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电力工业统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45
2007年世界发电量排名——工业国家实力硬指标新疆乌鲁木齐夜景,背后是乌鲁木齐的守护神——博格达峰雪景电力最能体现大国的真实国力,1969年美国发电量约15400亿度,可以看出,迄今为止,发电量达到美国登月水平的,全世界只有美国、苏联、中国大陆。
2007年发电量世界第3名日本和第4名俄罗斯的发电量还达不到美国1969年水平,至于其他国家则更不用提了。
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1969年美国的国力也已经相当强大。
1990年世界发电量前4名美国 32028亿度苏联 17646亿度 (俄罗斯10822亿度)日本 8573亿度中国大陆 6212亿度2007年世界发电量前4名美国 43800-44000亿度中国大陆 32559亿度(比1990年增长5.24倍,爆发性增长,并且仍在加速)日本 11800-12000亿度俄罗斯 10160亿度中国最早使用的电灯中国电力发展概况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诞生在1879年10月21日,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
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把上海推入了全世界第一批使用电灯的城市行列。
从此,中国大地亮起了电灯。
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廷皇宫里第一次安装了电灯。
在中国的电业史上应该说是重要的一页。
这一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购进了欧洲的一台(发电)机组,同时,李鸿章也从欧洲购进了一台不大的一台机组,当时只有16马力(11.76kW ),在宫廷发电。
外国传教士买通大监总管李连英,李连英游说慈禧,于是在皇宫装上了电灯,电灯及发电机的品牌为西门子。
比起以前烛影摇曳的场面,很多人觉得很新鲜。
后来,宫里的这第一盏电灯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
很多人都很怀念这盏电灯。
等宫里重新装修好了,光绪就命人又重新安装了电灯。
这时候,宫里已经有了多台发电机,慈禧索性就命人把几乎所有后宫的妃嫔宫内都安装了电灯。
这样,宫里就很少看到蜡烛了。
只是在一些供奉的地方才可以看到蜡烛。
宫女们也非常高兴,因为每天晚上也少了一项任务,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蜡烛会起火了。
目录一、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 (2)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阶段划分 (2)三、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5)四、中国电力行业存在问题 (15)(一)中国电力行业内部发展问题 (15)(二)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 (16)五、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17)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
可以说,每一步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此轮改革的标志是撤销电力部,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按照公司化要求,开始自主经营。
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从2002年底起,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厂网分开,并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此轮改革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
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以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国电集团为例,2002年集团组建初装机规模为221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亿千瓦时,而目前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3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2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近两倍和一倍。
也是在此轮改革的初期,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的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
但是五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
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阶段划分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课题。
/tongji/niandushuju/2010-11-29/36284.html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7)时间: 2008-01-14 12:14:38 信息来源:2007年全国电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供需形势总体平衡,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发电量增长14.44 % 用电量增长14.42%2007年,全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势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关停小火电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2007年电力建设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发电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电网建设快速发展。
继2006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6亿千瓦,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全国电力装机再上新台阶,突破了7亿千瓦。
同时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华电邹县电厂、国电泰州电厂共七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运,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世界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电力工业已经开始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电网建设方面,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通过国家验收;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使西电东送南线输送能力新增150万千伏。
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
其中,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增长11.49%;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同比分别下降0.53和上升0.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发电装机同比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广西(48.6%)、安徽(39.8%)、内蒙古(38.9%)。
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1444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8.71%。
从电力生产情况看,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44%。
其中,水电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4.95%,同比增长17.61%;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核电发电量626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92%,同比增长14.05%。
2007年中国电力投资与发展分析《2007年中国电力投资与发展分析》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电力发展出现新的转折,主要标志是,发电量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311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9%。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81.70亿干瓦时,同比增长9.31%;第二产业用电量9954.84亿干瓦时,同比增长13.28%;第三产业用电量1295.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7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3%。
上半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18,虽然仍然大于1,但是比2005年的1.36降低了很多。
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为9831.11亿千瓦时,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是拉动电力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上半年,化工、建材、黑色、有色四个重点用电行业用电增长率分别为12.27%、14.48%、15.65%和23。
