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_方法与关键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316.62 KB
- 文档页数:10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一、引言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公共设施的规划中,可达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是指居民在一定时间和成本范围内到达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
它包括时间可达性、成本可达性和空间可达性三个维度。
时间可达性是指到达公共设施所需的时间,成本可达性是指到达公共设施所需的经济成本,而空间可达性则是指公共设施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三、影响可达性的因素1. 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布局对可达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就能够提高可达性。
相反,如果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公共设施集中在某些区域,就会降低可达性。
2.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公共设施可达性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缩短居民到达公共设施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可达性。
而交通网络的密度、连接性以及交通方式的多样性都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3. 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居民可能无法承担高额的交通成本,从而降低了可达性。
因此,在公共设施规划中,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对可达性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公共设施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匹配,能够将公共设施布局在居民密集的区域,就能够提高可达性。
而如果公共设施与土地利用不匹配,就会导致可达性的降低。
四、可达性分析方法1. 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交通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区域到达公共设施的时间和成本,从而评估可达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差异,并优化公共设施的布局。
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将公共设施的位置与居民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出不同区域与公共设施之间的距离,从而评估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与交通密度都在迅速增长,如今各大城市出行难、停车难、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凸显。
城市发展中,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设施的可达性也成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此,如何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达性的概念及指标可达性是指群体或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到达某个地方的便利程度。
可达性与距离、时间、成本、安全等因素相关。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站点设置、服务半径、服务频次、服务速度、优先级等。
对于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也有所差异。
比如,评价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可以综合考虑站点之间的距离、服务范围、运营时间、车辆频次、舒适度等因素;评价医院的可达性就需要考虑医疗系统的网络布局、医生数量、设备设施、三甲等级等指标。
二、常见的可达性评价方法1. 地理距离法地理距离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目标地与代表人口中心之间的距离,来反映其通勤、购物等功能服务的可达程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也比较明显,无法考虑交通拥堵等实际情况,评价结果很难精准。
2. 引力模型法引力模型法是较为实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以人流量为基础,考虑人口分布、设施数量、设施几何形状、旅行时间、距离等多项因素,综合计算得出可达性指数。
模型常用的公式有 Wilson 模型、 Huff 模型等。
该方法不仅考虑了设施与目标人口的距离,还能发现各个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网格分析法网格分析法通过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实现对区域空间的划分,在网格单元内评价该区域的服务设施可达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具备对地理特征的精细描述、具有计算精度高等特点,但是会因其基础数据精度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 交通网络分析法交通网络分析法是针对交通网络影响范围较大而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可通过GIS 等技术提取公共服务设施周围的交通网络信息,确定各个服务站点与周边道路与公交线路的联系,从而实现对设施可达性的评价。
广场和公园是人们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主要场所。
随着居民出行活动的增加,居民能否快速方便地到达公园广场已经成为选择居住小区的关键指标之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居民到达公园和广场的可达性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可达性概念由美国学者 Hansen [1]在1959年首次提出,用于表示在给定交通系统中,从某一位置到指定位置的便利程度。
目前研究可达性方法主要为空间句法[2]、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网络分析法[3]和在线地图的API 接口的路径规划服务。
杨俊 [4]、青果[5]等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轴线模型,通过Depthmap 软件运算,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可达性评价。
但空间句法比较适用于范围较小的研究区域或建筑内部。
魏冶[6]、韩姝尧 [7]、仝德[8]使用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揭示研究区内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
但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空间距离表达方式欠缺,没有综合考虑结合路网的影响。
高子晗[9]使用ArcGIS 网络分析法,通过建立服务区和O-D 矩阵对永济市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研究,但这种方法缺少考虑路网交通状况对可达性的影响。
生活圈相关理念是上海市政府在2016年首次提出,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存量规划时期,居住社区人口的构成复杂多样、居民的生活需求各有不同、居住空间的环境要求愈来愈高等问题逐渐突出。
梁启航[10]通过分析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理念和实践建设经验,提出提高居民社区生活品质的城市更新策略。
2021年6月,国家正式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对城镇社区生活圈划分层级。
摘要 公园广场是展现城市建设水平和体现居民幸福的重要指标,其可达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使用Python 爬取高德地图中住宅小区和风景名胜类型中的公园广场的POI 数据,分析住宅区与公园广场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交通路网数据,以生活圈内公园广场可达性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分析法分别对步行与骑行两种交通方式可达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滨州市城区公园多维可达性评估探究摘要: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包含距离、交通等因素外,其视觉和心理可能性也是度量居民对于公园服务的重要因素。
从交通、视觉、心理、可达性三个维度,可搭建可达性评价的模型。
