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第一单元 三字经(节选)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4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5 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6 窦d òu 燕y àn 山sh ān ------------------------7 养y ǎn ɡ不b ù教ji ào ------------------------8 子z ǐ不b ù学xu é------------------------9 玉y ù不b ù琢zhu ó------------------------10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11 香xi ān ɡ九ji ǔ龄l ín ɡ------------------------12 融r ón ɡ四s ì岁su ì------------------------1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二单元 弟子规(节选)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弟d ì子z ǐ规ɡu ī------------------------15 父f ù母m ǔ呼h ū------------------------16冬d ōng 则z é温w ēn ------------------------17 事s h ì虽s u ī小xi ǎo------------------------18 亲q īn 所s u ǒ好h ǎo ------------------------19目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亲qīn有yǒu过g uò-----------------------20 亲qīn有yǒu疾jí------------------------21 兄xiōng道dào友yǒu------------------------22 或h uò饮yǐn食s hí------------------------23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24第三单元古诗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26 绝jué句jù------------------------28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30乌wū衣yī巷xiànɡ------------------------32咏yǒnɡ柳liǔ------------------------34山shān行xínɡ----------------------------36暮mù江jiānɡ吟yín------------------------38鹿lù柴zhài------------------------40江jiānɡ雪xuě---------------------------42惠huì崇chónɡ《春chūn江jiānɡ晓xiǎo景jǐnɡ》-------------44(节选)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1. 课程简介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经典诵读的课程,旨在引领新一代青年学子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锤炼品德,提升修养素质。
该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工程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要求,将经典融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到诵读教育中。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掌握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名篇•推崇中华文化的观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和交流互鉴•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3. 课程内容3.1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论语》由孔子及其门徒和弟子的言行录成,包括《学而》、《为政》、《颜渊》等二十篇,总计五百余条。
3.2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文化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书以“道”为中心,包括《道德经》上下两篇,共计八十一章。
3.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旨在通过简短的文字引导儿童追求道德的高尚、文化的丰富。
《三字经》共三百字,包括“天地人”、“仁义礼智信”、“父母教”、“夫妻谅”、“容貌功名”等十九首。
3.4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著作之一,主要是以教育儿童为目的,教导儿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共一百条,分为三个部分:“格物致知”、“刻意励志”和“诚意正心”。
4. 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名师一对一授课的方式,辅以演讲、讨论、朗诵、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与热爱,加强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
教师将每周指定课程内容,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发挥才华。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沙井镇先锋教学点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是基于以下依据开发的:首先,践行课改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及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
同时,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因此,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研究。
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可以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
同时,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研究。
第三,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
该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校园文化的主题。
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该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同时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和审美。
该校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3.开发背景: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
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引言概述: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当下教育中,将古诗文经典融入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为题,从五个大点阐述该课程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
正文内容:1.背景和意义1.1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1.2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2.纲要目标2.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经典的喜欢和理解2.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3.1选取经典诗文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2分层次、分模块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3.3诗词鉴赏、背诵、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3.4注重诗词知识与文化背景的融合3.5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体验4.教学方法与手段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与表达技巧4.3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4.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4.5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评价与考核5.1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5.2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5.3结合学科教学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5.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了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与考核等五个大点。
在实施该课程时,教师应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并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它旨在通过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文学素养。
校本课程教案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
在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时,教师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经典诵读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阅读和思考,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经典诵读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朗诵前言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难得的精神记忆,能够告诉我们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广博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依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朗诵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入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一、传承中华美德。
经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指导青少年办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如影随行,对他们的一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仅在文化涵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相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能够培育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觉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秀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登攀,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倾尽全力专注研究、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激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添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达者!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矗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隆发达,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分而又崇敬的!《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编写组目录一、爱国篇满江红 /8示儿 /9过零丁洋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劝学(孟郊) /14劝学(荀子) /15三、励志篇草屋为秋风所破歌/29少年中国说 /30《岳阳楼记》 /34《诫子书》 /37《前出师表》 /37《兰亭集序》 /39《爱莲说》 /41《师说》 /42四、感恩篇《游子吟》 /463《纸船——寄母亲》/48《再别康桥》 /49《我爱这土地》/51《乡愁》 /52五、红色经典《贺新郎》 /53《忆秦娥娄山关》/53《长征》 /54《沁园春·雪》 /54《人民解放军占有南京》/55《西江月·井冈山》/55《七律·长征》/58《卜算子·咏梅》/5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一、【爱国篇】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优秀案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案例。
