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测报表填报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69
附件1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12月目录一、总说明二、报表目录三、报表表式1.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2.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4.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5.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6.发电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7.电网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8.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9.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10.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11.其他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12.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13.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14.非工业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四、主要指标解释五、参考附件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2.历年来各行业价格指数3.非工业企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表一、总说明(一)报表构成。
报表由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以下简称《统计监测总表》)、工业企业附表(参照国家标准GB/T13234-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依据《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中央企业任期节能减排管理目标〉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要求分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发电、电网、化工、建材、机械、其他工业行业、非工业企业附表(参照国家标准GB/T13234-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北京市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依据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文要求分建筑、交通运输、其他非工业行业企业)构成。
(二)填报范围。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在汇总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工业企业集团中独立核算的非工业企业及非工业企业集团中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能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后填报。
(三)报送时间。
重点类企业:《统计监测总表》、《工业行业附表》为季报,报送时间为当年的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和次年的1月31日;非工业行业附表为半年报,报送时间为当年的7月20日和次年的1月31日。
节能减排报表填报说明书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填报说明书1、修改表格名称、填写项目相关信息——项目名称、填报季度;2、统计项目能源消耗量,如电力、柴油、汽油等,计算“能源消费总量”。
计算公式已列入excel,直接填入消耗能源数量即可。
(计算公式为:=E6*1+E7*+E8*+E9*+E10*+E11*+E12*+E13*+E14*+E16,具体换算方法请查阅《单耗标煤换算表》)3、概念说明现价:当前的价格;可比价: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比价=现价÷PPI(13年平均值)÷PPI(12年平均值)÷PPI(11年平均值)。
PPI数据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一季度PPI,取前三个月的平均值。
因为要和10年作比较,所以要除以12年和11年的平均值。
PPI即: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的相对数,以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4、计算说明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现价)=能源消费总量/10000÷营业收入(现价);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可比价)=能源消费总量/10000÷营业收入(可比价);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 能源消费总量/10000÷增加值(现价);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 能源消费总量/10000÷增加值(现价);其中,营业收入、增加值单位为万元;能源消耗总量单位为万吨标煤;5、表格计算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可比价)要控制在项目部20xx年责任书的数据范围以内。
关于规范填报《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
新增指标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按照《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修订稿)》(国资发综合[2011]154号)要求,自2012年一季度起,各中央企业在上报《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以下简称报表)时需增报焦炭、热力、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有关行业指标。
经对2012年第一季度重点类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审核,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对报表新增指标填报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等突出问题。
为加强报表填报的规范性,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各中央企业应立即开展对统计方法的研究等有关工作,夯实统计基础,认真审核数据,规范填报相关报表,确保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二是重点类、关注类企业在报送半年报表、一般类企业在报送年度报表时,要将氨氮、氮氧化物的统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二氧化碳指标在年度报送时对统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统计方法经确定就不能变更,如需调整需报经我委同意。
三是要认真统计填报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三项指
标2010年度数据。
四是各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各企业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情况进行说明。
特此通知。
国资委综合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知国
资厅发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
知国资厅发考核[2008]126号
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和化工节能》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健全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测报告制度,引导中央企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和(中央企业任期节能减排管理目标)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和《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国资厅考核[2008]76号)等有关精神,结合中央企业实际,我们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监测表》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详见附件1,以下简称《报表》),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总页数】2页(1-2)
【关键词】中央企业;企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报表;统计;科学发展观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知 [J],
2.国资委确定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J],。
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一、能源消费总量(一)工业企业: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
终端消费相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
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作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
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5.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6.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如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且非独立核算的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用能。
不包括以下各项: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的能源,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3.调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二)非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填报讲解1.能源统计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专业统计。
其研究对象是由能源统计实践所决定的。
可概括以下几方面:①、研究经济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以及相互联系的数量表现及其关系,揭示能源内部运行规律;②、研究能源利用情况,挖掘节能潜力,促使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③、研究能源综合平衡状况及规律,反映能源资源的形成及能源使用方向,揭示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④、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能源系统数量关系的方法论。
能源统计的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整个能源系统流程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能源经济的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等发展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和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和依据。
1.1 能源统计特点能源统计是范围极广的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分支,其对象是能源系统。
能源系统相当复杂,包括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加工转换到最终用能等环节,并通过这些环节与所有的社会活动联系起来。
能源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能源统计工作的一系列特点,使它和其他国民经济统计分支有很大的不同。
1.1.1 能源工业要把自己的产品分配给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包括能源工业自身在内),同时又要把产品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消费成员,其联系面之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工业部门可以与其相比。
1.1.2 能源生产形态多样化:除了化工产品,没有一个工业的产品同时具有固、液、气三态,另外还有载能体。
这些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控制和使用的难易程度均有很大差别,但同时又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发热,而且某些产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转换或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1.1.3 能源统计对象——能源统计边界复杂;其中包括能源产品与非能源产品的边界,也包括能源工业与非能源工业的边界问题。
《中建总公司施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统计表》主要内容及填报说明一、主要内容统计表由附表1~附表6组成(详附件),其中附表1~附表3针对工程项目,由项目经理部填写上报,附表4~附表6为局属二级单位统计内容,汇总后报工程局,并由工程局汇总后报总公司。
1、附表1为施工项目基本情况表,反映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工程类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水平。
2、附表2为施工项目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对施工项目的主要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反映施工项目在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绩效。
3、附表3为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绩效统计表,分别针对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方面,对施工项目在环境管理、环境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反映施工项目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绩效。
4、附表4为施工企业基本情况表,施工企业根据各项目填报的附表1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并根据最终汇总结果,计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的企业平均水平。
5、附表5为施工企业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根据附表2的内容,对各施工项目的主要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反映施工企业在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平均管理水平。
6、附表6为施工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统计表,根据附表3的内容,对各项目的环境管理绩效进行汇总,反映施工企业在环境管理绩效的平均水平。
二、填报说明(一)附表1填制说明1.工程名称、项目所在地按实填写。
2.建筑面积填写按照工程合同约定,工程实体建筑面积,如有多个单位工程,按照所有单位工程建筑面积总和。
3.工程类型填写应在( )中勾选注明,其它工程指所列11种工程类型未包括的其它工程。
4. 在现场情况中应明确有无搅拌站、钢筋加工场、非标设备加工场、钢构件加工场。
5. 合同造价填写,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或预算价格,如有多个单位工程,按照所有单位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或甲方审定的预算价格总和。
6. 在环境方面获地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次数、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次数,均以证书和发证时间进行统计,未发生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