本文选取滨州市主城区三个代表性公园作为评判可达性的代表,研究距离公园边界1千米区域内进行探究,在挖掘城市公园潜在服务项目价值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可达性;风景园林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景观化发展和人文性发展的。
人性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具体的幸福感。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研究对于公园资源的配置以及居民幸福感的获得,人民健康意识以及心理感受的评估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城市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意义在以往的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多采用距离因素来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对象是空间上的可达性。
近来,学者和专家在对行人、游人的行为习惯以及游园习惯的调查过程中,除了距离物理可达性这一单纯因素以外;心理可达性也是影响居民出行的重要因素。
实际生活中,在当前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物理可达性并不是影响公园服务开展以及居民游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不同的人群。
其中包括不同年龄、认知、职业、喜好的人群,对于城市可达性的感受而有所偏重。
因此,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具有维度、多样性的特点。
在测算城市公园可达性上,将尽可能包含的时空变化规律与主要因素进行融合,是提升空间利用率和人性化公园服务的基础性问题。
同时,可达性分析还能为公园建设提供定量研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二、城市公园可达性的特征(一)多维性城市公园具备公共性、景观性等多种属性在环境中能够提供空间供给欣赏景观、场所庇护等复杂的体系,在公众意识倾向上视为可达性。
交通可达性为物质方面和物理层面的可达性,且包含物理距离的长远、交通方式的区别、交通规定的设置以及停车的便利条件。
除了空间交通可达性之外,其心理以景观可达性,是吸引人们游园的当前状况。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成都市“十四五”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全域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而可达性作为评价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的有效手段[1],能够衡量居民获得公园绿地的服务机会是否公平,同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公园绿地配置是否合理。
可达性是由Hasen [2]在1959年提出的,是评估需求方获取供给方所有潜在资源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可达性运用在公园绿地分布的研究中,常见的度量方法有最近邻距离法[3]、网络分析法[4]、引力模型 [5]、累计机会法[6],以及两步移动搜索法[7]等,其中最近邻距离法将采用欧氏距离或者网络距离来计算居民到公园绿地点的距离,忽视了绿地本身的质量以及对居民的吸引力;网络分析法主要通过路径与道路拟合来计算可达性,但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引力模型虽然从供给和需求端进行考虑,但是在模型的参数定义上还是存在一定主观性;而两步移动搜索法不仅具有引力模型的优点,并且数据较易获取,方便计算,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公园绿地可达性的主流方法。
从需求点数据来源来看,选择较小的研究单元,可以有效反映区域内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差异。
因此,目前许多的研究开始采用人为处理过的规则图形,例如渔网[8]和蜂窝网[9]来进行需求点的模拟。
从道路通行数据来看,摘要 随着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公园绿地的数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可达性可以有效评价公园绿地设施布局是否合理。
本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青羊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可达性冷热点分析进一步探究了青羊区公园绿地分布的合理性。
结果显示:青羊区大部分区域可达性较低,空间差异化较大,整体呈现可达性水平由南部草堂街道向两边逐渐降低的格局,造成可达性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需求与绿地供给水平的不匹配。
基于GIS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余双燕;钟业喜【摘要】研究以城市公园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可达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南昌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生成公园可达性的时间等值圈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得知:南昌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不太合理;公园可达性较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昌北可达性优于昌南;居民需驾车前去的公园少.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它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28【总页数】3页(P15842-15844)【关键词】城市公园;可达性;GIS【作者】余双燕;钟业喜【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2+1城市绿地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城市绿地的类型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2],其中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市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并且能够发挥最大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城市绿地。
首先,城市公园及其服务已成为评价城市影响力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3];其次,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4-5]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的合理布局,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可达性(Accessibility),也叫通达性、易达性。
简单地说,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便利程度[6]。
生态学报2010,30(19):5381 5390Ac ta Ecologica S inica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刘常富1,*,李小马1,韩 东2(1.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161;2.北京市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北京 102100)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建设和谐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快速城市化,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仅关注城市公园的数量,更关心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进行游憩活动。
这对城市公园的评价和合理规划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G IS的可达性研究从公园与市民相互关系角度出发,能够较好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是评价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和服务公平性的主要手段。
多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出现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但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对数据要求不同,反映可达性的不同方面,对各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理解是选择适宜可达性计算方法进行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前提。
