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多个特大型煤炭企业
- 格式:docx
- 大小:9.63 KB
- 文档页数:2
十二五煤炭业如何转型低碳June 8th, 2022, what a day of hard work.“十二五”煤炭业如何转型低碳对于一个富煤大国,中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路径留给人们的猜想并不多: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变,需求总量继续增加;然而,面对“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作为中国能源主体的“煤老大”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低碳”转型,显得紧迫而急切;刚刚结束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透露,煤企并购重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炭科技创新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节约化、低碳化的三大推手;煤炭企业主打“兼并整合牌”全国煤炭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他强调,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来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张国宝说,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转变煤炭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煤炭工业一项关系全局的紧迫性任务;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9披露,地方保护主义、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并购主体企业所造成的负重难堪、评估标准不统一、政策跟进不及时、重组整合周期长、中介服务不到位等六大因素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拦路虎”;尽管困难重重,“十一五”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依然取得重大进步,为“十二五”加快兼并重组摸索出了有益的经验;据国家能源局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超过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超过6家,年产量5000万吨到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超过9家;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煤炭生产是一项高耗能的工作;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是实现矿井大型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便用尽可能少的能耗、物耗采出尽可能多的煤炭,实现煤炭工业的节约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呼之欲出煤炭的高效低碳化利用呼唤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根据“十二五”煤炭工业规划,我国将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使大型煤炭基地成为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和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主要载体,晋北、晋东、陕北、黄拢、蒙东、神东、云贵、新疆、鲁西、两淮、冀中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将为国家经济命脉输送主要的能源;张国宝介绍,神东、陕北、黄拢、宁东基地,将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合理布局,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加快运煤通道建设,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晋北、晋中、晋东基地,要重点做好整合煤矿升级改造,发展煤层气产业,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蒙东基地、内蒙古东部褐煤矿区重点实施煤电一体化,煤炭主要供应东北地区;“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煤炭产量逐渐向大基地、大煤矿、大企业集中,为进一步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奠定了良好基础;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7%,预计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要达到28亿吨左右;201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超过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要超过6家,年产量5千万吨到亿吨的将超过9家;“对于过去由多个主体、多个开发的矿区,国家能源局鼓励兼并整合,鼓励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说;“当煤炭资源整合遇到不同声音,国家能源局总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整合,推动力度相当大;此外,对于国家规划的煤炭基地,能源局明确了原则上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的思想;”煤炭科技奏响“黑白协奏曲”黑色的煤炭也可以变成一颗颗如珍珠般亮白的晶莹颗粒――这正是今年神华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生产出的聚乙烯,该工程也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十二五”煤炭工业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要取得新进展,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如何改变煤炭“傻大黑粗”的形象,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煤炭科技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国宝指出,“十一五”期间,尽管煤炭科技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目前煤炭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很多重大技术亟待突破;虽然煤炭科技水平总体上能适应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需要,但注入煤矿瓦斯、地压防治技术、无人采煤控制技术及工艺等尚不能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同时,国产大型综采、综掘和选煤成套装备可靠性低,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矿井提升的控制技术受制于德国、法国等外国公司,适合小型煤矿开采的成套技术装备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都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加强煤炭科技薄弱领域的突破,打破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技术瓶颈,是我国煤炭工业实现清洁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中国能源报/2010年/11月/15日/第001版“十二五”煤炭发展雏形初现供需将基本持平,拟建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企业本报记者郭力方11月9日—10日,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介绍了已编制完成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的相关内容,并组织与会代表围绕规划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广泛征求业内意见。
“规划的编制,就是要回答‘十二五’期间煤矿干多少、在哪干、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
”方君实表示。
以需定供, 38亿吨消费量将基本满足随着近期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煤炭市场长期来看结构性过剩压力的显现,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业界一直比较关心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煤炭产量目标到底该如何科学划定?即“干多少”的问题究竟如何回答。
对此,方君实表示,从煤炭市场需求量来看,规划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
他分析指出,2015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为38.8亿到43.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37.1亿到42亿吨。
国家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力度,预期能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快,会适度压低煤炭需求总量。
另外,按照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十二五”必然强化节能减排措施,须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一定指标内。
按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5%左右的目标考虑,煤炭需求总量为38亿吨,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
