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在特定情况下干预市场价格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失灵论文素材近年来,政府干预经济市场的现象愈发普遍,这引发了对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
一方面,政府干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效率下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搜集与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失灵相关的素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政府干预的目的与方式政府干预的目的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改善资源分配、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稳定等。
广义上,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立法、监管、补贴、征税、公共服务等手段进行。
2. 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行。
例如,政府管制的过度可能导致企业创新的抑制;政府垄断某些行业可能导致垄断利润的损失;政府的审批程序可能成为市场进入的障碍等。
3. 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过度的政府管制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产出。
政府补贴的方向和规模可能会扭曲市场的竞争,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和效率的低下。
此外,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还可能引发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
4. 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失灵的原因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失灵的原因复杂多样。
其中,政府官僚机构的腐败问题、政府与企业的不正当互动、政府决策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
此外,政府干预的力度和程度也是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
5. 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平衡的探索为了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在干预市场时权衡各种利益和影响因素。
政府应该致力于建立透明、规范的市场监管制度,并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政府还应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避免行政决策与市场的脱节,以促进市场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失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研究价值的课题。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公正且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构成了我国经济法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调控中角色错位与失位表现:一是调控手段不当,二是调控政策目标相互冲突,三是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力不够,同时指出房价居高不下和宏观调控效果不佳的原因。
针对如何让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政府的角色更加合理化、规范化,提出了调整和规范政府角色的政策建议,即从经济调控、法律调控、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调控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四个方面进行调控。
本研究对我国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使其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场调控;政府;房地产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in China are facing major problems, the adjusting object of economic law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al 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conomic law of our country to study a central problem.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 the regulation of role malposition and loss of performance : one is the control means two is improper, regulatory policy goal conflict, three is a local government to control policy executive power is insufficient,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high prices 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poor reasons. In order to let the real estate macro-control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a more rational, standardized, put forward to adjust and standardize the government role in the policy proposal, namely from the economic regulation, legal regulation, promote local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change government function four aspects of regul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have macroscopical adjusting control, make its long-term sustained,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Key words: real estate market regulation; government;摘要 (I)Abstract (II)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摘要】: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活动的机制,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有必要揭示政府应否干预市场的基本问题。
文章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适度干预;经济法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政府之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自我调节存在缺陷。
市场自我调节有自身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其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不真实性和生产的盲目性。
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优点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环节中正式因为存在一些优点,才使得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被认可被接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干预市场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
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其次,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
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
再次,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和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
政府应加大市场干预之力度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管美国是否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形成。
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当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不完善之处。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过:“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
所以。
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
”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
”所以,为了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政府就必须出面,用“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干预。
