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微专题作文书写讲义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554.87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我是“不成器”的孩子据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
..都瞪.成了乒乓球夸张了的神态描写。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我”的动作描写.精当传神。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语言描写.扣住题目。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
爸妈认为这一次“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也终于高兴了起来。
“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来年。
再写语言。
三年级时.我的兴趣不知怎么地转向了泥塑.用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巴。
爸妈扔了几次泥巴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
“这孩子.真不成器!”语言描写.遥相呼应。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所有人都叹息。
其实呢.我的成绩还不错.年级中上等。
只是跟他们的期望值差得有点远.他们都指望着我“做官”呢。
可我呢.连个小组长都不是。
初三了.成绩进入年级前十。
有一天突然走火入魔.要搞什么家庭化学小实验.置备了很多瓶瓶罐罐.冲破爸妈的围追堵截.竟然坚持了小半年。
那些日子.爸妈常常无缘由地叹息.有时我则无厘头地接茬儿:“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啊!”有神态.有语言。
语言由“我”说出.有点喜剧效果。
还好.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重点。
第10讲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微点拨(一)锁定题旨,先声夺人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主题思想无疑就是文章的灵魂了。
将主旨明确于文章的开篇之处,开宗明义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考生出现入题缓慢,切题无序,甚至偏题、跑题的现象。
下面我们结合选文示例,学习这一类开头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就是指在文章起始之时就点明题旨,直接交代文章所写的人、事、物,开宗明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其优势在于入题迅速,节省笔墨,便于读者及时把握文章核心。
比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的开篇:“蔚蓝的王国啊,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文章直接切入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青春、幸福的热切期盼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再比如拉美现实主义诗人达里奥的《笑声》,开头仅用24字:“笑声是生活的点缀。
笑容可掬的人,一般都是身心健康的人。
”寥寥数语,奠定了文章基调,展示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
2.阐释题目这种开头首先从自选角度出发,对文章题目或者所给材料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简单的解读,在剖析中得出中心思想,自然切入主题。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主旨集中,与写作对象结合紧密,便于文章的进一步展开。
比如余光中的《猛虎与蔷薇》:“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力量中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作者通过阐释,向我们明确了题目的内涵意义。
3.引用起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诗词歌赋、名言佳句、俗语民谚甚至典故轶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趣味。
恰当而又合理地引用,会在展示我们扎实丰厚的日常积累的同时,使我们的开头意蕴饱满,气象宏大,有利于中心思想的强化确立。
比如高考满分作文《雨意》的开头,引用诗句开篇:“雨,向来是诗人作家抒情咏物的载体。
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使雨有了思想;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使雨有了感情;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使雨有了灵性。
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满分佳作冬日的阳光和我有关一考生记忆里常常出现一幅画.年轻的妇人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一个小女孩趴在妇人的膝头.冬日里珍贵的阳光使她昏昏欲睡。
妇人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慈爱地望着膝头的孩子。
那是年幼的我与母亲。
大约是五六岁的光景.我总是很依赖母亲.一天到晚缠着她.以至于母亲常常半是抱怨半是自豪地对人说我太“黏人”了。
过去的冬天很冷.家中并无空调、取暖器一类的东西。
于是每到午后.母亲忙完家务.就搬张藤椅坐在院中.一边晒晒太阳.一边给我织着毛衣。
陪伴她的是我和一只黄色的花猫。
那些日子真的很温暖.听着毛线球在塑料袋中随着母亲的织针快乐的跳动声.逗着花猫从东跳到西.从西跳到东.我心中充满了安宁与温馨。
如今.我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趴在母亲膝头酣睡的小孩。
母亲也日渐衰老.岁月在她原本光洁的额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晒晒太阳对于高二的我来说.近乎一种奢侈.何况家中有比太阳更暖和的空调。
而今天.我从房间走出来.伸伸懒腰.打算享受一下难得的假日里的午后阳光时.竟然发现母亲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睡着了。
她靠着椅背.像个孩子一样蜷缩其中.头斜歪向一侧.随着均匀的呼吸有起伏地微动着。
过去她引以为自豪的黑亮秀发里.竟爬上了不少银丝.在温暖的冬日阳光下.闪耀成金色。
望着母亲酣睡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这几天因为老太太过世十周年.母亲实在太累了.不停地张罗这张罗那.连觉都睡得很少.以至困成这样。
母亲患有一些腰酸腿痛的小毛病.为此她烦恼不已。
可她却随时准备为我牺牲一切.且不要什么回报.只管无怨无悔地付出。
我不能不汗颜。
现在我能给父母帮上的忙实在有限。
他们也不需要我帮什么忙.只需要我懂得体谅.懂得理解;他们只期望我尽快成才。
当和母亲顶嘴.或者与父亲赌气时.猛然看到他们那又白了许多的头发.那深陷进额角的丝丝褶痕.我就悔得直想扇自己的耳光。
理解父母的艰辛.或许比不上读一部巨著悟出条条真理的意义重大。
