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项测试题(五)
- 格式:doc
- 大小:383.37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测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共有对顶角(平角除外)( ) A.6对 B.5对 C.4对 D.3对2.如图1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 和∠AOFC.∠AOFD.∠BOC 和∠AOF3. 如图2,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4.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5. 如图3,AB ∥CD ,那么∠A ,∠P ,∠C 的数量关系是( ) A.∠A+∠P+∠C=90° B.∠A+∠P+∠C=180°C.∠A+∠P+∠C=360°D.∠P+∠C=∠A6. 一个人从点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等于( )A.75°B.105°C.45°D.135°7.如图4所示,内错角共有( )A.4对B.6对C.8对D.10对CBAD1CBA324DO FE DCBA8.如图5所示,已知∠3=∠4,若要使∠1=∠2,则需( ) A.∠1=∠3 B.∠2=∠3 C.∠1=∠4 D.AB ∥CD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若a ∥b ,b ∥c ,则a ∥c.A.1个B.2个C.3个D.4个10. 如图6,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下列图形:△OCD ,△ODE ,△OEF ,•△OAF ,•△图1F EO 1C BA D 图4 图5图6图3DAPCBOAB ,其中可由△OBC 平移得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1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少有_____个交点,最多有______个交点.13.观察图7中角的位置关系,∠1和∠2是______角,∠3和∠1是_____角,∠1•和∠4是_______角,∠3和∠4是_____角,∠3和∠5是______角.54321 4321ACDB 火车站李庄图7 图8 图914.如图8,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15.如图9所示,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旁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10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EO ⊥AB ,∠EOD=25°,则∠BOD=______,∠AOC=_______,∠BOC=________.AECDOB21ACDB图10 图1117.如图11所示,四边形ABCD 中,∠1=∠2,∠D=72°,则∠BCD=_______.18.我们可以把“火车在一段笔直的铁轨上行驶了一段距离”看作“火车沿铁轨方向_________”.19. 根据图12中数据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_______.20.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_.图12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21. 已知a 、b 、c 是同一平面内的3条直线,给出下面6个命题:a ∥b , b ∥c ,a ∥c ,a ⊥b ,b ⊥c ,a ⊥c ,请从中选取3个命题(其中2个作为题设,1个作为结论)尽可能多地去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说出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哪个道理。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有()①符号相反的数叫相反数;②四个有理数相乘,若有两个负因数,则积为正;③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1;④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D【分析】根据相反数、倒数等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①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故该说法错误;②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知:四个有理数相乘,若有两个负因数,则积为非负数,故该说法错误;③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1和-1,故该说法错误;④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故该说法正确.选D.2.【答题】式子7-3-4+18-11=(7+18)+(-3-4-11)是应用了()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分配律D.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答案】D【分析】利用加法运算律判断即可.【解答】7+(–3)+(–4)+18+(–11)=7+18+(-3)+(-4)+(-11)(交换律)=(7+18)+[(–3)+(–4)+(–11)](结合律),所以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选D.3.【答题】已知a=-(-2)2,b=-(-3)3,c=-(-42),则-[-a-(b-c)]的值是()A.15B.7C.-39D.47【答案】B【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方分别求出a、b、c的值,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并整理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a=−=−4,b=−=27,c=−(−)=−(−16)=16,−[−a−(b−c)]=a+(b−c)=a+b−c=−4+27−16=27−20=7.选B.4.【答题】0.24×1×(−)的结果是()A.1B.−C.−D.0.1【答案】C【分析】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0.24×1×(−)==.选C.5.【答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倒数是0B.0的倒数是1C.0没有倒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逐项进行分析后再选择.【解答】A.0的倒数是0,是错误的,因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此选项错误;B.0的倒数是1,也是错误的,因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此选项错误;C.0没有倒数,是正确的;选C.6.【答题】下列运算正确的个数是()(-10)-(-10)=0;0-7=7;(-3)-(+7)=-10;−(−)=.A.0B.1C.2D.3【答案】C【分析】按照有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结果,比较答案得出结果即可.【解答】∵(−10)−(−10)=0;0−7=−7;(−3)−(+7)=−10;=1.∴运算正确的个数是2个.选C.7.【答题】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7)×(-6)=-42B.(-3)×(+5)=15C.(-2)×0=0D.−7×4=(−7+)×4=−26 【答案】C【分析】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解答】A.错误,结果应为42; B.错误,结果应为−15; C.正确; D.错误,结果应为−30. 选C.8.【答题】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45×109,则这个数是()A.0.845亿B.84.5亿C.8.45亿D.845亿【答案】B【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由于8.45×中n=9,所以可以确定小数点移动了9位,原数为10位数.【解答】8.45×=8450000000=84.5亿.选B.9.【答题】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后为-6-7-2+9的式子是()A.(-6)-(+7)-(-2)+(+9)B.-(+6)-(-7)-(+2)-(+9)C.(-6)+(-7)+(+2)-(-9)D.-6-(+7)+(-2)-(-9)【答案】D【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对各选项进行省略整理即可得解.【解答】A.(−6)−(+7)−(−2)+(+9)=−6−7+2+9,故本选项错误;B.−(+6)−(−7)−(+2)−(+9)=−6+7−2−9,故本选项错误;C.(−6)+(−7)+(+2)−(−9)=−6−7+2+9,故本选项错误;D.−6−(+7)+(−2)−(−9)=−6−7−2+9,故本选项正确.选D.10.【答题】初三年某班共50名学生参加体育测试,全班学生成绩合格率为94%,则不合格的人数有______人.【答案】3【分析】合格率为94%,则不合格率为1-94%,用:不合格率×总人数=不合格人数.【解答】不合格的人数=50×(1−94%)=3(人).故答案为:3.11.【答题】-3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分别是______.【答案】3,3,-【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性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倒数的性质,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积为1,求解即可.【解答】∵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积为1,∴的倒数是−,故答案为,,−.12.【答题】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有______.【答案】±2,±1,0【分析】当|a|≤2时,a的整数值有±2,±1,0,也可先写出绝对值不大于2的正整数,再写出0,和负整数的值.【解答】由绝对值的性质得,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有±2,±1,0.故答案为:±2,±1,0.13.【答题】小明身高为140cm,比他高20cm的哥哥的身高为______cm.【答案】160【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哥哥的身高为140+20=160cm.故答案为:160.14.【答题】小红家春天粉刷房间,雇用了5个工人,干了10天完成;用了某种涂料150升,费用为4800元,粉刷的面积是150m2.最后结算工钱时,有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按工算,每个工30元;(1个工人干1天是一个工);方案二:按涂料费用算,涂料费用的30%作为工钱;方案三:按粉刷面积算,每平方米付工钱12元.请你帮小红家出主意,选择方案______付钱最合算(最省).【答案】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乘法的应用。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1.2.1 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下列各数:﹣12,﹣0.7,﹣9,25,π,0,﹣7.3中,分数有()个.A.1 B.2 C.3 D.4 2.既是分数又是正有理数的是()A.+2 B.﹣35C.0 D.2.015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B.两个无理数相乘的结果可能等于零C.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3.1415926是小数,也是分数4.在|﹣2|,(﹣2)3,﹣|﹣2|,﹣(﹣2)这四个数中,负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C.所有的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D.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有理数B.0是最小的整数C.0的倒数和相反数都是0 D.0是最小的非负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是最小的有理数B.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C.分数不是有理数D.没有最大的负数8.在实数5、017、1.879中有理数的个数为()A.1个B.2个C.4个D.3个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②海拔-155 m表示比海平面低155 m;③负分数不是有理数;④零是最小的数;⑤零是整数,也是正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有理数a -是( )A .负数B .正数C .OD .正数或负数或0 11.在 14,-1,0,-3.2这四个数中,属于负分数的是( )A .14 B .-1 C .0 D .-3.2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大的负整数是-1B .最小的正数是0C .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D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13.下列各数:-1,2π,4.112134,0,227,3.14,其中有理数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14.已知下列各数:+12,-3,19,+0.4,-3.141,0,13+,225⎛⎫- ⎪⎝⎭,|0.01|--.在以上各数中:①整数有4个;②负数有3个;③正分数有3个;④正数有6个;⑤负整数有2个.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15.若a 为有理数,则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一定是负数B .a a =C .a 的倒数是1aD .2a 一定是非负数 16.下面有理数中573,|5|, 3.6,,78-----,负数有( )A .2B .3C .4D .5 17.2-3,-│-6│,-(-5),(-1)2,-32,-20%,0中负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8227,π,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9.