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501.00 KB
- 文档页数:5
沥青路面造价计算公式摘要:一、沥青路面造价计算方法概述二、沥青路面各层结构及其造价1.碎石底层2.水泥稳定层3.沥青混凝土路面三、影响沥青路面造价的因素1.材料价格2.设计厚度3.施工工艺4.地区差异四、沥青路面造价案例分析五、总结与建议正文:沥青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其造价计算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造价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造价的因素,希望通过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
一、沥青路面造价计算方法概述沥青路面造价的计算公式为:总价= 立方单价× 设计厚度× 路面面积。
其中,立方单价指不同材料的单价,设计厚度指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路面面积指沥青路面的总面积。
二、沥青路面各层结构及其造价1.碎石底层:碎石底层是沥青路面的基础层,起到支撑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根据市场调查,14公分的碎石底层造价为14-20元/平方米。
2.水泥稳定层:水泥稳定层是沥青路面的重要基层,能够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
20厚的水泥稳定层造价约为40-60元/平方米。
3.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沥青路面的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不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造价为75-90元/平方米。
三、影响沥青路面造价的因素1.材料价格: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材料价格对沥青路面造价有直接影响。
例如,改性细粒式的市场价大约为1300元/立方。
2.设计厚度:设计厚度与立方单价和总价成正比,合理的设计厚度可以降低造价。
3.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工艺对沥青路面造价也有影响。
例如,热拌沥青路面的造价较冷拌沥青路面高。
4.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物价、材料资源和施工水平等因素,也会导致沥青路面造价的差异。
四、沥青路面造价案例分析以某项目为例,项目采用14公分的碎石底层,20厚的水泥稳定层,10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根据市场调查,碎石底层的造价为14-20元/平方米,水泥稳定层的造价为40-60元/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造价为75-90元/平方米。
沥青路面设计轴载换算示例:一、前置知识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需要对道路使用条件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路面所承受的轴载大小,因此需要对不同车型的轴载进行换算。
其中,轴载可以用轴重(单位:kg)表示,并在设计时换算为标准轴组对的重量,即ESALs(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标准轴组对指的是一个安装在距离为1.2m,两个轴距为1.8m上的两个轮轴,每轴重为8.2t,而一个ESALs为相当于一个标准轴组对的重量。
二、轴载换算示例假设某段道路的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交通量为10,000辆/日,其中重型车流量为15%。
重型车型主要有轴距为5m,6m,7m,8m的货车和挂车。
这时需要计算不同车型的ESALs值,并根据交通车型流量及其ESALs值计算出20年设计寿命内的结构数。
以下为以5m货车为例的计算过程:1、ESALs值计算a. 根据5m货车的轴重为10t,可得该车通过标准轴组对的等效重量为:ESALs = 10t / 8.2t = 1.222、20年内路面受到重载轴载的交通量计算a. 按照重型车流量15%计算,该段路面一天内的重车流量为:10,000 辆 / 日× 15% × 2(因为往返两个方向)= 3,000 车次 / 日b. 考虑到路段不同位置的交通流量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各个位置的交通流量,统计出20年内路面受到重载轴载的交通量。
3、路面设计寿命内的结构数计算a. 利用ESALs与可用建筑石子(Adequate Structural Layer Thickness,ASLT)的关系,根据ASLT与设计年限的关系,计算出在设计寿命内所需要的结构数。
b. 根据各个车型的ESALs值和交通量计算每个车型的贡献结构数。
c. 根据不同车型贡献结构数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出总的结构数。
以上为以5m货车为例的计算过程,其他车型的计算过程类似。
三、注意事项1、需要根据不同年限和车型进行ESALs值的计算,并根据交通流量计算出总的ESALs 值。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1.1道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n-1N d=N(1+8%)其中: N—规划年交通量(辆/日)15年预测,则由公式: 式1-1)0—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 日)Y—年平均增长率(%—预测年限(年)即:规划年交通量为:Nd=[(150+80+100+120) X 1.5+150 X 2.0+ (120+110)=[345+150+300+180+360+330] X (1+8%)15-1X 3.0] X (1+8%)15-1=4890辆/日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 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P —标准轴载,(KN ;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轴载系数,C i =1+1.2 X (m-1) ,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轮组系数,单 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1.2结构设计6.2.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lOOkN 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轴载换算公式如下:f 、4.35P L f 丿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 日);k河 CGN i(式 6-1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 ;(KN );6.2.1.2.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 8年,双车道系数为0.6 — 0.7, 本设计取0.7 。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t —设计年限(年);N 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 /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n —与车道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1、设计理论-层状体系理论2、设计指标和要求; (1)轮隙中间路表面(A点)计算弯沉值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2)轮隙中心下(C点)或单圆荷载中心处(B点)的层底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3、弯沉概念(1)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2)残余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卸载后不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3)总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回弹弯沉+残余弯沉)。
(4)容许弯沉:路面设计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间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5)设计弯沉:是指路面交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准轴载双轮轮隙中间的最大弯沉值。