但是当父母忙了一天后.我会为他们冲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会对他们轻轻地问候.会为他们捶捶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会干以前总觉得那么不起眼的小事情。
专题九精巧构思(记叙类)(2016·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烟火蓝边碗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单刀直入,摆出描写对象,引出写作线索。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布置新居。
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叙写买碗的经过。
衬托一:种类繁多,为何单选蓝边碗?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选造型独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
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衬托二:风格多样的都看不上,为下文写蓝边碗蓄势。
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的眼帘。
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许久。
蓝边碗在层层铺垫、蓄势中终于现身了。
为何?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盛放了父亲的记忆的碗。
解释原因一:此碗盛放了父亲的记忆。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上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
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
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
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的喜欢。
解释原因二:此碗在细节上有改良与创新,暗合材料内涵。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
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解释原因三:虚写此碗盛放的生活烟火味。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讲义本章包括以下专题:专题一审准题意专题二辩证立意专题三妙拟标题专题四善分论点专题五精准用例专题六深刻说理专题七形象说理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微专题作文书写专题一审准题意——读准材料,把握核心1.(2015·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①请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找出一个核心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键词:智慧、经验、能力、境界、景象。
核心关键词:智慧。
②什么是“智慧”?请说说其内涵或特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智慧,是心理对待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
两者的联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因此,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再具体点,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
只有准确理解了“智慧”的内涵或特质,才算准确理解了题意。
(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绘声绘色,生动丰满(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我是“不成器”的孩子据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
..都瞪.成了乒乓球夸张了的神态描写。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我”的动作描写,精当传神。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语言描写,扣住题目。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
爸妈认为这一次“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也终于高兴了起来。
“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来年。
再写语言。
三年级时,我的兴趣不知怎么地转向了泥塑,用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巴。
爸妈扔了几次泥巴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
“这孩子,真不成器!”语言描写,遥相呼应。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所有人都叹息。
其实呢,我的成绩还不错,年级中上等。
只是跟他们的期望值差得有点远,他们都指望着我“做官”呢。
可我呢,连个小组长都不是。
初三了,成绩进入年级前十。
有一天突然走火入魔,要搞什么家庭化学小实验,置备了很多瓶瓶罐罐,冲破爸妈的围追堵截,竟然坚持了小半年。
那些日子,爸妈常常无缘由地叹息,有时我则无厘头地接茬儿:“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啊!”有神态,有语言。
语言由“我”说出,有点喜剧效果。
还好,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重点。
专题三妙拟标题[专题引语] 在新材料作文命题“一统天下”之际,考生在考场上总有这样的写作习惯:写好正文后匆忙起个标题。
这里,拟题的先后并不重要,问题是仓促拟题,也只能拟个大众化的题目,根本起不到“抢眼”“亮眼”的效果。
“题好一半文”“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这些格言俗语固然说明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考生上述习惯暴露出未把标题当成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问题,甚至说在深层意识里根本没有把拟题当回事。
因此,本专题试图唤醒你的拟题意识,与你一道探讨妙拟标题之法,以期让你的文章标题“抢眼”“亮眼”。
一、2018年高考作文佳题赏析1.执国之手,与国偕长(全国卷Ⅰ,广东一考生)赏析:该标题有两个大妙点,一是化用,化用《诗经》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巧妙揭示了“我与祖国同行、成长”的主题;二是拟人,把祖国比作一个人,化虚为实,形象可感。
2.一声祖国啊,热泪数行(全国卷Ⅲ,江西一考生)赏析:该标题既显主旨,又情感浓烈,令人动容;既新颖独特,又产生悬念,引人不得不阅读之,一探究竟。
3.绿荫染华夏,墨笔绘彩霞(全国卷Ⅲ,四川一考生)赏析:该标题简洁凝练,新颖别致,富有文采,尤其色彩词用得好。
4.砖瓦言,乐符语(江苏卷)赏析:该标题十分扣题,又简洁形象。
互文手法使标题表意丰富,又巧妙点出了文章的两块内容。
5.“事实”火热,“真相”清冷(全国卷Ⅱ,吉林一考生)赏析:该标题用“火热”“清冷”两个具体可感的词语来形容两个抽象的词语,收到了化虚为实之效,而且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好地突出了中心。