在22-,115,0,19,6-,3这五个数中,正数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20.a 一定是()A.正数B.负数C.0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分数的定义,进行分类.详解:下列各数:-12,-0.7,-9,25,π,0,-7.3中,分数有:-12,-0.7,-7.3,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知识,注意掌握分数的定义.2.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大于零的分数是正分数,可得答案.解:A、2是正整数,故A错误;B、﹣是负分数,故B错误;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C错误;D、2.015是正分数,故D正确;故选D.考点:有理数.3.B解析:A.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B. 改为“两个无理数相乘的结果一定不等于零”C.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 3.1415926是小数,也是分数故选B.4.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绝对值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2|=2,(-2)3=-8,-|-2|=-2,-(-2)=2,则这四个数中,负数共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相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依据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的定义、以及数轴和实数的对应关系回答即可.详解:A、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故A错误;B、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故B错误;C、所有的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故C正确;D、两个负数相加,和小于任何一个加数,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有理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解题的关键明确它们各自的含义.6.D解析:根据有理数、非负数、倒数与相反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错误,因为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负数比0小,所以错误;B错误,因为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和0,负整数比0还小,所以错误;C错误,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错误;D正确,非负数包括0和正数,正数都比0大,所以本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与相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有理数与相反数的定义.7.D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进行判断即可.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和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详解:A、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故本选项错误;B、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0,故本选项错误;C、分数是有理数,故本选项错误;D、没有最大的负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定义是本题的关键.8.C解析:先化简再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得到结果判断.详解:解:有理数为5、0=1、17、1.879,共4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定义和分类,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9.A解析:利用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0,错误;②海拔-155 m表示比海平面低155 m,正确;③负分数是有理数,错误;④零不是最小的数,负数比零小,错误;⑤零是整数,不是正数,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有理数有关内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注意0的特殊性.10.D解析:根据有理数包括正数、0、负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如果a是一个有理数,那−a可能是正数或负数或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11.D解析:试题解析:-3.2是负分数,故选D.12.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和绝对值的非负性进行分析即可.详解:既是整数又是负数中最大的数是-1,故A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B错误.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和-3,故C错误.0是有理数,但是0没有倒数,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3.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概念,判定每个数是否是有理数即可. 详解:有理数有:-1,4.112134,0,227,3.14,共5个无理数有: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熟悉有理数的分类就能正确解出来.14.A解析:根据整数、负数、正分数、正数、负整数的定义分别找出即可得解.详解:解:①整数有:+12,-3,19,0等4个,故①正确;负数有-3,-3.141,|0.01|--. 等3个,故②正确;正分数有+0.4,13+,225⎛⎫- ⎪⎝⎭等3个,故③正确;正数有+12,19,+0.4,13+,225⎛⎫- ⎪⎝⎭等5个,故④错误;负整数有-3,故⑤错误.所以5个结论中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正确理解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根据选项的说法,分别找出反例即可判断出正误.详解:解:A 、若a 是有理数,则-a 一定是负数,说法错误,当a=0时,-a=0,就不是负数,故此选项错误;B 、当a <0时,|a|=-a ,故此选项错误;C 、当a≠0时,a 的倒数是1a ,故此选项错误;D 、a 2一定是非负数,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绝对值的性质、以及倒数,平方,题目比较基础.16.C解析:据小于零的数是负数,可得负数的个数.解:有理数中573,|5|5, 3.6,,78---=---,负数有73,|5|, 3.6,8-----,共4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注意含绝对值的数要先化简.17.D解析:根据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可判断负数个数.详解: 解:6--=-6,-(-5)=5,(-1)2=1,-32=-9, ∴负数有23-,6--,-32,-20%,共4个,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与负数,判断负数,要与0比较,比0小的数是负数.注意不能仅看符号.18.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概念直接进行排除即可.详解:227,π,227,共1个.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9.C解析:根据正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22-,115,0,19,6-,3这五个数,正数有:115,19,3,一共有3个正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正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正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0.D解析:根据题意,a可能为正数,故-a为负数;a可能为0,则-a为0;a可能为负数,-a为正数,由于题中未说明a是哪一种,故无法判断-a.详解:∵a可正、可负、也可能是0∴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不确定正负性,-a就无法确定.。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母亲节那天,很多同学给妈妈准备了鲜花和礼盒.从图中信息可知,则买5束鲜花和5个礼盒的总价为______元.【答案】440【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设买1束鲜花x元,买1个礼盒花y元,由题意得:,解得:,5×33+5×55=440(元).2.【答题】甲、乙两个车间工人人数不等,若甲车间调10人给乙车间,则两车间人数相等;若乙车间调10人给甲车间,则甲车间现有的人数就是乙车间余下人数的2倍,设原来甲车间有x名工人,原来乙车间有y名工人,可列方程组为______.【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根据:若甲车间调10人到乙车间,则两车间人数相等,得:,根据:若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则甲车间的人数就是乙车间人数的2倍,得:,∴得方程组:,故答案为.3.【答题】若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则a=______,b=______.【答案】3 2【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答】②变形为:y=2x-5,代入①,得x=2,将x=2代入②,得4-y=5,y=-1.把x=2,y=-1代入,得,把b=4a-10代入③,得2a+12a-30=12,a=3,代入,得b=2.∴a=3,b=24.【题文】解方程组:.【答案】.【分析】根据代入消元法,可得答案.【解答】由②得:x=-3+2y③,把③代入①得,3(-3+2y)-y=-4,解得y=1,把y=1代入③得:x=-1,则原方程组的解为:.5.【题文】解方程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答】解:,得,得即把代入②,得即∴原方程组的解为6.【题文】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答案】m=10.【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m看作常数解方程组,根据题意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解方程组得,∵x、y互为相反数,∴+=0,∴m=10.7.【题文】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相同,求n m的值.【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根据方程组解的定义,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组求出x、y即可解决问题.【解答】由题意得,解得,∴2﹣m=2,∴m=0,2n﹣1=2,∴n=,∴n m =()0=.8.【题文】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求方程组的解(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2)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1且y>1,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2)﹣4<m<﹣1.【分析】(1)将m看作已知数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2)根据已知不等式求出m的范围即可.【解答】(1),①﹣②×2得:3y=3m+15,即y=m+5,将y=m+5代入②得:x=2m+3;(2)根据题意得:,由①得:m<﹣1;由②得:m>﹣4,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4<m<﹣1.9.【题文】一种口服液有大盒、小盒两种包装,3大盒4小盒共108瓶;2大盒3小盒共76瓶.求大盒、小盒每盒各装多少瓶?【答案】大盒装20瓶,小盒装12瓶.【分析】设大盒每盒装x瓶,小盒每盒装y瓶,根据等量关系:3大盒4小盒共108瓶;2大盒3小盒共76瓶,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大盒每盒装x瓶,小盒每盒装y瓶.依题意得:,解此方程组,得.答:大盒每盒装20瓶,小盒每盒装12瓶.10.【题文】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水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2)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水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八折;乙商场规定:买一个水瓶赠送两个水杯,另外购买的水杯按原价卖.若某单位想要买5个水瓶和n(n>10,且n 为整数)个水杯,请问选择哪家商场购买更合算,并说明理由.(必须在同一家购买)【答案】(1)一个水瓶40元,一个水杯是8元;(2)当10<n<25时,选择乙商场购买更合算.当n>25时,选择甲商场购买更合算.【分析】(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2)计算出两商场得费用,比较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根据题意得:3x+4(48﹣x)=152,解得:x=40,则一个水瓶40元,一个水杯是8元;(2)甲商场所需费用为(40×5+8n)×80%=160+6.4n乙商场所需费用为5×40+(n﹣5×2)×8=120+8n则∵n>10,且n为整数,∴160+64n﹣(120+8n)=40﹣1.6n讨论:当10<n<25时,40﹣1.6n>0,160+0.64n>120+8n,∴选择乙商场购买更合算.