有人反对这种干预,说“政府制定的很多政策直接导致了农民的贫困”,而且持不同意见者双方就“要不要政府干预”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无论结果如何,实践已经证明,政府是应该干预经济的,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在几十年中发展很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制订了一系列调控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政府也采取了多项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干预。
因此,现在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要不要政府干预”的问题了,而是“政府应如何加大干预力度”的问题。
有几种现象要引起高层的重视:一是“豆你玩”、“苹什么”、“姜你军”、“蒜你狠”。
“非典”期间,食醋从4元/瓶涨到10-20元/瓶、食盐从1元/包涨到5-15元、板蓝根从8.5元/包涨到20-40元,甚至有摄影记者拍到了一张“白醋1000元一瓶”的历史照片。
另外,“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虽然某些农产品的价格在某些人的操纵下不断地成倍增长,但是农民的收益并没有随之提高。
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内外的机构、投机商贩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大量囤积,将价格抬高,赚取高额利润。
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如果政府不能成功干预,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后还必然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干预既可以促进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又能够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保障公共利益。
然而,政府干预的角度和方式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争议的焦点之一。
因此,本论文将从多角度分析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以及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效率;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市场运作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对于经济实践而言,针对政府干预效果的评估则能指导政府实施更加科学的干预策略,提高政府干预效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赢。
此外,政府干预可以解决市场失灵、保障市场公平和稳定;因此,评估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政府干预对市场经济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一、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分析(一)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原理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自由供求关系形成价格信号,指导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要求产生商品和服务的决策完全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自由度高,资本和劳动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价格由市场判断而非政府干预来确定。
市场经济存在非常好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我约束和自我纠正。
(二)政府干预的类型和目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和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运作,以实现政府所认为的目标。
主要类型包括价格管制、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外部干预等。
政府干预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政府价值观。
政府干预的正当性需要在保证市场有效运作和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协调政府的权利和市场的自由。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标题一: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经济管理主体,在经济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博弈。
政府作为经济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监管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主要职能是价格形成、资源配置、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实际经济运作中,政府和市场存在着相互制约,依存,合作的复杂关系,其中博弈因素不可忽视。
政府采取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而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带动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增长。
不过,在政府和市场的经济活动中,谁主导、谁被主导往往成为一个变数。
政府过于干预市场,就会影响市场效率,损害市场竞争性;市场过于壮大,失去了政府的监管,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风险。
总之,在政府和市场的利益博弈中,博弈方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能力、资源、决策。
只有双方合理协调,把握好权力平衡,使政府和市场互为补充、互惠互利,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标题二:公共品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品是指对于所有人都是无限制可供和共享,一人使用不会排斥和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一种特殊商品。
它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政府必需性的特点。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和分配公共品,导致公共品市场失灵,进而出现公共品供应短缺和质量低劣的问题。
面对公共品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可通过干预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纳税和税收调节机制,通过定价机制、资金拨付等手段来提供和管理公共品的供给。
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品专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来规范供给。
同时,政府适时的政策引导,也是提供公共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障。
总之,公共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是保证公共品市场正常运作的有力措施。
标题三: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市场竞争是指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通过价格,产品质量等方面展开的竞争行为。
在市场竞争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市场出清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竞争强者。
与经济探究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平衡在经济领域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它们各自具有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探讨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之间的平衡,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及其优势政府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和有益的。
首先,市场机制并不总能有效分配资源。
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完全合理。
政府干预可以通过行业监管、价格管制和公共投资等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其次,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干预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和福利,实现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政府干预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可以采取相对长期的视角来制定政策,考虑到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
相比之下,市场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可能忽视社会福利和环境可持续性。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规范市场行为和监管机制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稳定。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市场自由的必要性及其优势市场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自主运作和无干预。
