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教材促进内涵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48.27 KB
- 文档页数:3
重点工作项目评价表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赵明昌荆汝清夏友周石寿祝张爱芳一、项目达成目标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搞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为重点,提升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合的教育。
二、采取的措施1.加强规划和指导。
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重大工作事项。
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及规划实施工作,做到明晰工作思路,把握研究方向,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提供理论研究和行动咨询服务,确保有序推进。
建立专家团队和研究工作机制。
建立建立涵盖学段、学科的专家指导队伍,加强对项目工作的指导;建立研究工作机制,一是结对指导机制,二是建立联片指导机制,三是成果推广机制。
2. 点面结合。
在整体推动的同时,小学、初中每学段遴选10所左右学校、高中所有学校为先行学校,充分发挥这些学校在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为全市所有学校提供借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先行学校小学有: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恒涛双语实验学校、豪迈小学、康成小学、朝阳小学、北关小学、东关小学、李家营小学、呼家庄小学。
幼儿园有:第一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密水街道中心幼儿园、朝阳街道中心幼儿园、康成小学幼儿园、夏庄中心幼儿园、清华国际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3. 团队领导。
一是形成校长与教师研究共同体。
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过程中,强调形成校长和教师广泛参与、平等、民主的研究共同体,通过协商讨论,共同构建学校课程教学发展的愿景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各个先行学校建立起领导团队,制定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落实。
二是成立课程编委会。
为了进一步吸收、消化、丰富国家课程,从2014年起,各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编写委员会,多元开发校本课程,并为老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引领教师进行新课程学习与实施,强化教师的课程思维,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学科的把握,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嘉兴教育学院张建芳(站长)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提供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38-39页)“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
当时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阐述,其范围界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
之后,校本课程开发的说法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如斯基尔贝克(Skilbeck)、沃尔顿(Walton)、埃格尔斯顿(Eggleston)、科恩(Cohen)、马什(Mash)等。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我国台湾省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利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杨龙立认为:学校为本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方式,也是学校内人员(校长、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家长、社区人士、地方人士、行政官员、学者、专家、有关资源单位人士)共同努力,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社区地方需求、上级单位要求及国家与中央之要求等加以综合考虑,并以研究、设计、发展、实施、评鉴及修正等途径建立恰当的适用的教材与方案,所有课程参与人员亦肩负应有的绩效责任。
尽管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不同理解,但其共识都强调以学校为本(为基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成员开发相应的课程,供学生学习之用。
简而言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开发并实施的,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类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通用5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
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
关于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精选范文多篇)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4篇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特色创新引领内涵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强国富民之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驱动内力发展;只有强有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创新的后动力。
沂源县荆山路小学高度重视特色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书香文化滋润教育发展之根沂源县荆山路小学师生们在《高山流水》古筝乐曲声中,端坐于桌旁,开始“天天练字十分钟”。
有的手执铅笔、有的手执钢笔(圆珠笔)、有的手执毛笔书写梦想、描绘未来;书写内容是我校创新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它包含了经典古诗词、故事、名言箴句等三大类四百余首(则、句)。
2300余名师生在墨香中凝神聚力地推动我校特色品牌扬帆远航。
2008年我校增设书法课,配备了专职书法教师,中、高年级成立“书法小组”,学校成立“书法社团”,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2010年又在低年级增设硬笔书法课。
但是书写内容杂乱无章,书写纸张参差不齐,面对问题,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历时三个月搜集整理经典诗词120首,励志故事80则,寓言故事30则,孝道故事40则,英雄故事30则,成语故事60则,名言箴句50条,编印成“荆山路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2100余册,并统一印制练字本,实现书法习作三统一,创成书法教育特色品牌,先后被淄博市教育局,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对学校的创新发展发挥有力推进作用。
一是师生素质显著提高。
师生们练习书法的同时,默诵了古诗词,记住了励志故事、成语故事、英雄故事、名言箴句等。
校园内说脏话,甩时髦词的人少了,出口成章、古香古韵的话语多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同学之间团结了;服务他人、感恩他人的人多了。
先后有3名教师被评为县、市级师德标兵,学校也被评为县级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学校连续4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组织奖,王太海老师连续2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白志同同学荣获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银奖,伊嫚瑜同学荣获山东省百杰小书画家称号,陈佳琳、马文瑞、白宇华等荣获2012年淄博市纪念建团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学校志愿服务队由原来不足百人猛增到600余人。
以校本教材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实效摘要:学校内涵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编写校本教材是比较直接且有效的内涵建设方式之一。
本文将以我校2016年内涵建设成果为例,围绕校本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原则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浅谈校本教材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实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材;学校内涵建设;中职英语教学实效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onno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nd improving the in-class teaching piling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Tak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our school in 2016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ositive role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in promoting the school’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y focusing on the compilation background,compilation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Key words: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Schoo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校本教材的开发能够更好地贴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开发实施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明确开发方向。
2. 教材编写:组建教师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实用性。
3. 试教实践:将编写的教材投入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内容,确保教材质量。
4. 教材审定:邀请教育专家和校内外教师进行教材审定,确保教材内容准确、合理。
5. 教材出版:经过审定的教材进行出版,准备投入教学使用。
四、实施保障1. 确保资金支持:学校应合理安排预算,确保校本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等环节的资金支持。
2.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3.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教材开发实施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五、实施效果评估学校应定期对校本教材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教师教学反馈等方式,了解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校本教材的实施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实施后续学校应建立起校本教材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教材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跟踪。
