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1例体会2019年9月,我在肿瘤科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位胃癌患者王先生,他是一位50余岁的中年人,因腹痛、消瘦等症状就诊于我科。
根据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初步怀疑为胃癌,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
王先生的胃癌属于晚期,已经转移到肝脏,并伴有明显的腹腔积液。
面对这样的病情,我们医生团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疾病进展、病理类型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在西医治疗方面,王先生进行了胃癌的手术治疗,术后立即进行了化疗和靶向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了病情的变化。
在东方医学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中药辅助治疗,配合传统中医调理以促进病人身体的康复。
手术过程较为顺利,切除了病灶及局部淋巴结,并进行了引流。
术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并能正常进食。
化疗方面,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种基因靶向药物,并结合传统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化疗过程中,病人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但经过及时的调整和处理,不适反应逐渐减轻,病人的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在中医辅助治疗方面,我们根据病人的辨证施治理论,将其辨证分为脾胃虚寒和瘀血凝滞两种证型。
对于脾胃虚寒证型,我们采用了健脾益胃的中药汤剂,以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的功效,帮助病人消化吸收,并增强体质。
对于瘀血凝滞证型,我们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病人的营养调理和心理疏导。
为了提高病人的营养摄入,我们为病人配备了合理的饮食,经常进行营养指导,并适时给予营养支持。
我们还积极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抗击力。
经过几个月的综合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定期的复查显示,肿瘤的体积有所减小,肝脏转移病灶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病人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体重有所增加,精神状态良好,腹痛等症状也明显减轻。
通过这个案例,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优势。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而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胃癌方面,中医药在舒经活络、化瘀消肿、益气健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舒适和有效。
研究表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可以辅助西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缓疾病的进展,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二、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酶或其他物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活动情况、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内环境,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改善预后。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且其降低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这表明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节免疫功能等优势,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 综合疗效显著中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后,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2. 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的镇痛和祛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4. 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中药能够促进手术后的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肿瘤标志物的降低在胃癌患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
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肿瘤的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除了肿瘤标志物的下降外,还有部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够保持在稳定状态,不再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1.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增强体力,改善身体状况胃癌患者常常伴有身体虚弱、纳差等症状,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胃癌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其生命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癌;疗效胃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占据癌症引发患者死亡的第二位[1]。
其病变初始部位在胃壁最表层黏膜上皮细胞,病发因素与遗传、真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与食用亚硝酸盐食物、吸烟等不良习惯等有关联。
胃癌的病变部位很多,以胃窦幽门区为主,其病变早期确诊的概率较小,一般在中晚期易于诊断。
临床对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治疗、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但患者术后超过5年的生存率比较低[2],同时多次采取放化疗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毒副反应。
临床为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患者的生命质量,就我院68例胃癌患者进行了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比和分析,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胃癌患者68例,均经相关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将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或重症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排除。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4~76岁,平均(50.12±6.57)岁,病程2~16年,平均(8.55±1.75)年;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76岁,平均(50.51±6.96)岁,病程1.8~15年,平均(8.41±1.62)年。
2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化疗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中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疗效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影响,胃癌Ⅲ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46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逐渐位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
因此如何防治胃癌也逐渐成了医学界重视的问题,肉眼或胃镜下可见胃癌具有多种形态。
目前化疗对胃癌有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放疗、化疗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白细胞减少、脱发等;且有些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后,由于放化疗的毒性较大,耐受性较差而终止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1.65±0.19)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腹胀、上腹隐痛、贫血、上腹可触及包块等;排除对药物过敏、化疗敏感及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具体如下。
1.2.1 西医治疗运用大量化学药物破坏患者癌细胞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1)直接破坏DNA的药物,如:烷化剂、DNA嵌合类、铂类配合物等抗癌药物;(2)间接破坏DNA药物,如:氟尿嘧啶、博莱霉素、6-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等;(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如:嘌呤霉素、L-门冬酰胺;(4)有丝分裂抑制剂,如: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晚期胃癌;生活质量胃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及饮食健康的变化,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如何尽可能提升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对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
