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味经典诗词,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唐代诗人诗词:王之涣《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杜牧《清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宋代诗人诗词: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李清照《夏日绝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国学经典选段和诗词。
2. 难点:理解国学经典和诗词的含义,学会欣赏、品味经典诗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经典诗词的优美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10分钟进行诗词学习。
2. 每个选段和诗词学习一周,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3. 每周进行一次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选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弟子规》选段。
2. 难点:理解《弟子规》选段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安排:1. 20分钟进行《弟子规》选段诵读,10分钟进行选段内容讲解。
2. 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含义,分组讨论。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例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文言文等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
3.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
三、教学步骤:1. 熟悉国学经典:a. 通过讲解、解读和讨论,让学生对选取的国学经典有初步了解。
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背诵国学经典:a. 分阶段进行背诵,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背诵。
b. 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背诵方式和技巧,如利用卡片、录音等工具进行背诵。
3. 朗读练习:a.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b.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互相听评、自我调整,提升朗读水平。
4. 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a.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
b.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分享活动,让学生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互相评议和分享学习心得。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诵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书籍和电子资料。
2. 朗读比赛和分享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注:以上仅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的一个例子,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选择:(1) 《三字经》:通过诵读三字经,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价值观。
(2) 《百家姓》:通过诵读百家姓,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姓氏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3) 《弟子规》: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4) 《论语选读》:通过诵读论语选读,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2. 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和基本内容。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诵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节奏的掌握。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诵对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反思总结: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分析诵读的体会和感悟。
三、教学计划:1. 第一周:《三字经》(1) 课前导入:观看《三字经》的动画片,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整体诵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段朗诵和对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反思总结:课后让学生思考《三字经》中的道理,写下学习心得。
2. 第二周:《百家姓》(1) 课前导入:观看《百家姓》的视频,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姓氏的整体诵读,掌握音节和发音要点。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朗诵不同姓氏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评价。
(4) 反思总结:课后让学生思考姓氏的文化意义,写下自己的感悟。
3. 第三周:《弟子规》(1) 课前导入:介绍《弟子规》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整体诵读,注重体会文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王英新一、指导思想:国学课程的开设初衷是吟诵经典诗词,目的在于博闻强记、传诵经典,加大孩子们的经典积累量,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诵读、吟唱、熟背诗词经典,博闻强记,获得经典的熏陶。
2、具体目标:(1)通过课堂实践、组内教研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探索出更生动、更有趣,最适合孩子学习国学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诗词的魅力,大量积累经典诗文,丰富文化底蕴。
(2)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多形式诵读法和速读法针对难易不同的诗文予以不同的教学方式。
(4)在快乐诵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一、五年级的教材为校本课程,一年级35首古诗词,其中诗20首,词7首,经5篇,文言文3篇;五年级共编入38首古诗词,其中诗20首,词10首,经5篇,文言文3篇,选取的古诗词以名家名篇为主,特点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诗词本身的节奏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具体措施1、精心备课:认真备好课,从诗词本身、作者生平、背景资料多个角度入手,对诗词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想满足学生不断地需求,教师就得是源泉。
2、简单上课: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听音频、看视频等简单快乐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情感,达到博闻强记、传诵经典的目的。
具体措施设想如下:(1)课前三分钟创新,在行礼、复习旧知、身心调整中平心静气,为整节课做准备。
(2)课堂上教学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吟诵。
一年级在诵读、看视频的基础上重在吟唱;五年级在诵读、听音频、看视频的基础上了解一定创作背景,感悟作者情感。
(3)根据诗词经文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对诗词教学分为精读和速记,节约时间,做到量的积累。
3、认真教研:在科组长的领导下,认真开展组内教材研读工作,备出有可行性的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朗诵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通过分节诵读和解读,让学生熟悉《弟子规》中的规范行为准则,例如尊长、孝顺、友爱、守时等。
2. 《三字经》:通过分节诵读和解读,让学生熟悉《三字经》中的基本知识和道德伦理观念,例如天地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
3. 《百家姓》:通过分节诵读和解读,让学生熟悉《百家姓》中的姓氏知识和家族传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教师引导和相关影视资料展示,介绍国学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分节诵读: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分成适当的节段,让学生逐节诵读,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读。
3. 解读讲解:教师对每个节段进行详细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意义和道德准则。
4. 反复练习:将诵读和解读结合起来,反复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
5. 朗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练,可以是个人表演或小组合作演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总结回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国学经典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
评估方法:1. 口头表达:通过诵读和解读,教师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正确发音、流利朗读和准确表达等。
2. 表演评估:对学生的朗诵演练进行评估,包括语调、节奏、感情表达等方面。
3. 写作评估: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国学经典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的纸质书籍或电子版。
2. 影视资料:相关国学经典的动画或影视作品,可以用于引入和解读。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要求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的国学作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2. 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出其中的主要内容。
3.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古代经典的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4.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价值观念。
三、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引入经典作品(2周)1. 第一周:介绍国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二周:选择一两个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并请学生阅读和简单背诵。
第二阶段:学习和掌握经典作品(4周)1. 第一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经典作品,并讨论其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第二周: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第三周:逐段学习和背诵经典作品,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诵读。
4. 第四周: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口头表达,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阶段:学习和理解古代诗词(4周)1. 第一周: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阅读和解析,了解其中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 第二周: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进行背诵,并进行表演。
3. 第三周: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4. 第四周: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诗词的感悟和赏析文章,展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第四阶段: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周)1. 第一周: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和古代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2. 第二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短文。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和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越发令人思考,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部分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
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注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达到目标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
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
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____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____名,二等奖____名,三等奖____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
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
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202X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1.经典选材(1)《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大学》中的经典语录: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己亥杂诗》中的经典诗词:如:瘦薪饥鸟,弃巢去矣。
2. 经典故事(1)《孟子》中的经典故事:如:梁惠王问政于孟子,问连横布衣和丧马之不仁的事。
(2)《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二、教学步骤:1. 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1页/共4页(2)播放相关国学经典诵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经典诵读(20分钟)(1)学生跟随教材或PPT一起诵读经典语录和诗词。
(2)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经典解读(30分钟)(1)教师解读经典语录的含义和意义。
(2)学生讨论经典语录背后的哲理和智慧。
(3)教师讲解经典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4)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故事的教育意义。
4. 学生表演(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和故事演绎。
(2)学生自由发挥,增加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5.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2)提醒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
2. 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教学方法。
3.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探究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诵读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3.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4. 学生的个人创造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PPT。
2. 国学经典诵读视频。
3. 班级分组讨论和表演所需材料。
4. 教室多媒体设备。
第3页/共4页六、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1. 学生的年级和年龄适宜。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国学教学以亳州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国学经典》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正确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六、教学进度:每周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每周背诵一篇,期中期末两周,复习2周,本学期共背诵15篇古诗文。
1、礼记.大学一 P22、论语.颜渊 P153、冬夜读书示子聿 P344、训学斋规 P365、从军行其一 P40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P417、示儿 P438、诉衷肠 P459、池州 P4610、赠梁任父同年 P4911、登金陵凤凰台 P5612、大林寺桃花 P6013、淮上渔者 P6114、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P63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P65。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马楼小学李亚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
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