当n>25时,40﹣1.6n<0,即160+0.64n<120+8n,∴选择甲商场购买更合算.11.【题文】小明所在的学校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准备从某体育用品商店一次购买若干个足球和篮球(每个足球的价格相同,每个篮球的价格相同),若购买2个篮球和3个足球共需310元,购买5个篮球和2个足球共需500元.(1)每个篮球和足球各需多少元?(2)根据实际情况,需从该商店一次性购买篮球和足球功60个,要求购买篮球和足球的总费用不超过4000元,那么最多可以购买多少个篮球?【答案】(1)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2)最多可以买33个篮球.【分析】(1)设每个篮球x元,每个足球y元,根据买2个篮球和3个足球共需310元,购买5个篮球和2个足球共需500元,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设买m个篮球,则购买(60-m)个足球,根据总价钱不超过4000元,列不等式求出x的最大整数解即可.【解答】(1)设每个篮球x元,每个足球y元,由题意得,,解得:,答: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2)设买m个篮球,则购买(60-m)个足球,由题意得,80,m+50(60-m)≤4000,解得:m≤33,∵m为整数,∴m最大取33,答:最多可以买33个篮球.12.【答题】若方程mx-2y=3x+4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A. m≠0B. m≠3C. m≠-3D. m≠2【答案】B【分析】首先把方程整理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根据定义要求x、y的系数均不为0,即m-3≠0解出即可.【解答】移项合并,得(m-3)x-2y=4,∵mx-2y=3x+4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m-3≠0,得m≠3.选B.13.【答题】若购买甲商品3件,乙商品2件,丙商品1件,共需140元;购买甲商品1件,乙商品2件,丙商品3件,共需100元;那么购买甲商品1件,乙商品1件,丙商品1件,共需()元.A. 50B. 60C. 70D. 80【答案】B【分析】先设一件甲商品x元,乙y元,丙z元,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依据用加减法整体求解即可.【解答】设一件甲商品x元,乙y元,丙z元,根据题意得:,①+②得:4x+4y+4z=240,∴x+y+z=60,选B.14.【答题】若3x m-n-2y m+n-2=4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n的值分别为()A. m=1,n=0B. m=0,n=-1C. m=2,n=1D. m=2,n=-3 【答案】C【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x和y的指数分别都为1,列关于m、n 的方程组,再求出m和n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选C.15.【答题】二元一次方程2x+y=7的正整数解有多少组()A. 2B. 3C. 5D. 4【答案】B【分析】把x看做已知数表示出y,即可确定出正整数解.【解答】解:方程2x+y=7,解得:y=−2x+7,当x=1时,y=5;x=2时,y=3;x=3时,y=1,则方程的正整数解有3组,选B.16.【答题】在中央电视台2套“开心辞典”节目中,有一期的某道题目是:如图所示,天平中放有苹果、香蕉、砝码,且两个天平都平衡,则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一个香蕉的重量的()A. 倍B. 倍C. 2倍D. 3倍【答案】B【分析】设一个苹果的重量为x、一个香蕉的重量为y、一个砝码的重量为z,先用含z的代数式表示x,y,即解关于x,y的方程组,再求即可.【解答】解:设一个苹果的重量为x、一个香蕉的重量为y、一个砝码的重量为z,由题意得解得故.选B.17.【答题】已知都是方程y=ax+b的解,则a和b的值是()A. B.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答】将和代入方程y=ax+b,得-a+b=0,2a+b=3,解得.选B.18.【答题】小明解方程组x+y=■的解为x=5,由于不小心滴下了两滴墨水,刚好把两个数■和★遮住了,则这个数■和★的值为()A. B. C. D.【答案】A【分析】把x=5代入已知方程组求出■的值,进而求出★的值即可.【解答】解:把x=5代入方程组得:解得:,把代入得:■=3+5=8,选A.19.【答题】已知则2a+2b等于()A. 6B.C. 4D. 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答】∵,∴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加得:,∴.选A.20.【答题】王老师的数学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班上40名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果要求每小组只能是5人或6人,则有几种分组方案()A. 4B. 3C. 2D. 1【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设5人一组的有x个,6人一组的有y个,利用把班级里40名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解答】设5人一组的有x个,6人一组的有y个,根据题意可得:5x+6y=40,x=1,则y=(不合题意);当x=2,则y=5;当x=3,则y=(不合题意);当x=4,则y=(不合题意);当x=5,则y=(不合题意);当x=6,则y=(不合题意);当x=7,则y=(不合题意);当x=8,则y=0;故有2种分组方案.选:C.。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总复习专项测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是一个由四舍五入获得的近似数,它是( )【答案】C【分析】解:,精准到了万位,故正确答案为:精准到万位.2、、两个车站相距千米,某天点整,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千米/时,则两车相遇的时间是()点分点分点分点分【答案】B【分析】解:设两车所需的时间为小时.依据题意,得,解得,即两车所需的时间是小时分,所以点出发,则点分相遇.3、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水龙头,独自开甲龙头,小时能够把空池灌满,独自开乙水龙头小时可把空池灌满,若只开甲龙头,则注满水池的需要()小时小时小时A.小时【答案】B.【分析】解:甲的工作效率为所以只开甲龙头,注满水池的用时为.4、如图,为了做一个试管架,在长为的木板上钻了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为,则等于()。
A.B.C.D.【答案】C【分析】解:依据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5、若小王用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比宽多,则长方形的面积为()A.B.C.D.【答案】C【分析】解:设宽为,则长为依据题意得,,解得,所以长为:,所以面积为:.6、某商场推出以下优惠方案:()一次性购物不超出 元不优惠; ()一次性购物超出 元,但不超出 元一律打折;()一次性购物超出 元,一律打 折. 某人两次购物分别付款 元、元,若他一次性购置与上两次同样的商品,则对付款()元 元元或元 元或元【答案】C【分析】解:若第二次购物超出元,但不超出元,设此时所购物件价值为元,则,解得,所以两次购物价值为,所以享受八折优惠,此时对付(元).若第二次购物超出,设此时购物价值为元,则,解得,所以两次购物为(元),此时对付7、已知有理数(元).、、在数轴上的地点以下图,则等于()A. B. C. D.【答案】C【分析】解:由有理数 , ,、、在数轴上的地点可知, ,代入.8、以下四个选项表示某天四个城市的均匀气温,此中均匀气温最低是()A.B.C.D.【答案】D【分析】解:是负数,,,,,均匀气温最低的是.9、对于一个自然数,假如能找到正整数、,使得,则称为“好数”,例如:,则是一个“好数”,在,,,这四个数中,“好数”的个数为()A.B.C.D.【答案】C【分析】解:依据题意,由,可得,,所以假如是合数,则是“好数”,据此判断.,是好数;,是好数;,是一个质数,不是好数;,是好数.综上,可得在,,,这四个数中,“好数”有个:、、.10、多项式与以下一个多项式的和是一个一次二项式,则这个多项式能够是()A.B.C.D.【答案】D【分析】解:;;;.11、若,则的值为()A.B.C.D.【答案】A【分析】解:,.12、在如图的2017年11月份的月历表中,随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行能是()A.B.C.D.【答案】A【分析】解:设第一个数为,则第二个数为,第三个数为,故三个数的和为当时,当时,当时,;;.故随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的和不行能是.13、游泳馆销售会员证,每张会员证80元,只限自己使用,有效期1年.凭会员证购置票每张1元,不凭据购置票每张 3元,要使办理睬员证与不办证花费同样多,一年内要游泳()次.A.B.C.D.【答案】B【分析】解:设一年内游泳次,办理睬员证与不办证花费同样多,由题意得:解得.14、两年期按期积蓄的年利率为2017年代存入银行一笔钱,2019,按国家规定,所得利息要缴纳的利息税.某人于年代到期时,共得税后利息元,则他2017年代的存款额为()A.元元元D.元【答案】B【分析】设2017年代的存款额为元,由题意得,解得.15、若对于的方程的解知足方程,则的值为()A.B.C.D.【答案】D【分析】由题意得:,解得:,此解知足方程,,解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6、代数式的最小值是.【答案】5【分析】解:当,且,即,代数式,即最小值为;当,且,即时,代数式,即最小值为;当,且,即时,代数式;当,且,无解,综上,代数式的最小值是.正确答案是:.17、假如个工人达成一项工作需要天,那么个工人达成此项工作需天.【答案】【分析】解:设个工人达成此项工作需天,由题可得,故答案为:.18、甲、乙两人在一条长米的环形跑道上从同一同点开始跑步,甲比乙跑得快,若同方向跑,则他们每隔分秒相遇一次,若反方向跑,则他们秒相会一次,设甲的速度是米/秒,利用同方向跑的条件,则乙的速度是_____米/秒,他们反向跑时相等关系为,所列方程为.【答案】,甲跑的行程乙跑的行程环形跑道的周长,【分析】解:设乙的速度为,则同向跑时,由题意得,解得,即乙的速度为米/秒;反向跑时,等量关系为甲跑的行程乙跑的行程环形跑道的周长,所列方程为.19、当_____时,方程的解是.【答案】【分析】解:将代入方程中,得,解得20、规定,则的值为.【答案】8【分析】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在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用两个同样的管子在容器的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以下图,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同样量的水,开始灌水分钟,乙的水位升,则开始注入多少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分析】解:∵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之比为,灌水分钟,乙的水位上涨,灌水分钟,甲、丙的水位上涨.设开始注入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时有三种状况:①乙的水位低于甲的水位时,有(分钟);②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甲的水位不变时,(分钟),,此时丙容器已向甲容器溢水..(分钟),,即经过分钟丙容器的水抵达管子底端,乙的水位上涨,(分钟).③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乙的水位抵达管子底端,甲的水位上涨时,乙的水位抵达管子底端的时间为(分钟),(分钟).综上所述,开始注入或或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22、国家规定,教育积蓄不征收利息税,为了准备小王年后上大学的学费.元,他的父亲母亲现在就参加了教育积蓄,下面有两种积蓄方式:(1)直接存入一个年期(年利率为);(2)先存一个年期的,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年期(年利率为你以为那种积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分析】解:设开始存入元,积蓄方式(1),依据题意,得);解方程,得:.积蓄方式(2),依据题意,得:解方程,得:.所以,第一种积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少.23、日历的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和是,问这三个日期各是多少?【分析】设中间的日期为,则最上面的日期为,下面的日期为由题意得,,,解得:,则,.这三个日期各是,,.。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1.2.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及其画法1.在数轴上,将表示2的点A 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是______. 2.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3.数轴上一点P 表示的数是6,先把这个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则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4.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22个单位长度的点中,表示整数的点共有____________个. 5.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的左侧,.且距离原点5个单位长度,则这个数是_________,这个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6.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表示数1-,点B 与A 相距0.5个单位长度,则点B 所表示的数是_____.7.在数轴上把表示-3的对应点沿数轴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8.在数轴上,若A 点表示3-,则到点A 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9.已知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a ﹣b|+|a+c|=_____.10.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c ﹣a|+|a ﹣b|=_____.11.