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叠加定理实验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19 实验地点科技楼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四、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7-1所示,用HE-12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7-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7-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7-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入表7-1。
表7-1五、实验注意事项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并应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短接置零答:①要令Ul单独作用,应该把K2往左拨,要U2单独作用应该把K1往右拨。
②不可以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l或U2)短接置零,因为电压源内阻很小,如果直接短接会烧毁电源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答:①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不成立,因为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使实验电路为非线性电路,所以不成立。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习报告书(学生用表)实习名称毕业实习课程名称船舶柴油机课程号学院(系)航海学院专业轮机工程班级轮机1034班海南海峡2007年5航运公司学生姓名冯国庆学号200310421402实习地点实习日期月11日至椰香公主30日轮今年,按照学校和学院安排与2007年5月11日至30日参加毕业实习,我被分配到海南海峡航运公司的椰香公主轮上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收集的资料、测试及拆装的数据记录、维修中绘制的草图等等随时记在实习日志中,每完成一个实习项目,都将其目的、使用什么仪器设备、测量或调整方法和操作要点,先用示意图或原理图表示,然后用文字记录,最后系统整理成此报告:一、实习目的轮机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船舶轮机运行管理工作,并且符合国际船员标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此,轮机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机械学、电工学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在本专业范围内用英语进行读、听、说和撰写专业函电的能力,而且要经过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
毕业实习就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制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是我们了解社会、向劳动群众学习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完成实习的各个环节和参加船舶各种活动,增强我们的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通过实习,进一步复习巩固、运用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和生产实际知识及操作技能,熟悉船舶的修理检验、防污染、船舶节能等的有关规约和措施.了解船舶生产组织情况,牢记岗位职责,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学习我国海员的优秀品质,热爱祖国、献身航运,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坚定果断、沉着镇静、机智顽强的意志品格,培养适应海上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依靠群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既有轮机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海员素质的航运人才。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号 学院(系)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4 计数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用74LS161构成计数器的方法3、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应用二、实验原理计数器是典型的时序逻辑电路,它是用来累计和记忆输入脉冲的个数.计数是数字系统中很重要的基本操作,集成计数器是最广泛应用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种类较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多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
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74LS161的功能及应用。
1、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1 是四位二进制可预置同步计数器,由于它采用4 个主从JK 触发器作为记忆单元,故又称为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其集成芯片管脚如图1所示:管脚符号说明:电源正端Vcc ,接+5V ;异步置零(复位)端Rd ;时钟脉冲CP ;预置数控制端 A 、B 、C 、D ;数据输出端 QA 、QB 、QC 、QD ;进位输出端 RCO :使能端EP ,ET ;预置端 LD ;图1 74LS161 管脚图GDOU-B-11-112该计数器由于内部采用了快速进位电路,所以具有较高的计数速度。
各触发器翻转是靠时钟脉冲信号的正跳变上升沿来完成的。
时钟脉冲每正跳变一次,计数器内各触发器就同时翻转一次,74LS161的功能表如表1所示:表1 74LS161 逻辑功能表2、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由于74LS161的计数容量为16,即计16个脉冲,发生一次进位,所以可以用它构成16进制以内的各进制计数器,实现的方法有两种:置零法(复位法)和置数法(置位法)。
