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88.92 KB
- 文档页数:3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也跟随社会的脚步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各方面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水土流失。
本篇文章将通过讲述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讲述,希望这些措施能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弃渣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引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发也应当设计水土保持的方案与计划,这样才能保持水土不流失。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项目工程类型如何,水土保持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
水利水电工程(以下简称废渣)开发建设中的弃渣,弃石等固体物料是本项目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
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是废渣场的工程措施设计。
一、弃渣存在的特征废渣是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和其他固体废物。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首先,根据正常情况,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选择在高山,陡坡,水流速度快,河道比大的河流上。
由于环境原因所以弃渣没有办法堆放。
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选择是方便生活与节约投资,所以弃渣场一般都是从工程的开始到厂房河段的河岸与支沟沟道岸边上,还有的直接将弃渣堆放在沟坡的高处。
其次,水利和水电项目有很多中心。
在一些电站中,建筑物大多不集中,所以工程浪费的时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
第三,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废渣,因此废渣堆积的地方也被占用。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侵蝕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原位吸收,流下土壤,洗净土壤,同时造成水土流失[1]。
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壤松散,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壤肥力日益枯竭;堵塞河流,渠道和水库,减少水利工程的利益,甚至造成洪水和干旱,严重影响工业和农业生产;土壤侵蚀对山区和下游河流的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摘要】输变电工程对推动我国电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施工建设既有点型工程特点,又有线型工程特点,施工扰动沿线性呈分散的点位分布,主体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水土流失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建设区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影响输变电工程运行,存在危害隐患。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其次分析了输变电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同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措施引言水土流失问题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巨大,输变电工程在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水土流失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也极为不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做好输变电工程中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发展。
1.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输变电工程施工特点,整个工程施工主要由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组成。
变电站建设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期间,施工损坏原地表、土石方开挖回填,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后变电站施工区水土流失将大幅减少。
输电线路塔位分散,单个塔位扰动范围、土石方挖填相对较小,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在基础施工期间;基础施工后由于植物措施未发挥效益,仍然存在水土流失。
2.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拦渣水土保持问题2.1拦渣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备,影响水土保持效能在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中,保证工程施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着完整的工程施工体系,这是水土保持的基础。
但从工程实际发展来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缺乏关键施工步骤,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落实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质量。
2.1拦渣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善影响水土保持效率以输变电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技术,和工程施工质量息息相关。
但从实际施工来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仍旧存在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率。
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分析近年来,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为保障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工程建设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土流失、地貌破坏、土壤侵蚀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输变电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影响1.土地资源受到破坏。
传统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包括架设输电塔、建设变电站等。
这些施工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化。
2.水资源受到污染。