4、弯沉测定;(1)贝克曼法:传统检测方法,速度慢,静态测试,试验方法成熟,目前为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
(2)自动弯沉仪法:利用贝克曼法原理快速连续测定,属于试验范畴,但测定的是总弯沉,因此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3)落锤弯沉仪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瞬间产生的冲击载荷测定弯沉,属于动态弯沉,并能反算路面的回弹量,快速连续测定,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5、设计弯沉的调查与分析(1)我国把第四外观等级作为路面临界破坏状态,以第四外观等级路面的弯沉值的低限作为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从表中所列的外观特征可知,这样的临界状态相当于路面已疲劳开裂并伴有少量永久变形的情况。
(2)对相同路面结构不同外观特征的路段进行测定后发现,外观等级数愈高,弯沉值愈大,并且外观等级同弯沉值大小有着明显的联系。
因此可以在弯沉值与不同时期的累计交通量间建立关系。
6、设计弯沉值; 设计弯沉值是路面峻工验收时、最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测得的最大(代表)回弹弯沉值。
可根椐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7、容许弯拉应力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 的极限劈裂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8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水泥粉煤灰稳定类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一级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速公路,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才能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个实例,包括路基设计、沥青路面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层的设计。
1.路基设计: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层,承受着交通荷载的传递和分布。
路基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质和胀缩性,交通量和荷载频率,基床沉降和变形,以及排水和防渗等。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以典型的路基设计参数为例进行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假设路基的土质为砂土,没有明显的胀缩性。
交通量为每天6000辆,荷载频率为20,基床沉降和变形可容许值为30mm,路基的排水和防渗设计要求满足A2级。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基床厚度:H_base = 0.05 * N * P * f (单位:m)其中,N为每天通过的车辆数,P为荷载频率,f为修正系数,根据表1查得当P=20时,f=1.0。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基床厚度 H_base = 0.05 * 6000 * 20 * 1.0 = 600mm。
然后,计算沥青路面的修正系数 k :k = H_base / (H_base + H) ,其中,H为沥青路面厚度。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宽度的沥青路面厚度。
2.沥青路面厚度计算:在这个实例中,我们选择沥青路面的宽度为6m,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沥青路面的厚度。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水平交通荷载分布系数:Z=1.28+0.03W+0.003W^2,其中,W为车道的有效宽度。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Z=1.28+0.03*6+0.003*6^2=1.67然后,计算沥青路面最小厚度:H_min = (P * Z) / k ,其中,P为荷载频率。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H_min = (20 * 1.67) / (0.6) ≈ 55.7mm。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沥青路面厚度为70mm。
3.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结构层是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可以有效地承受交通荷载并分散载荷。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算例一:无机结合料基层沥青路面结构1.环境参数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00km/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5年。
所在地区自然区划属Ⅱ-2区,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属2-2区,年均降雨量607毫米,年平均气温11.6℃,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2℃,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4.8℃,多年最低气温为-20℃。
2.交通参数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层底拉应力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51×109次,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15×107次。
3.初拟路面结构表1.1 初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类型厚度(mm)面层AC13 (SBS改性沥青) 40 AC20(90号道路石油沥青) 60 AC25(90号道路石油沥青) 80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80底基层级配碎石1804.材料参数⑴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路基为受气候影响的干燥类,土质为低液限黏土。
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低液限黏土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7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 s取0.95,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0.8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3MPa,满足规范规定。
⑵级配碎石底基层模量根据试验测定结果,经湿度调整后,级配碎石底基层模量为300MPa。
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模量和弯拉强度根据试验测定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弹性模量为24000MPa,乘以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0.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模量为12000MPa,弯拉强度为1.8MPa。
⑷沥青面层模量根据试验测定结果,20℃、10Hz时,SBS改性沥青AC13表面层模量为11000MPa,90号道路石油沥青AC20中面层和AC25下面层模量为10000MPa。
⑸泊松比根据规范表5.6.1,路基泊松比取0.40,级配碎石底基层取0.35,沥青混合料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取0.25。
沥青路面pci计算例题及解析摘要:1.沥青路面PCI计算简介2.PCI计算例题a.例题1b.例题2c.例题33.PCI计算解析a.解析1b.解析2c.解析3正文:沥青路面PCI计算是评价路面状况和设计路面维修方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题,详细解析PCI计算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PCI计算的例题。
