策和决定;(二)审查高新区发展规划、项目、土地、资金和管理制度;(三)协调解决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四)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具体管理高新区各项相关行政事务。
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规定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规定》已经市政府二届六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李子彬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六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以下简称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工作的效率,保证规章和法规草案的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遵循宪法的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保障、促进、引导特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行政工作依法进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依照本规定的程序制定,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依照本规定的程序起草,以市政府议案形式提请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规章名称包括:规定”、“办法”、“决定”和“实施细则”等。
“规定”是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的规定。
“办法”是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决定”是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具体的规定。
“实施细则”是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及特区法规授权,制定实施国务院行政法规或特区法规的具体规定。
第五条法规草案名称包括“条例”、“规定”、“决定”和“实施细则”等。
“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或社会生活作比较全面的规定。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2•【字号】深府[2010]86号•【施行日期】2010.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2010〕8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二日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在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称深圳经济特区或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于2010年5月27日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赋予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使命。
根据国务院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务院批复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视野,发扬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调整战略规划,加快市政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功能,加强社会治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环境保护,以超前的眼光、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扎实做好特区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二)总体要求。
1.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使命,谋划特区一体化发展。
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保障。
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推进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8.16•【字号】深府[1996]208号•【施行日期】1996.08.16•【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深府〔1996〕2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6年8月16日《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一般规定第一条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深圳市体育发展中心应按深圳市(以下简称市)体育市场管理的需要进行下列工作:(一)宣传、执行有关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协调体育市场管理有关部门的管理活动;(三)建立和健全体育市场管理制度;(四)对全市体育经营项目的规划、布局提出方案和意见;(五)对《规定》第二条第(二)至(四)项进行审批;(六)监督、检查体育市场中的经营活动,建议、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七)培训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对经专业岗位培训合格者核发专业岗位证照。
第三条《规定》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包括高尔夫球、保龄球、健身健美、武术、散打、搏击、螨拳道、拳击、气功、网球、游泳、潜水、花样游泳及其他水上运动、体育舞蹈、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田径、体操、摔螃、柔道、射击、射箭、滑冰(人工制冷冰场、轮滑)、赛车、赛马、信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热气球、攀岩、门球、桥牌、龙舟、壁球、钓鱼、自行车、体育游戏、航空、航海、无线电运动等具有体育特点的经营性项目和活动。
管理第四条市体育发展中心对全市体育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团体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01.22•【字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施行日期】1998.01.22•【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团体管理规定》于1997年6月12日经市政府二届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团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社会团体的管理,保障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促进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区内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及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和监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社会团体,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本规定,按照一定宗旨和目的自愿结成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第四条社会团体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第五条深圳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团体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社团管理部门),依法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管理和监督。
各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下简称区社团管理部门)在市社团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承担本行政区内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
其他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社团业务主管部门)依法对与本部门管理职责相关的社会团体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社团管理部门依法行使下列职权:(一)负责社会团体的登记和日常管理;(二)监督社会团体在法律、法规和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三)查处违反社会团体管理规定的行为;(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社团业务主管部门依法行使下列职权:(一)对与本部门管理职责相关的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二)对与本部门管理职责相关的社会团体的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三)协助社团管理部门查处与本部门管理职责相关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作者: 姚艳霞
作者机构: 辽宁省本钢工学院
出版物刊名: 法学杂志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立法;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机构;
《政府采购协议》;采购人;我国政府;招标代理机构
