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13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5
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影像(一)镜头:镜头的理解要从设备和拍摄过程中提到的镜头两方面分析。
从设备上讲,物理学中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说的镜头指剪辑后说的镜头是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是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
1、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从镜头镜片的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照明:拍摄现场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等等(二)画框与构图1、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对画面长时间停留,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2、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