例题1:某沥青路面结构为:面层厚度20cm,基层厚度15cm,底基层厚度10cm。
已知面层压实度为95%,基层压实度为90%,底基层压实度为85%。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强度指数分别为30和25。
求该路面的PCI值。
解答:PCI值的计算公式为:PCI = (面层压实度- 基层压实度) / (面层厚度- 基层厚度)。
将例题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PCI值= (95% - 90%) / (20cm - 15cm) = 5% / 5cm = 10%。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例题。
例题2:某沥青路面结构为:面层厚度20cm,基层厚度15cm,底基层厚度10cm。
已知面层平整度为2mm,基层平整度为5mm,底基层平整度为8mm。
求该路面的PCI值。
解答:PCI值的计算公式为:PCI = (面层平整度- 基层平整度) / (面层厚度- 基层厚度)。
将例题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PCI值= (2mm - 5mm) / (20cm - 15cm) = -3mm / 5cm = -6%。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个例题。
例题3:某沥青路面结构为:面层厚度20cm,基层厚度15cm,底基层厚度10cm。
已知面层磨耗层厚度为8cm,基层磨耗层厚度为5cm,底基层磨耗层厚度为3cm。
求该路面的PCI值。
解答:PCI值的计算公式为:PCI = (面层磨耗层厚度- 基层磨耗层厚度) / (面层厚度- 基层厚度)。
将例题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PCI值= (8cm -5cm) / (20cm - 15cm) = 3cm / 5cm = 60%。
以上就是沥青路面PCI计算例题及解析。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得经验与规范拟定几种可行得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得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得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得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得就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得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得年平均增长率为5、0%、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得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计算公司为: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前轴:C1=1,C2=6、4,Pi=13、4KN,ni=260N=C1×C2×ni×(Pi/P)4、35=1×6、4×260×(13、4/100)4、35=0、3(次/d)后轴:C1=1,C2=1,Pi=27、4KN,P=100KN,ni=260N=C1×C2×ni×(Pi/P)4、35=1×1×260×(27、4/100)4、35=0、9(次/d)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前轴:N=7、9(次/d)后轴:N=133、9(次/d)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前轴:N=110(次/d)后轴:N=1704、3(次/d)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前轴:N=129、3(次/d)后轴:N=305、8(次/d)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前轴:543、3(次/d)后轴:N=1534、8(次/d)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前轴:N=0、6(次/d)后轴:N=0、7(次/d)合计:N=4471、8(次/d)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新建一级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一级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28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24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5整体式货车比例35 %半挂式货车比例4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66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5825484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438057E+08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427535E+07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18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4 水泥稳定碎石? 7500 .25 1.45 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6 新建路基60 .4------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24第4 层层底拉应力σ= .077 MPa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3.119286E+11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157第5 层层底拉应力σ= .252 MPa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1.028473E+09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T= 10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HA= 140 mm路基类型参数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CI= 3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CIR= 3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0.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1.44086E+07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43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89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1.26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99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67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94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5.18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500 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 .75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 233.4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 26.1 (0.01mm)。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它具有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实例。
一、沥青路面设计方法1.路面层厚度设计:沥青路面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其层厚度。
根据路面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道路使用等级,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合适的层厚。