1.《红楼梦》诵读课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红楼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才情横溢,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西游记》诵读课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西游记》,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水浒传》诵读课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水浒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忠诚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4.《三国演义》诵读课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三国演义》,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5.《论语》诵读课程《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诵读《论语》,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6.《古诗词》诵读课程《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7.《弟子规》诵读课程《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通过诵读《弟子规》,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8.《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9.《古文观止》诵读课程《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的文言文选集,通过诵读《古文观止》,学生能够熟悉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经典诵读,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可以领略经典的魅力,感受美的力量,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方案旨在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规划,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进行科学的实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经典阅读和诵读能力,增强其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声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朗读和诵读的艺术水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善于欣赏和评价经典作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级和基本素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包括诗歌、散文、经典名篇等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作品。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经典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学生阅读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经典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理解经典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3. 视听辅助法: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听、看经典作品的诵读和演绎,帮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和美学价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经典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经典诵读作品的朗读效果、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 课程评价: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比赛或演出活动,从整体上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朗诵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古文。
教学大纲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让学生接触和熟悉基本的古诗词和古文,学习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然后,通过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诗词和古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最后,学生进行诵读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诗词和古文的知识;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和古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实验法,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扩展阅读;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学习资源;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诵读表演和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诵读表演能力,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考试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时间将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诵读和表演的教室。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置计划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优秀的文化传统、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熏陶感染着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从少年儿童抓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生活德育”课题实施过程中,结合我市“面向未来读书成材活动”,我校编印了《东营市实验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系列丛书,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徜徉。
其课程设置计划如下: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避免受学科教学的冲击,学校把经典诵读课纳入课程表,以便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诵读。
每周周二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经典诵读时间,一、二年级每周四节语文诵读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语文诵读课,一节英语诵读课。
同时,学校将每学期组织年级竞赛活动,推动诵读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学生诵读活动三次:①《弟子规》诵读心得评比活动。
本次活动共收到学生心得稿件61篇,评选出优秀稿件24篇。
从学生作品内容来看,经典作品已经在启迪学生心智、道德内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经典诵读抽查比赛。
本次活动共有各班推荐的优秀选手33名参加,从参赛情况来看,大部分能流利准确在背诵所读经典,相当一部分学生能从诵读活动中找到快乐,并有自己诵读的系统方法。
③举行了一期一度的“读经典·抒性灵”作文竞赛。
共有七八年级学生24人参加作文竞赛,评选出优秀作品12篇。
大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悟阐释经典精神。
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个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知识、思想及智慧的宝库。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总目标为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致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选编了这套《经典诵读》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
2、具体目标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期,通过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诵读、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年段课程目标分解:【一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20首,开展启蒙教育,选读《三字经》蒙学经典。
初步学习吟诵,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19首,选读《笠翁对韵》,选读《弟子规》蒙学经典。
练习吟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24首,选读《成语典故》,选读《弟子规》蒙学经典,选读《论语》部分名言。
学习吟诵方法,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祖国文字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四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25首,选读《诸子名言》中部分先贤语录,选读《成语典故》《神话典故》浅显小古文。
学习吟诵方法,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祖国文字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五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28首,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赏读“古对联”“古词”《二十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六年级】:阅读并背诵古诗文25首,提前阅读若干篇中学古文,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具体实施1、课程实施(1)一二年级隔三周一节,三四年级每周一节,五六年级隔周一节,由任课教师负责传授教材内容并引导背诵。
(2)一至六年级每天早晨7:50-8:00组织全班性晨读,晨读以诵读为主。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跨级”阅读。
2、活动助推将经典诵读与书法、绘画、歌咏、板报、比赛、校播音、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在小学教育中,经典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校本课程。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开发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运作方式。
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选材、编排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1. 选材经典诵读的选材非常重要,要选择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的经典作品。
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及古诗词等。
比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格言联璧》等。
这些经典作品所包含的道理和智慧都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编排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编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之逐步深入。
可以按照历史发展和文学发展的顺序编排,引导学生从浅显到深入的认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也要注意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朗诵、表演、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引导、合作学习等。