6.蕴浙魂,闯天下(浙江卷)赏析:该标题简洁、大气。
蕴浙魂,乘风破浪闯天下,豪气十足。
7.可喜世间真才人,循因探由度红尘(全国卷Ⅱ,甘肃一考生)赏析:2018全国卷Ⅱ作文题的拟题,想拟个出彩的相当难,该作者绞尽脑汁,拟制了这么一个合辙押韵、整齐有力的标题,一下子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开了好头。
专题10 微写作【2022】1.(2022·北京·高考真题)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
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2022·北京·高考真题)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
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2022·北京·高考真题)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021】4.(2021·北京·高考真题)微写作。
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
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
不超过150字。
5.(2021·北京·高考真题)请以“醒来的瞬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6.(2021·北京·高考真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班级要开展“缅怀革命先辈、点燃青春激情”的主题活动。
如果让你参与策划,你会在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请说说理由。
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
不超过150字。
【2020】7.(2020·北京·高考真题)微写作: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
专题二辩证立意(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
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
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
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
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
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
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
微专题作文书写
[专题微语] 说作文书写是比天还大的事儿,你可能觉得有点夸张,不以为意。
其实,你只要听听来自阅卷老师私下的心声,就可能坐不住了:我打分,一看审题,二看字,看字给分。
这位阅卷老师的话可能极端,不登大雅之堂,却道出了高考作文评分中书写影响得分的客观存在。
不少考生自以为写作水平不错,可就是在考试中得不了高分,为此十分苦恼、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定与他的书写有关。
本专题就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书写就是分数,书写就是素养
2018年高考阅卷工作一结束,便有一篇“字帖版”作文答卷流出场外。
请看这篇“字帖版”作文答卷:
这种答卷一经流出,便引发众人的热议与热捧。
这背后反映了当今高考对一手漂亮字体的渴慕之心。
这种字体的练习,必定非一日之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可以深刻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
1.书写就是印象分,印象分很大,决定生死,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存在。
请看来自2018年河南省一位阅卷老师阅卷归来写的手记:
干净、工整、美观的卷面是得高分的王牌,丑陋、潦草不清的卷面是场打不赢的“官司”。
干净、工整的卷面,会让人眼前一亮;美观、艺术的字体会让人仿佛六月里喝了雪水,那种神清气爽的愉悦感是无以言表的。
卷面好的作文,阅卷老师会想方设法地找理由给分,而卷面欠佳的作文,阅卷老师则会尽量按照最低标准给分。
卷面好坏将直接影响你作文得分的高低,尤其是在阅卷的最后几天,阅卷人进入审美疲劳期的时候。
一篇文章定生死,而生死皆由书写定。
这种情况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依然存在。
2016年江苏卷文言文选的是张岱的《家传》,他是这样记载他的祖父张汝霖的: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可见古代科举考试多么重视书写。
重视书写,是中国考试的优良传统。
2.在今天敲字替代书写的时代,良好的书写更是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之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记载的是母语,学好母语,当然要写好汉字;写好汉字,便是学好母语,这是不争的共识。
尤其在今天键盘替代书写的时候,许多人都快不会书写汉字了。
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从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做起;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培养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做起。
二、书写,你完全能做好的事
看了上面那篇“字帖体”作文答卷,有人肯定会自叹弗如,心生退意。
可是,你要想想:写此种字体,能有几人?况且高考作文不是书法比赛,但它是书写比赛。
既是书写比赛,你就得用功,不能落后。
只要在高三一年的复习里,你有意识地训练书写,虽然不能保证你的字练得有书法家的范儿,但是起码能保证写得干净,工整,美观。
1.良好书写的标准
(1)干净。
就是不涂不画。
这一点平时应该能做到。
(2)工整。
就是书写不潦草。
从字体来说,使用楷体写固然好,可又太慢,耽误时间;用行体,有笔画潦草之嫌,最好是行楷体(带点“行”的楷体),而不是楷行体(带点楷的行体)。
(3)美观。
练过字帖的字当然美观,可这不是美观的绝对标准。
所谓美观,就是用粗细合适的笔写出大小适中的让人看着舒服的字。
具体来说,从笔墨上讲,就是不浓不淡,用力均匀;从大小上讲,放在方格内不大不小,大小适中;从分布上讲,每一字、每一行、每一段乃至全篇,字色一致,字的大小一致,匀称和谐,整齐划一,就形成整齐美了。
在此,要坚决杜绝四大丑字:狂放不羁飞沙走石型、小里小气受气小媳妇型、大厦将倾印第安文型、四枝八乱树枝子型。
如果你能禁写上面肥胖型、纤瘦型、倾斜型、杂乱型文字,那么,就无限接近“美观”了。
2.别忘了标点符号书写的规范
标点符号在作文书写中好像无足轻重,也没有谁去关注过它。
可是它的书写也有规范,我国标点符号法专门讲到了它的规范书写。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类:
(1)需要写在方格左下1/4处的有:
(2)需要写在左半偏低处的有:
(3)需要占两格居中写的有:
(省略号六点千万不能分在两格内,宜居中平行,等距)
(4)特别符号的书写有:
(5)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书写要转行而恰有标点时,这时标点不必空格转行,可以直接写在该字的右下角;二是标题中的标点符号,该怎么加就怎么加,也可以采取空格的办法不加,标题后的标点符号只能加问号、叹号或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