(1) 用复位法获得任意进制计数器假定已有N进制计数器,而需要得到一个M进制计数器时,只要M<N,用复位法使计数器计数到M时置“0”,即获得M进制计数器。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叠加定理实验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19 实验地点科技楼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7-1所示,用HE-12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图 7-1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7-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7-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7-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入表7-1。
表 7-1五、实验注意事项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并应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短接置零答:①要令Ul单独作用,应该把K2往左拨,要U2单独作用应该把K1往右拨。
②不可以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l或U2)短接置零,因为电压源内阻很小,如果直接短接会烧毁电源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答:①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不成立,因为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使实验电路为非线性电路,所以不成立。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实验2数据的查询、更新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号1620072学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1113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科技楼实验日期04-12实验二数据的查询、更新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方法2、掌握用T-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的方法3、熟练掌握SELECT语句,能够运用该语句完成各种查询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针对实验内容,认真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知识,完成实验内容的预习准备工作;2、能认真独立完成实训内容;3、实验后做好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情况完成总结报告。
三、实验内容1、用T-SQL语句,创建一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名称为“char20”,数据类型为varchar,长度为20,允许为空。
sp_addtype char20,'varchar(20)',null2、用T-SQL语句,建立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该数据库包含的学生表,课程表,学生选修表,并向各表插入如下相应的数据。
(1) 建立“学生课程数据库”数剧库:CREATE DATABASE学生课程数据库ON PRIMARY(NAME=Student_dat,FILENAME='D:\学生课程数据库.mdf',SIZE=10MB,MAXSIZE=50MB,FILEGROWTH=10%)LOG ON(NAME=Student_log,FILENAME='D:\学生课程数据库.ldf',SIZE=5MB,FILEGROWTH=10%)GO(2)创建学生表CREATE TABLE Student(Sno INT PRIMARY KEY,Sname CHAR(10),Ssex CHAR(2)CHECK(Ssex='男'OR Ssex='女'),Sage SMALLINT CHECK(Sage BETWEEN 15 AND 30),Sdept CHAR(20));插入数据: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VALUES('95001','李敏勇','男',20,'CS') 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VALUES('95002','刘晨','女',19,'IS')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VALUES('95003','王敏','女',18,'MA')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95004','张立','男', 18 ,'IS');(2)创建课程表CREATE TABLE Course(Cno CHAR(4)PRIMARY KEY,Cname CHAR(10)NOT NULL,Cpno CHAR(4),Credit INT CHECK(Credit>=0 AND Credit<=100), Teacher char20);插入数据: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1,'数据库',5, 4,'王芳')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2 ,'数学',NULL,2,'刘新')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3 ,'信息系统',1,4,'刘新')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 VALUES(4,' 操作系统', 6, 3,'高升')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5 ,'数据结构',7, 4,'宋明')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6 ,'数据处理',NULL,2,'张彬')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Teacher)VALUES(7,'Pascal语言',6,4,'李磊');(2)创建学生选修表CREATE TABLE SC(Sno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tudent(Sno),Cno CHAR(4)FOREIGN KEY REFERENCES Course(Cno), Grade INT CHECK( Grade>=0 AND Grade<=100 ), PRIMARY KEY(Sno,Cno));插入数据: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1','1',92)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1','2',85)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1','3',88)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2','2',90)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3','2',55)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95004','2',70)3、用T-SQL语句,修改上面所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数据:1) 