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香料香精立法和管理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欧洲香精法规【实用版】目录1.欧洲香精法规的概述2.欧洲香精法规的具体内容3.欧洲香精法规的影响和挑战4.我国应对欧洲香精法规的措施正文1.欧洲香精法规的概述欧洲香精法规是指在欧洲范围内,对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的法规要求和监管制度。
这些法规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确保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欧洲香精法规的具体内容欧洲香精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妆品安全性评估:化妆品在上市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产品对消费者的安全性。
评估过程包括实验室测试、动物实验等。
(2) 化妆品成分限制:欧洲香精法规对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进行了限制,如重金属、有害物质等。
这些限制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防止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 香精、香料分类和标签:欧洲香精法规对香精、香料进行分类,并要求产品标签上标明所含成分,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成分和使用方法。
(4) 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欧洲香精法规对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
生产商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欧洲香精法规的影响和挑战欧洲香精法规对香精、香料和化妆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法规提高了行业的安全标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法规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增加的合规成本、复杂的监管程序等。
4.我国应对欧洲香精法规的措施面对欧洲香精法规的挑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法规标准:加强国内法规建设,提高与欧洲香精法规的接轨程度,降低产品出口的法规壁垒。
(2) 强化行业监管:加大对香精、香料和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Policy Focus政策聚焦全球七大国家及地区致敏香精香料标签要求欧盟更新香精香料过敏原。
文|孙笑笑香精香料作为化妆品成分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从天然植物提取、动物来源到化工合成,不同的香精成分在化妆品产品中体现了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由于化妆品香精主要沉积在人体皮肤表面,所以其安全性问题常常集中在香精可能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刺激性皮炎、光毒性和光敏感性。
同时,全球各国对于化妆品香精香料的使用标准都有相应的规定,本文梳理了七大地区对于化妆品标签中香精香料标识的具体要求,为化妆品出口不同地区提供参考信息。
中国我国在儿童化妆品领域明确提出,香精香料是重点“检测对象”。
2022年4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对含有26种致敏性组分的香精或者香料,应当进行充分安全评估。
如果使用含有这26种过敏原的香精或香料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除了要有香精中的具体香料组分等明确信息,还应当提交香精原料生产商出具的关于该香精所含全部香料组分种类及含量的资料,并对每种香料组分进行安全评估。
欧盟欧盟地区在香精香料过敏原标签规定方面有了新变化。
2022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知草案(G/TBT/ N/EU/924),提议根据欧盟化妆品法规(EC)第1223/2009号法规修订增加化妆品中香精过敏原的标签。
此次,欧盟要求明确不论是直接作为成分添加,还是作为某种成分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24种香精过敏原必须要标注在产品标签标识上,具体见下图。
欧盟要求必须标记的 EU - 24 种香精过敏原在如香皂、洗发剂、浴液等个护类产品中,浓度超过 0.01%、免洗型产品中浓度超过 0.001% 时,以上24种香精过敏原必须标注。
除以上24种香精过敏原之外,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还扩大了香精过敏原的范围,另外确定了56种新发中国儿童化妆品应避免使用的香精香料过敏原58China Cosmetics Review现的香精过敏原。
目录一、宏观环境 (2)二、香精香料概念 (2)1、香料概念及其分类 (2)2、香精概念及其分类 (3)三、行业及市场 (5)1、全球香精香料产业概况 (5)2、我国香精香料产业概况 (8)2.1企业情况 (8)2.2产品种类情况 (9)2.3产量情况 (10)2.4进出口情况 (11)3、子行业及相关行业分析 (13)3.1食用香精 (13)3.2烟草及烟用香精 (14)3.3日化行业 (15)四、企业情况 (16)1、国际企业 (16)1.1各国情况 (16)1.2全球香料香精行业全球10强介绍 (17)2、国内企业 (23)1、主要企业介绍 (23)2、中国香料、香精制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 (24)一、宏观环境香精香料应用在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多方面,涉及环保、卫生、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保护环境、保护健康已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因此各地的法规都在加强中。