已知数a b c ,,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 ①()0b a c ++->,②111a b c>->,③0bc a ->,④1||||||a b c a b c -+=-, ⑤||||||2a b c b a c b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请填写序号)12.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0k ,第一步从0k 向左跳1个单位到1k ,第二步由1k 向右跳2个单位到2k ,第三步由3k 向左跳3个单位到3k ,第四步由3k 向右跳4个单位到4k ,…,按以上规律跳了14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点140k 所表示的数恰是2019.则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0k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13.如果点A 表示+3,将A 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则终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14.如图,数轴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5.将一个温度计与一条数轴贴合在一起,保持位置不变,早上气温是1-摄氏度,对应数轴上的数字为6,中午气温上升到4摄氏度,对应数轴上的数字为21,若傍晚温度下降到3-摄氏度,则对应数轴上的数字为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是﹣223,则与点P 相距2个单位长度的点N 所表示的数是__. 17.已知数轴上三个点A ,B ,C 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 ,b ,c ,且a <b <c ,abc <0,0a b c ++=、O 为原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A .0a b c <<<B .AO CO <C .AO BO CO =+D .OB BC =18.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1,现将点A 沿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二次将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三次将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次移动到点,如果点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的最小值是_____.19.点A 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若一个点从点A 处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此时终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20.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21.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x,若|x|=12,数轴上的点B 到点A 的距离为7,则数轴表示点B 的数为_____22.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23.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若点A表示的数为2,则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24.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B对应的有理数都是整数,若点A对应有理数a,点B对应有理数b,(1)b比a大_______;(2)若b -2a =10,AB中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25.在数轴上,若点A与表示3 的点相距6个单位,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26.若A、B、C是数轴上三点,且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x,当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构成的线段中点时,则x的值是____.27.已知,点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b如图所示,则线段AB的长度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28.数轴上离开-2的点距离为3的数是____.29.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A与表示–8的点B相距_________个单位长度.30.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移动2020次后,该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解析:根据数轴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将表示2的点向右移动4个单位后,对应点表示的数为2+4=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数轴,掌握点在数轴上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解析:数轴的三要素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详解:解:我们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故答案为: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的定义,是需要熟记的内容.3.4.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左减右加的原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6+3﹣5=9﹣5=4,故点P表示的数是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以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坐标左减右加的原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5.解析:结合数轴,即可解答.详解: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22个单位长度的点中,表示整数的点有:-2,-1,0,1,2,共有5个,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解答.5.﹣5 5解析:根据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左侧,则该数是一个负数,根据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则这个数的绝对值是5,从而求解.详解:∵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左侧,∴该数是一个负数.∵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这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是﹣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1.5或-0.5解析: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即可求解.详解:∵1--0.5=-1.5,1-+0.5=-0.5,∴点B所表示的数是:-1.5或-0.5,故答案是:-1.5或-0.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7.-8或2解析:需要考虑两种情况:点向左移动和点向右移动,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左减右加.详解:解:依题意得:左移:-3-5=-8,右移:-3+5=2.故答案为:-8或2.点睛: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当要求到已知点一定距离的点时,一般有2种情况,左右各一个.8.6-或0解析:点A往左或往右数三个点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点表示3-,向左数三个点表示的数是6-,向右数三个点表示的数是0.故答案是:6-或0.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性质.9.a﹣c.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a、b、c的取值范围,再得出a+b,a﹣b<,a+c的正负性,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出各式的绝对值,化简合并即可.解:根据题意得:﹣2<c<﹣1,0<a<1,2<b<3,∴a+b>0,a﹣b<0,a+c<0,∴原式=a+b﹣[﹣(a﹣b)]+[﹣(a+c)]=a+b+a﹣b﹣a﹣c=a﹣c.故答案为a﹣c.考点: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10.﹣2a+b+c.解析:由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a <0<b <c , 则c ﹣a >0,a ﹣b <0,则|c ﹣a|+|a ﹣b|=c ﹣a ﹣(a-b )=c ﹣a ﹣a+b =﹣2a+b+c . 故答案为:﹣2a+b+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数轴上有理数的位置化简绝对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1.②⑤解析:首先判断出00b c a c b a <,>>,>>,再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由题意00b c a c b a <,>>,>>, ∴①()0b a c b a c ++-=+-<,错误; ②111abc>->,正确; ③0bc a -<,错误; ④3||||||abca b c -+=-,错误;⑤||||||()()2a b c b a c a b c b a c b --++-=--+--=-,正确; 综上,②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⑤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绝对值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1949解析:易得每跳动2次,向右平移1个单位,跳动140次,相当于在原数的基础上加了70,相应的等量关系为:原数字+70=2019.详解:解:设k点所对应的数为x,由题意得:每跳动2次,向右平移1个单位,跳动140次,相当于在原数的基础上加了70,则x+70=2019,解得:x=1949.即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点所表示的数为1949.故答案为:1949.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图形的变化规律,得到每跳动2次相对于原数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13.-1解析:根据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终点表示的数为:3-7+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本题中向左、向右具有相反意义,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而列出算式求解.14.(1)(2)(3)解析:对于数轴上的原点位置、单位长度应灵活处理.第(1)个图中,虽然原点偏左,但这条直线符合数轴的定义;第(2)个图中,用“1个格”表示12个单位长度;第(3)个图中,用“1个格”表示150个单位长度;第(4)个图中,单位长度不统一.在数轴上,“1个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长度,也可以表示5个单位长度,100个单位长度,0.2个单位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数轴上,单位长度必须一致.15.0解析:先求出温度每上升一度,数轴上的数字增加几,从而求出答案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数轴增加[](216)4(1)3-÷--=从-1摄氏度到-3摄氏度是降低了2摄氏度,因为-1摄氏度时数轴对应为6,所以当下降到3-摄氏度时数轴对应为0.故答案为: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轴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力,通常这种题都是先求出每一份代表的数值,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出对应关系.16.﹣423或﹣23解析:分点N 在点P 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 详解:当点N 在点P 的左边时,点N 所表示的数是﹣223-2=﹣423; 当点N 在点P 的右边时,点N 表示的数是﹣222233+=-; ∴点N 表示的数是﹣423或23-. 故答案为﹣423或23-.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知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AC解析:由已知确定a 、b 、c 中有一个负数,则有a<0,c>b>0;再由-c=b+a ,可 得OC >AO ,OC=OB+OA . 详解: 解:∵abc<0∴a、b 、c 中有一个负数或三个负数, ∵a+b+c=0,∴a、b 、c 中有一个负数,∵a<b<c,∴a<0,c>b>0,故A正确;∵a+b+c=0,∴-c=b+a,∴OC>AO,b、为正数,故B不正确;∵-c=b+a,∴OC=OB+OA,故C正确;∵BC=b-c,OB=b,若b-c=b时,c=0,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点的特点;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能够根据数的特点确定两点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18.13.解析:试题分析:序号为奇数的点在点A的左边,各点所表示的数依次减少3,序号为偶数的点在点A的右侧,各点所表示的数依次增加3,于是可得到A13表示的数为﹣17﹣3=﹣20,A 12表示的数为16+3=19,则可判断点A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时,n的最小值是13.