向学生表:Student中加入一条记录:(95030,谢非,男,22,CS)并保存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VALUES('95030','谢非','男',22,'CS')2) 将李敏勇的数据库的成绩改为98分UPDATE SCSET Grade=98WHERE SC.Sno IN(SELECT SC.Sno FROM Student,SCWHERE Student.Sno = SC.Sno AND Student.Sname ='李敏勇')ANDo IN(SELECT o FROM SC,CourseWHERE o = o AND ame='数据库')3) 删除学生表Student中谢非的记录并保存DELETE StudentWHERE Student.Sname ='谢非'4) 能不能从Student表中删除李敏勇学生的记录,为什么?能不能删除王敏, 张立两个学生的记录? DELETE StudentWHERE Student.Sname ='李敏勇'不能删除李敏勇学生的记录:“DELETE 语句与REFERENCE 约束"FK__SC__Sno__07020F21"冲突。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课程号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VV VVf F A 1A A +=其中 A V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1+A V F V —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成绩 指导教师日期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
第 页,共 页GDOU-B-11-1122) 反馈系数F1f F1V R R R F +=3) 输入电阻R if =(1+A V F V )R i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VVO OOf F A 1R R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 V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怎样实现无反馈而得到基本放大器呢?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而是要去掉反馈作用,但又要把反馈网络的影响(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
为此: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 =0,此时 R f 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 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 +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一. 金属泊式应片:直流单臂、半桥、全桥比较一: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
二:实验所需单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频率/电压)表。
三:实验注意事项:(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并不存在。
(2)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关闭电源。
(3)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4)接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应变片的工作状态,桥路原则是:对臂同性,邻臂异性。
(5)直流电源不可随意加大,以免损坏应变片。
四:实验步骤:(1)直流电源旋在±2V档。
F/V表置于2V,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2)观察梁上的应变片,转动测微头,使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接通总电源及副电源。
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
(3)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将放大器正负输入端与地连接起来,输出端接至F/V表输入端,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旋钮,使表头指示为零。
(4)根据图1的电路,利用电桥单元上的接线和调零网络连接好测量电路。
图中r及w1为调平衡网络,先将R4设置为工作片。
(5)直流电源打到±4V,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为零(电桥调零)。
(6)测微头调整在整刻度(0mm)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个应变片,形成半桥电路,(8)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换为与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9)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电阻换成另外两个应变片,接成一个直流全桥,(10)观察正反行程的测量结果,解释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原因。
(11)在同一坐标上描绘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思考题1.根据X—V曲线,计算三种接法的灵敏度K=∆V/∆X,说明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X—V曲线,描述应变片的线性度好坏。
实习报告模板第一篇:实习报告(模板)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学院(系)专业名称使用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习地点起止时间遥感(实习)农学院(资环系)土地资源管理国土1081 黄杰文 201*11315110 钟海楼05004 201*年 6月 24日至201*年6月28日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制一、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目的:本实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envi软件,来巩固和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实现的基本原理。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以及应用图像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和主要步骤;实习一:envi基础1.