美国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批准的GRAS物质到2007 年年底,FEMA 编号已从2001 编到4429 共2418 个食用香料,十年内增加了614 个品种。
JECFA 也努力统一全球食品香料香精法规,其评价结果已为全球所接受,成为统一法规的基础,到2007 年已评价了1786 个食品香料。
IFRA 标准也引入了QAR 评价结果,按11 类加香产品对一些日用香料作出限制并实行国际监督。
对香料的安全评价正从口服、皮肤接触发展到呼吸系统和对环境的影响。
欧盟REACH法规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
香精香料类产品在REACH中的定义均为“物质”或“配制品”的范畴。
我国的香料香精法规以及标准也在逐步地完善中。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已批准食品香料1767种,其中天然香料395 种,合成香料257 种,天然等同香料1115 种。
目前日用香精、食用香精行标已修订,基本与世界接轨。
国内外香精香料市场概况及分析香料香精工业是为加香产品配套的重要原料工业。
香料是调配香精的原料;香精广泛配套于食品、饮料、酒类、卷烟、洗涤用品、化妆品、牙膏、医药、饲料、纺织及皮革等工业。
除香水之外,香精在不同加香产品中的用量只有0.3-3%,但它对产品质量确起着优劣的重要作用,因此香精被称为加香产品的“灵魂”。
香料香精的特点是:品种多,产量小,专用性、配套性强,用量少作用大,一地生产多地使用(包括国际),既含精湛技术,又具超群艺术,故香料香精工业是非工业发达国家所不及的一个特别的工业,是早已国际化的产业。
一、国际香料香精工业进展现状及特点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进展,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日用品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工业的进展,消费品的拉动,加速了世界香料工业的进展。
1990年国际上合成香料和食用、日用香精的总销售额为78亿美元;1995年则进展到96亿美元;2000年达到121亿美元;2022年达到127亿美元;2022年全球香精香料的销售额达到151亿美元,其中香精约占41%,香料约占35%,芳香油和芳香化学品各占12%。
依据美国Freedonia Group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香料香精2022年估计需求额将达到184亿美元,增长速度约5.4%。
从整个国际香料香精工业进展的过程和实际状况看,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垄断自90年月以来,全球香料工业逐步实现了高度的垄断,从1997年、2000年、1998—2000年和2022-2022年十大香料公司的销售状况(表一至表四)可以看出,全球十大香料公司1997年总销售额达76.12亿美元,几乎占全球总销售额的76%,2000年十家销售额为73.75亿美元,约占全球121亿美元总销售额的61%。
据林产化工网报道:2022年十家香料公司的销售额约达97.5亿美元,约占总销售额的64.5%以上。
而这十大香料公司都集中在西欧、美国和日本,从三个国家和地区中明显地看出世界香料工业是由发达国家和少数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公司所垄断。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1.香料香精的发展史食用香料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
也有一些称为香料的前驱物质,在食品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因受热等原因而产生香味,就食品添加剂而言,食用香料是指能赋予食品香气为主的物质,个别食用香料兼有赋予食品特殊滋味的能力。
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香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黄帝神农氏时代,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当时人类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已经非常重视,又加以自然界花卉的芳香,对它产生了美感。
因此在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同时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
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我国在夏、商、周三代前就开始了对香料的使用。
在1897年,开掘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时,发现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该物品现可在美国和开罗博物馆内看到。
当时的僧侣可能是采集、制造和使用香料、香油或香膏者。
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也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
公元前1729年就有香料贸易,公元前370年希腊著作中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
至14世纪,阿拉伯人经营香料业,开始采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提取玫瑰油和玫瑰水。
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药品之一,我国香料随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我国对香料十分重视。
15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和伽玛氏环球旅行者也来中国探索香料。
1370年,第一只用乙醇的香水———匈牙利水出现了,开始只是从迷迭香中蒸馏制得,其后才逐渐从薰衣草和甘牛至等植物中制得。
自1420年,在蒸馏中采用蛇形冷凝器后,精油发展迅速,然后在法国格拉斯生产花油和香水,从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香料(特别是香花)的生产基地,此后各地也逐步采用蒸馏提取精油。