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工程废水等污染物,对周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施工期间还可能引发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3.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输变电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采矿和开采工作,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植被减少、动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水土保持方案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应制定系统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减少输变电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在进行输变电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严格的场地规划,尽量选择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地段进行施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2.选用环保材料。
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应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3.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植被、修筑梯田、设置防护坡等措施,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流失。
4.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一旦工程建设完毕,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重新种植适宜的植被,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最小化。
三、案例分析以某输变电工程为例,工程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貌,植被稀疏,土壤脆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探讨摘要:目前,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输变电站建设。
对于像输变电站这样的大规模建设工程,势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与危害,尤其是对环境水土流失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必须加强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研究。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输变电工程的大规模建设虽然可以缓解城市供电的压力,但是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土方、砍伐树木、修建道路的同时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施工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且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改善输变电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
1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输变电工程一般由变电站和线路工程两部分组成,其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其一,侵蚀因素多样化,有时可能只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其中一种,有时可能几种同时存在。
其二,变电站和塔基较为分散,在开挖过程中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点源。
在线路架设过程中单个塔基对地表的扰动不是很大,但沿线所有的塔基连在一起,引起的水土流失也较为可观。
其三,呈阶段性。
输变电工程施工跨度较长,全部完工可能需要1-2a,但就某个点而言,可能1-2个月就可以完工,且在基坑开挖、道路管线铺设阶段,对地表的扰动非常剧烈,一旦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对地表的扰动就随之降低,引起的水土流失也明显减弱。
其四,土地扰动面积大,单个塔基可能对地表的扰动并不是很大,但输变电工程塔基数量一般较多,再加上施工道路、牵张场和跨越施工区等大量临时占地,全部加起来面积就非常大。
其五,突发性和潜在危害性。
变电站和塔基的开挖会破坏土体的原有结构,易造成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并且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失衡。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探讨摘要:输变电工程所处的地势环境较为复杂,修建过程中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植被破坏、树木砍伐、施工垃圾的排放等都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有效防止由建设输变电工程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认知,改善工程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问题及措施展开初步探索。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环境治理;水土保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正在高速推进之中,电力供应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大规模建造输变电工程能够有效舒缓城市供电压力,但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十分严重的,需予以高度重视。
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开挖土方、砍伐树木,会对项目周边植被形成严重破坏,且各种施工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将对周遭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为有效解决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需编制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将各项措施落实好。
下文将就该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和先进性将对工程最终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时尚存在技术不完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水土保持效能。
一方面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对于水土保持工艺的提升缺乏重视性,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过少,无法切实满足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工艺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的不完善性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问题无法得以有效解决,水土保持施工的开展未能发挥真正效应[1]。
此外,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偏低,且针对水土保持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的并不到位。
如前文所述,该项工作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做支撑,而当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达标,思想认知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建设遭到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各施工单位需提升团队作业水平,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好。