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A1,则A1表示的数,1﹣3=﹣2﹣2;第2次从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A2,则A2表示的数为﹣2+6=4;第3次从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A3,则A3表示的数为4﹣9=﹣5;第4次从点A3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A4,则A4表示的数为﹣5+12=7;第5次从点A4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A5,则A5表示的数为7﹣15=﹣8;…;则A7表示的数为﹣8﹣3=﹣11,A9表示的数为﹣11﹣3=﹣14,A11表示的数为﹣14﹣3=﹣17,A 13表示的数为﹣17﹣3=﹣20,A6表示的数为7+3=10,A8表示的数为10+3=13,A10表示的数为13+3=16,A12表示的数为16+3=19,所以点A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n的最小值是13.故答案为13.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数轴.19.1或7.解析:根据数轴上的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可得点A 表示的数,再根据向右移动几个单位加几,向左移动几个单位减几,据此可解.详解:解:∵点A 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点A 表示的数为3±当点A 表示的数为-3时,由题意得:-3+5-1=1;当点A 表示的数为3时,由题意得:3+5-1=7.∴此时终点所表示的数是1或7.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明确向右移动用加法,向左移动用减法及距离原点几个单位如何表示,是解题的关键.20.9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5-(-14)=9.考点:数轴与绝对值21.-19,-5,5或19 解析:试题解析:12x =, 12.x ∴=±设点B 表示a ,则127a +=或127.a -=解得19,5,5a =--或19.故答案为19,5,5--或19.22.±6解析:解:∵|±6|=6,∴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那么这个数是±6.故答案为:±6.23.1-或5解析:根据题意分点B在点A左侧或右侧两种情况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当点B在点A左侧时,点B表示的数为:231-=-,当点B在点A右侧时,点B表示的数为:235+=,综上所述,点B表示的数为1-或5,故答案为:1-或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4.8 2解析: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b比a大8,再将8b a-=、210b a-=等式联立,即可求得a、b的值,最后结合数轴上即可确定答案.详解:∵在数轴上A、B两点相距8个单位长度,且点B在点A的右侧∴8b a-=∵210b a-=∴8210 b ab a-=⎧⎨-=⎩∴26 ab=-⎧⎨=⎩∴结合数轴可知AB中点表示的数是2故答案是:(1)8;(2)2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了数轴,根据题意得出8b a-=是解本题的关键.25.−9或3解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当点在表示-3的点的左边时,当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时,列出算式求出即可.详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在表示-3的点的左边时,数为-3−6=−9;②当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时,数为-3+6=3;故答案为:−9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应用,注意符合条件的有两种情况,不要漏数.26.-1或-7或5解析:分三种情况分别求x :①C 为A 、B 中点;②A 为B 、C 中点;③当A 为B 、C 中点;根据中点公式即可求解.详解:根据中点公式,a b 、中点为2a b +. 当C 为A 、B 中点时,31122a b x +-+===-; 当A 为B 、C 中点时,1322c b x a ++===-,解得:7x =-; 当B 为A 、C 中点时,3122a c xb +-+===,解得:5x =; 故答案为:-1或-7或5.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运用数轴上的中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b ﹣a解析:解:∵点A 、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b ,由图可知a <b ,∴AB=|a -b|=b-a .故答案为:b-a .28.1或-5解析:解:此题有两种情况:-2右边:-2+3=1,-2左边:-2-3=-5所以为:1或-529.5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定义即可解答.详解: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去小数,即-3-(-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掌握当A,B同号时两者间的距离为| |A|-|B| |是解题关键.30.101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每两次移动可看作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故可求解.详解:解:由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可得整体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也可看作整体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由此可得每两次可看作整体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所以移动2020次后,相当于整体向左移动202021010÷=个单位长度,故该点所对应的数为-1010;故答案为10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数轴上数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项测试(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命题: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垂线段最短;④同旁内角互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COB=36°12',则∠AOC的度数为()A.164°12'B.136°12'C.143°88'D.143°48'3、下列各组图形中,能够通过平移得到的一组是()A. B. C. D.4、如图,直线AB∥CD,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交点分别为点M、点N,若∠AME=130°,则∠DNM的度数为()A.30°B.40°C.50°D.60°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绘的图形变换主要是()A.平移变换B.翻折变换C.旋转变换D.以上都不对6、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1l∥2l的是()A.∠1=∠3B.∠2=∠4C.∠4+∠5=180°D.∠3=∠47、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8、如所示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 .同旁内角互补10、在证明命题“若21a >,则1a >”是假命题时,下列选项中所举反例不正确的是( )A .2a =B .2a =-C .3a =-D .4a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过直线AB 上一点O 作射线OC ,∠BOC =29°38′,OD 平分∠AOC ,则∠DOC 的度数为 _____.2、如图,(1)∠1和∠ABC是直线AB、CE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2)∠2和∠BAC是直线CE、AB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3)∠3和∠ABC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4)∠ABC和∠ACD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5)∠ABC和∠BCE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3、如图,已知1234l l l l,且∠1=48°,则∠2=_____,∠3=_____,∠4=_____.//,//4、如图,线段AB按一定的方向平移到线段CD,点A平移到点C,若AB=6cm,四边形ABDC的周长为28cm,则BD=_____cm.5、如图,A、B、C为直线l上的点,D为直线l外一点,若2∠的度数为=,则CBD∠∠ABD CBD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利用格点和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1)过点C画AD的平行线CE;(2)过点B 画CD 的垂线,垂足为F .2、如图所示,已知∠AOD =∠BOC ,请在图中找出∠BOC 的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3、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E CD ⊥于点O ,且BOD ∠的度数是AOD ∠的4倍.(1)求AOD BOD ∠∠,的度数;(2)求∠BOE 的度数.4、完成下列证明:已知CD AB ⊥,FG AB ⊥,垂足分别为D 、F ,且12∠=∠,求证∥DE BC . 证明:AB CD ⊥,FG AB ⊥(已知),90BDC BFG ∴∠=∠=︒( )CD GF ∴∥( )23∴∠=∠( )又12∠=∠(已知)13∠∠∴=( )DE BC ∴∥( )5、按下面的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1)如图①,点M 从点O 出发向正东方向移动4个格,再向正北方向移动3个格.画出线段OM ,此时M 点在点O 的北偏东 °方向上(精确到1°),O 、M 两点的距离是 cm .(2)根据以下语句,在“图②”上边的空白处画出图形.画4cm 长的线段AB ,点P 是直纸AB 外一点,过点P 画直线AB 的垂线PD ,垂足为点D .你测得点P 到AB 的距离是 cm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以判断①②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以判断③.【详解】解: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③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真命题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命题真假,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D【分析】根据邻补角及角度的运算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由图可知:∠AOC+∠BOC=180°,∵∠COB=36°12',∴∠AOC=180°-∠BOC=143°48',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邻补角及角度的运算,熟练掌握邻补角及角度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左图是通过翻折得到右图,不是平移,故不符合题意;B、上图可通过平移得到下图,故符合题意;C、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不符合题意;D、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C【分析】由对顶角得到∠BMN=130°,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BMN与∠AME是对顶角,∴∠BMN=∠AME=130°,∵AB∥CD,∴∠BMN+∠DNM=180°,∴∠DNM=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得到∠BMN =130°.5、A【分析】根据平移是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可得答案.【详解】解:“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绘的图形变换主要是平移变换,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利用了平移的定义.6、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13∠=∠,内错角相等,12//l l ∴,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24∠∠=,同位角相等,12//l l ∴,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45180∠+∠=︒,同旁内角互补,12//l l ∴,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34∠∠=,它们不是内错角或同位角,1l 与2l 的关系无法判定,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知识.7、B【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知:只有B 选项的是对顶角,其它都不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对顶角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明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8、B【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详解】解:A .∠1与∠2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B .