摘要: 1998年10月27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个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地方性法规。
它标志着我国的政府采购已开始驶入法制化的轨道。
一、制定《条例》的背景所谓政府采购是指一国政府部门及政府机构或其...。
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的程序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2.12.05•【字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施行日期】1992.12.0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的程序规定(1992年10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2年12月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以下简称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保证规章和法规草案的质量,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市政府为了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领导和管理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深圳特区)的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全国大人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和有关行政法规及深圳特区法规的规定,依照本规定制定并颁布实施,名称为“规定”、“办法”或法规“实施细则”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市政府为了领导和管理深圳特区的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遵循宪法的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依照《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规定》起草的,提交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名称为“条例”、法律“实施细则”的规范文件草案。
第三条下列事项,市政府可以制定规章:(一)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深圳特区施行时,应由市政府加以具体规定的;(二)为组织实施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应由市政府制定实施细则的;(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方案,制定法规尚不成熟,需要以规章形式组织实施的;(四)调整行政机关自身活动需要制定规章的;(五)市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需要制定规章的。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正文:----------------------------------------------------------------------------------------------------------------------------------------------------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3号)《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00四年七月一日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2004年6月25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市、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以下简称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前期审计、项目预算执行审计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对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采购等单位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利用政府预算内资金、土地开发基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
第三条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单位承办的与项目审计相关的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投资来源是市本级的或者主要是市本级的项目,由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投资来源是区级的或者主要是区级的项目,由区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对审计管辖有异议的,由市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管辖。
市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项目授权区审计机关审计,也可以直接审计区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项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的通知(1997年4月23日深府〔1997〕1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经济特区现行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是1990年修定的,考虑到近几年物价上涨的因素,为加强土地管理,经市政府二届六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费征收办法》(深府〔1990〕206号)规定的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征收土地使用费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体现,是政府加强土地管理,合理配置土地的资源的经济手段。
凡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缴纳土地使用费,按规定可以免交的除外。
二、土地使用费按土地面积计收。
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根据土地出让情况、土地用途(土地类别)、土地区位(土地等级)综合确定,并按下述原则征收:(一)1988年1月3日《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实施后,通过协议。
招标、拍卖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区分商品房及非商品房用地,按甲种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征收。
甲种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见附表一;(二)1988年1月3日以前通过行政划拨,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乙种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征收。
乙种土地使用费征收标准见附表二。
三、土地等级和土地类别按附表三、附表四执行。
其中:(一)位于罗湖区宝安路以不、东门南路以西、解放路、人民北路晒布路以南范围及上述道路临街的商业用地,按一类用地的1.3倍征收土地使用费;(二)办公用地按一类用地的0.7倍征收;(三)商业性旅游用地按实际用途分别征收;高尔夫球场按一类用地的30%征收。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201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2.21•【字号】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政府采购正文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经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1998年10月27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27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公平交易,推进廉政建设,保护政府采购参加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适用本条例。
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依照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纳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范围的工程项目,其招标投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节俭高效、诚实信用、物有所值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监察、审计、市场监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其职责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和管理。
市、区政府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事务和其他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区政府应当探索政府采购体制创新,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支持社会采购代理机构的发展。
第六条政府采购实行计划管理。