“十一五”前两年,投产机组规模仍然很大,预计2006年电源投产规模在7500万千瓦左右,2007年为7000万千瓦左右;火电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还将上升。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
“十一五”期间电源新增装机容量2.5亿千瓦,总规模达7.5亿千瓦左右,安排关停凝汽式火电小机组1400万千瓦左右。
中央直属的华能、大唐、国电、中电投、华电5大发电集团的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3~3.5亿千瓦。
到2010年,国家电网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4200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90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要超过34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13亿千伏安。
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一五”电网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的总投资额达到8500亿,南方电网规划“十一五”中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规模为2500亿元左右,二者合计为11000亿,两家企业“十一五”期间规划电网投资为“十五”期间的1.2倍。
中国电力供需情况及展望一.概况近几年中国电力供需十分紧张,很多地区拉闸限电,之因此出现这种情况要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需求方面看,电力消费量从2000年开始,恢复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且呈后加快态势。
下表示出从1995年开始至今年1~9月份全国电力消费增长的情况:从表中我们能够看出从1995~1998年电力增长率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过程,1999年过渡,从2000年起呈强劲增长态势。
电力增长率的波动态势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的规律,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也为我国的实际所证明。
从2002年开始,我国工业用电的比重呈缓升之势,工业中的要紧门类如采掘业、食品、烟草业、纺织业、化工业、建材业、黑色冶金业、有色冶金业与机械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餐饮、商住业、公用事业的用电陡增,特别以建材、化工、黑色、有色四大高耗电产业的用电增长更甚。
我们从下表能够看出,工业用电比重与四大耗电产业用电比重的变化情况:到2004年末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43878万千瓦。
其中水电10379万千瓦,比重23.65%,火电32727万千瓦,比重74.58%,核电683万千瓦,比重1.55%,其他88万千瓦,要紧是风电比重很小。
全国发电量2177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23亿千瓦时,比重14.85%,火电18010亿千瓦时,比重82.72%,核电504亿千瓦时,比重2.31%,其他20亿千瓦时,比重只有0.09%。
火电特别是燃煤火电仍是电力的要紧供给者。
2004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利用小时达到5460小时,比2003年增加了215小时,其中水电3374小时,增加135小时,而火电5998小时,增加了221小时,反映了电力资源稀缺程度。
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878273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的总容量达到193488万千伏安,同比分别增长3.88%,9.36%,低于发电设备增长速度。
全国分成六个区域电网,其规模如下:2004年全国新投产机组5100万千瓦,其中水电968万千瓦,火电4058万千瓦,核电65万千瓦,其他9万千瓦。
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一、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一)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成就巨大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电力工业在电价机制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电力发展规模、能力、装备水平均已居世界先进行列,一些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1)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全国电力投资达到7051亿元。
“十一五”累计投资达到3202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14747亿元,电源投资17274亿元。
其中,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比重为46.05%;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发电投资为8507亿元,占电源投资的49.25%。
(2)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装机累计增长86%,年均增速超过13.22%,从2005年末的5.2亿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9.6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2006、2007年新投产装机均超过1亿千瓦,与“十五”末比较、“十一五”装机规模接近翻番。
(3)电网网架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长74.5%,公用变设备容量增长134%,分别从2005年末的25.4万公里、8.43亿千伏安发展到2010年的44.3万公里、19.74亿千伏安。
(4)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2005年的2.48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4.19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
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632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09年的2742千瓦时/人年。
(5)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
2、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1)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22%。
2007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报告目录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tce 吨标准煤(煤当量)。
是按煤的热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的计量单位。
1公斤标准煤(1kgce)=7000千卡=29307千焦Mtce 百万吨标准煤toe 吨油当量。
1公斤油当量(kgoe)=10,000千卡=41816千焦=4500千瓦时发电量GJ 吉焦,109焦耳。
1吉焦=2.389×106千卡=277.77千瓦时MBtu 百万英热单位。
1英热单位=0.252千卡=1055焦耳=36.02×10-9吨标准煤=2.8立方米天然气Mt-C 百万吨碳MW 兆瓦,千千瓦GW 吉瓦,百万千瓦TW 太瓦,10亿千瓦bbl,b 桶。
1桶原油(世界平均比重)=0.136吨=0.159千升=42美制加伦b/d 桶/日。
1桶/日×50=1吨/年(比重0.85)LPG(t) 1吨液化石油气=1.844千升=1250立方米天然气=1.11吨原油LNG(t) 1吨液化天然气=1380立方米天然气=1.23吨油当量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煤无统一标准,各国不同。
中国原煤平均低位热值5000kcal/kg,折算系数0.714;洗精煤分别为6300 kcal/kg和0.900。
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数据见下表。
工业用发电用炼焦用kcal/kg 系数kcal/kg 系数kcal/kg 系数美国6300 0.900 5556 0.794 7090 1.013日本5795 0.828 5795 0.828 7221 1.030德国7211 1.030 6250 0.893 6619 0.946加拿大7127 1.018 7127 1.018 7164 1.023原油中国、联合国、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热值均为10,0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29。
柴油无统一标准。
中国固定不变,热值为102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57;美国、德国、英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热值为1035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79。
国企电力企业宏观解析一、电力生产行业基本面分析1、电力生产行业的范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电力生产行业隶属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代码44)下的“电力生产”行业(代码441)门类。
进一步细分,电力生产行业还包括以下4个子行业:(1)火力发电(行业代码为4411),指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产生的热能,通过火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生产活动。
(2)水力发电(行业代码为4412),指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转换成电能的生产活动。
(3)核力发电(行业代码为4413),指利用核反应堆中重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的生产活动。
(4)其他能源发电(行业代码为4419),指利用风力、地热、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及其他未列明的发电活动。