∠1与∠2有公共顶点,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C .∠1与∠2虽然有公共顶点,但两个角的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D .∠1与∠2虽然有公共顶点,但两个角的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熟记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A、错误,当被截的直线平行时形成的同位角才相等;B、错误,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C、正确,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D、错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才互补.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特点,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0、A【分析】所谓举反例是指满足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由此可判断.【详解】显然A选项既满足命题的条件也满足命题的结论,故不是举反例,其它三个选项满足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所以都是举反例;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要举反例.掌握举反例的含义是关键.二、填空题1、7511'︒【解析】【分析】先根据邻补角互补求出∠AOC=150°22′,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BOC=29°38′,∠AOC+∠BOC=180°,∴∠AOC=150°22′,∵OD平分∠AOC,∴1=75112DOC AOC'=︒∠∠,故答案为:75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互补,角度制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BD(BC)同位AC内错AB AC BC同旁内AB AC BC同位AB CE BC同旁内【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1)∠1和∠ABC是直线AB、CE被直线BD(BC)所截得的同位角;(2)∠2和∠BAC是直线CE、AB被直线AC所截得的内错角;(3)∠3和∠ABC是直线AB、AC被直线B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4)∠ABC和∠ACD是直线AB、AC被直线BC所截得的同位角;(5)∠ABC和∠BCE是直线AB、CE被直线B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故答案是:BD(BC);同位;AC;内错;AB;AC;BC;同旁内;AB;AC;BC;同位;AB;CE;BC;同旁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48° 132° 48°【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求出∠4,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3.【详解】解:∵1l //2l,∠1=48°,∴∠2=∠1=48°,∵3l //4l,∠1=48°,∴∠4=∠1=48°,∵1l //2l,∴∠3+∠4=180°∴∠3=180°-∠4=180°-48°=132°故答案为:48°;132°;48°【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4、8【解析】【分析】图形平移后,AB平移到线段CD,点A平移到点C,则A和C是对应点,B和D是对应点,可得AB+BD=14,最后得出结果.【详解】解:∵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AB平移到线段CD,点A平移到点C,则A和C是对应点,B和D是对应点,∴AC=BD,AB=CD∵AC+BD+AB+CD=2AB+2BD=28,∴AB+BD=14,∵AB=6cm,∴BD=14-6=8cm,故答案为:8.【点睛】根据平移的性质,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求出结果.5、60°或60度【解析】【分析】由邻补角的定义,结合2ABD CBD ∠∠=,可得答案.【详解】解:2,180,ABD CBD ABD CBD ∠∠∠+∠=︒=118060.3CBD ∴∠=⨯︒=︒ 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定义,掌握“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AD 是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以在点C 右上方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AD 平行,如图,直线CE 即为所求作.(2)根据题意得:CD 是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以在点B 右下方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CD 垂直,如图,直线BF 即为所求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和垂线,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2、∠BOC的补角有两个∠BOD和∠AOC;∠BOC的邻补角为∠AOC;∠BOC没有对顶角.【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找出.【详解】解:因为∠BOC+∠AOC=180º(平角定义),所以∠AOC是∠BOC的补角,∠AOD=∠BOC(已知),所以∠BOC+∠BOD=180º.所以∠BOD是∠BOC的补角.所以∠BOC的补角有两个:∠BOD和∠AOC.因为∠AOC和∠BOC相邻,所以∠BOC的邻补角为:∠AOC.∠BOC没有对顶角.【点睛】本题考查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熟练掌握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1)∠AOD=36°,∠BOD=144°;(2)∠BOE=54°【分析】(1)先由BOD∠的度数是AOD∠的4倍,得到∠BOD=4∠AOD,再由邻补角互补得到∠AOD+∠BOD=180°,由此求解即可;(2)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DOE=90°,则∠BOE=∠BOD-∠DOE=54°.【详解】解:(1)∵BOD∠的度数是AOD∠的4倍,∴∠BOD=4∠AOD,又∵∠AOD+∠BOD=180°,∴5∠AOD=180°,∴∠AOD=36°,∴∠BOD=144°;(2)∵OE⊥CD,∴∠DOE=90°,∴∠BOE=∠BOD-∠DOE=5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的定义,邻补角互补,熟练掌握邻补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4、见详解【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证明:AB CD⊥(已知),⊥,FG AB∴∠=∠=︒(垂直的定义)90BDC BFGCD G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D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5、(1)图见解析,53,5;(2)图见解析,3.【分析】(1)先根据点的移动得到点M ,再连接点,O M 可得线段OM ,然后测量角的度数和线段OM 的长度即可得;(2)先画出线段AB ,再根据垂线的尺规作图画出垂线PD ,然后测量PD 的长即可得.【详解】解:(1)如图,线段OM 即为所求.此时M 点在点O 的北偏东53︒方向上,O 、M 两点的距离是5cm ,故答案为:53,5;(2)如图,线段AB和垂线PD即为所求.测得点P到AB的距离是3cm,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测量角的大小、线段的长度、作线段和垂线,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类型一邻补角与对顶角巧分辨1.如图1所示的几个图形中,能构成对顶角的是( )图12.如图2,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1的邻补角为______________.图23.如图3,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求∠AOM的度数.图3类型二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原则4.如图4,与∠1构成内错角的是( )图4A.∠2 B.∠3 C.∠4 D.∠55.如图5,直线DE经过点C,则∠A的内错角是________,∠A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________.图56.如图6,E是AB延长线上一点,指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1)∠A和∠D;(2)∠A和∠CBA;(3)∠C和∠CBE.图6类型三掌握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7.如图7,已知AB,CD相交于点O,OE⊥CD,垂足为O,∠AOC=30°,则∠BOE等于( )图7A .30°B .60°C .120°D .130°8.如图8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D⊥AB 于点D ,则点A 到BC 的距离为线段______的长度;点A到CD 的距离为线段______的长度;点C 到AB 的距离为线段______的长度.图8类型四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9.如图9,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1=∠2时,一定有a∥bB .当a∥b 时,一定有∠1=∠2C .当a∥b 时,一定有∠1+∠2=90°D .当∠1+∠2=180°时,一定有a∥b10.如图10,已知AB∥CD,∠1=60°,则∠2=________°.图9图1011.如图11,不添加辅助线,请你写出一个能判定EB∥AC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112.如图12,AB∥CD,直线EF交AB于点E,交CD于点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图1213.如图13,已知∠1+∠2=180°,∠DEF=∠A,试判断∠ACB与∠DE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314.如图14所示,已知OP∥QR∥ST,连接PR,SR,猜想∠1,∠2,∠3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4类型五命题与定理须细辨15.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若a<0,b<0,则ab>0B.用三角板画一个60°的角C.对顶角相等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1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若a2=b2,则a=bD.若a>b,则-2a>-2b17.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直角都相等;(2)末位数字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类型六平移平移的特征:图形的平移变换中,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发生改变,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钟表的指针转动B.电梯的升降C.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行驶D.传送带上物品的运动19.如图15,将周长为8的三角形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图15A.6 B.8 C.10 D.12类型七方程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20.如图16,已知a∥b,∠1=(3x+70)°,∠2=(5x+22)°,求∠1的补角的度数.图16类型八开放型问题21.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B+∠D=180°;②AB∥CD;③BC∥DE.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填入“结论”栏中,使之成为一道由已知可得到结论的题目,并说明理由.已知:如图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7类型九探究型问题22.【阅读材料】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学习中,有这样一道典型问题:如图18①,AB∥CD,点P在AB与CD之间,可得结论:∠BAP+∠APC+∠PCD=360°.理由如下:过点P作PQ∥AB.∴∠BAP+∠APQ=180°.∵AB∥CD,PQ∥AB,∴PQ∥CD,∴∠PCD+∠CPQ=180°.∴∠BAP+∠APC+∠PCD=∠BAP+∠APQ+∠CPQ+∠PCD=180°+180°=360°.【问题解决】(1)如图②,AB∥CD,点P在AB与CD之间,可得∠BAP,∠APC,∠PCD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③,AB∥CD,点P ,E 在AB 与CD 之间,AE 平分∠BAP,CE 平分∠DCP,写出∠AEC 与∠APC 间的等量关系,并写出理由;(3)如图④,AB∥CD,点P ,E 在AB 与CD 之间,∠BAE=13∠BAP,∠DCE=13∠DCP ,可得∠AEC与∠APC 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8答案1.D2.∠BOE 和∠AOF 3.解:∵∠BOD=76°, ∴∠AOC=∠BOD=76°. ∵射线OM 平分∠AOC,∴∠AOM=12∠AOC=12×76°=38°.4.B5.∠ACD ∠ACB,∠ACE 和∠B6.解:(1)∠A 和∠D 是直线AE ,DC 被直线AD 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2)∠A 和∠CBA 是直线AD ,BC 被直线AE 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3)∠C 和∠CBE 是直线DC ,AE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7.C 8.AC AD CD 9.D 10.12011.答案不唯一,如∠C=∠EBD 12.