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周工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提高对工业文明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史料实证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2.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取得的成就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工业革命: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 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讲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5. 分享成果: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小组讨论的成果,促进课堂交流。
6.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文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工业化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史料实证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历史资料时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解释历史现象能力:评价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化进程,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短文。
2. 思考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工业化的认识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葫芦丝精彩教案(五周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周:认识葫芦丝,学习基本吹奏方法,熟悉音阶指法。
2. 第二周:进行简单的旋律练习,掌握基本节奏。
3. 第三周:学习音阶吹奏,提高音准和指法熟练度。
4. 第四周:练习吹奏简单曲目,培养音乐表现力。
5. 第五周: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葫芦丝的基本吹奏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吹奏练习,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阶指法的熟练运用,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教学重点:基本吹奏方法的学习,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葫芦丝、音乐教材、电子琴、音响设备。
2. 学具:葫芦丝、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周:①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葫芦丝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优美音色。
②基本吹奏方法讲解与示范。
③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吹奏。
④随堂练习:吹奏基本音阶。
2. 第二周: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②学习基本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③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节奏为例,让学生模仿。
④随堂练习:吹奏简单旋律。
3. 第三周:①复习音阶和节奏。
②学习音阶吹奏,进行音准和指法训练。
③实践情景引入:以大自然中的声音为例,让学生模仿。
④随堂练习:吹奏音阶。
4. 第四周:①复习前三周所学内容。
②学习吹奏简单曲目。
③例题讲解:分析曲目结构,讲解吹奏技巧。
④随堂练习:吹奏简单曲目。
5. 第五周:①综合复习。
②进行小组合作,吹奏曲目。
③展示环节:每组进行吹奏展示。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周:认识葫芦丝,基本吹奏方法。
2. 第二周:节奏训练。
3. 第三周:音阶掌握。
4. 第四周:简单曲目吹奏。
5. 第五周:综合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每天练习音阶和节奏。
②吹奏所学曲目。
③收集生活中有趣的节奏,模仿并分享。
2. 答案:①音阶和节奏练习:根据教材进行。
第五单元 5.5 工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
2.了解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掌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及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生活,进行一次工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简要绘出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
2.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分析判断我国工业发展的新趋向、新变化。
德育目标1.从工业的发展史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并领会人类应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2.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渗透素质教育。
●教学重点1.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工业的发展历程。
2.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联系实际工业生产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工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变化,把自己置身于工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中,了解工业生产情况。
2.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归纳、总结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及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把工业的生产过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阶段。
●教具准备当地工业企业的相关生产资料,新闻报刊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采用投影仪灵活投影一些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半部分内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农业生产活动,从中我们了解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人类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离不开农业这个最基本的生产部门。
作为人类生产活动之一的农业生产,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与地理环境发生关系,如农业与土地、气候、水、地形、劳动力、政策、市场等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前几节所学的“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和农业生产相对应的工业生产,同样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基础部门,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从本节课开始,来逐步学习本单元的后半部分内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工业生产活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工业·学程周——参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工业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3. 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2. 教学难点: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工业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讲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让学生对工业生产有深入的了解。
3.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生产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5. 总结:通过视频和图片,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工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3. 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工业的短文,分享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2. 画出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图。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工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对工业生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次进行此类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对工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参观”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之参观环节一、参观前的准备1. 预习工作:在参观前,教师应提前向学生发放预习资料,包括工业企业的基本介绍、生产流程图、安全须知等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参观的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五章牛的生产第四节乳牛的饲养管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犊牛的消化特点;熟悉乳用犊牛、育成牛、泌乳牛、干乳牛的饲养方法。
2.技训目标:能合理制定犊牛的培育方案,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奶干乳、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乳、干乳技术2.教学难点:奶牛的干乳技术三、教学方式:讲授四、教学课时:16 课时五、教学内容(一)犊牛的饲养管理1.犊牛培育的意义(1)提高牛群品质与生产水平(2)从病牛群中获得健康的牛群(3)力争全活全壮,不断扩大牛群数量2.犊牛的消化特点初生牛犊瘤胃容积很小,皱胃容积相对较大。
缺乏胃液分泌反射。
三周后开始反刍。
2.乳用犊牛的饲养(1)哺喂初乳①初乳的特殊作用:营养丰富、防病免疫② 哺喂初乳量及方法:初生30 ~ 60分钟内,1~1.5 kg,每日体重的~。
用乳瓶。
(2)哺喂常乳①每日体重的②哺喂期:3〜4月(3)提早喂给植物性饲料① 干草② 精饲料③ 多汁饲料④ 青贮饲料( 4)供给充足的饮水:1~2 周温开水, 2 周以后用清洁的凉水4.乳用犊牛的早期断乳( 1)早期断乳的主要优点①节约商品乳②降低犊牛培育成本③ 节约过去力④ 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发育⑤ 提高成活率( 2)早期断乳的措施①代乳料的配制与饲喂方法②早期断乳的方法:初乳期 3 ~ 7天;人工乳:7天~断乳( 45~60 天)。
( 3)犊牛早期断乳的饲养方案级同上5.犊牛正常断乳饲养110 天断乳(全乳);45~ 60 天断乳(初乳、代乳料、人工乳等) --目前钓竿这用6.乳用犊牛的管理( 1 )哺乳卫生( 2)犊栏卫生:(3)运动10天后每天2小时以上( 4)刷试1~2次每天( 5)保健护理消毒、清洗、添加乳酸(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6 月龄以后)1.育成牛的饲养(1)6月龄〜1周岁是性成熟期(2)12月龄〜18月龄消化器官更加扩大(3)128 月龄〜24月龄交配受胎,生长速度减慢 2.育成牛的管管理公母分群,刷拭、运动、配种、乳房按摩(三)乳用牛的饲养管理1.乳用牛的生产力评定( 1 )影响乳用牛生产性能的因素① 品种和个体② 年龄和胎次③ 体型大小④ 初产年龄与产乳间隔⑤ 泌乳阶段⑥ 干乳期长短⑦ 挤乳与乳房按摩⑧ 疾病与药物⑨ 饲养管理⑩ 产犊季节和环境温度( 2)乳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指标: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饲料转化率、排乳速度、前乳房指数等。
2016学年第二学期浙教版劳动与技术南北湖小学伊星成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都来自农村,有较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
教材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能在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同时,齐整内容的安排富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在生活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与组织上体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目的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设计的意识,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设计能力。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直线绣第二周曲线绣第三周平面绣第四周让小风扇转起来第五周给小风扇装支架第六周让小风扇更强劲第七周铁丝花篮的制作第八周铜丝纸巾盒的设计第九周铜丝纸巾盒的制作第十周帆船的探究与设计第十一周热风帆船模型的制作第十二周热风帆船模型的调试与改进第十三周回力车的设计第十四周回力车的制作第十五周让回力车开起来。
小学五年级劳动与实践上册教案五年级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二、本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也较强。
三、二、教材分析:四、本课程安排了十五个课时,内容涉及很广。
包括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
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五、三、教学要求六、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七、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八、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九、四、教学措施:十、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结合一些班队活动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五、课时安排:第一周叠衣服第二周穿松紧带第三周洗头第四周擦地板第五周给饭菜加热第六周盛饭端菜第七周泡方便面第八周学会使用圆珠笔第九周整理书桌第十周学会乘搭交通工具第十一周学会使用剪刀第十二周布贴画第十三周制作书签第十四周泥塑水果第十五周美化校园2010年9月一、叠衣服课题:叠衣服备注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具准备:上衣一件,长西裤一条,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根据课文开头的一段引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