弃渣场水土保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期期刊速读给大家推荐的是《中国水土保持》杂志2018年4月的文章《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审查与管理》,作者是原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姜德文。
姜德文(1959—),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首席专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原副主任,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工作。
本期内容精选了姜主任文中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本期内容你将了解到:1、弃渣场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弃渣场设置有哪些要求?3、弃渣场选址及审查必备要素有哪些?4、弃渣场该如何堆置?5、弃渣场的防治措施又该如何布置?一、弃渣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指出,弃渣场管理常存在4方面问题:弃渣场选址、弃渣场的设计管理、弃渣过程管理和弃渣场完工验收。
1.弃渣场选址。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弃渣场选址时,由于该阶段主体设计的重点是主体工程的选址、建设布局、生产工艺选择等,弃渣场选址尚未被列入主体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方案编制单位多是根据主体设计的初选厂址、线位,以地形图为主,选择了可以作为弃渣场的场地,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并得到批复。
到初步设计特别是施工图阶段时,施工单位在弃渣场落地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往往是与当地村委会或农户协商,才最终确定弃渣场的位置,导致线性工程的弃渣场绝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
弃渣场的变更方案编制、报批工作量较大,有些先弃后报批的还会面临处罚的问题。
2.弃渣场的设计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是指导和约束建设项目后续设计的重要文件,大型露天矿的排土场、金属矿的尾矿库坝、煤矿的排矸场、大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弃渣场,一般都由主体设计单位进行了专门设计,既要落实水土保持要求,还要执行主体设计的相关规范,建设和安全标准较高。
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铁路、建材、城建等项目弃渣场多、单个渣场弃渣量不大的项目,往往没有专业的设计单位做弃渣场设计,多由施工单位简单布置场地,直接弃渣,这类弃渣场的安全风险较多。
浅谈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这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对周遭环境造成影响,只有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才能维护好国内的环境。
在水土保持工程工作中,弃渣场水土保持工作一直都较为重要,因为水土保持也是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本文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将会展开主题内容的分析,希望为有关环境保护团队提供应有的参考。
关键词: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措施弃渣场需要得到科学处理,因为消纳弃渣场中拥有多种废弃物,如果不能处理得当,那么必定会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的根本质量,严重情况下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通过后续对策予以解决的。
所以要想应对弃渣场的水土保持问题,那么最为关键的措施,始终都应当集中在防护阶段,即制定出科学的防护措施,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
接下来首先简要分析,弃渣场开展水土保持防护工作的重要性。
1.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的目的、重点以及要点分析(一)设计目的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的根本目的,主要集中在确保所在地环境的质量,因为这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国家“绿水青山”政策理念的直接体现。
传统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质量是较低的,产生的原因来源于人们的不重视,以及防护措施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等方面。
所以实现水土保持防护工作的目的,也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展开思索。
(二)设计重点该项防护措施的重点,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切实集中在把握好不同类型的弃渣场模式上,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弃渣场,所采用的水土防护措施的类型是不同的,比如沟道型弃渣场的处理,就需要注重计算堆渣比例,来使得处理流程能够处于规范化的状态。
另外,还要讲重点集中在后续的维护管理流程中,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
(三)设计要点该项工作的设计要点,一定要遵循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的目的,不能与当地实际情况脱离,否则制定出来的防护措施,必定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关措施探讨摘要: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改善即是避免我国水土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所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1、水利水电弃渣场的特点(1)弃渣场的弃渣量较大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基坑开挖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渣,渣量比较大。
(2)弃渣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水电能源生产,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会选址在山区峡谷中,而这些地区往往山势较高、地形较窄,且峡谷两侧的山体坡度较大,通常在沟道的上下游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弃渣场的,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将弃渣场选择在河道中,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危害比较大水利工程土方开挖会对原有土壤的形态与构造造成一定的破坏,会使原土壤的酸碱平衡度失调,使其自然均衡能力下降,时间一久就会进一步的对原有土壤整体的抗侵蚀能力与蓄水能力形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如果遇上恶劣的天气状况影响,就难免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1)植物措施原则植物措施原则:1)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2)将永久性治理措施和临时性治理措施相结合;3)在工程保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保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从水土保持措施、扰动控制工程建设等角度出发,选择适宜树种和种植区域,实施“适树适草”原则,增强保护效果,注重生态效益,明确造林绿化技术措施及要求。
