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题学习将通过分析整理,实现从分散的知识点到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思维,构建有关气体制备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探究,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本课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教师要考虑到虽然学生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较弱,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
让学生形成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掌握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3.了解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掌握如何根据原理选择装置及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了解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认识到工业上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重大突破,认识到二氧化碳用处很多,引出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过渡到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提问】1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1)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2)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 2=====点燃CO 2 (4)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C+2CuO=====高温2Cu+CO 2↑【提问】2确定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因素?制得的气体是否较纯;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反应是否易操作;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作业【知识梳理】【A基础过关】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石灰石和稀硫酸D.石灰石和浓盐酸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确定其装置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物的状态B. 反应条件C. 气体的性质D. 气体的用途3.下列CO2的制取、收集、验满、检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B.收集C.验满D.检验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中,正确的是()A. 都需要加热B. 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 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B能力提升】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B.用装置①制取CO2,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C.用装置③收集CO2,气体应从管口b通入D.收集CO2可以用装置④6.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①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通过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__组合而成的装置。
7.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深究,取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
请完成下列计算内容:(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步骤)【C探究实践】8.家庭小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实验材料:生鸡蛋、白醋、杯子实验步骤:向杯子中加入一个生鸡蛋,向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白醋,需要没过鸡蛋。
观察鸡蛋表面的现象现象,等待24h后取出观察。
同学们课下时间完成这个小实验,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气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气体。
另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2.教学课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图片和动画。
3.教学资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的来源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它们的制法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演示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培养学生严禁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
2+H
2
O=H
2
CO
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
2CO
3
=CO
2
↑+H
2
O
③与石灰水的反应
CO
2+Ca(OH)
2
=CaCO
3
↓+H
2
O(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3.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气体肥料;③灭火;④“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⑤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第1课时【基础达标】1.(2024·无锡·)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需要选用的仪器是()A.锥形瓶B.导管C.集气瓶D.酒精灯2.(2024·陕西)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装试剂C.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体产生,原因可能是()A.锥形瓶橡胶塞处漏气B.没有加热C.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D.加入的是稀硫酸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③收集气体④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5.(2024·忻州三模)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颈漏斗可用来添加稀硫酸COB.可选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2CO的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C.收集2D.先将水注入锥形瓶液封,再检查气密性6.实验课上,同学们想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一)制取CO2(1)实验药品:;(2)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验满方法:;(4) CO2集满后如何放置:。
【问题与交流】(5)为保证成功制取CO2,需注意:。
(任写一条)7.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验和验满”。
(1)如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仪器和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了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缺少的仪器名称为,缺少的药品名称为。
(2)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下同),期中操作有误的是。
8.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试剂,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素养目标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阳光和水,也离不开二氧化碳。
在前面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取了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二、推进新课[过渡]请同学们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然后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归纳总结]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②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CaO+CO2↑;③2CuO+C2Cu+CO2↑等。