市场自由的理念认为,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自由市场中,个人、家庭和企业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产业发展。
市场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当减少干预,为市场提供公正的规则和制度环境。
市场自由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自由能够激发创新和竞争,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进步。
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次,市场自由能够提高资源的效率分配。
市场中的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最高的领域。
最后,市场自由有助于个人的经济自由和选择权。
个人能够自主选择工作、消费和投资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平衡之道鉴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佳的经济效果往往在两者的平衡之中。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市场经济从诞生到发展的260多年的时间里,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就产生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篇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摘要:市场和政府是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主体。
市场调节不是完全有效的,政府干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正确认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市场调节;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市场的优势在于它能保障效率的快速实现,政府的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强制和社会动员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坚持“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的理念,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不断摸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政府开始放权,市场成为主要的调节方式,两者形成一种有机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市场应主要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主要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配合的一个关键所在是两者极强的互补性:政府失灵的地方往往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官僚主义和公共决策方面;同时,市场失灵的领域却恰恰政府可以发挥优势,比如当面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等问题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协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互补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高效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了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们应当理智的加以抉择,只有当市场调节出现失灵或者比政府干预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政府干预;只有当政府干预出现低效率或者比市场调节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市场调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成本和效益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政府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干预和介入市场的情况。
政府干预市场的成本和效益在公共经济学中已经被广泛地探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成本和效益。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前提政府干预市场的前提是由于市场存在某些机制失灵的情况。
比如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品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控、监管等干预来使市场进一步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增进社会福利。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成本政府干预市场会产生成本,主要有五个方面:政府资源的浪费、技术和知识的误判、政府利益代表性导致的寻租、政策效率不佳的削弱、政府对产业的负面影响。
1、政府资源的浪费政府干预市场需要大量的政府资源,而这些资源并不一定能得到有效利用。
政府往往会缺少有效的机制来确保资源被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此外,政府官员的职业生涯受到政治动态和年轻势力的冲击,也可能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
2、技术和知识的误判政府在干预市场时,常常会受到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误判。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导致技术性和监管上的失败。
比如,对于什么是非垄断领域的判断、什么是体制内和体制外企业、如何监管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等问题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而政府可能会犯出严重的跟风错误。
3、政府利益代表性导致的寻租政府官员所代表的利益往往与社会福利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政府干预市场可能会导致额外的成本。
政府官员代表利益集团介入市场,这样做类似于引入一个笨重的暴力威胁,将市场资源指引向自身利益显而易见的方向,这会关乎公民权利的基本问题,也会削弱市场作为有效分配和管理资源的机制。
4、政策效率不佳的削弱政府干预市场时,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是关键。
如果政府的干预政策并不成功,将导致市场效率进一步下降。
比如,市场价格管理的价格管制存在较高的监督成本,或者政府干预的政策不够协调,所导致的市场上的混乱和无序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成本。
论政府应在特定情况下干预市场价格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103-02摘要 2010年是物价飞涨的一年,同时引出了很多新名词,如:“房价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棉花掌”等等,这折射出了一个物价失控的社会现象,同时,政府是否应该出手干预物价便顺理成章地抬到了讨论的台上。
本文通过分析物价失控的原因,得出政府应该干预物价的结论。
关键词市场经济价格干预201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随着一系列的新名词像“房价飞”到“蒜你狠”到“豆你玩”到“姜你军”到“糖高宗”再到“棉花掌”的出现,物价的无度飞涨已经严重影响了民生。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是效果始终不如意。
从中也引出了一个论题:“政府是否需要采取行政手段来干预物价”。
正如很多经济学者所说,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要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价格,如果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调控的话,是历史的倒退,而且还会造成更坏的后果。
这个说法本质上的对的。
但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该进行干预。
那么什么是特定情况呢?这种情况就是有一只非政府的有形的手在干预市场价格的时候,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应该出来干预,以保证民生,维护稳定。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说起。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受消费者主权的约束,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经济决策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关系;信息是按照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横向渠道传递的。
经济动力来自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分散的决策主体在谋求各自的利益中彼此展开竞争,决策的协调主要是在事后通过市场来进行。
整个资源配置过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请大家注意,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生产什么,除了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需求水平,还需要特别强调,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经济的决策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关系。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以上两点呢?因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财富过度集中的现象,一旦出现财富过度集中,那么根据经济学的假设,人性是自私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拥有超级多财富的人群就会去干预市场,这就出现了一只非政府的无形的手,这时候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经济决策就不是分散的,市场价格就不是由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需求水平决定了,而是由一只非政府的有形的手——少数超大财富拥有者来决定了。