(2)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先停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以主体工程为前提,在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补充和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控制和减少地表植被的干扰和对原地貌的破坏,同时还需加强对植被和土壤的保护,尽量减少占用水和土壤资源。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背景介绍35KV输变电工程是一种重要的电力工程,可以将高电压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变成较低的电压,然后通过输电线路送入家庭或公司给各个电器供电使用。
然而,这种工程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控制。
环境保护措施在35KV输变电工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以保持工地的整洁和卫生。
垃圾可以分类处理,将可回收的废料进行回收利用,非可回收废料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
空气污染控制35KV输变电工程会伴随着大量的粉尘,进入人体会引起呼吸系统的不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湿法施工、使用降尘剂、加强现场清扫等措施来防止大量粉尘的扬起,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噪音污染控制35KV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机械设备运转噪音和工人施工带来的噪声,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严重影响。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调整施工时间,采用隔音设备以及减少噪音源等方法来减少噪音污染。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35KV输变电工程还需要采取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防护在35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
比如,对较大斜坡采取分段施工、复合式支撑等,加固边坡、设置排水沟等措施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覆土保护在施工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土壤流失。
深度挖掘或者跨越道路时都需要进行覆土保护。
对于土壤覆盖,可以采用覆盖草皮、草帘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施工完成后,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恢复植被。
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表稳定性和生态环境。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是为了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只有制定全面、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好环保措施,才能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试析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摘要:当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在我国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
建设输变电站工程,对于项目建设区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样的话,水土流失的现象就会产生。
针对保持水土的措施要选择有效的,这样一来,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 措施设计1.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输变电工程主体在之前的设计中,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重点,对于工程建设能够带给生态环境多大的损害并没有认真对待,这样一来,水土流失必定就会产生。
在工程主体设计中,水土保持人员或者环境保护人员的专业性一定要很强,这就需要这类人群依照之前的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经验以及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选址、选线、杆塔塔型以及基础设计、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等方面作为其中重点考虑的内容,水土保持理念要与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施工,控制、约束和优化主体设计要在刚刚开始的工程中进行,对于工程建设对地表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从而最好是在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将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减少或者避免。
1.1选址、选线的水土保持考虑水土保持一定要贯穿于整个选址过程中,千万不要在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作为选址的位置。
例如某示范工程新建的1000kv变电站、开关站在工程选址的时候,就将水土保持问题考虑进来,并且没有选择不好的地段,这样的话,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就会有一定的保证。
这个工程有比较长的输电线路,有很多生态环境保护区在其周围,地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优化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这样一来,就不会被其他一些环境所影响,工程建设也就不会很严重地影响沿线走廊生态环境。
1.2低扰动塔基设计在山丘区,大开挖的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传统的塔基基础开挖,在开挖之前,塔基区的平整工作是很重要的,要将其工作作为转变为一个平台,基础修建就可以进行了,土石方在这样的施工中会其很大的作用,同时土石方的堆放需要很多占地面积。
弃碴场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一、弃碴场选址原则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指定的位置、规模施工,严禁向有水河
道中弃土弃碴。
2、弃土弃碴场应选在植被稀疏的荒山、荒滩、荒沟内,先挡
后弃。
二、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强弃碴管理,必须在设计范围内弃碴,严禁乱堆乱弃。
2、设置在沟谷中的弃碴场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排水通道。
3、弃碴前,先将地表耕植土集中存放,工程结束后对弃碴场
进行平整,坡面平、顺、直,将存放的熟土回填碴顶,及时采取恢复措施,植树、种草或复耕。
4、弃碴前,修筑永久挡碴墙。
采用先挡后弃的方法。
挡碴墙
的设计应通过检算,确保安全。
宜万铁路标项目经理部
二00四年十月。
浅谈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摘要: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跨越山地、丘陵、平原,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跨距长、分散点多、扰动总面积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输电线路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创建环保型送电线路”将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
