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阅读答案
- 格式:rtf
- 大小:3.27 KB
- 文档页数:1
云南省曲靖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机密*考试结束前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一7题,其中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烂漫.(làn) 诀.别(jǘé) 淋.漓尽致(lín) 畏罪潜.逃(qián)B.澎湃.(pài) 累赘.(zhuì) 悲天悯.人(mǐn) 忍俊不禁.(jīn)C.歼.灭(qiān) 镌.刻(juān) 不辍.劳作(chuò) 惟妙惟肖.(xiào)D.崩.溃(bōng)驰骋.(chěng) 风雪载.途(zài) 家喻.户晓(yù)【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
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
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诀别”的“诀”应读“jué”;B.正确;C.有误,“歼灭”的“歼”应读“jiān”;D.有误,“崩溃”的“崩”应读“bēng;”故选:B。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萌发帷幕消声匿迹震耳欲聋B.烦躁坍塌锋芒毕露微不足道C.喧器狼藉坦荡如砥无动于衷D.云霄安详骇人听闻大相径庭【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消声匿迹”的“消”应改为“销”;BCD.正确。
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五四运动距今100多年了,在这10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
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
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
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
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
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
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坚定──________(4)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答案】(1)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2)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吃得很有味道(3)炎热;动摇(4)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中考语文语文重难点突破——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初夏时节,南丹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香瓜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B.写作的素材非常多,一粒泥土,一朵浪花,一片云霓都可能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
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D.暑假期间,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系列活动: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D.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个抉择,是l961年在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搞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译系统——这样一些领域来。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
”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D.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李明看上去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做,是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D.风景名胜遍布全国各地,我市有以石窟见长的麦积山,有以山水见长的武山水帘洞……难以枚举。
5.选出下列一段文字四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积极进取的人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人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王安石高瞻远瞩的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勇攀高峰的人生……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长跑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竭尽所能,不留遗憾,奔跑出精彩的人生□A.;。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hè) 潺潺(chán) 波澜(lán) 伛偻(qū)B.谪守(zhé) 汀兰(dīng) 酿泉(niàng) 毳衣(cuì)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轮之乐迫不及待人声鼎沸张皇失措B.无动于衷惟妙惟肖袖手旁观通宵达旦C.相得益章因地制益妇孺皆知历尽心血D.正襟危坐顾名思义暗然失色穷困潦倒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B.禁毒是全民舍生取义....的任务,因为毒品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
C.在火车站办理临时身份证明不用再花钱拍照,这项让旅客一文不名....的规定值得赞扬。
D.经过工作人员不知所措....的努力,遵义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顺利举办,圆满落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5、选出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排比)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C.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jiǎn)了。
(夸张)D.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十六字令三首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ān巨澜lán酣hān锷è堕duò拄zhǔ(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C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
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
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
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
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
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绯.红(fēi)舵.手(duò)蜗.行(wō)广袤.无垠(mào)B.干瘪.(biě)翡.翠(fěi)笑涡.(wō)器宇轩.昂(xuān)C.簇.新(cù)纤.绳(xiàn)飞窜.(cuān)含辛茹.苦(rú)D.捷报..(jié)阎.罗(yán)蠢.笨(chǔn)呕.心沥血(ǒu)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侏儒窒息深恶痛极锲而不舍B.叮嘱濡养自惭形秽神采奕奕C.萧索镌刻形消骨立日薄西山D.禁锢恣雎惟妙惟肖翻来复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女生将剧中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这位花滑选手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多水的江南是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16字令三首的习题答案16字令是一种古代文学形式,由四句诗组成,每句诗都有四个字,共计十六个字。
它要求作者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解答几个16字令的习题。
1. 习题一: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是一句非常浪漫的16字令。
通过“春风十里”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而最终将重点放在“不如你”上,表达出对某个人的深深喜爱和倾慕之情。
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习题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16字令,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它表达了对初次相见时的美好印象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人生中的第一次见面往往是最美好的,而这句诗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
3. 习题三: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句16字令出自杜甫的《登高》。
它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后的景象,山重水复的景色给人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感觉。
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感慨和思考。
通过以上几个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16字令的魅力所在。
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表达爱情、怀念过去,还是思考人生的意义,都可以通过16字令来进行表达。
当然,写好一首16字令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然后在有限的字数内进行组织和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16字令是一种简洁而有力的文学形式,通过有限的字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写出优美而有深度的16字令作品。
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16字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十六字令三首》习题一、基础过关1.默写《十六字令三首》中的任意一首。
2.翻译《十六字令三首》中的任意一首。