这个时候,如果另外一只有形的手——政府,不出现,那么经济将会陷入困局,甚至出现社会动荡,朝代变更。
有一些经济学家曾一再强调政府不应该干预价格,还用了一个很形象很通俗易懂的故事来阐述了他们的观点,那么这里,我用同一个故事来进行另一个角度的阐述来看看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价格。
根据这些经济学家的讲述,我们来看看经济理论中的“两只手”的说法。
一只名叫“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引喻“市场”;另一只名叫“看得见的手”,引喻“政府”。
我们的一双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经济理论上的“两只手”,则一前一后出现于人类社会。
根据史料的记载和推断,“看不见的手”较早出现,时间大约是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期间,诞生原因是生活资料的逐渐丰盛。
生活资料的丰盛,带出了很多的新生事物。
譬如酿酒业的出现和交换的产生,后者如交换在形式上的渐趋复杂,在程序与手法上的不断翻新,促使货币出现并不断地更新换代,于是有了日见其规模与效应的市场经济。
相比之下,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或更早时候的城郭,抑或希腊式的城邦,总是在市场经济的繁盛之下,才逐步出现并最终形成的。
城郭或城邦的不断兴盛,所要面临的往往是如何协调远比原始时期更多的人类纷争与社会改良。
于是开始有了最初的众人议事方式和此后的少数代表多数议事的所谓传统,并最终以“政府”的形式确立下来,政府为了行事方便,又拟定了“政权”和维护此政权的“法治”,“政治”一词。
某种意义上,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可以理解为少数人阴谋控制多数人财富的一种需要。
这种需要,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想象的“损公肥私”,恰恰相反,有时候纯粹是为了政治本身的需要。
譬如政治学理论中就有一个“常驻的匪帮”的比喻。
当“常驻的匪帮”发现,只要控制了经济就能控制社会各个方面的时候,“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的诸多干涉干预就是经常的、蛮不讲理的和全无章法的。
而当这一切有可能毁灭经济的时候,这只手会适度地停下来,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自行调节,以期恢复元气——这绝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目的与功利性,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经过无数次朝代的更迭之后,人们总算明白了倘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过度操纵市场,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总不免要因此而走样。
而任由市场自行调节,没有相当的胆略,确切地说没有相当的政府管理运营经验是不行。
所以我们会听到一种折衷的论调。
这种折衷,作为尝试和过渡阶段是可以的,作为长期运行的一种思路则有失偏颇。
你知道,马和驴杂交后产生的骡子,兼有马的和驴的部分优点,但毕竟是跑不如马,耐劳未必赛过驴的。
所以,上帝都不承认这一人为的新物种——骡子是没有繁衍后代可能性的。
同样地,一方面鼓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一方面用开得见的手对市场横加干涉,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更糟而不是更好。
至少是没有可持续发展前提的。
用以上的故事来阐述市场经济,真是非常的形象,我也很赞同以上阐述,但是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的注意,就是“常驻的匪帮”。
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式下,这个“常驻的匪帮”却不是政府,因为如果是政府的话可能还好些,为什么?原因是如果这个“常驻的匪帮”是政府的话,在一切有可能毁灭经济的时候,这只手会适度地停下来,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自行调节,以期恢复元气。
问题是现在这个“常驻的匪帮”不是政府,国家的经济毁灭了,这群“常驻的匪帮”就移民他国,现在中国萌发的移民潮,财富转移出国的现象就已经可以看出了一点端倪了。
我们现在的“常驻的匪帮”是谁呢?就是一些超级富豪,权贵资本家,他们拥有了中国绝大部分的财富,根据一个非官方的统计,中国0.4%的家庭拥有了中国70%的财富,虽然这个统计没有官方证实,但是生活在中国的人民应该能感受到,中国目前确实是少部分拥有了大部分的财富。
那么这少部分其实就是“常驻的匪帮”,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会用他们那只有形的手直接去干预经济,大量囤积货品,例如各种农产品,房子等,然后通过各种言论来引导市场出现通胀的预期,再直接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直接把价格推到了天上去,也就出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房价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棉花掌”等等。
请大家注意了,特别是那些一直用市场经济来说事的经济学家们注意了,市场的真正需求除了消费者的硬性需求外,还有就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我们来判断“常驻的匪帮”这只“非政府的有形的手”是否干预市场了的最好判断标准不是消费者的硬性需求有多少,而是价格是否超过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
从目前来看,我们排除那个带有水分的统计局统计报告(因为这份报告很可能已被“常驻的匪帮”控制),我们用切身的体会来感受一下目前市场的价格,是否已经被一只“非政府的有形的手”来控制了,如果有,那么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否是时候需要出来干预了呢?为了更能说明现在非政府的有形的手在控制物价,我们以住房价格为例来解释下。
由于我工作原因,接触了很多拥有国家70%的财富的0.4%的家庭。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房子的。
首先,他们每个人都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买了很多房产,平均来说每个人都拥有几十套房子。
为了能误导国家领导层,让国家领导层认为房子的价格还是市场主导的,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还是合理的,因为还有人在买(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还有成交,就证明目前的房价是符合市场价格的,他们认为如果房价不合理,自然就没有人能买了)。
他们开始把房子从你的手卖到我的手上,然后再将房子从我的手卖到另外一个富豪手上,再从富豪手上有买回来,每次买卖价格都在往上升,特别是房子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越高,那么他们就把房子的单价调得越高,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让政府认为这样的价格还是市场能接受的,其实房子倒来倒去还是在那群不缺房子的人的手里,那99.6%的没有房子的人民一直都没有房子。
也就是说房子虽然有价有量,但是并不是市场真正的有效需求。
那些拥有70%财富的0.4%的家庭尽管不是有意识地要成为那只干预市场的有形的手,但是由于财富的分配不均,他们已经客观上成为了那个“非政府常驻匪帮”,已经用那只有形的手在干预价格了。
如果说政府是“常驻的匪帮”之一,那么这个“常驻的匪帮”就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他所建立的国家的稳定,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这个国家的人民,有责任、有义务去保障他们广大人民的生活。
当“非政府常驻的匪帮”用一只有形的手来干预市场的时候,“政府常驻的匪帮”是否就应该用另一只有形的手来进行干预,以维护市场,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呢?还有经济学家列举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如何不干预市场的例子,但是我想特别提醒下,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政府常驻匪帮”和“非政府常驻匪帮”是同一批人,他们的政府虽然没有干预价格,但是他们的“非政府常驻匪帮”——也就是资本家们却是在干预的,而且没有出问题的原因是,他们的政府本来就受那些资本家控制,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权的稳定与否和那些“非政府常驻匪帮”——资本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那些“非政府常驻匪帮”就会暂停,让国家修养生息。
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政府和“非政府常驻匪帮”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非政府常驻匪帮”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会不理会民生,干预不会暂停,哪怕民生问题极度严重,甚至出现动乱的时候,他们也可能不会暂停。
因此,政府这个“合法的常驻匪帮”非常有必要用他那只有形的手去干预另一只有形的手。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当在特定的前提——一只非政府的有形的手出现的时候,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应该出来干预的。
只是干预需要有度,在非政府的有形的手消失的时候,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应该消失。
参考文献:[1]奥尔森.独裁、民主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赵英军.西方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