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98.62 KB
- 文档页数:17
参考答案21.(1)特点:经营地域范围广,住店经营和流动经营相结合;商品种类多,尤以盐、茶、木等大宗商品交易为主。
(4分)(222.(1)状态: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2分)社会前提:教会的大量订货和神职人员的不竭消费。
(2分)(2)特点: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仍占优势;(2分)新变化:借助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2分)(3)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
(3分,任答3点)变化:从阻碍到促进。
(2分)23.(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
(2分)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3分)(2)主要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2分)外交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分)(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3分)(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2分,任答2点)24.(1)特点:贯彻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司法原则(效仿英法,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坚持司法平等和司法公开;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不均衡性和不彻底性。
(4分)影响:推动俄国法治近代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2分)(2)理解: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近代化道路),但仍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4分,如回答具体表现也可得分)25.(1)主要因素:出身医学世家,家学渊源;科举受挫,发奋图强;饱读诗书,兼收并蓄。
(3分)(2)创新: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动植物都有从低至高的发展演化过程(体现了进化论的原理)。
江苏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大传》载:“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土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据此可知,与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体现的是注重宗亲关系的宗法制,故选B;分封制、郡县制和元朝时期开始实行的行省制都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ACD。
2.“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描述的是播种工具,耧车属于播种工具,西汉时期发明,故B项正确;A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排除;C属于耙地技术,不符合题意;D是唐朝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江苏南京、盐城2019高三第一次重点-历史(word版)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那么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2、《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
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
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能够否决皇帝旨意C、表达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3、内阁大学士为明清官职之一。
据统计明代内阁大学士南方共114人,北方共48人。
这从全然上反映了当时A、政治中心有南移的趋势B、南方科举制推行力度比北方大C、南方是经济和文化重心D、南方“官本位”意识强于北方4、《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看起来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要紧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一般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己完全失去人民支持5、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从中能够看出洋务运动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6、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2.(3分)《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A.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C.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3.(3分)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C.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4.(3分)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A.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5.(3分)《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
(3分)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
(3分)(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
(2分)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
(3分)(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
(2分)22.(1)变化:从置之不理到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
(3分)(2)原因: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政府意识到国际博览会具有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出于振兴实业、发展经济的需要。
(3分)作用:扩大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
(4分)(3)时代特征:工业革命兴起,世界联系更加密切,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
(3分)23.(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
(2分)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
(3分)(2)24.(1)内容: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2分)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
(2分,任答2点)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
(1分)(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
(3分)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2分)25.(1)影响: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树立了拿破仑的威望。
(3分)(2)做法:限制言论自由;建立秘密警察制度;操纵公共舆论;破坏选举制度。
(4分)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南京、盐城)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2. 《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A. 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 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C. 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 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3. 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4. 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5. 《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2.(3分)《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A.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C.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3.(3分)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C.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4.(3分)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A.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5.(3分)《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答案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2. 《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 A. 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 B. 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 C. 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 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 3. 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4. 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 ) 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5. 《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盐城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四大发明中阻碍最为久远,对文明进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 B C D2、以下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A.春风中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3、〝大抵徽商……其所积蓄,那么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讲明徽商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畴4、15世纪中国显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5、右图反映的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阻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小讲是社会的缩影。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①封建礼教遭到猛烈抨击②近代文学发生重大变化③先进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民主④初步认识到劳工的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7、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欢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通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讲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阻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8、从以下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年代阵亡人数1937 1251301938 2492131941 1449511942 87719A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全然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奉献9、毛泽东制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论述是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相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右图提供的信息讲明当时中国政府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进展中外合资企业11、以下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B.表达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是直截了当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要紧方式12、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截了当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3.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4. 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 .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 .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 .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5.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 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6.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________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________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 对于天人关系,儒家思想有很多论述,其中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儒家遵循“天命观”B. 旨在神化君权C. 彼此存在继承关系________D. 都属唯心主义3.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________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________D.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4.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________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________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5.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________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________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
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 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________B. 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________D. 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7.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
这一做法A. 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________B. 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 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________D.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8. “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
”此次战役A. 爆发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________B. 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 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________D. 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企图9.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________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________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0.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
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________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________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11. 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 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 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 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12.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A.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________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________D.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13. 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________B. 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C. 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________D. 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14.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材料中的“他们”A. 以“人性”反对“神性”B. 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 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D. 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15.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
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________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________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16. “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
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________B. 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 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________D. 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17. “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
”此次武装起义A.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________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 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________D. 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18. 如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p19. ly:宋体; font-size:10.5pt">内容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医疗、社会保险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A. 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 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C. 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________D. 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20.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
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________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________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21. “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A. 《巴黎圣母院》________B. 《安娜·卡列尼娜》________C. 《百年孤独》________ D. 《母亲》二、连线题22.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
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
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
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
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
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23.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