采购人不得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受理政府采购计划以外的政府采购。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01.29•【字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施行日期】1994.01.29•【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已经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市人民政府第六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厉有为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九日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特区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特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积极维护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支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履行职责。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鼓励和扶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和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条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即市城市管理办公室,下同)负责管理特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卫生、环境保护、规划、公安、交通、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助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标准,结合特区的具体情况制订特区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标准,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特区城市管理监察队伍,对本办法的实施进行具体监督检查。
第八条城市管理监察队伍的监察人员(以下简称监察人员)在履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监督检查职责时,必须佩带统一的执法标志。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景观照明维护费及电费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7•【字号】深府[2006]193号•【施行日期】2006.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景观照明维护费及电费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年8月27日深府〔2006〕193号)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景观照明维护费及电费补贴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景观照明维护费及电费补贴暂行办法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景观照明的建设,提高广大业主自主建设景观照明的积极性,促进景观照明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亮灯效果,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城市景观照明包括:建(构)筑物装饰照明、城市广场照明、市政公共设施装饰照明、绿化照明、社区公园照明、城市雕塑照明以及商业照明等。
二、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
三、在《深圳经济特区灯光景观系统规划》规定的范围内所设置的景观照明设施,其维护费及电费可由市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四、补贴的维护费及电费由市级财政部门核拨,列入市城市管理局年度预算。
五、特区内城市景观照明维护费及电费补贴对象和标准。
(一)已建景观照明设施补贴对象和标准。
1.行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楼宇和娱乐场所、商场以及广告、招牌、橱窗、店面的景观照明不予补贴维护费、电费。
2.金融单位、酒店不予补贴维护费,补贴电费50%。
3.写字楼补贴维护费50%,补贴电费50%。
4.住宅楼、商住楼补贴维护费80%,补贴电费80%。
5.其他楼宇补贴维护费50%,补贴电费50%。
(二)新建景观照明设施补贴对象和标准。
自本办法发布实施之日起,凡在《深圳经济特区灯光景观系统规划》规定范围内由产权单位(业主)新建、改造的城市景观照明设施,由市城市管理局核验后,按以下范围和标准进行补贴。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征地工作的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9.01.03•【字号】•【施行日期】1989.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征地工作的若干规定(1989年1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建设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经研究,决定对特区内可供开发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市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统一征用。
为保证征地工作和城市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规定:一、特区内土地征用工作由市国土局会同各管理区具体组织实施。
各有关单位、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应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以提高征地工作效率,争取在短期内把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部征完。
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农村征地。
二、从现在起,特区内征地的各项补偿费以及有关事项按《深圳经济特区征地拆迁补偿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被征地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回扣土地、留用土地、土地入股、以房换地等作为条件阻挠征地工作,违者,依法论处。
四、征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除被征用土地上属于个人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付给本人外,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五、市国土局根据土地被征用村庄的大小,征地数量,被征地单位拟投资的规模,结合城市规划要求,优先免地价划拨一块土地,供被征地单位兴建经营性的商业、服务楼宇(可先划地后立项),以发展生产。
六、个别村所处位置不宜兴建经营性的商业、服务楼宇的,可在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在原有工业厂房的周围或村内外边角地带划给少量土地兴建厂房。
七、农村自筹资金要求兴建公共福利设施,由建设单位向计划办申请立项后,市国土局按规划要求,优先免地价给予安排用地。
八、原则上,市国土局不再划大块土地给各村庄自行兴建加工厂房。
禁止以土地入股形式留用土地坐地收租。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3•【字号】•【施行日期】2022.03.0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政府采购正文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2013年4月1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49号发布,2022年3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42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以下简称采购条例),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政府集中采购平台是为市、区政府集中采购提供采购项目的计划承接、分派、申报以及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的操作平台。
受市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委托,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管理全市统一的政府集中采购平台。
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维护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集中采购服务场所,制定统一的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和统一的政府采购格式文本,提供政府采购数据信息查询及项目咨询等服务。
第三条集中采购目录包括通用类货物、工程、服务及其他实行预选采购制度的采购项目。
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应遵循立足实际需要、逐步扩大范围的原则。
第四条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采购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政府采购标准,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等项目的配置标准和采购项目的技术规范。
政府采购标准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采购人不得超标准或超范围采购。
第五条政府采购应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采购人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可通过预留采购份额、评审加分、评审价格扣除、履约担保等方式予以扶持。