打开图像2.右键菜单3.图像(image)窗口4.放大(zoom)窗口5.滚动(scroll)窗口6.应用对比度拉伸7.彩色地图8.散点图和感兴趣区9.加载rgb彩色图像10.图像的分类11.动态图像叠加12.叠加矢量数据13.显示鼠标位置和像素值14.显示图像剖面15.建立感兴趣区16.标注17.绘制网格线18.保存和输出图像实习二:图像融合1 读取和显示er mapper图像2 调整图像到相同的像素大小3 手动hsv变换图像融合4 自动hsv数据融合法国布雷斯特图像融合示例1 打开并显示图像2 调整图像到相同的像素大小3 融合spot全色图象4 结果显示和比较实习三几何校正1 打开和显示参考图像2 在envi头文件中查看地图信息3 显示光标位置和像素值图像到图像的配准1 打开tm图像2 显示光标位置和价值3 启动图像配准和导入地面控制点4 控制点操作5 校正图像6 比较校正结果图像-地图配准1 打开和显示spot图像文件2 打开和显示tm图像文件3 选择图像-地图配准、导入控制点4 使用矢量图(dlg)增加控制点5 校正:rst和三次卷积法6 显示和评价结果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遥感这门课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遥感这门技术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几次实习,我初探了遥感解译的奥妙,感受了遥感技术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遥感解译的方法与技巧。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WEB OF SCIENCE(SCI)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号5009001 学院(系) 你的单位专业你的专业班级你的年级学生姓名你的名字学号你的学号实验地点图书馆实验日期时间1.选择并分析检索课题确定检索课题: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出检索条件:图书馆学计算机 1990 候汉清马张华 ......如果是外文数据库,还要将以上内容翻译成相应文种2.选择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今天学习的是WEB OF SCIENCE SCI,所以这里用WEB OF SCIENCE SCI3.1选择检索途径SCI 共有四种检索途径,我们需要用其中的三种,第一次检索用一般检索General Search4.1制订检索策略将检索条件与检索途径结合的方式列出来(TI=图书馆学)AND(TO=计算机)AND(PY=1990)5.1实施检索并列出结果格式总共检索出多少条记录(数据)(第一条有效记录)题名作者刊名出版时间引用文献数被引用次数3.2选择检索途径第二次用被引文献检索Cited Reference Search4.2制订检索策略(AU=HUANG)AND(so=LIBRARY)AND(PY=1990)5.2列出检索结果总共检索出多少条记录(数据)(第一条有效记录)题名作者刊名出版时间引用文献数被引用次数3.3选择检索途径第三次用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4.3制订检索策略(AU=HUANG)AND(TI=LIBRARY)AND(PY=1990)5.3列出检索结果总共检索出多少条记录(数据)(第一条有效记录)题名作者刊名出版时间引用文献数被引用次数成绩指导教师黄西安日期2008.10.7 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
附页版面相同第页,共页。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组合和逻辑电路的设计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号学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设计组合电路是最常见的逻辑电路。
设计组合电路的一般步骤如图12-1所示。
图12-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流程图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建立输入、输出变量,并列出真值表。
然后用逻辑代数或卡诺图化简法求出简化的逻辑表达式。
并按实际选用逻辑门类型修改逻辑表达式。
根据简化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用器件构成逻辑电路。
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1 直流电源+5V 12 逻辑电平开关3 逻辑电平显示器 14 CC4011(74LS00)、74LS54(CC4085)各25 CC401274LS20) 3四、实验内容(一)、设计要求用“与非”门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
当三个输入端中有两个或三个为“1”时,输出端才为“1”,即指示灯亮。
(二)、实验要求1、根据控制要求写出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2、画出用与非门(学生自选)实现其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图,并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3、经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后,按逻辑电路图接线并带上负载(指示灯),调试电路,应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验预习要求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组合电路,并根据所给的标准器件画出逻辑图。
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与或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否完好?答:与非门,有零出一,双一出零只要将其一端接高电平,另一端来1时出0,来0时出1即可。
或非门反之,将一端接低电平另一端来1出0,来0时出1,即非。
3、“与或非”门中,当某一组与端不用时,应作如何处理?答:对于本实验,可以悬空,也可以置“1”,但是如果是CMOS要接地。
六、实验报告1、根据设计要求,写出实验的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电路图。
2、通过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号课程号学院学院((系) 专业专业班级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学号实验地点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日期实验4 计数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用74LS161构成计数器的方法构成计数器的方法3、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应用、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应用二、实验原理计数器是典型的时序逻辑电路,它是用来累计和记忆输入脉冲的个数.计数是数字系统中很重要的基本操作,集成计数器是最广泛应用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种类较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多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根据计数制的不同,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