二、综合训练阅读《清平乐·会昌》,回答下列问题:清平乐·会昌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会昌城外高峰,莫道君行早。
颠连直接东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战士指看南粤,风景这边独好。
更加郁郁葱葱。
1.解释下列词语。
颠连:东溟:南粤:欲晓: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革命的精神面貌。
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峦起伏的群山。
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忍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
毛主席率领着工农红军,踏遍祖国大地,经历了一次次浴血战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无产阶级革命家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D.“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战士指着广东那边树木茂盛的地势,那儿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边表达了革命者的雄心壮志。
3.对这首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这首词,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是展现长征前夕情况的一篇革命史诗。
B.“踏遍青山”客观地写出了当时革命战争的特点——“作战线的不固定”和“战争的流动性”。
C.毛泽东与一些同志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察看长征路线,回来后在文武坝写下了这首词。
D.这首词是毛泽东长征诗的第二篇,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毛泽东对革命根据地的深厚感情,表达了长途大进军、夺取革命胜利的雄心壮志。
三、拓展应用阅读回答。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这三首小令里押韵的字有2.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的句子是3.诗中比喻手法表现群山东动感的句子是4.这首诗中的山不仅是的代表,而且象征了。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B.沾衣润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比喻)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拟人)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
未知生命起源(节选)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
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
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
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
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 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选自《古生物王国》)(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沸腾——________(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来自于“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疏远;简单;冷却(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短文主要讲述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9 竹节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练习。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从“窜、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
(2)①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的心情。
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________。
【答案】(1)洪水的来势凶猛。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身为党员怎么能不先人后己呢?你真令人失望。
;这是我们党员的责任,不要怪我!【解析】【分析】(1)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洪水的来势凶猛。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①身为党员怎么能不先人后己呢?你真令人失望。
②这是我们党员的责任,不要怪我!【点评】(1)此题主要是分析动词“窜、舔”的表达效果。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清润——________(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装饰;消除;温润(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
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
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涯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
、shēn 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哭泣.( )shēn 吟(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画面。
(4)《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3.将下面几句话正确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①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①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①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①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①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四、综合性学习4.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班上同学的自我介绍,表达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是一个篮球爱好者,如果大家也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十六字令三首》拓展阅读材料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菩萨蛮·大柏地一九三三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登庐山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六字令三首-阅读答案《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934年—1935年《十六字令三首》译文其一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
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
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
其三山啊,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
天似要塌下,雄峰却独撑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赏析红军从长征伊始,真可以说是经过了数不清的高山峻岭。
诗人毛泽东对山的密切因缘和偏爱,笔者在前面已经谈过,从少年时代的家乡韶山到青年时代的长沙岳麓山,再到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这一个又一个的高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并认识到毛主席的奋战历史。
而且诗人自己也说过一句饶有兴味的话:“我们在山上,他在水边。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里的“他”是指蒋介石。
因蒋介石当时将首都建立于南京,南京依傍长江,后来又在重庆建陪都,依然靠长江与嘉陵江。
而毛泽东却是依山立业,在山区建立新理想、新风格、新秩序、新制度,并以山为基地打击敌人。
所以在毛主席所写的诗作中几乎篇篇有山,因为山养育了一代诗人,养育了工农红军,养育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诗人这首《十六字令三首》就是一首典型和正面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
按作者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
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是从民谣中吸取了有益的养料,并作为这首诗发轫之开端。
毛主席作为一代诗家对诗的修养极深,尤其对汉语诗歌的路子和发展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他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清晰地表达了他对诗歌的观点:“要用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
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
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
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诗人不仅独具慧眼看到这一层,而且身体力行,在这首诗的第一首中诗人就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是只有16个字的小令,篇幅短窄,很难装进许多内容,尤其是豪放之作,更不容易利用这一形式.此调古代作品流传至今者殊少,佳作更罕见.这道理简单,字数过少,没有回旋余地,虽有长才,也无所施展其技,写不好,无疑是当然的.然而,毛泽东这三首例外.它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形象,每一首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的画面,奇情壮采,词约丰义.
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
猛然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此处山势极高,距离天空仅有三尺三!
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
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
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