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微电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5
距离考研真正结束已经有快三个月了,好久没来逛论坛了,记得那时迷茫的我在论坛中一个个找帖子看,只要看到“微固”就一定会点进来看,找资料,请教学长……现在,终于告别了我的考研岁月~~~有辛酸,有汗水,更有一份份感动,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走过这段路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想说,走过这段路的战友,不管结果如何,你们是真正的英雄!当你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其实你应经成功的战胜了自己!说实话,我是二战过来的,第一年考的是苏州大学微电子,可惜败在了专业课上(虽然说专业课并不是很公平,自己复习的不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后就是毕业找工作,刚毕业出来什么都不懂,关键是工作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工作了三个月后我决定再考!八月份,又回到熟悉的学校,熟悉的图书馆,记得坐在图书馆的第一个晚上,环顾四周,曾经的战友都不在了,一幅幅陌生的面孔,晚上从图书馆出来我哭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就是控制不住我的泪水,心里的委屈无法倾诉,熟悉的地方,物是人非,那种感觉真的很辛酸!可是我在心底暗暗发誓:今年,我一定要考上!接着,目标就定了电子科大,我知道微固是科大的三大王牌专业之一,每年的录取线都是领跑全校(今年是358),为了梦想,我想豁出去得了,冲!然后就是漫长的复习,从头开始,记得招生简章没出来之前,专业课我选的是微电子器件,因为第一年看了一年半导体物理,学起器件来应该会好很多,命运给了我很大的恩惠,招生简章出来后有很大的改动,专业课从以前的二选一变成了只考器件!当时我想,至少现在很多人看到这个招生简章都在骂吧!其实了解电子科大的人都知道,科大本校的学生考微固一般都会选择半导体器件,而外校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数模电。
这是因为本校的学生器件一般都学得很好,而外校的学生相对基础差一些,那些跨专业考微固的更是不会选择器件了!总之,老天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运气,所以说我更要努力了!有时候,考研真的单纯只是为了追逐那份心中的梦想,不去想考上了会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心里会发誓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证明自己!我的同学,第一年浙大落榜,第二年继续,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持着?考研人,真的勇士!八月份,学校里各种辅导班都在上课,我没有去报班,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去看书复习。
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微电子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微观电子器件的制造与应用。
这个专业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哪些大学在微电子专业领域有着较好的教学与研究实力呢?下面将介绍几所在微电子专业上排名较高的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一所以科学、工程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
该校微电子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设有微电子学系,拥有一流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
该校的微电子研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属于领先水平。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历史悠久、声誉最高的学府之一。
该校电子学院开设有微电子专业,并且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和设备。
该校的微电子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知名学者和专家。
学生在这里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
3.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该校电子信息学院的微电子专业是国内较为知名的专业之一,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设施。
学生在浙江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以及实际应用。
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微电子专业备受推崇。
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微电子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生在这里能够接受到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使其具备较高的研发水平。
5.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大学。
其微电子专业在国内拥有很高的声望,电子工程系的微电子方向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以上仅是对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较高的几所大学的简要介绍,每所大学的具体实力还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选择综合考虑。
希望能够对有意从事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河北大学--电信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辽宁大学--物理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厦门大学--物理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业列表--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重庆邮电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江南大学--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南京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院及专业简介】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发布者:招生办发布时间:2011/5/25 10:27:38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学院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教授领衔的雄厚科研、教学师资力量,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8人,90%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学院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及“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7门四川省精品课程。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院,同时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同时学院还拥有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及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