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常用的可达性计算方法分为4类6种,分别评述了其原理和优缺点,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同时分析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未来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城市游憩;可达性;空间分布;G ISA ccessi bility anal ysis of urban parks:m ethods and key issuesLIU Chang fu1,*,LI X iao m a1,HAN Dong21F orest ry C olle ge,S he nyang Ag ri cult ura l Un iversit y,S he nyang110161,China2Yanqi ng L and scap e G ree n i ng Bu reau,Be i jing102100,Ch i naAbstract:U r ba n parks are the m ain places for le i sure and recreation f or urban resi de nts and play significa nt r o les i n beautify i ng the cities a nd har mon i zi ng the ur ba n residents&nature.W ith the rap i d ur ba n ization a nd fast increasi ng of people s li v i ng sta ndard,ur ban residents not only year n for more ur ba n parks,but also e xpect to enjoy the m conve n i ently. T hese changes present great challe nges for urban park evaluati ng and pl ann i ng.A ccessibility analysis is a feasi b le cho i ce to address this quest i on.A ccessibility is defi ned here as ur ban parks can be reac hed or obta i ned easily or not,whic h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an m i portant eval uating i ndicator o f urban par k spatial distri bution eff i c i enc y.A s the m ai n m ethod to eval uate distribut i on efficiency and serv ice equity of ur ban par ks, accessibility can be ana l yze d by m any methods.H o wever,different m ethods are based on differe nt theories and data require m ents,reflect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accessi b ility.U nderstandi ng these m ethods a nd the ir characteristics exactl y w ill hel p us c hoose the suitablem et hod for ur ban park accessi bility ana l ysi s.W e categorized thesem et hods i nto four groups and si x types and rev ie w ed the ir theoretical basis,adva 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 lthough stat i st i c i ndex m et hod is the most w i dely used,it can only acquire so m e basic i nfor mation of ur ban par ks(e.g.percent of ur ba n par k area,urban par k area per capital)and neglect the spatial distri bution of urban par ks.Sm i ple BufferingM et hod andM i nm i um d i sta nce method are sm i ple m ethodswh i ch concern the l ocation of urban parks.The m ain disadvantage of these methods i s that they ignore the barriers bet w een ur ban parks a nd residents.Cost weighted distance m ethod m easures the total or average distance bet w een cit izens and urban par ks.U suall y distance is calculated as c ost w ei ghte d distance based on classified landscape.It assi gn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40013,3060048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2065);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L2010502)收稿日期:2010 03 16; 修订日期:2010 07 02*通讯作者C orres pond i ng author.E m ai:l li ucf898@163.co m5382 生 态 学 报 30卷eac h landscape type a relat i ve travelli ng cost and then gener ates a map of accu mu l ated cost distance.Thism ethod depends on classifi ed landscape and rel ative travelling cost but t hese val ues are usually assi gne d ar b itrarily.G rav ity M odel is based on the la w of t he grav ity.T hism et hod calc u l ates relative valueswhich are proport i ona l to recreati on opportunities of urban parks(area,recreational fac ilities)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distance bet ween ur ba n parks and residents.T hese relative values spatiall y display the ease w ith which urban par ks can be reached.H o wever it i s difficult to descri be the distance decay factor exactly.N et wor k A nalysisM ethod calculates the actual distance or t m i e cost bet ween ur ban parks and resi de nts base d on the actua l road.This method sm i ulates t he pr ocess peopl e reach ur ba n par ksmore exactl y.T here are four crit ical issues wh ic h need to be solve d duri ng ur ba n park accessi bility a nalysis:(1)sm i plifyi ng the ur ban par ks and ur ban citizens exactly,(2)sm i ulati ng t he actual resistance that peop l e w ill overco m e when reachi ng urban parks,(3)reflecting recreational attraction of ur ban parks objectively,and(4)c hoosi ng the su itable max m i u m ser v ice distance of ur ba n par ks especi a lly for differe nt groups of people.W e reco mm end that m ore effective m ethods,which not onl y take the above issues i nto acc ount,but also i nte grate the advantages o f the previous m ethods,shou l d be designed to provide m ore valuable and direct i nfor m at i on for urban par k planni ng.K eyW ords:ur ban par k;ur ban greenspace;urban recreation;accessi bility;spat i al distri bution;G IS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将接近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