解:∵AB∥CD,∴∠2=∠BEG,∠BEF+∠1=180°. ∵∠1=50°,∴∠BEF=130°. ∵EG 平分∠BEF,∴∠BEG=12∠BEF=65°, ∴∠2=65°.13.解:∠ACB=∠DEB.理由:∵∠1+∠2=180°,∠1+∠DFE=180°,∴∠2=∠DFE,∴AB∥EF,∴∠DEF=∠BDE.∵∠DEF=∠A,∴∠A=∠BDE,∴AC∥DE,∴∠ACB=∠DEB.14.解:∠2+∠3=180°+∠1.理由:∵OP∥QR,∴∠2+∠QRP=180°,∴∠QRP=180°-∠2.∵QR∥ST,∴∠3=∠QRS=∠1+∠QRP=∠1+180°-∠2.∴∠2+∠3=180°+∠1.15.B16. A17.解:(1)如果几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都相等.(2)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5,那么它能被5整除.(3)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是180°.18.A19. C20.解:如图,因为a∥b,所以∠1=∠3.又因为∠1=(3x+70)°,∠2=(5x+22)°,∠2+∠3=180˚,所以(3x +70)°+(5x+22)°=180°,解得x=11,所以∠1=(3x+70)°=103°.又因为180°-103°=77°,所以∠1的补角的度数为77°.21.解: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的情况有3种,即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任选其中一种即可.已知:如图17,∠B+∠D=180°,AB∥CD.结论:BC∥DE.理由:因为AB∥CD,所以∠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B+∠D=180°,所以∠C+∠D=180°,所以BC∥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2.解:(1)如图②,作PE∥AB,得∠APE=∠BAP.∵AB∥CD,AB∥PE,∴CD∥PE,∴∠CPE=∠PCD,∴∠APC=∠APE+∠CPE=∠BAP+∠PCD.故答案为∠APC=∠BAP+∠PCD.(2)∠APC=2∠AE C.理由:设∠EAB=∠EAP=x,∠ECD=∠ECP=y.由(1)可知:∠AEC=x+y,∠APC=2x+2y,∴∠APC=2∠AE C.(3)设∠EAB=a,∠DCE=b,则∠BAP=3a,∠DCP=3b. 由题意得∠AEC=a+b,∠APC+3a+3b=360°,∴∠APC+3∠AEC=360°.故答案为∠APC+3∠AEC=360°.。
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五)一.选择题1.有下列说法:(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A.1 B.2 C.3 D.42.如图,在△ABC中,∠C=90°,EF∥AB,∠1=33°,则∠A的度数为()A.57°B.47°C.43°D.33°3.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2,|y|=3,则x+y=()A.﹣1 B.1 C.5 D.﹣5 4.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北江河水质情况的调查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某班50名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D.节能灯厂家对一批节能灯管使用寿命的调查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6.解方程组的最佳方法是( )A .代入法消去a ,由②得a =b +2B .代入法消去b ,由①得b =7﹣2aC .加减法消去a ,①﹣②×2得3b =3D .加减法消去b ,①+②得3a =97.下列图形中,能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的是( )A .B .C .D .8.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之和为( ) A .﹣3B .﹣1C .1D .39.为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某校七年级(2)班40名同学为地震灾区募捐,共捐款1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表中部分数据被覆盖看不清了,若设捐款2元的同学有x 名,捐款3元的同学有y 名,则可列得方程组( ) 捐款(元) 1 23 4 人数 67A .B .C .D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一个单位,依次得到点P 1(0,1);P 2(1,1);P 3(1,0);P 4(1,﹣1);P 5(2,﹣1);P 6(2,0)……,则点P 2019的坐标是( )A .(672,0)B .(673,1)C .(672,﹣1)D .(673,0)二.填空题11.若线段AB平行y轴,AB长为5,若A的坐标为(4,5),则B的坐标为.12.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富万家”超市某商品按标价打八折销售,小玲购了一件该商品,付款56元,则该项商品的标价为元.13.若方程组的解为x、y,且x+y>0,则k的取值范围是.14.关于x的不等式ax>b的解集为x<﹣,则关于x的不等式(3a+2b)x+3b>0的解集为.三.解答题15.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和我们所学的实数对应起来就叫做复数,表示为a+bi(a,b为实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 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3﹣4i)=(2+3)+(i﹣4i)=5﹣3i(1)填空:i3=,i4=.(2)填空:①(2+i)(2﹣i)=;②(2+i)2=.(3)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y)+3i=1﹣(x﹣y)i,(x,y为实数),求x,y的值.(4)试一试:请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将化简成a+bi的形式.(5)解方程:x2﹣2x+4=0.16.)解下列方程:(1)(2).1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8.已知如图,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1)∠1+∠2=;(2)∠1+∠2+∠3=;(3)∠1+∠2+∠3+∠4=;(4)试探究∠1+∠2+∠3+∠4+…+∠n=.四.解答题19.如图,三角形AOB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6,2).(1)将线段AB先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线段CD (点A与点C对应,点B和点D对应)使得点C在x轴上,并且点D在y轴上①画出线段CD;②直接写出线段AB在两次平移过程中扫过的总面积为;(2)若三角形AOB外的点P满足:三角形AOP、三角形ABP和三角形BOP的面积都相等,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20.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阐述“盈不足术”的问题,译文为:“现有几个人共同购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元,则多3元;每人出7元,则差4元.问这个物品的价格是多少元?”21.某校七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准备调查他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1)在确定调查方式时,团委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调查七年级部分女生;方案二:调查七年级部分男生;方案三:到七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学生.请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案是;(2)团委采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方案,并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图②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比较了解”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4)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约有名学生比较了解“低碳”知识.22.某电器超市销售每台进价分别为200元,170元的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表中是近两周的销售情况:销售时段销售数量销售收入A种型号B种型号第一周3台5台1800元第二周4台10台3100元(进价、售价均保持不变,利润=销售收入﹣进货成本)(1)求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的销售单价;(2)若超市准备用不多于5400元的金额再采购这两种型号的电风扇共30台,求A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多少台?(3)在(2)的条件下,超市销售完这30台电风扇能否实现利润为1400元的目标?若能,请给出相应的采购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b,0),其中a,b满足|a+2|+(b ﹣4)2=0.(1)填空:a=,b=;(2)如果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M(﹣3,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ABM的面积;(3)在(2)条件下,当m=﹣3时,在y轴上有一点P,使得△ABP的面积与△ABM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A.6. D.7. A.8. D.9. A.10. D.二.填空题11.(4,0)或(4,10).12. 70元.13. k>﹣3.14.x<.三.解答题15.解:(1)i3=i2•i=﹣1•i=﹣i,i4=i2•i2=﹣1×(﹣1)=1,故答案为:﹣i,1;(2)①(2+i)(2﹣i)=4﹣i2=4+1=5,②(2+i)2=4+4i+i2=4+4i﹣1=3+4i,故答案为:5、3+4i;(3)由题意知,解得:;(4)=====i;(5)∵x2﹣2x=﹣4,∴x2﹣2x+1=﹣4+1,即(x﹣1)2=﹣3,则(x﹣1)2=3i2,∴x﹣1=i或x﹣1=﹣i,∴x=1+i或x=1﹣i.16.(1)解:①×2﹣②得7x=70,解得:x=10,将x=10代入②得 10﹣2y=﹣10,解得:y=10,则原方程组的解为;(2)方程组整理得:,解:①×4﹣②×3得7x=42,解得:x=6,把x=6代入①得:y=4,则方程组的解为.17.解:,由①得:x<,由②得:x≤﹣1,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18.解:(1)∵AB∥CD,∴∠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过点E作一条直线EF∥AB,∵AB∥CD,∴AB∥EF,CD∥EF,∴∠1+∠AEF=180°,∠FEC+∠3=180°,∴∠1+∠2+∠3=360°;(3)过点E、F作EG、FH平行于AB,∵AB∥CD,∴AB∥EG∥FH∥CD,∴∠1+∠AEG=180°,∠GEF+∠EFH=180°,∠HFC+∠4=180°;∴∠1+∠2+∠3+∠4=540°;(4)根据上述规律,显然作(n﹣2)条辅助线,运用(n﹣1)次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n个角的和是180°(n﹣1).19.解:(1)①线段CD如图所示.②线段AB在两次平移过程中扫过的总面积=2×2+2×4=12.故答案为12.(2)满足条件的点P如图所示,坐标为(﹣4,2)或(4,2)或(﹣8,﹣6).故答案为(﹣4,2)或(4,2)或(﹣8,﹣6).20.解:设共有x个人合买物品,该物品的价格是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这个物品的价格是53元.21.解:(1)方案一、方案二只涉及到男生和女生一个方面,过于片面,则应选方案三;故答案为:三;(2)根据题意得:5÷10%=50(人),了解一点的人数是:50﹣5﹣15=30(人),了解一点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00%=60%;比较了解的所占的百分是:1﹣60%﹣10%=30%,补图如下:(3)“比较了解”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30%=108°,故答案为:108°;(4)根据题意得:800×30%=240(名),答:该校七年级约有240名学生比较了解“低碳”知识.22.解:(1)设A、B两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x元、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A、B两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250元、210元;(2)设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a台,则采购B种型号电风扇(30﹣a)台.依题意得:200a+170(30﹣a)≤5400,解得:a≤10.答:超市最多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10台时,采购金额不多于5400元;(3)依题意有:(250﹣200)a+(210﹣170)(30﹣a)=1400,解得:a=20,∵a≤10,∴在(2)的条件下超市不能实现利润1400元的目标.23.解:(1)∵|a+2|+(b﹣4)2=0,∴a+2=0,b﹣4=0,∴a=﹣2,b=4;故答案为:﹣2,4;(2)如图1,过M作CE⊥x轴于E,∵A(﹣2,0),B(4,0),∴AB=6,∵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C(﹣3,m),∴ME=|m|=﹣m,=AB•CE=×6×(﹣m)=﹣3m;∴S△ABC(3)当m=﹣3时,M(﹣3,﹣3),此时点M到x轴的距离是3.∵在y轴上有一点P,使得△ABP的面积与△ABM的面积相等,∴点P到x轴的距离是3,∴如图2,符合条件的坐标是:P(0,﹣3)或P′(0,3).。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项测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是一个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是( )
A. 精确到十万位
B. 精确到万位
C. 精确到十分位
D. 精确到百分位
【答案】B
【解析】解:
,精确到了万位,
故正确答案为:精确到万位.