这些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操作较复杂,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便收集,所以这些反应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实验室有以下几种药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利用这几种试剂探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是CaCO 3)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6~147页“探究”的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等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过渡]请同学们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相关性质进行比较,并完成下表。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渔洋关镇中学王广力【知识目标】: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以实验和讨论为主,然后总结归纳【仪器与药品】:启普发生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软塑料瓶盛干燥的二氧化碳、试管架、烧杯、二氧化碳气体(2小瓶、1大瓶)、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烧杯中台阶蜡烛、1喷壶盛稀醋酸、1喷壶盛水、干燥的石蕊小花4朵、(可增加平衡纸袋倒CO2实验)。
【情景导入】多媒体动画播放: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奇怪的溶洞,一个名叫“波曼尔”的探险家牵着狗进入洞内,狗很快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安然无恙。
当地人把这个洞叫做“屠狗洞”。
探险家为此,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行探究:“为什么狗进屠狗洞会窒息而死,而人没事呢?波曼尔拿着火把再次进洞察看,只看见许多的钟乳石和石笋,里面比较潮湿.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波曼尔把火把接近地面,火焰渐渐变小,最后熄灭。
在里面呆时间较长以后,波曼尔也感觉有点闷。
波曼尔用几个较软的塑料瓶收集了几瓶洞中靠近地面的气体,给其中一瓶灌了半瓶水,盖上瓶盖摇了摇,瓶子马上瘪了;给另一瓶注入了澄清石灰水,轻轻一摇,马上变浑浊了。
他恍然大悟。
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板书课题】课题3 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我们桌子上有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先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课题3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实验的总结,归纳,使学生掌握CO
的性质。
2
3.以学生实验为切入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存在,再从社会视觉分析其利用,体现化学与4.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觉观察CO
2
社会的关系。
的介绍,增强环保意识。
5.通过对温室效应之一CO
2
教学重点:CO
性质的学习。
2
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归纳分析CO
2
教学关键: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新旧知识联系,由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学法:实验探究式、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法:启发式、指导阅读
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设置情境]:图瓦卢因温室效应全国搬迁的新闻报道
[设疑]:通过这段新闻阅读,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设疑]:二氧化碳除了引起温室效应外,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还产生哪些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CO2用于灭火、制汽水……
[多媒体展示]:⑴汽水⑵人工降雨⑶舞台云雾⑷化工原料⑸气体肥料
⑹灭火⑺温室效应⑻光合作用原料⑼不供应呼吸⑽制冷剂[设疑]:其中CO2引起不利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 :温室效应、不供给呼吸
[问题讨论]:登山时发现一废弃的山洞,能否贸然进入?为什么?怎样检验?
[多媒体展示]:检验方法
[设疑]:CO2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有利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汽水、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灭火、光合作用原料、制冷剂
[设疑]:其中灭火利用CO2哪些性质呢?
[演示实验]:向盛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 :CO2不助燃也不可燃,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讨论]:设计哪些实验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学生设计并操作]:向土天平一端塑料杯中倾倒CO2,
将充有同体积空气和CO2气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实物展示]:一瓶汽水
[设疑]:这瓶汽水中含有什么气体,静置的一瓶汽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问答]:汽水中含有CO2 气体,CO2气体溶于水中。
[讨论]:设计实验证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学生操作]:向盛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倾倒水
[引导]:打开瓶塞向塑料瓶中倒水过程中CO2气体易逸出瓶外,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怎样改进实验呢?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用针管向盛有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水
[设疑]:CO2气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CO2气体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实验引导]:向用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花上喷稀盐酸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学生讨论]:设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
[学生实验]:向盛有水的试管中通入CO2气体,然后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疑问]:这个实验不能充分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是溶于水的CO2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还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实验改进]:取三朵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第一朵小花上喷上水,第二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小花先喷上水,然后放入盛有
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演示实验]:对比实验
[多媒体展示]:对比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学生板演]:CO2+H2O== H2CO3
[实验设疑]:若将变红的小花用电吹风加热,红色又变为紫色,为什么?
[学生回答]:紫色小花中没有碳酸
[学生板演]:H2CO3 == CO2↑+H2O
[实物展示]:自制的干冰和冰
[讨论]:鉴别干冰和冰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演示实验]:将干冰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讲解]:CO2+Ca(OH)2== CaCO3↓+ H2O
[讨论]:干冰的主要用途
[多媒体展示]:舞台云雾
[设疑]:屏幕上的云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干冰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发生了升华
[讲述]:根据以上对二氧化碳知识的学习,请大家分析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入]:今年秋天我市气温一直较高,其原因之一是温室效应
[指导阅读]:1)什么叫温室效应?
2)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3)温室效应引起的危害
4)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温室效应?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
[问题讨论] :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料的分析。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论文
2.完成P119页的家庭小实验
[板书设计]:二氧化碳
一、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CO2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2.CO2的化学性质
① CO2本身不可燃,且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
② CO2与水的反应
③ 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