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社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社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社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于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的

通知

紫卫发【2016】号

各科室:

为了加强本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中心的具体情况,经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成员:*** *** *** *** *** *** ***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l、负责本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中心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中心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中心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中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中心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具体工作。

二0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应着装整齐,不得留长指甲和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它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工作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采用湿式扫床,一床一扫一换,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体温表使用前后应分开,用后应浸泡消毒处理。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无菌持物钳使用符合要求,干燥保存4h更换一次,有污染随时更换;湿式保存用2%戊二醛作为保存液,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或其它情况时应及时更换;用灭菌剂浸泡灭菌时要注明消毒液名称、更换日期和浓度并做记录,随时保持有效浓度。

4.无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一次性纸塑包装物品经灭菌后有效期为6个月。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各类无菌物品按有效日期先后顺序摆放、使用,专柜放置。

5.碘酊、酒精应密闭保存,有明显标签,消毒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更换2次(清洗后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消毒液应标明开启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安尔碘开瓶后有效期为一周。常用无菌敷料罐及无菌器械盒、棉技,一经打开,必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有效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无菌溶液应注明开瓶时间,静脉用药液开启超过4h后不得使用,抽吸出的无菌药液超过2h后不得使用,非静脉用的各种溶液开启超过24h后不得

使用。胰岛素开启置于冰箱内保存,静脉用胰岛素开启超过24h后不得使用,皮下注射用胰岛素开启超过一个月不得使用,如有污染或变质应及时弃置。

7.无菌物品柜保持清洁干燥,物品放置有序,一次性物品与高压灭菌物品分开放置,无混放及过期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擦拭无菌柜一次;冰箱每周清洁保养一次。

8.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治疗室应每日空气消毒1次,换药室、手术室等重点科室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月空气细菌监测和物品监测一次,并记录在册。

9、病室应每天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30分钟。病床、床头柜及椅子每日用清水湿抹一次,一桌一巾一用一洗,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洗,随时保持地面干净,遇有污染时及时清洁。禁止用干抹干扫,每周大扫除一次,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不同区域的清洁卫生工具应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10、紫外线消毒要有每日消毒时间、累加消毒时间登记及照射强度监测,照射强度监测要求(见3.2.4紫外线灯管的监测),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合格者应退回仓库作退货处理。每周用95%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以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

11、便器每次用后应用水冲洗干净后消毒处理。消毒池应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识,消毒液每天更换。传染病人用后的便器单独消毒处理。

12、对MRSA、VRE、ESBLS等高度耐药菌株或特殊感染的病人要按要求做好隔离措施,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等物品应按传染病的要求进行终末消毒,敷料等废物要双袋收集,做好标识,专人密封运送焚烧处理。

13、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的要求处理。

14、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衣物应分开收集,分开清洗和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位应进行终末处理。、

15、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机导管、吸痰管、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或灭菌处理,清洁干燥保存,有条件时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处理。

16、各种化验结果一律要打印发放,临床送检的化验单用紫外线灯消毒后包装保存备查。

17、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18、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处理,传染病区的医疗废物双袋收集,做好标识,密封运送焚烧处理。特殊感染病人产生的废物必须就地消毒后再双袋密封,做好标记后密封运送焚烧处理。

二、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制度

1、中心每年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教育,主要内容是要求掌握医院感染有关知识,主动参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时间不少于3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根据本科病人特点,分析本科发生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3、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当前医院感染发展动态,专职人员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1 5学时。

4.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兼职监控员(医生和护士)进行业务培训、讲座与交流。

5.医务人员每年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6学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决定。

6.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7.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加强医院和国内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积极鼓励和支持撰写医院感染论文和科研活动。

三、控制医院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1.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消毒中心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cm2。

2.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 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 0个/cm2。

3.儿科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其它致病性微生物。

4.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生物。

四、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