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遥感第三章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55
1.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用很窄(0.01波长)而连续的光谱通道对地物持续遥感成像的技术。
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其光谱分辨率高达纳米(nm)数量级,通常具有波段多的特点,光谱通道数多达数十甚至数百个以上,而且各光谱通道间往往是连续的。
2.高光谱遥感特点:波段多,数据量大;光谱范围窄(高光谱分辨率);在成像范围内连续成像;信息冗余增加3.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趋势(1)遥感信息定量化(2)“定性”、“定位”一体化快速遥感技术4.光谱特征的产生机理:在绝对温度为0K以上时,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电磁辐射,也会吸收、反射其他物体发射的辐射。
高光谱遥感准确记录电磁波与物质间的这种作用随波长大小的变化,通过反映出的作用差异,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这种信息是由地物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共同决定的。
宏观特性:分布、粗糙度、混杂微观特性:物质结构6.典型地物反射: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所以水体在遥感影像上常呈黑色。
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①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um处,两侧0.45um(蓝)和0.67u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
这一特征是叶绿素的影响。
②在近红外波段(0.7-0.8um)有一反射的“陡坡”(被称为“红边”),至1.1u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一特征由于植被结构引起。
③在中红外波段(1.3-2.5um) ,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um和1.95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土壤: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6.野外光谱测量的影响因素(1)大气透射率(2)水蒸气3)风(4)观测几何7.地面光谱的测量方法:实验室测量,野外测量8.垂直与野外测量的区别:垂直测量: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均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便与多数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
1.遥感图像的最基本单元是像元,每个像元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空间特征:是用X值和Y值来表示;(纹理,形状,大小,方位)属性特征:常用亮度值表示。
(灰度值,亮度值)2.遥感图像特征(②,③遥感成像技术发展的方向)①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集采样的时间频率。
也称重访周期。
②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③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④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3.高光谱遥感基本概念:①多光谱遥感(Multirspectral Remote Sensing),光谱分辨率在波长的1/10数量级范围内(几十个至几百个nm)的遥感;②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光谱分辨率在波长的1/100数量级范围内(几个nm)的遥感;③超光谱遥感(Ultraspectral Remote Sensing),光谱分辨率在波长的1/1000数量级范围内(0.2-1nm)的遥感。
4.高光谱遥感与常规多光谱遥感的比较:①高光谱遥感:即高光谱分辨率成像光谱遥感,幅宽小,成像范围小,其细微的波段可进行地物成分的识别,风度估计(精细识别)。
②常规多光谱遥感:幅宽大,成像范围宽,可进行宏观地物影像分析,不可被高光谱遥感完全取代(宏观变化趋势)。
研究宏观的变化情况则必须用多光谱成像仪。
5.高光谱遥感发展概况:高光谱遥感的基础是光谱学(spectroscopy).①光谱学:实验室分析地物光谱特征(获得谱信息)②成像技术:把遥感传感器放置航空或航天平台(获得地物的图像信息)③成像光谱学:把实验室仪器放置航空或航天平台(获得地物的图和谱信息)注:光学遥感的发展——空间、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①全色Panchromatic:主要通过形状(空间信息)识别地物。
②彩色color photography:增加了颜色的感知,加强型的颜色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