从煤炭生产的现状来看,预计2010年煤炭生产总量规模可达32亿吨,考虑“十二五”期间煤矿报废、衰老、减产,整合淘汰落后小煤矿等因素,到2015年煤炭产量将减少到27.5亿吨,“十一五”在建煤矿接转“十二五”建设规模,有3亿吨建成投产,再综合考虑资源整合煤矿产量增加和“十二五”新开工煤矿建成投产,可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日期:2010年4月25日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公司基本情况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司)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煤能源)和新疆兵团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六师国资公司)共同出资于2008年8月21日组建成立。
注册资金11000万元,其中:中煤能源货币出资56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农六师国资公司出资5390万元,以106煤矿评估净资产出资,其中货币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公司注册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
2009年12月25日,中煤能源将持有的天山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能源),公司成为上海能源控股子公司。
公司成立是基于中煤集团发展战略以及促进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凭借公司的运作平台,投资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
该项目投资概算58193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贷款30000万元,股东出资28193万元。
建设期2010.1-2012.6年。
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业务发展现状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业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煤炭地质勘查完成了106煤矿12.799平方公里的地质勘探工作,探明资源储量2.21亿吨,为106煤矿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煤矿建设目前,公司正在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8193万元。
截止规划编制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50万元。
因106煤矿改扩建,原一号井、二号井关闭,停止生产。
3.公司发展中煤能源和农六师国资公司通过改组、改制106煤矿成立了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以106煤矿资源为基础,开发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原106煤矿将被注销,在新疆呼图壁县境内重新设立分支机构,运作原106煤矿资产以及因改扩建项目形成的增量资产。
新疆煤炭工业十一五_回顾及十二五展望★经济管理★新疆煤炭工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展望胡隽秋(新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能源与交通研究所,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摘要回顾了新疆煤炭工业“十一五”的成就。
认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疆由适度开发的自给区和能源供应的战略后备区,转变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纳入国家能源供需平衡体系,新疆煤炭工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对“十二五”新疆煤炭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基本描绘。
关键词新疆自治区煤炭工业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AXinjiang coal industry: review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and prospect of Twelfth Five-year PlanHu Junqiu(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Division,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AutonomousReg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Urumqi, Xinjiang 830002,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achievement of Xinjiang coal industry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It is proposed that at the first year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Xinjiang trans-forms from a self-supporting area with moderat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reserve area for ener-gy supply, to the 14th large coal bases which are national key constructions, and is subsumed intothe national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ystem. Xinjiang coal industry is at importantturning point for rapid development.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task and plan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Xinjiang coal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welfth Five-Year Plan".Key words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coal industry, review, prospect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2·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
26︱·2011.02“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应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现代煤化工以示范为主,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
我国“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发展全攻略文/ 李大庆 王乐意 陈继军 孙鹏“十一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多项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特别是世界首套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全部完成,成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各省煤化工规划的陆续出台,一场现代煤化工的产业链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记者了解到,全国有近20个省(区、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
根据各省的初步规划数据,总投资额将超2万亿元。
合理发展煤化工是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煤化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从传统煤化工上来看,我国传统煤化工行业面临着普遍的产能过剩,像焦炭、电石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十分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从现代煤化工上来看,近年来,国内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石油代替产品的现代煤化工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现代煤化工往往对资源、环境等方面要求较高,但是一些地方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都希望能够提前进行产业布局。
我国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顺行业的栏目邮箱:qiti168@发展秩序,在传统煤化工方面,开展行业内的重组整合,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行业的整体产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深挖产业链的下游,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在现代煤化工方面,则应该以示范为主,消化和吸收现代煤化工的关键性技术,加快行业装备的国产化程度,通过大量的示范试点工程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于国家规划的煤炭调入区严格限制煤化工的发展,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综合的考虑资金、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规划的发展现代煤化工。
“十二五”重点任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指出2015 年规划产量控制在39 亿吨左右,鼓励制煤、电力等行业参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煤炭司司长方君实透露,五大电力集团之中或有企业可以迈进亿吨级俱
乐部,成为下一个神华.
