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教材经典实验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2.27 KB
- 文档页数:6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__准确跨越“128个坑”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2史实方法类__广记归纳勤总结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4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__“顺水推舟”破解法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5计算类试题__运用数学思维解答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6信息给予类__“去粗存精”突破法专练含解析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准确跨越“128个坑”通过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选择题大多属于这类题型,题干描述简练,多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类形式命题,四个选择项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在理综抽测考试中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1.[2019·全国卷Ⅲ,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本题借助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高尔基体内不能合成ATP,C错误;三者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
答案:D2.[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1.(2015·重庆卷)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和O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2注: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A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B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C .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D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吸收解析:正确;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减小,A,故①增大、④,释放OCO22,等时的光照强度,当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细胞吸收O2错误;当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减小,B①增大、③,故释放CO2正确;光饱和点是指C、②③保持不变,吸速率,细胞不吸收O,也不释放CO,22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当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正确。
④增大,DCO,释放O,②减小、速率,细胞吸收22B答案:2.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作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错误的是()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细胞呼吸B.甲中的H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22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解析:甲过程是利用CO和HO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为光合作用,乙过程是22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为细胞呼吸,A项正确;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D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B项正确;光反应产生[H],提供给暗反应消耗,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提供给第三阶段消耗,C项正确。
第Ⅰ课时实验基础——教材实验分类找共性[编者按]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实验题更是如此。
高考实验无非是对教材实验的创新考查而已,二轮复习对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类研究,能帮助考生探规寻律、总结共性、掌握方法,全面识记实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实验技能。
类型一观察类实验1.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甲基绿、吡罗红活健那绿死龙胆紫溶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活 活成熟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3.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填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 (2)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1)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2015·江苏卷,T23C)(√)(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2014·山东卷,T4C)(×)(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2014·山东卷,T4B)(×)(4)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5)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1.下列对涉及临时装片的教材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B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制备细胞膜”的临时装片C .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在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D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在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时,需使用龙胆紫染色解析:选D 脂肪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制备细胞膜实验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叶绿体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细胞的活性,需要装片中的叶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不需要染色。
题型4 实验分析类选择题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教材实验基本原理、流程、结果的分析,通常一个题目中考查多个教材实验;一类是给出一个全新的实验过程,要求进行结果分析或者误差分析。
后一类题目通常难度较大。
(1)对教材实验要熟练掌握原理、材料、流程、注意事项、结果分析、误差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
(2)新情景实验要仔细审题,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给出的结果形式(曲线、表格、直方图等),再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 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 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 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 2O 处理组与GA 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B .GA 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C .H 2O 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 .GA 对32P 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答案 B解析 结合实验过程和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是否用赤霉素处理,幼铃是否受精;因变量也有两个:脱落率和放射性强度。
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清水处理组和GA 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相同,A 正确;由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GA 处理组对受精幼铃的脱落率基本无影响,而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影响较大,B错误;清水组中的幼铃出现放射性强度的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C正确;GA处理组幼铃放射性强度高于清水组的,应是GA 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D正确。
1.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答案 A解析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代谢活动,因此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专题强化练(十七)实验设计与探究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福建龙海二中月考)某生物小组用某种酶进行了实验 ,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B.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30 C 、pH=7D. 在pH=5或温度为20 C 的情况下该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答案,麦芽糖的量逐渐减少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酶是麦芽糖酶,A 项错误;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以及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不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B 项错误;据图甲和图乙分析,该酶在温度为30C 、pH=7时活性较高,C 项正确;在pH=5时,该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酶的结构被 破坏,酶的活性降低;而在温度为20 C 的情况下,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结构没有破坏,D 项错误。