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的总厚度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粗石层和面层。
2.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路面的面层多采用沥青混合料,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和级配设计两种。
配合比设计通过确定沥青、石料、骨料和填料的配合比例,保证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级配设计则是通过确定石料或骨料的级配曲线,使得混合料在不同粒径下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3.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控制,包括基层的夯实度、底面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厚度和密实度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加水量,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二、典型实例1.北京五环路改扩建工程:该工程是对北京市五环路进行改扩建的项目,施工中采用了多层沥青路面结构。
在路面设计中,根据道路使用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了各个层次的厚度,采用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材料,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上海市嘉定区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设计时,根据高速公路的使用要求,确定了合适的路面层厚度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石料级配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保证了路面的质量。
3.广州市岭南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悬浮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高速公路的往返快车道和法兰带,采用了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厚度。
施工中,采取了分层施工和层间养护的方式,确保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通过上述典型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使用等级、设计标准、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
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
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范例一、编制依据1 、×××程道路施工图2 、×××工程招投标文件3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工程概况㈠设计概况1.设计标准计算行车速度:V 路段=4OKm/h设计标准轴载:BZZ- 100KN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30 年2.设计概况×××道路沥青砼摊铺工程是开辟区内南北向及东西向十字交叉的主要干线道路。
施工长度为1.292 公里。
沥青砼摊铺长度为1.156 公里。
东起××路,西至××路,施工长度为1.033 公里,沥青砼摊铺长度为0.967 公里。
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6.5m 人行道+4.0m 绿化带+15m 车行道+4.0m 绿化带+6.5m 人行道,道路总宽度为36 m。
路面结构设计道路机动车道结构:4cmAC- 13I 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 粗粒式沥青砼+lcm 沥青下封层+3Ocm 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交叉口:8cm 马路块+31cm 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本次工程中仅为路面结构层中的沥青砼摊铺,即4cmAC- 13I 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 粗粒式沥青砼+lcm 沥青下封层,净宽度为14.52m。
本次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工程。
㈡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1、沿线自然地貌本段xx 路基础已完成,道路沿线基本为农田和村庄,地势较为平整。
2、道路工程地质本段xx 路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具有第四纪地质特性,其土质特性自上而下分为五层:①常年耕植土或者杂填土;②淤泥质土;③粉质黏土;④黏土;⑤中液限黏土。
道路沿线地下水类型分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②淤泥质土和⑤中藏展转土层以上的①耕填土中,埋深在0.4-2 .0 米;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粉土层之间,主要补给源为大运河和长江水。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案例简介)地区的一条新建道路需要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
该道路长1000米,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
现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步骤)1.设计交通量和轴重根据道路设计年限、设计速度和设计总重,可以计算出设计交通量和轴重。
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即每年要过1万标准车辆。
假设每天通行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通行率为设计交通量/8、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即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8=50×1万/8=6250(辆/小时)。
2.设计轴重参数3.计算配筋系数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交通量,可以计算出设计配筋系数。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时的设计配筋系数为0.45、所以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时,设计配筋系数为0.454.计算设计厚度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设计配筋系数,可以计算出设计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厚度d(cm)=2.07×ln(qv)+0.61×ln(V)-3.15,其中qv为设计交通量(辆/小时/米),V为设计速度(km/h)。
所以设计厚度d=2.07×ln(6250)+0.61×ln(50)-3.15=3.48(cm)。
5.计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为每m2路面面积的0.055t。
假设道路宽度为6m(含路肩)。
6.结构层分配厚度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出沥青面层、底面层和基层的分配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40%;底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25%;基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35%。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资料济南地区新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四车道。
沿线土质为粘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为1.2m。
公路沿线有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供应。