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目前近60%的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和攻读硕士深造,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等地的研究所和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特色专业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固体电子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从事射频、微波、毫米波等全波段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等一些新设计、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开发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新型电子功能材料,信息存储材料与技术,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传感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微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和科研型人才培养。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量子力学、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材料物理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电子材料、电子材料工艺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器件基础、传感技术、混合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1 中国高校微电子排名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如下:电子科大: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西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清华: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北大: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复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东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上海交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交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华中科大: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电子学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吉林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哈工大:物理电子学西北工大:电路与系统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科大通信与信息系统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哈工大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重点学科分布:电子科大 6清华5西电5北邮4北大3东南3北理工 3上交2哈工大 2复旦2北京交大 2华南理工,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西北工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与通信,不包括光学及光电)分布如下:电子科技大学 2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实验室清华大学 1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1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验室东南大学 1 移动与多点无线电通信系统实验室复旦大学 1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西电1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健技术实验室北大&上交 1 区域光纤通信与相干光纤通信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科院院士的高校分布:(不包括光学与光电子学,控制,计算机,材料物理,信息遥感等学科方向,不包括双聘兼职及名誉院士)北京大学:王阳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清华大学:李志坚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林为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陈星弼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物理电子学与电子相关的通信电子系统方面的中科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铮雷达,通信与电子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雷达,通信与电子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王越雷达,通信电子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张熙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微波通信北京邮电大学陈俊亮通信电子以上中科院士名单见中科院信息技术与科学部院士名单电子通信两个一级学科中工程院士分布:(不包括光学与光电子学,控制,计算机,材料物理,遥感信息等学科方向,不包括双聘,兼职及名誉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雷达电子东南大学韦钰电子东南大学孙忠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清华大学吴佑寿数字通信电子科技大学李乐民通信系统哈工大张乃通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周炯磐通信系统国防科技大学郭桂蓉通信电子以上见工程院网页电子与通信两院院士分布如下:电子科大 4北邮3东南2北理工 2哈工大 2清华2北大1上交1国防科大 1西电11.微电子专业的全国高校排名情况(前十五名)微电子专业在全国的大学中不是很多,但稍微出点名的包括:北大、清华的微电子所,他们有钱,有名气!成电、西电的微电子相当不错,器件知识很猛的(对模拟电路很必要的)只是名气稍差;复旦、东南大学的微电子也很好!除此之外,就没有更牛的啦!2.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字体:大中小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大学A+ 6 东南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7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吉林大学 A3 清华大学A+ 8 电子科技大学 A 13 天津大学A4 复旦大学 A 9 南京大学 A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0 华中科技大学 AB+ 等(21 个) :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等(21 个) :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湘潭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河北大学、重庆大学、江南大学、福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苏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C 等(14个) :名单略/kaoyan_news_3989/20070917/t20070917_25 5245.shtml1,就微电子这个产业来说,国内是比较落后的,上学期上中芯国际与安捷伦的培训课,讲课的基本上都是台湾人,听他们说这一行的高管都是foreigner或台湾人。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1、参考书目:《政治新时器》、习题集、模拟卷、押题卷2、复习情况:一战的时候并没有把政治当回事,觉得自己是文科生,没啥问题,到九月中下旬才开始买书准备,结果就是到后期很慌乱。
其实考研政治对所有考生都一样,我一个本专业学政法的同学她看考研政治也没有感觉很轻松,写多选题的时候还是很挫败。
所以态度很重要,而且要选择一位正确的老师,老师对你的帮助很大。
二战的时候我从七月开始,每天细细的看一节,自己理解和做题,标记错题和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其实你会发现你一开始错的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加强记忆,以后再遇到你还是会选错,所以不能马虎,留死角也不能得过且过。
到后期通过大量模拟练习基本上可以心里估算出选择题得多少分了。
其实李凡老师的教材编的真的很用心很好了,李凡老师出的模拟题和押题卷真的很像真题,我也做了其他老师和机构的模拟题,有的题真的是很没水准。
但是视频课的话,但是后期押题班的的课还是要听听的。
总之,政治就是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最后背好押题卷记下来就是英语的复习了,我先说说大家应该买一些什么资料,资料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一本单词》+蛋核英语写作和阅读网课单词是重中之重!部分强推《一本单词》,每天一节,配套视频A部分记忆,B部分巩固提高,至少看两遍!效果显著,该书总共40个单元,每天一个单元,就算从现在开始,也能看三遍吧?重要的是要坚持,如果到后期觉得浪费时间,光看A部分就好了,早上看视频,晚上睡前再巩固一下(睡觉前记单词效果真的好),基本单词就是这样,不用一个个去背,《一本单词》+平时做阅读积累的单词,足够。
阅读部分,跟着蛋核英语按部就班地复习就够了。
在暑假之前,15年之前的阅读精读一遍,要达到看着英文原文能够翻译出整篇文章的程度,当中的每个单词,都能准确说出它的意思,尤其针对长难句的翻译,要准确无误。
建议第一遍做真题阅读,一天两篇,做完,然后对答案,对照进行全文解析,翻译,对文章做全面的理解,这就是我说的精读,不用太在意正确率,越往后你的正确率会越来越高的。
300分以下的高校有国科大、成电、西电、北航、北工、合工大、福州大学。
复旦和东大学硕分数最高,375.