世界各国香料香精立法和管理概况香料香精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烟草等众多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不仅能够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还能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然而,由于香料香精的成分复杂,其安全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立法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在欧洲,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来规范香料香精的使用。
欧盟的香料香精法规主要包括对香料香精物质的定义、分类、使用限制和标签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可用于食品中的香料香精物质,欧盟建立了一个“肯定列表”,只有在列表中的物质才能被合法使用。
此外,欧盟还对香料香精的纯度、杂质含量等质量指标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并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所使用的香料香精成分。
美国的香料香精立法和管理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
FDA 对香料香精的管理主要基于“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原则。
如果一种香料香精物质被普遍认为在预期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那么它就可以被使用。
然而,对于新的香料香精物质,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程序。
此外,美国还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注明“人工香料”“天然香料”或“香料”等信息,但不一定需要列出具体的成分。
日本对香料香精的管理也十分严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香料香精的使用范围、用量、质量要求和标签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与欧盟类似,日本也对可用于食品中的香料香精物质建立了清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香料香精的管理遵循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FSANZ)的规定。
该法典对香料香精的定义、分类、使用限量和标签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FSANZ 还会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香料香精的法规进行适时的修订和更新。
除了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香料香精的立法和管理。
例如,中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等一系列标准和法规,对香料香精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规范。
中国香料香精的现状及发展香料是一种能够依靠嗅觉或味觉感受到的香味物质,也称香原料,是配制香精的原料。
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产品,具有多种香气成分的混合物。
中国历来是香料种植、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应用香料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
据丁晋公本集《天香传》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屈原的《楚辞》最早记入史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芳香植物一共有三类合计218 种。
品种多、产量小、专用性和配套性强、用量少以及作用大是香料香精产品的基本特点。
香精在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如塑料工业、饲料工业、卷烟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酒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是现代社会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原辅料。
一、香精香料的分类1、香料的分类按照香料来源和组成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其为天然香料以及单体香料。
动物性以及植物性为天然香料的两个来源。
相比于动物性天然香料,植物性天然香料的类型更为丰富,其处理方法也较为多样,以超临界萃取、水蒸气蒸馏法、吸收法、浸提法和压榨法为主,主要原料为植物的籽、花、根和叶等,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几类植物性香料为:香树脂、精油、净油、浸膏和香膏等。
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的动物性天然香料,分别为:麝香鼠香、灵猫香、龙涎香、海狸香和灵猫香。
化学合成香料以及单体天然香料为单体香料的两种主要类型,化学合成香料即人们常说的合成香料,主要依靠化学合成方法制得,单体天然香料的成分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天然香料中加以分离。
2、香精的分类按照用途可以把香精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食用香精、日用香精以及其他用途香精。
以烟用香精、药用香精、酒用香精和食品香精为代表一系列香精属于食用香精的范畴;以熏香、洗涤用品香精、空气清新剂香精和化妆品为代表的一系列香精属于日用香精的范畴;其他香精包括塑料、橡胶、人造革、纸张、油墨、工艺品、涂料、饲料和引诱剂等。
按照香型可以将香精划分为非花香型以及花香型这两种类型。
一、香精香料概述1.1香精香料的介绍香精香料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食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香剂。