根据工程可行性报告得知,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不同车型的交通参数见表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表1.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辆交通参数】注:基本要求为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等均按照新建沥青路面,可采用水平三选取计算。
(二)设计任务该公路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要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试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和厚度。
(三)设计步骤1.交通荷载参数分析依表1.1,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946辆/日,交通量年增率γ=6%.(1)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0.2,沥青路面一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t=15(年)。
(2)方向系数及车道系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4,方向系数DDF取0.5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5,车道系数LDF取0.6。
(3)各类车比例、满载比例、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整体式货车即表1.1中3类、4类、5类车,占比为62.95%;半挂式货车即表1.1中7类车,占比为16.19%。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6,新建路面按水平三考虑,故公路TTC分类为TTC4,由此车辆类型分布系数VCDF(%)分别为如下:【表3.1.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各类车型的满载车占比PERmh如下取值:【表3.1.2 各类车型满载车占比】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l (非满)和EALFmh(满)依不同计算作用,如下:【表3.1.3 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4)交通荷载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Q1=AADTT×DDF×LDF=642(辆/日),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Qt = Q1×365×[(1+γ)t-1]/γ=5454258(辆/日),属于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当量轴次N1=Q1×Σ(VCDFm×EALFm)=1043.4(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Nt依表3.1.3有:①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1=8864560(次);②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2=6.146937×108(次);③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期限内设计车道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3=8864560(次);④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4=1.393465×107(次)。
一、公路路面结构图阅读 阅读沥青路面设计说明书路面设计案例一、概述本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就沥青混泥土路面按一级公路路标准,结合规范推荐组合,综合考虑防水和耐磨性等指标,以及当地所能提供的材料综合考虑,在干燥路段: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及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作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34cm 厚的级配碎石作底基层。
在中湿路段,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及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作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37cm 厚的级配碎石作底基层。
二、计算步骤1.判别土基干湿类型,划分路段,确定各段土基E0。
由于缺乏有关资料,只能根据填挖值划分路段。
高填方段不易受到水流侵蚀,故划作干燥段;挖方段易受地下水影响,低填方段也易受到水流冲击,故划分为中湿段。
全线共分为7段。
土基E 0参考《设计示例》取值,干燥段为25.8MPa ,中湿段为29.3MPa 。
按标准轴载BZZ-100换算累计当量轴次。
Ⅰ)划分路段干燥:ωc=1.14,E0=25.8Mpa 中湿: ωc=0.97,E0=29.3Mpa Ⅱ)当量轴次总计:N=∑Ni=225.6867×104次 N ˊ=∑Ni ˊ=121.1912×104次 Ⅲ)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干燥:E0=34.0Mpa 中湿: E0=30.0Mpa Ⅳ)设计弯沉Ld=600×Ne-0.2 Ac×As×Ab Ne=225.6867×1040.1=c A 0.1=s A0.1=b A Ld=600×Ne-0.2Ac×As×Ad=32.17(0.01mm )Ⅴ)验算层材料容许拉应力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25 σR=σsp/Ks=0.622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25 σR=σsp/Ks=0.444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474 σR=σsp/Ks=0.323水泥稳定碎石: Ks=0.35×Ne0.11/Ac 63.1=σR=σsp/Ks=0.37MPa 级配碎石:不需验算弯拉应力 Ⅵ)新建沥青路面设计:在干燥路段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采用沥青路面设计程序,在输入设计弯沉及以上数据后,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
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试验数据处理1.1 路基干湿状态和回弹模量1.1.1 路基干湿状态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顶面高度0.98m~1.85m。
查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可知IV5区H1=1.7~1.9m,H2=1.3~1.4m,H3=0.9~1.0m,本路段路基处于过湿~中湿状态。
1.1.2 土基回弹模量1) 承载板试验表1.1 承载板试验数据承载板压力(MPa)回弹变形(0.01mm)拟合后的回弹变形(0.01mm)0.02 20 100.04 35 250.06 50 410.08 65 570.10 80 720.15 119 剔除0.20 169 剔除0.25 220 剔除计算路基回弹模量时,只采用回弹变形小于1mm的数据,明显偏离拟合直线的点可剔除。
拟合过程如图所示:路基回弹模量:2101011000(1)4nii nii pDE lπμ===-=∑∑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表1.2 弯沉试验数据测点 回弹弯沉(0.01mm )1 1552 1823 1704 1745 1576 2007 1478 1739 172 10 207 11 209 12 210 13 172 14170根据试验数据:l =15.85(0.01mm)S =l20.56(0.01mm)式中:l ——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S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 l i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 n ——测点总数。
根据规范要求,剔除超出(2~3)l S ±的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弯沉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代表弯沉值:1174.79 1.64515.85200.86(0.01mm)a l l Z S -=+=+⨯= lZ a 为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2.0,二、三级公路取1.645,四级公路取1.5。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四、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路段处于Ⅵ区,土基回弹模量为30MPa 。