其他非著名高校大部分都是校线,校线卡死人。
如西交、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具体大家可以看图片
择校观:1.地区(大城市、离家近、靠近另一半等)2.通过考研弥补高考失误等情况3.只求学上4.无所谓,只求性价比高的
选择专业课观:1.直接对口就业2.兴趣3.本科学过啥没学过啥
考研问题:1.学硕专硕区别2.在校挂科太多会不会影响复试3.四级没过怎么办4.要不要二战5.要不要参加项目竞赛等6.保研边缘7.跨专业问题
什么决定考研-----鸡汤
讲一点薪水,诱惑并且鼓励考研er坚持下去
讲几个例子,证明研究生的必要性
其北京地区的专业课选考如下:
江浙一带地区的高校有:
其专业课选考如下:
其他地区的大家可以自行分析,有广州2所,西安2所等。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是现代电子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
微电子学研究微型电子元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而固体电子学则研究固态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微电子学。
微电子学是研究微型电子元件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元件是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在单片半导体芯片上集成了多个电子元器件,从而实现了电路在微观尺寸上的集成和集约化。
微电子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科技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元件被制造成微型化,这也标志着微电子学的诞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学在计算机、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现代计算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关键部件都是基于微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固体电子学。
固体电子学是研究固态材料的电子性质以及在电子学中的应用的学科。
固体材料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等。
固体材料的电子性质受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掺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这些性质可以揭示材料的导电、光电等特性,并为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固体电子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开始研究电子在金属中的传导行为。
随着对半导体和绝缘体等材料的深入研究,固体电子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器件等领域。
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在现代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电子学提供了制造微型电子器件的技术平台,使计算机、通信、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更小、更高效、更智能。
固体电子学则为材料科学和器件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电子器件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还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是现代电子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际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竞争焦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是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持的学科。
研究方向01 新型半导体器件和VLSI可靠性03 微电路系统芯片设计与可靠性04 集成电路设计与VLSI技术08 半导体器件与电路计算机模拟09 VLSI技术与可靠性、新型材料与器件10 VLSI与高密度集成技术12 新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14 新型半导体器件和VLSI可靠性17 VLSI设计方法学18 VLSI系统设计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技术19 SOC设计方法学20 VLSI设计与可制造性研究21 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22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23 VLSI器件模型及仿真24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25 新型半导体材料、器件与集成26 宽禁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28 高速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29 宽禁带新型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设计与研制30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32 微电路可靠性33 集成电路设计与新型半导体器件34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35 系统集成技术及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36 MEMS技术37 VLSI技术与VLSI可靠性二.就业方向: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市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SOC)设计、光电子系统设计以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开发等领域及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等工作。
就业前景1、市场需求巨大,然而人才奇缺微电子技术虽然起步晚,但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学科,它在社会生活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坐公交车时使用的公交卡,去医院、药店买药时使用的医疗保险卡,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时使用的电话卡,都是应用了微电子技术的产品。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是研究微小器件与材料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电子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微电子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电子组件和集成电路的学科。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已经进入到纳米级别。
这些微小器件可以在芯片上集成成千上万个,从而实现高度集成的电路功能。
微电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
在微电子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制造微小器件。
同时,我们还可以研究微电子器件的电子特性,比如电流、电压、功耗、速度等。
在微电子学中,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固体电子学。
固体电子学是关于固体材料中电子的运动和行为的研究。
固体材料是电子器件的基础,它们决定了器件的性能和特性。
通过研究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和光学性质等。
这些特性对于电子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智能手机到电脑,再到电视机和家用电器,所有这些现代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微电子学的研究和应用。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随着人类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
人们将致力于开发更小、更快、更高效的微电子器件,并研究新型材料的应用。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也将与这些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叉研究,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科技和生活的便利。
总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是现代电子技术中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电子产品,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物理学类专业、地理物理系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材料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管理科学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物理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数学类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英语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什么专业好: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数学类、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类、地理物理系、工程力学、生物科学、材料学、物理学、管理科学。
以上专业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好的专业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点专业:国家重点专业7个: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色专业:物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建校时最早设置的老系之一,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生专业,其中凝聚态物理和光学还是国家重点学科。