2、电力生产行业基本概况电力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2005年以来,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受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拉动,全国电力行业运行态势良好,发用电量都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
2007年1-11月,在电力需求旺盛的拉动下,全国电力生产行业销售收入累计完成8626.31亿元,同比增长20.35%;同时,利润总额累计实现964.42亿元,同比增长18.70%,受成本增加而使得利润总额增速低于2006年同期增长速度9.76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11月末,全国电力生产行业负债总额增长了20.44%,高于资产总额增长速度0.88个百分点,说明全国电力生产行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中,债务融资占有较大比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从资产结构来看,2007年1-11月,全国电力生产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速达到21.04%,高于流动资产增速10.1个百分点,可见新增的资金多用于扩建产能、投资于固定资产方面。
总体来看,尽管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增加,但全国电力生产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显示出较好的经营状况。
图表1:全国电力生产行业主要财务指标统计表单位:亿元、个、%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银联信制作3、全国各地区发展情况分析(1)全国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区电力生产行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
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2002~2007)“十六大”以来,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挑战,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在服务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用户的能力上进一步增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通过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电网不断强化完善,各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新的态势。
1、电力供需形势得到有效扭转,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相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迅猛,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2003年、2004年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
其中,2003年全国先后共有23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2004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成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国先后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电力短缺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和瓶颈作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电力供需紧张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积极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全国城市用户由于缺电原因造成的停电时间平均达到9小时25分钟,2005年下降为6小时55分钟,2006年继续降为18分钟,今年上半年,只有6分钟,表明全国性供电紧张形势得到了有效和明显的缓解。
节能减排与电力工业的关系朱成章(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100045)摘要:着重讨论了中国节能减排的形势,节能减排与电力工业发展的关系,介绍了中国电力工业的能效水平和电力工业节能对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节能减排;单位产值能耗;物理能源效率;单位产品能耗;供电煤耗;单位GDP 能耗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业非常重视,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会议认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对于节能减排与电力工业的关系谈谈几个问题。
1怎么认识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时指出:目前,在节能减排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这里首先是认识不到位。
有的认为节能很容易,随便做些工作就能完成。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每一个单位GDP 的能耗,是欧美的5到6倍,是日本的9到11倍,我们降4%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只要作点努力就能完成。
确实,与世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有着巨大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可做。
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每一个政府部门、事业机构、厂矿企业,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和减排空间,但2006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未能达标,今年一季度能耗又不降反升。
自从“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万元GDP 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以后,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单位GDP 能耗比发达国家高若干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高10个百分点,中国主要产品能耗平均比先进国家高40%,有了这些概念,给予中国要在“十一五”期间节能20%,减排10%容易得很,其实这些比较都是不可信的。
中国已建、在建、拟建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与电厂统计(8721xyh整理)1.浙江华能玉环电厂位于浙江台州玉环县的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课题的依托工程和超超临界国产化示范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4台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建设二台1000MW机组,投资约96亿元,机组主蒸汽压力达到26.25兆帕,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达到600度,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运行参数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该工程是国内机组热效率、环保综合性能最高,发电煤耗最低的燃煤发电厂。
自2004年6月开工以来,按照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提出的建设“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单位千瓦用人最少,国内最好、国际优秀” 高效、节能、环保电厂的目标,在业主、设计、施工、调试、监理、制造各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技术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之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电建史上的第一。
1#机组投产比计划工期提前6个月,2006年11月28日,华能玉环电厂1#机组顺利经过土建、安装、调试、并网试运环节,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机组于2006年12月投产。
二期3#、4#机组于2007年11月投产,成为我国最大的超超临界机组火力发电厂。
2.山东华电邹县发电厂地处山东省邹城市。
南面是水资源丰富的微山湖,北与兖州煤田相邻,向东4公里,有津浦铁路南北贯通。
充足的煤炭,便利的交通,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为邹县电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邹县发电厂一、二、三期工程,是“六五”至“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现有1台300MW、1台330MW和2台335MW国产改造机组和2台600MW机组,装机总容量2500MW,是目前我国内地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四期工程计划再安装2台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是国家“863”计划依托项目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是引进超超临界技术建设的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的里程碑工程,也是2006年华电集团突破装机规模和经营效益的标志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