同时,校本教材的更新和完善也应该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七、宣传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动校本教材的实施,在教育教学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学展示、举办教育研讨会等方式,将校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实施成果向社会公开。
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杨利【期刊名称】《现代特殊教育》【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21-22)【作者】杨利【作者单位】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400065【正文语种】中文课程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部分,综合影响着学校组织、教师、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扇窗口,从而提升学校内涵,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盲校的培养目标是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为更好地实现这一育人目标,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大力研发校本课程,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一、研发校本课程,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一)康复训练课程:功能康复,补偿缺陷,提高适应能力1.定向行走训练。
定向行走训练是盲校对视力残疾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功能康复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校在小学段开设了定向行走课程,利用学生的听觉及其他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器具,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确定自己在一定环境中及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训练学生能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有目的、安全、有效、独立自如的行动。
不少到过学校的人看到学生的第一感觉都很惊讶:他们看起来和正常学生没有什么不同!这正是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定向行走训练的结果。
2.生活技能指导。
对学生最有价值的训练是关于生存技能的训练,而生活自理能力是最为基础的一种生存技能。
因视力残疾后家庭教育的不当,很多学生都失去了习得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入学之初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
鉴于此,学校在一年级增设了生活技能指导课,专门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听觉和触觉“发达”的特点,为他们搭建生活技能训练的平台,激发他们探索生活的欲望,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指导学生学会洗头、洗澡、洗衣服,整理寝室内务,清扫楼梯和卫生间……生活技能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生活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第一篇: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陕西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
”我校是宝鸡市职业重点院校,随着对二期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
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
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
谈开发校本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开发新教材,对教师的业务知识、专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当前的小学和初中设置了综合性强的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爱好,密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与体验,从而可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能力,展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习技能的良好生活品质。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实践操作的平台,重视课程建设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与教材,着力引导和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课程中突出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坚持以校为本的课程发展模式和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和逐步完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机制,不断拓展和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积极促进和推动新课改的实施,要以开发校本教材作为工作基础。
将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开发新教材,对教师的业务知识、专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以教师为主体开发校本教材的重要意义教材一直都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教材来展开。
而教师又是课程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有能力、有经验去开发最新、最实用的教材。
在校本教材开发的同时,可以带动现有各类教学手段的运用、课程改革、学科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推广、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研究型组织的建立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
以校为本的课程和教材开发,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学校课程的实施者、管理者、执行者,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的教学实践,参与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从而改变教师仅仅是执行者的局面,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开发校本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丰富教材内涵提高教学实效——《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思考荆州区八岭山小学李德权运用新课标理论,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丰富教材内涵。
教学中的巧妙引导,大胆放手,施以开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理解教材用活教材丰富内涵探究学习新课标指出:要让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还要充分挖掘蕴含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发挥新教材优势,丰富教材内涵,以便用好、用活教材,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为了落实新课标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时,通过熟读教材、钻研教参、访问名师教学视频,在灵活应用教材、改进教法、促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上进行了有效的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解教材,挥洒自如“商的变化规律”是新课程教材“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
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乘法和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呈现两组题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商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再通过填写表格中的商,引发学生去思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从教材的编排,我们看到商的变化规律是将变与不变作为同等重要的,让学生通过变的规律和不变的规律的探究,使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同时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步尝试,发现问题在初次教学时,我是严格按照课本的教学例题、教学顺序,依照教材呈现的三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商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再通过填写表格中的商,引发学生去思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讨论、探究变化规律后,教师小结,再引导学生填表,找出商不变规律应用。
教学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1、对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材内容是先是商变化规律,然后才是商不变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商变化规律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述,相对来说,商不变规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内涵发展
作者:王莹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吉林,桦甸,132400
刊名: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10(3)
1.陈菊华校本教材使用综合实践活动化——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循环上升、扎实有效发展[期刊论文]-学周刊C版2010(11)
2.苏云香中职教育技术探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2011(22)
3.雍照章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探析[期刊论文]-教师2010(26)
4.韦发清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3)
5.孙娇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学位论文]2011
6.张燕浅议校本教材的编写意义[期刊论文]-新课程.教师2011(10)
7.雍照章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探析[期刊论文]-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8.李冬梅.陈金聪.林松柏.王金选高职校本教材建设及其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期刊论文]-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5)
9.新课程问卷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期刊论文]-教师之友2004(2)
10.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期刊论文]-高教论坛201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jykx-zxjs201003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