有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且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低温物理学报》的所属单位。
物理系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及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毕业生中已有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每届本科毕业生约80%左右的同学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继续深造,由于专业基础过硬,综合素质高,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生受到相关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就业地点多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以及海内外经济发达地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强势学科,不仅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具有增设二级学科的自主权。
我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107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目前本学科所辖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是省重点学科。
光电专业考研哪个大学最好考光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前景广阔的学科,涵盖了光学、电子学、光电子学等多个领域。
考研是很多想在光电领域深造的学生选择的途径,那么在众多的大学中,光电专业考研哪个大学最好考呢?下面将介绍几所在光电专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的一所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素有“中国科大”之称。
在光学领域,中国科大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光学专业被认为是国内最好的。
该校设有光电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并拥有一支优秀的教授团队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光电专业考研选择中国科大,可以得到一流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为日后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中国人民大学(RUC)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全日制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育机构,其近年来在光电学科的发展也引人关注。
人民大学设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学科在学校中具有较高的声誉。
研究生期间,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尤其是人民大学紧密结合光电产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吉林大学(JLU)吉林大学是中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光电学科在中国以及国际上拥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光电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吉林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自建校以来就以培养光电学科的研究和人才为己任。
学校光电研究领域包括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与系统、光纤通信等方向,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吉林大学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4.南京大学(NJU)南京大学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其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在业界拥有很高的声誉。
南京大学光电研究方向包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等。
学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系统和深入的学术培养。
同时,南京大学光电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的参与,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http://202.38.65.108/ylb/text/2008/fj/11-2/847.html为参考地址说明:本表统计人数并非最后报名人数,要等现场确认以后才能最终确定,根据前两年的数据统计,最终确认的平均比率约为72%。
本表统计人数已包含推免生在内。
2010招生专业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物理系硕士招生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1.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2.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应用3.光电器件研究与应用4.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5.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与应用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38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原理、结构、设计及应用;模拟集成电路原理、结构、设计及应用1.《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2.《模拟集成电路原理、设计与应用》复试形式与内容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方向:1、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包含基于新材料、新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研究,如:宽禁带半导体SiC的器件研究,GeSiHBT超高频器件研究等;2、半导体器件模型计算机仿真研究;3、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通讯领域内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测量技术;(军工项目)4、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研究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元器件设计、集成运放设计原理模型及参数测试、典型应用、集成稳压器设计原理、集成锁相环概念及构成、其它典型讯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数字集成电路门电路触发器设计方法、开关逻辑、简单时序逻辑的一些基本单元设计方法、利用PLA设计数字逻辑的方法《模拟集成电路》陈金松《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复旦大学微电子教研室《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R.格雷K.G.迈耶中国科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实际考过比例:33.0%,录取比例:33.4%!物理系0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http://202.38.65.108/ylb/text/2008/fj/11-2/847.html为参考地址
说明:本表统计人数并非最后报名人数,要等现场确认以后才能最终确定,根据前两年的数据统计,最终确认的平均比率约为72%。
本表统计人数已包含推免生在内。
2010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物理系
硕士招生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
1.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
2.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应用
3.光电器件研究与应用
4.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
5.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与应用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8半导体集
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原
理、结构、设计
及应用;模拟集
成电路原理、结
构、设计及应用
1.《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
2.《模拟集成电路原理、设计
与应用》
复试形式与内容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包含基于新材料、新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研究,如:宽禁带半导体SiC的器件研究,GeSiHBT超高频器件研究等;
2、半导体器件模型计算机仿真研究;
3、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通讯领域内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测量技术;(军工项目)
4、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研究
半导体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元器件设计、集成运放设计原理模型及参数测试、典型应用、集成稳压器设计原理、集成锁相环概念及构成、其它典型讯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数字集成电路门电路触发器设计方法、开关逻辑、简单时序逻辑的一些基本单元设计方法、利用PLA设计数字逻辑的方法
《模拟集成电路》
陈金松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复旦大学微电子教研室《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P.R.格雷K.G.迈耶
中国科大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实际考过比例:33.0%,录取比例:33.4%!
物理系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