五、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1.设计弯沉值。
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该公路为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1,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 ,基层类型系数取1.0.设计弯沉值为:0.2d e c b s 600L N A A A -=0.26004312242 1.1 1.0 1.0-=⨯⨯⨯⨯=31.09(mm )2.各层材料容许层底拉应力:sp s /R K σσ=1)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22s a e c 0.09/K A N A ==0.220.09 1.04312242/1.1⨯⨯=2.36sp s /R K σσ==1.4/2.36=0.593MPa 2)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22s a e c 0.09/K A N A ==0.220.09 1.04312242/1.1⨯⨯=2.36sp s /R K σσ==1.0/2.36=0.432MPa 3)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22s a e c 0.09/K A N A ==0.220.09 1.14312242/1.1⨯⨯=2.59sp s /R K σσ==0.8/2.59=0.309 MPa 4)二灰碎石:0.11s e c 0.35/K N A ==0.110.354312242/1.1⨯=1.7sp s /R K σσ==0.5/1.7=0.292 MPa 5)石灰土:0.11s e c 0.45/K N A ==0.110.454312242/1.1⨯=2.20sp s /R K σσ==0.225/2.20=0.102 MPa六、设计资料总结设计弯沉值为31.09(0.01mm ),相关资料汇总如下表E 1=1400MPa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二灰碎石E 2=1200MPa E 3=1000MPa E 4=1500MPa 二灰土E 5=550MPa E 0=30MPa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计算弯沉综合系数:F=1.63(2000s L δ)0.380.360()E P =0.380.3631.09281.63()()200010.650.7⨯⨯⨯=0.51402300.031000E E == 30.28210.65hδ== 2110000.7141400E E == 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012(,)(0.282,0.03) 1.448Eh k f f E δ===21(,)(0.282,0.714)7.68Eh a f f E δ===由121000d c p L a F E δ= c a =12ak k 得 2k =0.511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 Hδ=5.22H=55.59cm123452n K K H h h h h h -===+++∑ 得 532.65h =cm 取535h =cm八、层底拉应力验算(采用15℃沥青的抗压模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2000MPa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800MPa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00MPa1.对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2341n k K i H h h h h -=+==+∑5h =36.00 H δ=36.0010.65=3.381h δ=310.65=0.282 02300.0171800E E == 2118000.92000E E ==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21(,)Eh f E σδ==(0.282,0.9)f ≤012P m m σσ=≤0 σR σ≤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n =21(,)(0.9,3.381)E Hf f E δ==1.234 2n =21(,,)(3.381,0.282,0.9)E H h f f E δδ==0.31 σ=02(,)(3.381,0.017)E H f f E δ==0.341 12P n n σσ==0.7×0.341×1.234×0.31=0.091≤0.5932.对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E 1=2000MPa h =h 1=3cm H =?E2=1800MPaE 0=30MPa E 1=1400MPah 1=3cmh 2=5cm h 3=7cm h 4=20cmE 2=1200MPa E 3=1000MPa E 4=1500MPa h 5=?cmE 5=550MPa E 0=30MPaE 1=1400MPa h =h 1=3cmH =? E 2=1200MPa E 0=30MPa多层体系换算图式11ik h h ==∑258.19h h ==1345172035n kK i H hh h h -=+===+∑Hδ=3.85 hδ=0.76902300.021400E E == 2114000.7781800E E ==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21(,)Eh f E σδ==(0.769,0.778)f ≤012P m m σσ=≤0σR σ≤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n =21(,)(0.778,3.85)E Hf f E δ==1.166 2n =21(,,)(3.85,0.769,0.778)E H h f f E δδ==0.25 σ=02(,)(3.85,0.02)E H f f E δ==0.26 12P n n σσ==0.053≤0.4323.对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3136716.67iK h h h h h =====∑14512035n k K i H h h h -=+==+=+∑=31.48 Hδ=2.96 hδ=1.5702300.021500E E == 211500 1.071400E E ==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21(,)Eh f E σδ==(1.57,1.07)f ≤012P m m σσ=≤0σR σ≤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n =21(,)(1.07,2.96)E Hf f E δ==1.23 2n =21(,,)(2.96,1.57,1.07)E H h f f E δδ==0.46 02(,)(2.96,0.02)E H f f E σδ===0.46 12P n n σσ==0.182≤0.3094.对二灰碎石413672036.38iK h h h h h h =====∑11n k k i H h -=+=∑=35 Hδ=3.29E 1=1800MPa h =? H =?E 2=1400MPa E 0=30MPaE 1=1400MPa h =? H =?E 2=1500MPa E 0=30MPahδ=3.42 02300.05550E E == 211500 2.73550E E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21(,)Eh f E σδ==(3.42,2.73)f ≤012P m m σσ=≤0σR σ≤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n =21(,)(2.73,3.29)E Hf f E δ==1.31 2n =21(,,)(3.29,3.42,2.73)E H h f f E δδ==0.53 02(,)(3.29,0.05)EH f f E σδ===0.2512P n n σσ==0.174≤0.292综上所述,各层均满足要求九、进行防冻层厚度验算该路段路面结构总厚度为H =3+5+7+20+35=70cm 。
道路多年最大冻深为:m Z d 5.3=,由《规范》查得路面最小防冻厚度为55~65cm ,所以该路段路面结构厚度满足最小防冻要求。
十一、绘制路面结构图石灰土二灰碎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湿31.09粘性土Ⅴ1单位:土基模量路面结构层图示干湿类型设计弯沉路基土质自然区划E 1=1500MPa h =? H =?E 2=550MPa E 0=3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