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74LS161的功能及应用。
的功能及应用。
1、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1 是四位二进制可预置同步计数器,由于它采用4 个主从JK 触发器作为记忆单元,故又称为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其集成芯片管脚如图元,故又称为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其集成芯片管脚如图11所示:所示:管脚符号说明:电源正端Vcc ,接+5V ;异步置零(复位)端Rd ;时钟脉冲CP ;预置数控制端数控制端 A 、B 、C 、D ;数据输出端;数据输出端 QA 、QB 、QC 、QD ;进位输出端;进位输出端 RCO :使能端:使能端EP EP EP,,ET ET;预置端;预置端;预置端LD ;图1 74LS161 管脚图管脚图GDOU-B-11-112该计数器由于内部采用了快速进位电路,所以具有较高的计数速度。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号 学院(系)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1: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 学会检测常用集成门电路的好坏的简易方法;2. 掌握TTL 与非门逻辑功能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与器件:3. 元器件:74LS20、74LS00(TTL 门电路)电阻、电位器若干;4. 稳压电源、万用表、数字逻辑箱。
三、实验原理:5.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管脚排列:(1)74LS20(4输入端双与非门):ABCD Y =V CC 2A 2B N C 2C 2D 2Y1A 1B N C 1C 1D 1Y GNDV CC :表示电源正极、GND :表示电源负极、N C :表示空脚。
(2) 74LS00(2输入端4与非门):AB Y =V CC 4A 4B 4Y 3A 3B 3Y1A 1B 1Y 2A 2B 2Y GNDGDOU-B-11-112(3)4011(2输入端4与非门):ABYV CC4A 4B 4Y 3Y 3B 3A1A 1B 1Y 2Y 2B 2A GND集成门电路管脚的识别方法:将集成门电路的文字标注正对着自己,左下角为1,然后逆时针方向数管脚。
A)T 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有:导通电源电流I CCL、低电平输入电流I IL、高电平输入电流I IH、输出高电平V OH、输出低电平V OL。
注意:不同型号的集成门电路其测试条件及规范值是不同的。
B)检测集成门电路的好坏的简易方法:1)在未加电源时,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各管脚之间是否有短路现象;2)加电源:利用万用表的电压档首先检查集成电路上是否有电,然后再利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检查电路。
例如:“与非”门逻辑功能是:“有低出高,全高出低”。
对于TTL与非门:若将全部输入端悬空测得输出电压为0.1V左右,将任一输入端接地测得输出电压为3V左右,则说明该门是好的。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测试芯片的与非功能;(2)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测试:1导通电源电流I CCL= 。
实验名称带返工的产品制造模型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带返工的产品制造模型实验目的:通过这个模型学习基本的排队系统建模的方法,同时练习和熟悉Flexsim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
实验步骤:1创建对象:从Flexsim的基本界面的对象库中用鼠标拖动一个Source、两个Queue、四个Processor和一个Sink对象到模型窗口并布置好位置和重新命名各对象名字。
2连接对象:按照产品流动的路径,从Suorce开始两两连接对象,产品将沿着连接在对象间流动。
(1)连接Source到Queue1;(2)连接Queue1分别到Processor1、Processor2和Processor3;(3)连接Processor1、Processor2、Processor3到Queue2;(4)连接Tester到Sink;(5)连接Tester到Queue1;3设置产品到达间隔时间:在Source对象的属性窗体里设置产品的到达时间间隔,它服从5秒的指数分布,在弹出的属性窗体中设置产品到达时间为exponential(0,5,1).4设置产品类型和颜色:在Suorce的属性窗体中,选择触发器Triggers页,选择在创建产品是的类型和颜色。
5设置Queue1的最大容量和输出路径:设置Queue1的最大容量为10000,在Flow页,在发送到端口Send To Port字段的下拉列表选择By Expression,并设置输出路径。
6设置加工时间:设置三台机器的加工时间服从均值为10秒的指数分布。
在Processor1的属性窗体,在Process time字段的下拉列表中选择Statictical Distribution,在出现的代码模板中编制Statistical Distribution:exponential(0,10,1)。
对Processor2和Processor3做出同样的设置。
本科生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设计名称根轨迹法校正设计学号学生姓名所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在班级指导教师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 根轨迹法校正设计(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号 S1630010 学院(系) 信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根轨迹法校正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连续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设计过程;2、掌握用根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的方法,并用实验验证校正装置的准确性;3、了解MATLAB 中根轨迹设计器的应用;4、进一步熟练掌握使用MATLAB 绘制根轨迹图形的方法和加深对根轨迹图的了解;5、进一步熟练掌握利用所绘制根轨迹图形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6、了解利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进行系统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