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9.2±5.2)岁;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2例,印戒细胞癌6例;IIIb期12例,IV期20例。
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
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2次/d,连续服用2周,1个疗程3周;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常规治疗见对照组,同时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具体组方为:半枝莲30 g、炒谷芽30 g、炒麦芽25 g、生薏苡仁30 g、生牡蛎30 g、藤梨根30 g、太子参15 g、八月札15 g、山药15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天龙6 g。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3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方加DCF方案化疗,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D C F方案化疗。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2.94%和48.38%,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35%和80.65%,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年生存率:治疗组为79.41%%,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5.88%%,对照组为29.03%,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不良反应:WBC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乏力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虽未能明显改善近期疗效,但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胃癌进展期扶正化瘤饮化疗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37-01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属进展期。
治疗上,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1],而我国胃癌总的手术切除率约为 50%~70%,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胃癌根治术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2]。
近20%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胃癌[3],已不再适于手术治疗,单纯放化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亦非常明显[4]。
因此,中医中药联合治疗成为其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
本院自2008年2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进展期胃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可评价疗效患者65例,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胃癌。
参照《内科学》第七版[5]制定的胃癌分期法,确诊为Ⅳ期。
目前,临床对晚期胃癌主要采取内科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胸、腹部CT、MR I、B超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药加化疗组)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 37~70岁,平均(58.5±5.6)岁;病程:<6个月4例,6个月~1年11例,>1年19例,平均 11.7个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疗效较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标签:胃癌;中西医结合;顺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类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
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外科手术治疗、化疗等,化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化疗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其产生的毒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很大。
因此,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务工作者重点探讨的问题。
有研究资料提示,中医治疗胃癌具有较好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减少化疗造成的副作用。
我院通过分组观察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患者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5.46±7.35)岁;癌症分期:Ⅲ期23例、Ⅳ期12例。
对照组男20例,女性14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6.08±7.97)岁;癌症分期:Ⅲ期19例、Ⅳ期1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通过化学药物破坏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具体治疗方案为:应用丝裂霉素、鬼臼乙叉苷、博莱霉素、氟尿嘧啶等直接破坏癌细胞的DNA;给予患者顺铂、DNA嵌合类药物等直接破坏细胞DNA;给予患者嘌呤霉素、L-门冬酰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Ⅲ、Ⅳ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加以归纳总结。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从而总结中西医结合在胃癌中的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在Ⅲ、Ⅳ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Ⅲ、Ⅳ期胃癌;临床疗效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1],其好发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为2:1,并且目前为止胃癌已经有了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近些年来更是居高不下,且胃癌在初期时难以引起人们关注,在就医时多已经属于Ⅲ、Ⅳ期,在治疗中常多以化疗为主,但随着肿瘤耐药性的增强,化疗治疗的效果逐渐变得难以尽如人意,针对其诊断难、手术成功率低、生存率低及易复发和转移等特点,笔者就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进行研究中40例研究对象均已确诊为Ⅲ、Ⅳ期胃癌,胃癌期数诊断标准为[2]:无淋巴转移的表浅型胃癌或肿瘤虽已侵及肌层但并不超过一个分区的二分之一者则可确诊为I 期;第一淋巴结转移的表浅癌则确诊为II期;第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大小肿瘤,或是仅有第一淋巴结转移或无淋巴结转移但是其肿瘤大小已经超过一个分区者则可判定为III期;不论肿瘤大小,只要伴随第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的均判定为IV期。
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6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52.2岁,患者Kanrofsky评分为60—82分,平均得分69分;患者癌细胞转移部位,肝转移6例,腹水转移4例,骨转移2例,腹腔转移7例;III期12例,IV期8例。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晚期胃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临床疗效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发现,当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时,就诊时其病变大多已经发展至晚期。
晚期胃癌大多只能采取以化疗为主的内科治疗,但由于肿瘤耐药性日益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加之免疫抑制导致了大部分体质虚弱的患者无法长期接受化疗[1]。
而中医药治疗胃癌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抑瘤、提高化疗和放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以及降低毒副反应等方面疗效显著[2]。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良好,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或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胃癌。
排除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药物及食物过敏患者。