要创建一个优质的送电线路工程,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且环保性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输电线路水土保持措施1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电网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也将越来越多。
而输变电线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大范围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河道、水库淤塞,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设计中需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环保方针,坚决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赣州地区线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位于丘陵、山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塔基开挖,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维护道路的修建等,都将产生弃渣。
在无适当的防治措施下,将弃渣随意倾倒堆积,在山地将产生“滚坡”问题,导致一定程度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的植物生长,造成附近河道的淤积。
为了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树木植被环境的影响,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对铁塔及基础进行优化设计,使铁塔及基础与环境有一个较好的融合。
在设计中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1 基面处理基面土石方大量开挖,不但破坏了塔位原有的天然植被,而且使原稳定土体受到扰动。
开挖土石方后的斜坡以及高低腿之间的坡面,暴露在大气中,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塌方。
同时,大量的基面挖方弃土堆积在基面边坡上,增加了边坡附加压力,也破坏原有的植被,在雨水浸蚀下,容易产生塌方和滑坡,总之,基面大量挖方,破坏了原有土体稳定状态,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而且很不经济。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成活率超过85%。
项目区治理完成后,注重加强对矸石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彻底防止矸石与大气接触自燃,实现整个排矸区无自燃点。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一车车黄土运上了煤矸石山,一棵棵小树相继扎根于此,渐渐为这座黑色的小山换了身“衣裳”。
随着矸石山治理的不断推进,原来寸草不生的煤矸石山上长满了植物,一些野兔、山鸡、蛇等野生动物也纷纷在这里安了家。
对煤矸石山的治理已获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仅在大武口洗煤厂煤矸石山上累计投资达847.56万元,完成了矸石山降坡覆土、绿化灌溉管网铺设等工程,植树5000余棵、种草4万多m2。
3引进高新技术,巩固治理成果2007年,为了彻底解决大武口洗煤厂的矸石排放问题,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方努力,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合作建成了石嘴山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煤矸石制砖。
煤矸石制砖的大致工艺流程是:将煤矸石破碎达到规定的颗粒级别,然后加水搅拌、揉练及陈化处理,经半硬塑或硬塑挤出成型,采用一次码烧技术,大断面吊平顶新型隧道窑焙烧而成。
使用该项新型技术生产出的墙体材料———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是目前建筑业中替代实心黏土砖较为理想的材料。
公司成立后,确定的生产规模为年产粉煤灰砖5000万块,其中承重粉煤灰砖4000万块、非承重粉煤灰砖1000万块。
自此,大武口洗煤厂每月产生的约3万t煤矸石全部供给石嘴山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做原料,停止向原煤矸石山排放。
从此,煤矸石有了新的去处,不仅原本对该市造成的污染彻底消失了,而且昔日一无是处的煤矸石也变成了宝。
4结语经过综合治理,目前煤矸石山已经融入星海湖景区,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城市亮点。
现如今,当人们从大武口东大门路过的时候,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那座黑色大山了。
映入人们眼帘的到处是绿树、鲜花,这里已变成了景色秀丽的休憩场所。
水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探讨摘要:水库型电站的弃渣场大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河道两岸。
电站施工期,弃渣场可能受设防洪水影响,在运行期,渣体坡面将受库水升降影响,因此,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设计是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
笔者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对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作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1、水库型弃渣场布置及使用特点布置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的弃渣场称为水库型弃渣场,这类渣场常见于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
1.1布置特点由于梯级电站是一级接一级布置的,因此在工程区域之外布置弃渣场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工程区河段内寻找弃渣场。
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除水库淹没区河段地形较为平缓外,其余工程区地形均较陡,在水库淹没区外往往找不到或找不足堆渣场所。
鉴于受水库型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限制,在对工程安全、河道行洪和经济效益不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可将部分工程弃渣场布置于水库淹没区内的河道两岸地势平缓的区域,采取挡渣墙(堤)和工程护坡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弃渣场进行保护。
由于弃渣堆放在河岸,若不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弃渣垮塌或被洪水冲毁,将造成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甚至堵塞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1.2使用特点水库型弃渣场在电站施工初期即开始堆渣,一般情况下,堆渣体置于河道两岸地形平缓、地势低矮处。
工程施工期,渣场底部渣脚可能受到河道洪水的影响;电站运行期,由于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水库蓄水后,渣场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弃渣堆于水库淹没区,其防护措施自然与水库区各特征水位有密切关系,据此对水库型弃渣场进行分类防护。
2.1渣场分类库面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顶部正常蓄水位附近,堆渣体底部低于正常蓄水位,顶部高于正常蓄水位。