香料:也称香原料,可用来调制香精的原料。
香精香料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集“高、精、新”技术于一身的产物,其已被广泛使用于食品、日化、烟草等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香料是一种在自然界原生态中能够被嗅觉嗅出香气或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制香精的主要原料。
香料可分为天然香料、合成香料两大类;香精是以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和辅料为原料按相应配方混合而成的产品。
香料的分类天然香料包括天然植物性香料和天然动物性香料。
天然植物性香料是以致香植物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等方法,提炼成的精油、浸膏等;天然动物性香料是以动物的分泌物等为原料,通过科学手段提取或收集的致香物质。
代表性的植物有檀香、玫瑰、薄荷和八角茴香、肉桂以及熏衣草等。
虽然含有精油的植物很多,但常用的约200余种。
产量较大的有松节油、薄荷油、香茅油、柑橘油以及桉叶油等。
合成香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的芳香物质。
天然香料中,绝大多数成分可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合成出来。
合成香料已成为精细有机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精是以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为原料,通过分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分离和深加工技术等段萃取或混合而成的芳香类混合物。
香精具有品种多、用量少、作用大以及专用性和配套性强等特点,是现代香精香料工业“高、精、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香精的分类1、根据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通常将香精划分为食用香精、烟用香精和日化香精等。
2、根据香精的香型分类它可以分为日用香精和食用香精两类。
日用香精按香型一般可以分为花香型香精(比如玫瑰、茉莉等)和非花香型香精(比如蜜香、粉香等)两类。
而食用香精按照香型分类一般与一种食物或天然存在的可食性生物的香型相联系,有一种食品,就是一种对应的香型。
例如,水果香型香精可以分为苹果、葡萄、草莓、柠檬等多种香型。
世界各国香料香精立法和管理概况香料香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食品、饮料到化妆品、洗涤剂,它们为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然而,由于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立法和管理措施来规范香料香精的生产、使用和销售。
在欧洲,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来管理香料香精。
欧盟的法规着重于香料香精的安全性评估和标签要求。
对于新的香料香精成分,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以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标签方面,要求明确列出产品中所使用的香料香精成分,即使是微量使用的也不例外。
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成分组成,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美国的香料香精管理体系也十分完善。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监管香料香精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使用。
FDA 要求香料香精制造商提供相关的安全性数据,并对某些可能存在风险的成分进行限制或禁止使用。
此外,美国还注重对香料香精的市场监测,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会迅速采取召回等措施。
日本对于香料香精的管理同样严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香料香精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范围进行规定。
在日本,香料香精的进口和销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审批程序,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在澳大利亚,香料香精的管理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负责。
该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涵盖了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标签要求以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同时,澳大利亚还加强了对香料香精行业的监督检查,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除了上述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香料香精的立法和管理。
例如,印度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对香料香精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使用进行规范。
巴西也在不断完善其香料香精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在香料香精的立法和管理中,安全性始终是核心关注点。
各国都致力于确保香料香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包括对香料香精成分的毒理学研究、暴露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等。
例如,对于一些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香料香精成分,各国通常会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以提醒过敏体质的消费者。
