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定额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或蒸发皿法)

大量的灌溉试验资料表明,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的水面蒸发又是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腾发量与水面蒸发都是水汽扩散,因此可以用水面蒸发这一参数估算作物需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0E ET α= (式2-1) 或

b E ET +=0α (式2-2)

式中: ET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计,mm ;

0E ——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计,mm ;0E 一般采用80cm 口径蒸发皿的蒸发值,若用20cm 口径蒸发皿,则20808.0E E =;

α——各时段的需水系数,即同时期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比值,一般由试验确定,水稻α=0.9~1.3,旱作物α=0.3~0.7;

b ——经验常数。

由于“α值法”只需要水面蒸发量资料,所以该法在我国水稻地区曾被广泛采用。在水稻地区,气象条件对ET 及0E 的影响相同,故应用“α值法”较为接近实际,也较为稳定。对于水稻及土壤水分充足的旱作物,用此式计算,其误差一般小于20%~30%;对土壤含水率较低的旱作物和实施湿润灌溉的水稻,因其腾发量还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所以此法不太适宜。

根据资料提供的20cm 口径逐日蒸发量,可求得80cm 口径逐日蒸发量,并求出生育期内蒸发量的总和,即:

利用需水系数值α根据(式2-1)可求得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总和,根据地区生育期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分配比,可得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根据生育阶段天数的不同,将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平均到每天,即逐日耗水量,则求得各生育阶段的逐日耗水量。

2、水量平衡方程

ET M K P W W W T t -+++=-00,

式中:W t 、W 0 :时段初和任一时间t 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 T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 0 :降雨入渗量,即有效降雨量。本灌区的降雨入渗量可根据降雨量与次降雨有效利用系数求得。即以连续降雨日期中降雨最大的日期为降雨日期,降雨量为该阶段的降雨量之和P ,用该降雨阶段雨量之和乘以次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即P 0 = σP ,σ选取原则如下:次降雨量P (mm )< 5, σ=0 , P=5~50 , σ= 1.0, P=50~100 , σ= 0.9, P=100~150 ,σ= 0.75 , P>150,σ=0.70。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用所占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的百分数表示,这里忽略不计。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

ET :时段t 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已由第一步计算求得。

3、灌溉定额即允许储水深度上、下限的计算

式中:m —灌水定额,m 3/亩;

H —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m ;

γ—计划湿润层内土壤的干容重,t/m 3;

—时段内允许的土壤最大含水率和最小含水率,

即:当土壤中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下限时,需要灌水;当土壤中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时,需要排水。因此实时土壤中含水量h表达式为:

式中:h t+1,h t—t+1,t时土壤中的储水深度,mm,在不同生育阶段,h>h max,则排水,h

式中:h初始—土壤初始含水量,mm;

h s—土层深度,mm,按照生育阶段不同而选取;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