库中型渣场:弃渣堆于水库淹没区中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正常蓄水位,底部高于或低于死水位。
库底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底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死水位。
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8-10-17T15:43:29.9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尹武君
[导读] 摘要: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线型开发建设项目,本文以达州宣汉北220kV输变电工程的旧湾弃渣场为例,简要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布设的特点,期望以此能为类似地区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线型开发建设项目,本文以达州宣汉北220kV输变电工程的旧湾弃渣场为例,简要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布设的特点,期望以此能为类似地区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
前言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线路塔基基础开挖、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工程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弃土、弃渣。
处于挖方区域的变电站工程由于开挖的土石方量较大,相应弃土、弃渣量一般较大,需设置弃渣场集中堆存防护。
1输变电工程弃渣特点及渣场选取原则
山丘区域部分处于挖方区域的变电站工程的弃渣、弃土量较大,为防止弃渣弃土随意堆放造成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需设置固定渣场集中堆放。
渣场场址的选定必须严格遵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罗列的相关规定: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的安全;严禁在严重影响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的区域布置弃渣场;严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渣,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1]。
2主要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旧湾弃渣场位于宣汉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站址西南方向约3km处,该弃渣场为坡面凹地,确定弃渣场类型为坡面型弃渣场,海拔高程为318m~338m,地面坡度0°~15°,占地面积为0.63hm2。
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布局必须根据弃渣场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临时措施主要布设有密目网临时覆盖、土袋临时拦挡和临时排水沟;工程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M7.5浆砌石截水沟、M7.5浆砌石排水沟M7.5浆砌石沉沙池;植物措施主要为灌木栽植和种草。
2.1临时措施
1)土袋、密目网
为了保证表土堆放稳定,临时堆土堆存边坡1:1.75,堆高不超过2.5m。
为降低水土流失量,在堆土坡脚堆码土袋进行挡护,土袋为双层双排堆码,并采用密目网覆盖顶面。
2)临时排水沟
为防止施工期内的雨水冲刷,在表土堆放区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人工开挖夯实,临时土质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尺寸为深×底宽×上口宽=0.3m×0.3m×0.4m。
临时排水沟汇入弃渣场排水系统,施工结束后人工推平,土地整理后恢复植被。
2.2工程措施
1)M7.5浆砌石截水沟、排水沟
为防治弃渣场上坡面汇水对弃渣场渣体的冲刷,本方案设计采用M7.5浆砌石截水沟排除坡面集水。
(1)水文计算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选用排水沟的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坡面洪峰流量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Q=0.278kiF 式1
式中:Q---最大洪峰流量,m3/s;
k-径流系数,取0.65;i-平均1h降雨强度,mm/h;i=H24p*24n2p-1;F-山坡集水面积,km2。
查《四川省水文手册》及《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确定本流域的暴雨参数及结果见下表。
表1 设计流域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表2 各频率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推理公式法)
(2)水力学计算
设计各排水设施过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Q=R2/3•J1/2•A/n 式2
式中:Q-流量(m3/s);A-断面面积(m2);n-糙率取0.025;J-水力坡度,取0.18;R-水力半径(m)。
弃渣场截水沟水力学计算成果表如下:
表3 截水沟过水能力计算成果表
2) 沉沙池
为防止弃渣场泥沙随水流流失和淤积排水通道,在截排水沟与自然排水系统接口处设置M7.5浆砌石沉沙池1口,定期清理池体内的泥沙,保证排水通畅。
沉沙池采用2.0m(长)×1.5m(宽)×1.5m(深)断面,采用块石砌筑、水泥砂浆抹面。
3)护坡
结合植物措施,为保证渣体边坡的稳定性和渣场周边景观效果,堆渣体边坡采用M7.5浆砌石格状框条种草护坡,浆砌石网格尺寸1.5m×1.5m,浆砌石部分宽0.5m,厚度为0.8m,框格内覆土整地种草。
4) 剥离表土
根据弃渣场原地貌类型,在场地堆渣前,为满足渣场后期绿化要求,需要预先对区域的荒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留待弃渣场的覆土,表土剥离厚度根据区域土壤情况一般为20cm~50cm。
5) 土地整治、覆土及复耕
弃渣场堆渣完成后,对渣体顶面、坡面和临时表土堆放区进行土地整治,包括平整土地、翻地、碎土(耙磨)等。
为恢复弃渣场植被和复耕,对弃渣场区域进行覆土,覆土前需对渣体进行平整并铺设黏土防渗层,碾压密实后厚度不小于30cm[3]。
2.3 植物措施
为了弃渣场及其周边环境后期恢复,除复耕区域外,在渣体坡面撒播草籽,减少表面裸露面积和时间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草籽在当年施工结束后播种,播深2~3cm,撒播后覆土1~2cm,并轻微压实,以保持土壤水分,达到固土、绿化的效果。
3 弃渣场主体设计拦挡工程分析
为保证弃渣场堆土的渣体稳定,旧湾弃渣场主体设计已采用370m3 M10浆砌石挡渣墙挡护,挡渣墙形式为重力式直立挡渣墙,总长度为50m。
3.1 挡渣墙稳定计算
挡渣墙设计条件和挡渣墙尺寸详见下表。
表4 挡渣墙设计条件表
表5 挡渣墙尺寸表
将上述基础数据代入稳定性验算公式,可计算出挡渣墙的抗滑移系数、抗倾覆系数、地基承载力(系数)和合力偏心距。
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式3
式中:—抗滑安全系;
—底板与墙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垂直力的总和(kN);
—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水平力的总和(kN)。
2)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式4
式中:—抗倾安全系数;
—抗倾覆力矩(kN.m);
—倾覆力矩(kN.m)。
(3)墙基底压应力:
式5
式中:—基底的最大和最小压应力(kN/㎡);
—垂直荷载(kN);
—底板面积(㎡);
—荷载对底板形心轴的力矩(kN.m);
—底板的截面系数(m3)。
稳定性分析结果详见表6:
表6 挡渣墙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
渣体稳定进行分析计算采用如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