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六条市、区财政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由监察、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参加的采购工作联席会议,通报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研究重大事项并处理重大争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试行规定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试行规定(1989年7月13日深府[1989]27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的新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商品房产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商品房产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深圳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建设局)负责统一管理特区房地产市场,是特区房地产市场的主管部门。
市建设局在履行《运动场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时,仍使用深圳市国土局(以下简称市国土局)的名称。
第三条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处(以下简称市房地产登记处)是特区房地产登记机关,负责统一办理房地产的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以及其他登记事项,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颁发《房地产证》,收取土地使用权转让费,调解房地产权纠纷。
第四条深圳市物业估价所(以下简称市物业估价所)负责办理特区土地和房产估价事宜,调解房地产价值纠纷。
第二章土地的开发、出让第五条特区土地以市政府开发为主,由市政府统一出让。
土地开发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划出一定区域,由市政府出资,承包给开发企业开发,开发企业收取适当的利润,开发后的土地全部交政府有偿出让;二是由开发企业出资开发,开发后由市政府划出部分土地出让给开发企业经营或转让。
两种方式都必须订立合同。
第六条特区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协议、招标、公开拍卖方式有偿出让。
用地单位和个人必须与市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征收范围的通
知
正文:
----------------------------------------------------------------------------------------------------------------------------------------------------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基础
设施增容费征收范围的通知
(深府〔2000〕16号2000年2月2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对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征收范围作如下调整:
一、凡具有大学本科(本科毕业须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迁入我市,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
二、凡大专以上毕业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经市职称管理办公室审核确认,或具有技师以上(含技师)专业技术等级的人员迁入我市,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
三、以上人员的配偶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迁入我市时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
四、宝安、龙岗两区参照本通知执行。
五、凡本通知未涉及的事宜,按深府〔1990〕308号、深府〔1995〕74号和深府〔1995〕135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本通知从二000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结束——。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经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1998年10月27日通过并公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1998年10月27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深圳市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物资或者服务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及事业收入。
第三条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和保障国家和深圳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勤俭节约的原则就政府采购的物资和服务制定标准。
任何单位不得超标准采购。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采购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活动。
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其职责对政府采购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政府采购应当按计划进行。
采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预算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计划编制和公布采购计划。
第七条本条例所称采购人,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物资或者服务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
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机构是采购人。
本条例所称政府机构,是指政府设立的负责本级财政性资金的集中采购和招标组织工作的专门机构。
本条例所称招标代理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招标代理资格,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本条例所称供应人,是指与采购人可能或者已经签订采购合同的供应商或者承包商。
第八条政府采购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检举和控告的有功人员,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采购方式第九条政府采购可以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报价、采购卡、单一来源采购或者其他方式。
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方式,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和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公开招标:(一)合同价值十万元以上的物资;(二)合同价值二十万元以上的租赁、修缮和绿化项目;(三)合同价值十万元以上的服务项目;(四)采购目录规定应当集中采购的项目。
前款各项所列金额均包括本数在内。
公开招标应当按照采购主管部门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并有至少三家符合投标资格的供应人参加招标。
第十一条采购主管部门应当就集中采购的项目编制采购目录,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范围。
第十二条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金额以上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采购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邀请招标:(一)采购项目由于其复杂性或者专门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人处获得的;(二)公开招标的成本过高,与采购项目的价值不相称的。
邀请招标应当向三家以上的供应人发出投标邀请书,并至少有三家供应人参加投标。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实行招标:(一)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二)采购项目只能从某一特定的供应人处获得,或者供应人拥有对该项目的专有权,并且不存在其他合理选择或者替代物的;(三)原采购项目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由于兼容性或者标准化的需要,必须向原供应人采购的;(四)因发生不可预见的急需或者突发事件,不宜采用招标方式的;(五)经公告或者邀请无三家以上符合投标资格的供应人参加投标,或者供应人未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而导致招标无法进行的;(六)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招标投标程序第十四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招标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委托政府采购机构;本级政府未设立政府采购机构的,应当委托采购主管部门指定的招标代理机构。
政府采购机构可以自行组织招标,也可以转托采购主管部门指定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
第十五条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机构或者招标代理机构(以下统称招标机构)应当于投标截止日二十日以前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招标项目的名称、数量;(二)供应人的资格;(三)招标文件发放的办法和时间;(四)投标时间和地点。