世界各国香料香精立法和管理概况2005-2-4香料是具有香气和/或风味的物质.香料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食用香料和日用香料两大类,但大多数香料既是食用香料又是日用香料,只有少数香料只有一种用途。
除个别场合外,香料不能直接用于消费品,只有配成香精后才能用于食品、化妆品等。
香精是由多种香料和附加物(如溶剂、载体、抗氧剂、乳化剂等)构成的混合物。
根据其用途一般也分为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
食品香精用于种类食品、药品、饲料及部分可能接触口腔的日用品(如牙膏、唇膏等)。
烟草用香精通常列入食用香精范畴。
日用香精用于化妆品、个人和家族卫生护理用品。
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等用的香精一般也为日用香精。
由于食用和日用香精是一种混合物,应用场合不同,流行趋势不同,香精的配方千变万化。
香精的安全性决定于所用原料的安全性。
只有构成香精的各种原料符合法规要求,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一般不要求也不可能对每种香精的安全性一一进行评价。
香精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每种香精的创新要化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故香精配方属知识范畴,具有保密性。
各国的法规都不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标示香精的各种组分。
因此谈香料和香精的安全性和立法只要谈香料的安全和立法就足够了。
一、食用香料的立法和管理A、食用香料的立法和管理国际上将食用香料分成天然的、天然等同的(Natural-identical)和人造香料(artificial)三类。
天然香料是指完全用物理方法从动植物原料(不论这类原料处于天然状态还是经过了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和处理)中获得的具有香气和/或风味的化合物。
一般来说人们将用生物工艺手段(如发酵)从天然原料(如粮食)制得的香料以及由天然原料(如糖类和氨基酸类等)经过了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程,(如烹调)所得反应产物也划入天然香料范畴。
天然等同的食用香料是指从芳香原料中用化学方法离析出来的或是用化学合成法制取的香味物质,它们在化学上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品中存在的物质相同,所谓人造食用香料是指那些尚未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物中发现的香味物质(即其化学结构是人造的)。
食用香料分类是立法的基础,必须充分理解。
B、食用香料的特点1、食用香料品种繁多,大多天然存在于供人类消费的食品中。
目前人们已从各类食品中发现有在的风味物质达1万余种,且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分析技术的进步,新的食用香料还会大量涌现。
由于使用量和经济的原因,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约2600余种,其允许使用的数目每年还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增长。
2、食品香料同系物众多。
所谓同系物是指结构上完全类似的系列产物。
如果一个食品中含有乙醇、丙醇和丁醇,同时含有乙酸、丙酸和丁酸,那么它很可能同时含有9种酯类,这9种酯类在结构上只有微细差别,香味上也有微细差别,但是它们那一个都不能缺少,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就构不成某一食品和谐的特征的内味。
由于它们是同系物,往往从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毒理学资料,可推断其他同系物的毒理学性质,不必要对每个同系物都一一进行试验。
3、食用香料用量极度低。
尽管目前使用的食用香料已达2600余种,但除个别用量较大的外,极大多数(>80%)用量在ppm级,甚至于ppb级。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化合物安全不安全,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暴露量(Exposure)。
对于用量很小的化合物,即使其急性口服毒性(LD50)很大,也不一定是不安全的。
食用香料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极度大多数小于其天然存在量。
即使人们不吃含食品香精的食品,事实上人们也天天在吃天然存在的食用香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食品科技界就提出了消费比(Consumption Ratio,简称CR)的概念。
CR是指天然等同的食用香料以天然存在于仪器中形成的消费量与同一物质作为食用香料添加物的消费量之间的比值。
从现已发表的350种比较重要的天然等同香料的CR看,CR大多于1。
例如2,二甲基吡嗪,它天然存在于咖啡和土豆中,由于人们食用这两种食品而消费的该化合物为7365公斤/年,而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加入食品的量只有11公斤/年,共CR为670。
4、食用香料是一种自我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这一点很易理解,食品的风味浓淡要适度才能为消费者接受,过量使用食品香精的食品是绝对无人消费的,尽管它的营养价值可能很高。
因此人们不必象关心防腐剂、色素等那样来担心食用香精的超量使用问题。
由于食用香料上述的特殊性便引出了食用香料立法管理的特殊性。
C、美国对食用香料的立法管理简况自1958年开始美国根据新的食品法将食品香料列入食品添加剂范围并进行立法管理.最早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直接参与法规的制订和管理。
他们根据人们长期的使用经验和部分毒理学资料将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列入联邦法规21CFRξ172和21CFRξ182节的有关章节,当时他们仅将香料分为天然和合成香料两大类。
在法规的第二部分共列入约1200种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对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未作规定。