二、实验内容:主要内容:设控制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0)(5)KG s s s s =++试用根轨迹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期望开环放大系数K ≥18,0.4s t s ≤ ,%25%σ≤。
理论计算:1、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期望特征根Sd由%25%σ≤,且%^(/e σπξ=-,可得阻尼ξ≦0.4,即θ≧66.4°,取ξ=0.4,θ=66°。
由t s ≦0.4s ,可计算得期望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为ξωn ≧3/t s =7.5,取ξωn =8。
由此可在根轨迹图上确定期望特征根位置为:S d 1,2=-8±j18 2、由相位条件确定需要超前校正装置提供的超前角ψc量得S d 1到所有其他零极点的辐角分别为:β1=114°,β2=100°,β3=56° 由根轨迹的相位条件知,S d 1点的辐角为β1+β2+β3,因此,超前角 Ψc =β1+β2+β3-180°=270°-180°=90° 3、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零点Zc 和PcGDOU-B-11-112由图解法求Zc和Pc的设计步骤如下:(1)在S平面上给出一个期望极点Sd,如图所示;(2)连接OSd;(3)过Sd作与OSd成角度γ的线段交与负实轴,其交点Zc为所求零点,角度γ可由下式求出:γ=1/2(π-arccosξ-ψc)(4) 过Sd作与SdZc成角度ψc的线段交于负实轴,其交点Pc为所求极点。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实验3 索引和视图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号1620072学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计科班级 1113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科技楼实验日期04-26实验三索引和视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SSMS和T—SQL语句创建和删除索引的两种方法。
2.掌握利用SSMS和T—SQL语句创建、查询、更新及删除视图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1.能认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2.实验前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针对实验内容,认真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知识,完成实验内容的预习准备工作;3.验后做好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情况完成实验报告。
情况完成总结报告。
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内容1、用T—SQL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用SQL语句建立该数据库包含的学生表,课程表,学生选修表:CREATE DATABASE学生选课数据库ON PRIMARY(NAME=Student_dat,FILENAME='D:\学生选课数据库.mdf',SIZE=10MB,MAXSIZE=50MB,FILEGROWTH=10%)LOG ON(NAME=Student_log,FILENAME='D:\学生选课数据库.ldf',SIZE=5MB,FILEGROWTH=10%)GO学生表: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Sname CHAR(10),Ssex CHAR(2)CHECK(Ssex='男'OR Ssex='女'),Sage SMALLINT CHECK(Sage BETWEEN 15 AND 30),Sdept CHAR(20));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S01','王建平','男',21,'自动化') 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S02','刘华','女',19,'自动化')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S03','范林军','女',18,'计算机') 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S04','李伟','男', 19 ,'数学'); 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 VALUES('S05','黄河','男',18,'计算机')INSERT INTO Student( Sno ,Sname,Ssex,Sage,Sdept )VALUES('S06','长江','男', 20 ,'数学');课程表:CourseCREATE TABLE Course(Cno CHAR(4)PRIMARY KEY,Cname CHAR(10)NOT NULL,Cpno CHAR(4),Credit INT CHECK(Credit>=0 AND Credit<=100),Teacher NCHAR(4));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1','英语',NULL, 4 )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2','数据结构','C05',2)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3','数据库','C02',2)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4','DB_设计','C03',3)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5','C++',NULL,3)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6','网络原理','C07',3)INSERT INTO Course ( Cno,Cname,Cpno,Credit )VALUES('C07','操作系统','C05',3)学生选修表:SCCREATE TABLE SC(Sno char(10)FOREIGN KEY 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FOREIGN KEY REFERENCES Course(Cno), Grade INT CHECK( Grade>=0 AND Grade<=100 ),);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1','C01',92)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1','C03',84)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2','C01',90)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2','C02',94)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2','C03',82)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3','C01',72)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3','C02',90)INSERT INTO SC ( Sno,Cno,Grade)VALUES('S03','C03',75)2.