在讲解环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诵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文学特点、艺术魅力等,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示范环节,老师可以用优美的语音、准确的语调给学生展示诵读的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模仿。
在引导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
在合作学习环节,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1. 培养正确的诵读态度在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践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态度。
学生应该尊重经典作品,存敬畏之心,用心诵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也要注意诵读的规范,包括语音准确、语调优美、情感真挚等。
2. 关注学生的诵读技巧在诵读的技巧方面,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细节,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2024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___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引言: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育良好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学校决定在____年开设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经典诵读课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一步规范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展。
一、课程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涵养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经典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艺。
4. 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课程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欣赏:选取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外国经典文学在内的经典著作,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经典文学进行阅读和分析,并组织相关讨论和分享。
2. 经典诵读表演: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表演,让学生通过朗诵等形式展示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训练。
3. 经典文化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了解经典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背景和文化内涵。
4. 经典作品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与经典相关的作品,包括作文、诗歌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配图、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思辨思考。
3. 教师示范与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经典作品,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表演和创作。
4. 口语交流与演练:通过口语表达和演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表达技巧。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分析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经典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传统文化情感。
2. 提升语文素养经典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经典诵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以上三点说明了开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1. 选材原则选材应当突出经典性、传统性和时代性,如选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为诵读材料。
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内容。
2. 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应当有机组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领悟和掌握所学内容。
3. 注重文化渗透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要注重文化渗透,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加以引导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 唤起学生的兴趣在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唤起学生对诵读的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2. 注重启发式教学经典诵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和认知启迪的过程,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事件:节目《齐鲁青未了》获奖一事,具体阐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不仅蕴涵在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
当今社会,文化快餐盛行,社会普遍阅读力下降,网络文化充斥。
很多家庭也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很多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更见复杂、紊乱,甚至负面的、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
近年来,传统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很多教育者都感受到了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经典魅力无穷,能够在向上、向正、向深等方面影响人的心灵和思想,而且这种影响不但是良性的,而且是深刻的,是久远的,是根本性的。
台湾国学经典大师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
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
”据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精神
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并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6年级仅推荐75篇,其余的篇(段)可以由校本教材开发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认识到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质量,让学生领略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我校专门组织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心态的骨干教师,开发了一套经典诵读的电子教材,每学期上下两册,六个年级共12册,每册平均50首(篇)。
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经典诗歌,《诗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儿童诵读的国学经典。
形式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配以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作者简介、诗文注释或者诗文的音频、视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境性强,非常
实用。
其次,落实晨诵指导。
学校规定每天晨读的前20分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由语文老师进行指导。
晨诵指导重视教师个人示范,通过教师示范,展现经典诗文语音语调、情感基调方面的把握,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渗透诵读理解,让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准确掌握作品的情调和节奏,正确的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传统经典的魅力,深度影响学生的心灵;同时传授必要的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应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达到诵读的真正目的。
第三,适时进行评比。
为保证经典诵读活动的扎实有效,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学校和班级每学期都进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
班级内每月或每周进行“诵读之星”的评比;每位语文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制定了经典诵读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学校每学期组织各班级进行经典诵读节目展示,优秀节目在校园艺体节展演;并在学期末以质量检测的形式对本学期诵读内容进行评比,要求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
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不仅保证了经典诵读扎实有效的开展,而且让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享受到诵读乐趣。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家校共创诵读佳绩。
通过家长会,学期初见面会等机会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让家长知道,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学经典都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诗情画意,都凝聚着智慧,诵读经典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学生向善的品
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通过家校联系平台,把诵读的文本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支持、配合、协助老师,让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能诵读,在家里也能跟着大人一起读,让学生感到诵读经典是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
三、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
语文教育对人的教育是深广的,它的效果有时是隐形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需要一个成长、领悟的过程,不是一次阅读、一次体验、一次对话就能完成的,因此,经典诵读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得出来的。
但是,自我校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以来,诵读经典在学生文化积累、语言表达、写作等方面的影响已初见端倪。
2012年底,在我校五年级学生参与的县教研室对全县小学生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测试中,表现突出,超出其它学校很多,这应得益于我们的经典诵读,因本届学生自入校以来,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深的沉淀在他们的内心;另外,经典诵读带动低年级识字,以及中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刺激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近几年,中年级学生作文起步表现出轻松,顺利的趋势,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正是在学生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的春天播下一粒饱满的种子,学生在今后长期眼光雨露的滋润中,定会收获缕缕花香和累累硕果。
道不远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功在当下,利在长久,定会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课程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