但这必竟确定了用“肯定表”(Positive List)的形式为食用香料立法,即只允许使用列表中的食用香料,而不得使用表以外的其他香料。
但是随后FDA 发现新的食用香料层出不穷,用量又是那么小,仅靠国家机构来从事食用香料立法简直是不可能的。
这一任务随之落到了美国FEMA(Flavor and Extract Manufacturere"Association)头上。
FEMA是个行业组织,成立于1956年,它是一个行业自律性组织。
FEMA组织内有一个专家组,它由行业内外的化学家、生物学家、毒草理学家等权威人士组织。
自1960年以来连续对食用香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注意这里用的是“评价”一词,因为如上所说,不必要也不可能对每个食用香料进行毒草理事学试验,但必须逐个加以安全评价)。
评价的依据是自然存在状况,暴露量(使用量),部分化合物(或相关化合物)的毒草理事会学资料结构与毒性的关系等。
自1965年公布第一批FEMA GRAS 3名单以来到2003年5月已公布到FEMA GRAS21(公开发表于“Food Technology”杂志上),对每个经专家绷带评价为安全的食用香料都给一个FEMA编号,编号从2001号开始,上前已达4068号,即共允许使用2600多种食用香料FEMA GRAS得到美国FDA的充分认可,作为国家法规在执行。
已通过的2600余种食用香料也属于“Positive list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专家组每隔若干年根据新出现的资料对已通过的香料要求进行再评价,重新确立其安全地位。
到上前为止已进行过二次再评价,撤去GRAS(通过主为安全)称号的只有极度个别化合物。
美国FDA的名单及FEMA名单不仅适用于美国,它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
上前全盘采用的国家有阿根庭、巴西、捷克、埃及、巴拉圭、波多黎各、乌拉圭等;原则采用的国家和地区有(以英文字母为序):阿富汗、奥地利、澳大利亚、孟加拉、巴巴多斯大林、玻利维亚、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厄爪多尔、萨尔瓦多、斐济、希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香港、匈牙利、印尼、牙买加、约旦、韩国、黎巴嫩、马尔代夫、墨西哥、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新几内亚、新西亚、尼加拉爪、巴拿马、巴基斯坦、秘鲁、菲利宾、波兰、罗马尼亚、斯里兰卡、苏丹、台湾、泰国、特立尼达&多巴哥,土耳其、英国、西萨摩亚。
D、欧洲的食用香料法规和管理欧盟并没有真正国家法规意义上的食用香料名单,但它确实有Council of Europe(简称COE)Blue Book(称为COE蓝皮书)--“Flavoaring Substances and Natural Sourcc of Flavourings”。
它包括一份可用于天然食品香料的天然资源表,天然资源中活性成分的暂时限制已有的规定,它指出了使用于饮料和食品的最高浓度。
蓝皮书还包括一份可加到食物中而不危及健康的香味物质表和一份暂时能加到食物中的物质表。
每种食用香料都有一个COE编号,上前共有1700余种。
由此可见欧盟对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是采用否定表(Ncgative List)形式加以管理,即只规定那些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不准用或限量使用。
对人造食用香料才用肯定表形式加以管理,即只有列入此表的人造食品香料才允许使用。
但是这一蓝皮书不是法律文件,而是一批专家的准备报告。
此专家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停止工作。
目前欧洲大多娄国家实际上采用IOFI(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Flavor Industry)的规定。
该组织成立于1969年,现有成员国20余个,绝大多数为发达国家(如英、美、日、法、意、加等)。
IOFI的《Code of Practice》实践法规)对于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采用Negative List 加以限制,而对人造香料才用Positive List来规定,上前列入此肯定表的约有400种人造香料。
由此看出欧洲国家对食用香料的立法和管理不是靠政府而是靠行业组织,以行业自律为主。
食用香料和香精的安全性实行的是行业负责制。
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愿冒不依据实践法规的规定来生产产品的风险,一旦违规被揭露就受到欧洲香料香精行业协会EFFA(European Flavour & fragrance Association)的查处,严重的会倾家荡产。
E、日本的食用香料法规和管理日本于1947年由厚生省公布食品卫生法,并对食品中所用化学吕有了认定制度。
但是日本的添加剂法规到1957年才真正公布和实施。
1957年同时出版日本食品店添加剂物公定书。
这是日本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文件,文中规定了各种试验方法并对约400种食品添加剂规定了质量标准。
随着科技进步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此公定书已进行过数次修正,如1991年对天然仪器添加剂作了新的规定等,事实上,此公定书涉及的食用香料并不多。
日本对天然香料也是采用否定表的形式加以管理,而对合成香料才一一列出名单,并规定质量规格,但有标准可查的食品香料不足100种(氨基酸、酸味剂除外)。
由于日本国内的食品香精市场有限,许多香精以外销为主。
对于这部分香精他们执行的是进口国的法规。
目前日本已倾向接受IOFI和JECFA的规定,他的食品香料法规已逐步国际化。
日本香料协会对日本香料行业的自律。
对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世界各国食用香料的法规并不完全一致,FAO/WHO的CAC(食品法典委员会)下有一个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简称JECFA)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一机构评价的结果具有世界最高权威。
但是,由于食用香料具有本文一、B、部分所述的特点,对食品香料的安全评价采用与其他大宗食品添加剂不同的评价方法(JECFA的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