2、、两个车站相距千米,某天点整,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千米/时,则两车相遇的时间是()
A. 点分
B. 点分
C. 点分
D. 点分
【答案】B
【解析】解:设两车所需的时间为小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即两车所需的时间是小时分,所以点出发,则点分相遇.
3、设为实数,且,则在这四个数中()
A. 最大,最小
B. 最大,最小
C. 最大,最小
D. 最大,最小
【答案】A
【解析】解:,
,,,
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种饮料比种饮料单价少了元,小峰买了瓶种饮料和瓶种饮料,一共花了元.如果设种饮料单价为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有已知种饮料单价为元/瓶,则种饮料的单价为元/瓶,所以有.
5、若将内径为毫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满杯水倒入一个内径为毫米,高为
毫米的圆柱形杯中,当正好装满时,则原玻璃杯中的水下降了()
A. 毫米
B. 毫米
C. 毫米
D. 毫米
【答案】B
【解析】解:装满时:,
原玻璃杯的底面积为,
(毫米)
所以高度下降了毫米.
6、某超市推出如下优惠方案:
()一次性购物不超过元不优惠;
()一次性购物超过元,但不超过元一律打折;
()一次性购物超过元,一律打折.
某人两次购物分别付款元、元,若他一次性购买与上两次一样的商品,则应付款()
A. 元
B. 元
C. 元或元
D. 元或元
【答案】C
【解析】解:若第二次购物超过元,但不超过元,设此时所购物品价值为元,
则,解得,
所以两次购物价值为,
所以享受八折优惠,此时应付(元).
若第二次购物超过,设此时购物价值为元,
则,解得,
所以两次购物为(元),
此时应付(元).
7、对于一个自然数,如果能找到正整数、,使得,则称为“好数”,例如:,则是一个“好数”,在,,,这四个数中,“好数”的个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由,可得,
,因此如果是合数,则是“好数”,据此判
断.
,
是好数;
,
是好数;
,是一个质数,
不是好数;
,
是好数.
综上,可得在,,,这四个数中,“好数”有个:、、.
8、等于()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
9、若,则的值为()
A.
B.
D.
【答案】D
【解析】解:,
.
10、某中学三年一班组织了一次数学、语文、英语竞赛,其中获得数学一等奖的有人次,二等奖的人次;获得语文一等奖的有人次、二等奖的有人次;获得英语一等奖的人次、二等奖的人次.如果只获得一个学科奖项的同学有人,那么三个学科都获奖的学生最多有()
A. 人或人
B. 人
C. 人
D. 人
【答案】D
【解析】解:
假设三个学科都获奖的学生有人,
则,
解得:,
故三个学科都获奖的学生最多有人.
11、已知、、是三个非负实数,满足,,若
,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
A.
B.
D.
【答案】A
【解析】要使取最大值,最大,最小,
∵、、是三个非负实数,
∴,解方程组,解得:,
∴的最大值;
要使取最小值,联立得方程组,
得,,
得,,,
把,代入,整理得,,
当取最小值时,有最小值,∵、、是三个非负实数,
∴的最小值是,
∴
最小,
∴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
12、一辆卡车在公路上匀速行使,起初看到里程碑上的数字为,过了一小时里程碑上的数字为,又行驶了一小时里程碑上的数字为三位数,则第三次看到里程碑上的数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里程碑上的数字为的十位数字为,个位数字为.
则可得:
整理得:
和是到的数字,所以,,
所以第三次看到里程碑上的数字是.
13、两年期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按国家规定,所得利息要缴纳的利息税.某人于年月存入银行一笔钱,年月到期时,共得税后利息
元,则他年月的存款额为()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答案】B
【解析】设年月的存款额为元,由题意得
,
解得.
14、彬一家人在年月到北京旅游了天,这天的日期数(如月日的日期数为)之和是,则他们一家在北京旅游最后一天的日期数是()
A. 号
B. 号
C. 号
D. 号
【答案】A
【解析】设他们一家在北京旅游最后一天的日期数是,则前面天的日期分别为,,,
由题意,得,
解得:.
15、若关于的方程的解满足方程,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
解得:,
此解满足方程,
,
解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一批零件共件,如果甲先做天,乙加入合作再做天就可以完成;如果
乙先做天,甲加入合作天可以完成,则甲每天做个,乙每天
做个.
【答案】50、30
【解析】解:设甲每天做个机器零件,乙每天做个机器零件,根据题意,得:
,
即
得:
将代入,得,解得.
即
17、甲、乙两人在一条长米的环形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开始跑步,甲比乙跑得快,若同方向跑,则他们每隔分秒相遇一次,若反方向跑,则他们秒相会一次,设甲的速度是米/秒,利用同方向跑的条件,则乙的速度是_____米/秒,他们反向跑时相等关系为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_.
【答案】,甲跑的路程乙跑的路程环形跑道的周长,
【解析】解:设乙的速度为,则同向跑时,由题意得,
解得,即乙的速度为米/秒;
反向跑时,等量关系为甲跑的路程乙跑的路程环形跑道的周长,
所列方程为.
18、甲、乙两辆汽车各运货次,共运货吨,已知甲汽车比乙汽车每次多装吨,则甲汽车的载重量为吨,乙汽车的载重量为吨.
【答案】6、5
【解析】解:设甲汽车的载重量为吨,则乙汽车的载重量为吨,
根据题意得,,
,
,,
所以,
所以甲汽车的载重量是吨,乙汽车的载重量是吨.
19、对于有理数,我们规定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如,,
,若,则的取值是下列四个数、、、中
的.
【答案】51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即,
解得,
四个数、、、中,只有符合.
20、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为,高线长为,里面盛有深的水,底面半径为,高线长为的圆柱形铁块沉入水中,容器内水面将升
高.
【答案】0.384
【解析】设水面将升高米,根据题意得
方程为
解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注:利润,售价一进价)
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使利润达到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
【解析】解:利用图表假设出两种商品的进价,得出它们的和为件,也可表示出利润,得出二元方程组.
设甲种商品购进件,乙种商品购进件,
依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甲种商品应购进件,乙种商品应购进件.
22、已知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千克的煤所产生的能量,那么我国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千克的煤,求,的值.
【解析】解:.
23、某班有若干人参加一次智力竞赛,共、、三题,每题或者得满分或者得分.其中题、题、题满分分别为分、分、分.竞赛结果,每个学生至少答对了一题,三题全答对的有人,只答对其中两道题的有人,答对题的人数与答对题的人数之和为,答对题的人数与答对题的人数之和为,答对题的人数与答对题的人数之和为,则这个班参赛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解析】设答对的人数为,答对的人数为,答对的人数为,由题意得,,
解得:,
∵题全答对的只有人,答对两题的有人,
∴参加竞赛的人数为人,
平均得分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