邀请招标的,招标机构应当于投标截止日十五日以前发出投标邀请书。
邀请书的内容参照招标公告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招标机构应当根据采购人的委托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供应人须知;(二)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质量、技术规格;(三)投标价格的要求及其计算方式;(四)交货、竣工或者提供服务的时间;(五)供应人提供的有关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六)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七)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八)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九)开标、评标的时间及评标的标准和方法;(十)采购合同格式及其条款;(十一)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前款第(六)项所列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不得高于投标金额的百分之二。
招标文件应当经采购人确认。
第十七条采购人应当编制标底,并密封保存,在定标前任何人不得泄露。
第十八条采购人应当对招标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招标文件发出后,采购人可以在投标截止日前以书面形式修改、补充或者更正招标文件,但应当通知已索取招标文件的供应人,并酌情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第十九条公开招标的,凡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资格的供应人,均可参加投标;?胝斜甑模艿窖氲墓┯θ耍梢圆渭油侗辍D獠渭油侗甑墓┯θ嗽谒魅≌斜晡募保Φ碧峁┲っ髌渫侗曜矢竦挠泄匚募U斜昊箍梢越凶矢裨ど蟆?第二十条已索取招标文件的供应人,在投标截止日三日前有权要求采购人对招标文件作出澄清。
采购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答复,并将书面答复告知其他已索取招标文件的供应人,但不得说明问题来源。
采购人认为必要时可以召开招标会议,邀请所有已索取招标文件的供应人参加,就招标文件作出澄清。
澄清事项应当如实记录,并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
第二十一条拟参加投标的供应人应当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应当加盖供应人单位印章并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密封送达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投标地点。
投标截止时间前,供应人可以对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更正,也可以撤回投标。
第二十二条招标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后三日内以公开方式开标。
开标时,招标机构应当邀请评标委员会成员、供应人代表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
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
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招标机构的代表和技术、经济或者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总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其中专家评委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与供应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严格遵守评标规则,依法、公正地履行职责。
第二十四条评标时,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供应人就投标文件作出澄清,但供应人不得变更投标文件中的实质事项。
禁止采购人与供应人就投标文件进行协商谈判。
第二十五条评标委员会应当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在满足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情况下,以低于标底的最低投标价者中标。
最低投标价者为二人以上的,抽签决定中标者。
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采购项目,或者以确定供应人资格为对象的招标,经采购主管部门同意,除考虑投标价格之外,可以综合考虑其品质、性能和供应人的服务质量、经营业绩等情况,确定中标者。
评标过程应当制作笔录,详细记载评标的有关真实情况,并由记录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第二十六条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需有二人以上的有效投标才能成立。
第二十七条评标结束后,招标机构应当将评标结论通过采购人,经采购人确认后于三日内书面通知中标的供应人和落标的供应人,退回落标的供应人所提交的投标保证金。
第二十八条技术上无特殊要求的采购项目。
可以采用现场竞投方式。
竞投开始前,采购人应当对拟参加竞投的供应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已提交投标确认书和投标保证金,并经审查符合投标资格的供应人,方可参加竞投。
现场竞投时,以采购人确定的标底价为起叫价,供应人竞相应价,高于起叫价的应价无效,低于起叫价的最底应价者中标。
现场竞投应当制作竞投笔录,并由竞投主持人、记录人和中标的供应人签名。
第二十九条因采购人、招标机构或者供应人过错导致招标失败或者无效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重新组织招标。
第三十条国际招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进行。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贷款方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采购合同第三十一条招标活动结束后,采购人和中标的供应人应当按《中标通知书》指定的时间、地点,并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签订采购合同。
第三十二条在签订采购合同时,采购人可以在招标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对采购物资或者服务的数量予以增加或者减少。
增减的幅度不得超过中标金额的百分之十,并不得变更单价。
第三十三条长期供货合同和服务采购合同,合同履行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八个月。
第三十四条采购合同签订后,资金来源属预算内资金的,采购人凭采购合同及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到财政部门办理付款手续,由财政部门?莶晒汉贤墓娑ㄏ蚬┯θ酥苯又Ц都劭睿皇粼に阃庾式鸷褪乱凳杖氲模勺式鸬墓芾聿棵畔蚬┯θ酥Ц都劭睢2晒合钅康淖式鹄丛春糠衷に隳谧式鸬模晒喝擞Φ庇诓晒嚎记敖晒涸に阒凶猿镒式鸩糠?划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帐户,采购合同签订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
第三十五条中标的供应人应当在采购合同签订后的十日内,向采购人提交不高于合同金额百分之十的履约保证金。
采购人收到履约保证金后,应当于三日内退还供应人的?侗瓯Vそ穑⒂诓晒汉贤男型瓯虾笕漳谕嘶孤脑急Vそ稹R勒毡咎趵娑ú痪斜甓┒┎晒汉贤模脑急Vそ鸢辞翱罟娑ò炖怼?第三十六条采购合同依法成立,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需变更合同的实质性条款的,采购人应当于变更合同前征得采购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七条合同履行中,采购人如需另行采购与合同标的相同的物资或者服务,经采购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不变更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与供应人协商签订补充的采购合同,但补充合同的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金额的百分之十。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三十八条采购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政府采购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如下:(一)采购活动是否依采购计划进行;(二)采购项目是否符合市政府规定的标准;(三)采购方式和程序是否符合本条例的规定;(四)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五)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
被检查的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检查所必需的材料,不得拒绝。
第三十九条采购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关于政府采购的投诉,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本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采购主管部门对所受理的投诉应当于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投诉人,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条采购主管部门发现正在进行的采购活动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可能给国家、社会或者当事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可能导致采购无效的,应当责令采购人中止采购;需要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