2. (2019青海模拟)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 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 X 时间0 甲r 麦芽蒂一 必时廊mi唳載掃谗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A项错误;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因此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项正确;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而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项错误;蔗糖水解前后均不与碘液反应,因而无法用碘液证明淀粉酶是否可催化蔗糖水解,D项错误。
3. (2019广西桂林3月联考)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
第八单兀牛-物技术实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 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31识主线思雄串联/H.MW 合:.前搖盲Sill--元茵是甜切底的对u 【黜如何谩占 Mfi :M状元笔记1 •归纳微生物分离与计数中的5个“两”(1) 两种无菌技术一一消毒与灭菌(3) 两类纯化菌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 两种对照组一一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培养基是否起到 “筛选”作用(5) 微生物两类计数方法一一活菌计数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 •传统发酵技术中“氧”的控制|鯉消市袪—1 巴氏消蛊法一一消命'方找紫艸蝇消弗袪一; Mt 1511 ;LU :尿壺柞再啾-風源的諒戊 :选择培养甚 眾建关:联:'诵陋就乍晦和也附购川• 礬融弹蜒讎晦—…:培營 [富舎勺蜀竝的选择培养基"特‘屯■ 比较陶种[ 刚牝|;验: 色诛 :戚卡分解附 的知隊i 弹 THt 厂灼饶蓝肃肚 —F 雄火蘭诀 —们;汕漁汽喊備法 仍丼G 应用 厂;芒板划线注 —稀拝济怖平叛茯 ------------ 暗斥菇成井⑧碳源、越遁、水和无机杜种也讣设於 两卅丁纽法 较沖K0,方罠 比播厘朮进意 纤维来井邑鱼一配制暗养呈士 v 赵*倒平桓按种亠培并— ;醉母肃_雄洒制带闕弦住術 皓淋充記]展斛履閑,勰M 的雌樹 m 鱼瞄感 點乳剖作的主蜓雌詢服冉生料: 壬磔* -----------------------迢 ;乳醸歯.一池華制卄:的敢住術 L.联随. :■亚硝畸盘含缺的间左原理 —技术的应刖- 生物技术 在茸他方iJii 、的应用> 拽物件 效成仆 的拙农 理规悄讪 塑处一水蒸伽祕 畅哎情浊 扯胆卉仏 压榨迭 赳曲卜录凰配 曲 僭鉴定M 认单取比険取--戛- 咖 甌舷析祛哒案 s K X a K * a ■■■ a A s. a ■亠=K * a ■ * a K J a ■亠■“= K u ■ & * a ■■■ n * a n * a ■・■■■ 〔四类消种呼吸类型臣产物 1■汙提聽摘翳点圧适用时嫁时琳体色 -看提联与 '分"廃 (2)两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无的枝术(1) 严格需氧一一用醋酸菌生产醋酸(毛霉制作腐乳也需氧)(2) 严格厌氧一一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专题突破练14 教材经典实验1.下列有关实验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B.双缩脲试剂与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混合摇匀后,溶液呈紫色C.将斐林试剂加入乳糖和麦芽糖混合液中,加热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将苏丹Ⅳ染液加入花生种子匀浆中,溶液呈橘黄色2.(2019江苏海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脂肪的鉴定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⑥DNA的鉴定A.①②⑤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B.④⑥均需使用无水乙醇C.②③均需使用离心技术D.②③⑤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3.为了给害虫防治、适时捕捞等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通常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是人们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标志重捕法的叙述,合理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C.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偏低D.不需要重复,一次实验就能准确计算种群数量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该反应需要水浴加热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照实验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绿变蓝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其他条件相同,有氧呼吸时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比无氧呼吸时大5.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杀死组织细胞C.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D.观察时不能从一个细胞看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
现代生物科技类专项突破1.(2019·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蓝藻兼具微生物和植物的优点,是一种独特的基因工程受体系统。
很多蓝藻含有质粒,但其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运载体,需要构建成穿梭质粒表达载体,才能使目的基因在蓝藻中有效的复制和表达。
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推测,与普通基因表达载体相比,穿梭质粒表达载体既能在________中复制,也能在________中复制。
为了筛选转入了穿梭质粒表达载体的蓝藻,应在选择性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
(2)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应选用________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采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蓝藻前,可使用________(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菌酶”或“胶原蛋白酶”)去除蓝藻的细胞壁。
(3)已知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
使用PCR技术检测转基因蓝藻中是否存在人胸腺素基因可选择图2中1、2、3、4四种单链DNA片段中的________作为引物,此过程还需要______________酶。
答案(1)大肠杆菌蓝藻卡那霉素(2)Ca2+溶菌酶(3)2和3 热稳定的DNA聚合(或Taq)解析(1)据图1推测,与普通基因表达载体相比,穿梭质粒表达载体既有大肠杆菌质粒复制原点,也有蓝藻质粒复制起点,因此既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也能在蓝藻中复制。
为了筛选转入了穿梭质粒表达载体的蓝藻,应在选择性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
(2)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应选用CaCl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采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蓝藻前,要去掉其细胞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胶原蛋白酶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中使细胞分散开,因此去除蓝藻的细胞壁可用溶菌酶。
(3)据图2分析,由于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因此设计引物时应选择2、3,PCR还需要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2019·安徽省A10联盟高三试题)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含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生物技术实践类专项突破1.(原创)家庭酿制的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回答下列问题:(1)采摘的葡萄需要洗净、晾干即可,不需要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没有进行灭菌处理,但是在葡萄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喜欢饮用甜度高的葡萄酒,就在酿制前向发酵瓶中添加了大量的蔗糖,结果在酿出的葡萄酒中几乎检测不到酒精,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使发酵瓶爆裂,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发酵瓶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种群优势,发酵初期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酵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2)酿制条件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生长,不适宜其他杂菌生长,并且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也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3)浓度太大会导致酵母菌失水,不利于酵母菌成活(4)每隔一段时间将瓶盖拧松,但不要打开(5)先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隔绝空气解析(1)家庭酿制葡萄酒利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因此采摘的葡萄不需要灭菌处理。
(2)葡萄酒酿制时发酵液缺氧、呈酸性,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生长,不适宜其他杂菌生长,并且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也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
(3)如果在发酵瓶中添加大量蔗糖,会导致发酵液的浓度过高,酵母菌失水,不利于酵母菌的成活。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为避免发酵瓶爆裂,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将瓶盖拧松,为防止杂菌污染,不要将瓶盖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