随机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7 岁,平均(52.1±5.3)岁;观察组患者35例,女25例,年龄32~81 岁,平均(52.6±4.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9.2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KPS评分增加14例,稳定34例,降低8例,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指标,加强肿瘤控制,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深入推广和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Method:112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2 in the author’s hospital,by using the method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as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ll the 56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plus Shenlingbaizhu Powder,the amount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then observed effect of treatment. Result:Treatment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35.71%,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39.28%,comparing efficie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Stable treatment group KPS score increase in 14 cases,34 cases,8 cases of reduction,quality of lif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dex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o enhance tumor control,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tumor;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胃腸道肿瘤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转变,该疾病死亡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葛姗*(焦作市中医院内三科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择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用和胃止呕、健脾理气中药治疗。
评价两组疗效、57.14%(P<0.05)。
观察组恶心呕吐、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关键词:中西医;中晚期胃癌;疗效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胃癌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
目前,西药化疗方案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受化疗药物毒性的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差强人意[1]。
多项研究指出,中药可以多环节、多靶位的抑制肿瘤进展,缓解化疗药物毒性,继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2-3]。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对49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
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5±4.5)岁;临床分期为Ⅲ期29例,Ⅳ期20例;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5例,粘液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22例。
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8±3.8)岁;临床分期为Ⅲ期28例,Ⅳ期21例;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4例,粘液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22例。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
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预计生存期>3个月;karnofsky评分>60分。
(2)排除标准: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伴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静脉滴10g布包,菟丝子15g,女贞子15g,麦芽20g,补骨脂10g,旦莲草10g,鸡内金10g,谷芽20g。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各时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结合组90例与参照组89例。
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结合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中药加减。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癌临床症状。
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4.44%,参照组总有效率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可降低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胃癌;不同时期;中西医结合
胃癌Ⅲ位居我国肿瘤首位,发病率与死亡率颇高,男性多于女性。
此病起源于胃部粘膜上层最表皮的细胞,随后对胃壁不断侵蚀以逐步扩散到身体其余部位。
胃癌分为早中晚期,早期患者大多症状不显著,中晚期易被察觉与发现,常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但此时最佳的手术时期已经错过。
有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病机制与亚硝基化合物的长期摄入有关。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采取综合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结合组90例与参照组89例。
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排除具转移性胃癌的患者,均配合医师进行研究治疗。
结合组男62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525±0.76)岁;根据国际标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35例,Ⅳ期30例;病例分类,低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4例,粘液性腺癌46例。
参照组男60例,女2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6.22±1.23)岁;根据国际标准分期,Ⅰ期13例,Ⅱ期12例,Ⅲ期34例,Ⅳ期30例;病例分类,低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30例,粘液性腺癌4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静脉注射联合放化疗。
连续治疗2个月。
结合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中药加减。
组方:黄芪29g,野葡萄根30g,藤梨根30g,云茯苓31g,党参14g,白术15g,鸡内金8g,炙甘草7g,半夏10g,吴茱萸11g,青陈皮6g。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加延胡索、桃仁、当归适量;恶心呕吐者加郁金、代赭石、竹茹;痰湿交阻者加神曲、浙贝母、山
楂;口渴者加玉竹、石斛;1剂/d。
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胃癌临床症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灶完全消失,且在1个月内病情未复发;缓解:患者病灶缩小到原来1/2以上,在1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患者病灶扩大,且出现新的病灶。
总有效率=有效率+缓解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4.44%,参照组总有效率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胃癌临床症状
结合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胃癌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外科治疗方法仍是主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也不断完善。
早期胃癌表现为癌灶局限在粘膜下层与内部,进展期胃癌表现为癌症病灶侵犯胃部基层内部或转移到胃四周。
中医认为,胃癌发生主要是因气血不和,情志受阻,脾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热毒血瘀,最终积聚成块,痰热瘀毒交结形成。
早期胃癌患者症状较为隐晦,不易被察觉,因此经临床确诊,多数已处于中晚期,已失去最佳的手术根治时间。
中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与药物治疗,化疗毒性较高,副作用较大,而且在消灭癌变细胞时还会影响到正常细胞,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给患者增加较大的痛苦。
针对此情况,本次研究选取中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较为满意,其不仅可以与化疗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共同杀灭癌变细胞,还会减轻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调节身体阴阳失衡情况,有效增加机体免疫力。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
疗,且可降低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