《规划》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15 年生产能力41 亿吨/年,形成10 个亿吨级、10 个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 家以内。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被列为十二五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将通过兼并重组,
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 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 万吨/年以上。
《规划》要求,兼并重组将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
求,以矿区为单元制定方案,实施兼并重组,减少开发主体。
山西、内蒙古、
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
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
《规划》不仅鼓励制煤企业参与兼并重组,还明确提出电力、冶金、化
工等行业企业均可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规划》称,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由于火电亏损,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发电集团对于参股以及自建
煤矿热情高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电力企业假如愿意向煤炭行业发展,只要符合政策和能源发展方向,国家是支持的。
方君实表示,五大电力集。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行业发展取得新成绩1、煤炭供应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大型煤矿比重增加。
2015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08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1050处,比2010年增加400处,产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7000多处,比2010年减少了4000多处,产量比重由21.6%下降到10%左右。
大型现代化煤矿比重不断提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14个大型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3%左右,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产量超过亿吨的煤炭省区8个,产量比重84.1%,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提高。
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8.68亿吨,占全国的23.6%,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前8家企业产量13.1亿吨,占全国35.5%,增加了5.4个百分点。
神华、同煤、山东能源、陕煤化、中煤、兖矿、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业产量超亿吨,比2010年增加4家,产量14.1亿吨,占全国的38.2%,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煤炭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煤为主,电力、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横向重组、纵向延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5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6左右。
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超过60%以上。
2、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煤化工“十二五”示范工程促进产业升级国内的煤化工发展情况错综复杂,既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又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了《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其中也提到煤炭企业要兼并重组、大型化,这也将对煤化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发展煤化工保障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近日表示,现代煤化工和传统煤化工有很大的不同。
现代煤化工技术对煤炭综合利用更加高效,是非常有前景的。
现代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以及煤制醇醚燃料等,它们都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在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背景下,新型煤化工显得尤为重要。
煤炭分析师李廷认为,因为油、气需求增长很快,国内油、气资源不足,我们发展煤化工主要还是从能源安全角度作出的战略选择。
如果说能从外面很顺利地进口到足够的油、气,价格又能够基本保持稳定,这些所谓的新型煤化工完全不必要大力推广。
其实,在外国更多的是天然气化工或石油化工。
美国煤化工产业就遭到冷遇。
美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都非常丰富,而康菲石油、GE 能源等公司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再加上美国政府实施能源多元化的战略,无论是从资源条件还是技术水平来看,美国煤化工的条件都比中国优越,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只建了大平原煤气化厂、伊士曼煤制甲醇及其衍生物等屈指可数的煤化工项目。
事实上,美国的天然气、石油、页岩气等资源同样很丰富,从而使煤化工与油气化工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金银岛公司煤化工行业主管荆常婷表示,国际油价高的时候,煤化工才能明显体现出成本优势来。
目前油价还处于刚刚跨过100美元/桶这样的临界点,煤化工成本优势还体现得不明显。
2008年的国际市场油价在上半年节节攀升,并在当年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在下半年迅速跌落,并在当年12月5日跌破每桶41美元,创4年来最低水平。
荆常婷表示,2008年原油价格上升的时候,煤化工的交易还是很活跃的,但是之后油价下跌以后,就不是很理想了。
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需定供, 38亿吨消费量将基本满足随着近期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煤炭市场长期来看结构性过剩压力的显现,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业界一直比较关心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煤炭产量目标到底该如何科学划定?即“干多少”的问题究竟如何回答。