索引的建立、删除①用SSMS的方式为Student表按Sno(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②用T—SQL语句为Course表按Cno(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课程号ON Course(Cno ASC)③用T—SQL语句为SC表按Sno(学号)升序和Cno(课程号)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GDOU-B-11-112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号_______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修改MINIX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源程序,将MINIX的首次适应算法改为最佳适应和最差适应算法,对修改之后的MINIX源代码进行重新编译和重新启动,以测试你修改的正确性。
二、实验内容1、打开Minix3,进入alloc.c所在目录2、修改原算法为最佳适应算法(BEST_FIT)和最差适应算法(WORST_FIT)的程序如下:#i nclude "pm.h"#in clude <mini x/com.h>#in clude <mini x/call nr.h>#in clude <sig nal.h>#i nclude <stdlib.h>#i nclude "mproc.h"#in clude "../../ker nel/c on st.h"#in clude "../../ker nel/con fig.h"#in clude "../../kernel/type.h"#defi ne NR_HOLES (2*NR_PROCS)#defi ne NIL_HOLE (struct hole *) 0PRIVATE struct hole{ struct hole *h_n ext; phys_clicks h_base; phys_clicks h_le n; /* pointer to next entry on the list */ /* where does the hole begi n? */ /* how big is the hole? */} hole[NR_HOLES];PRIVATE u32_t high_watermark=0;PRIVATE struct hole *hole_head; /* pointer to first hole */PRIVATE struct hole *free_slots;/* ptr to list of un used table slots */#defi ne s ((phys_clicks) -1)FORWARD _PROTOTYPE( void del_slot, (struct hole *prev_ptr, struct hole *hp)); FORWARD _PROTOTYPE( void merge, (struct hole *hp) );#defi ne s() (0)/* max # en tries in hole table *//*alloc_mem*/PUBLIC phys_clicks alloc_mem(clicks)phys_clicks clicks; /* amount of memory requested */ #defi ne USING_BEST_FIT#ifdef USING_BEST_FIT{〃先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空洞,〃再以第一个为标准寻找最适合的空洞。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海藻类增养殖生产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海藻学知识并通过参考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通过对马尾藻苗种的培育掌握海藻苗种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观察马尾藻苗种的受精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
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2012年4月11日至2012年4月21日,东海岛养殖基地三、实习工具药品水泥育苗池(2个),遮阳网,菜苗帘,解剖盘(2个),剪刀(2把),镊子(5把),20升水桶(若干),大水桶(2个),滴管(若干),胶鞋(若干),显微镜(2台),筛绢网(300目),温度计,盐度计,光度计,毛笔(若干),绘图纸,吸水纸,纱布,强氯精,高锰酸钾,草酸,余氯试剂盒等四、实习内容1.海藻蜡叶标本的制作采集来的标本用海水洗净后,按种类分别放在盛有海水的瓷盆里。
容易腐烂的标本应先制作。
制作前标本纸上用铅笔编上采集号码,放在盘内托盘板上。
盘内一半用海水,一半用淡水,制作前应在淡水里冲一下,以免标本干燥后析出一层白色的盐分。
而对一些接触淡水容易死亡的海藻,则应全用海水。
藻体放在标本纸上,用尖头镊子伸展分支,使呈自然状态。
如果分枝太密,不易看出藻体特征,可以适当加以整枝,但基部必须保留一段,整理就绪后,慢慢的将托板抬起离开水面,然后将标本纸自托板上取下,滤去滴水,放在吸水纸上,盖上一层纱布,再放上一层吸水纸即可。
制作大型硬质标本时,吸水纸要多放一、二层,这样压出的标本才平整、美观,不易损坏。
当标本迭放到一定厚度时,在上面放一重物施加压力,以加快水分的吸收。
由于海藻体内水分含量大,第一、二天要每天换吸水纸两次,以后每天换一次,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可完全干燥。
翻换吸水纸,要先去掉上面的吸水纸,换上干吸水纸。
2.标本鉴定瓦氏马尾藻(养殖1091-1组-1号)马尾藻属Sargassum (Turn.) Ag.分类地位:褐藻门、圆子纲、鹿角菜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形态特征:藻体黄褐色,树状,叶缘有尖锐的锯齿,中肋明显。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消息机制与进程调度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号1620034 学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微机2室实验日期2006.10.11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消息通信机制。
二、实验内容:编写C语言程序,当用户按下F4键时,系统显示到F4键按下时为止时,有哪些进程之间传递了消息,传递了多少个消息。
三、详细分析实验原理,即MINIX的消息传递机制和进程调度机制
四、程序分析、测试过程。
成绩指导教师日期
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
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