对此,方君实表示,从煤炭市场需求量来看,规划预测,到,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
她分析指出,,中国能源需求总量为38.8亿到43.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37.1亿到42亿吨。
国家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力度,预期能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快,会适度压低煤炭需求总量。
另外,按照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十二五”必然强化节能减排措施,须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一定指标内。
按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5%左右的目标考虑,煤炭需求总量为38亿吨,比下降5个百分点。
从煤炭生产的现状来看,预计煤炭生产总量规模可达32亿吨,考虑“十二五”期间煤矿报废、衰老、减产,整合淘汰落后小煤矿等因素,到煤炭产量将减少到27.5亿吨,“十一五”在建煤矿接转“十二五”建设规模,有3亿吨建成投产,再综合考虑资源整合煤矿产量增加和“十二五”新开工煤矿建成投产,可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若仍有不足,可考虑增加进口量予以平衡。
”方君实表示。
西部成未来煤炭生产重心在介绍“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布局调整情况时,方君实分“东、中、西”介绍了未来全国煤炭生产布局安排,并强调了“十二五”将实施“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基本战略构想。
注意到,这种布局提法与颁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煤炭调出、调入区和自给区”的提法有所区别,特别是隶属于西部的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被列入煤炭自给区,被要求“适度开发当地煤炭资源”。
发展对各大集团实现盈利功不可没。
五大发电集团已经出现6000万吨煤炭企业,分别为国电集团、华能集团、中电投集团。
华能、中电投、大唐的煤炭产能以及煤炭产量也大幅度增长。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记者表示,在电力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电力企业为了缓解经营压力,纷纷进入上游煤炭产业,通过提高自身煤炭产量来缓解煤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从目前电力企业进入煤炭产业后的运行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电力企业的经营压力。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和2011年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名单,华能集团所属华亭煤业集团以营业总收入71.74亿元排名中国煤炭企业100强企业第52位,以煤炭产量1769万吨排名在中国煤炭企业煤炭产量50强第32位。
其中百强名单以营业收入为指标进行排名,入围门槛企业营业收入为8.07亿元。
2011年,华亭煤业集团生产煤炭1870万吨,利润总额为16.28亿元。
截至2011年底,华能集团新增煤炭产能405万吨,煤炭总产能达到6817万吨,同比增长6.3%;完成煤炭产量6406万吨,同比增长38.5%;内部煤炭供应量为3382万吨,电煤自供率达到12.1%。
2011年,国电集团控制煤炭资源150亿吨,煤炭产量为6505万吨,同比增长38.4%,相当于其所属火电企业用煤量的1/3。
国电系统全年煤炭库存平均保持在20天以上,未发生缺煤停机现象。
中电投集团到2011年底,形成电力装机容量7680万千瓦、煤炭产能7350万吨、电解铝产能260万吨,全年完成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煤炭产量6068万吨、电解铝产量203万吨、铁路运量968万吨。
2011年,大唐集团成立了煤炭事业部,从集团层面对所属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
2011年,大唐集团核准煤矿项目3个,旗下贵州发电公司煤矿项目收购取得显著成果。
目前,该集团下辖3个露天煤矿,设计能力为1420万吨/年,2011年煤炭产量为1380万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多个特大型煤炭企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煤炭工业加快结构调整,适应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28 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2011 年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高峰论坛上说,煤炭行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做好
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加快煤炭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
将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4 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10 个亿吨级、10 个5000 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二是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
础上,实现再创新,加快煤矿大型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国产化水
平,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
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要达
到75%以上,大型煤炭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5%左右。
三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高单井规模。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
后生产能力,力争将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 万处以下,全国煤矿平均单井规模达到40 万吨以上。
四是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
推进煤矿充填、保水等绿色开采示
范工程建设,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努力促进煤炭资源开发、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以煤为基础的循
环经济产业发展,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要达到70%左右以上;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