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电学计算专题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0.38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学生命题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情分析】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电学实验的考查点已经基本掌握,但是由于电学实验的综合性较强,所以这仍是大部分学生难以攻克的内容。
在第二轮复习中,如果沿用第一轮复习的模式,学生会感到枯燥,因此本课例尝试以学生命题的形式进行复习,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全员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巩固学生对电学实验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学生对电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试题基本判断考察的知识点。
2.通过试题的对比分析,初步学会鉴赏试题,初步判断试题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改编试题,尝试从作图、操作、故障、结论四个侧面改编试题,提高学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开放性命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电学实验,举一反三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意识。
【重点定位】学生改编中考电学实验试题【难点挖掘】电学实验的开放性命题【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一、教法1.命题式教学:学习(赏析试题)——模仿改造(小试牛刀——改编试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性命题)2.信息化教学:利用思维导图、Forclass软件、虚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电学实验复习。
二、学法1.学生自主命题:学习(赏析试题)——模仿改造(小试牛刀——改编试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性命题)2.小组合作:在改编试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集中命题,可以很好地汇集学生的改编试题的想法。
在分享收获环节进行小组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媒体和教具】一、媒体粤教云课室、教师平板、学生平板、Forclass软件、虚拟实验室软件二、实验器材电学实验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个人或小组、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总结电学实验的类型以及命题角度带领学生梳理电学实验的类型和命题角度;(板书)★缩小命题角度,便于学生的学习归纳学生集体回答★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形成总结的习惯复习环节(一)学习归纳——赏析试题1、利用Forclass学生资料中的翻页课件的形式将前一天晚上做好的题目按照作图、实验操作、故障分析、实验结论四个角度的题目下发给学生。
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3. 熟悉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工具:实验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4. 复习资料:电学计算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学计算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相关计算公式,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 以示例题的形式进行示范,解答学生在计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学生个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解答问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利用实验电路板等实物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如家庭用电计算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学计算知识。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实验,加深对电学计算的理解。
2. 建议学生多做电学计算练习题,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推荐相关的电学计算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题能力。
《电力综合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电力综合题一般是通过图表提供信息,如电动自行(汽)车的技术参数、电动机的铭牌,求解电功、电功率、能量的转化效率等问题,需要综合电学和力学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决,是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考的一类综合计算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电学综合计算常用的基本公式;
2.理解并熟记力学综合计算中常用的基本公式;
3.能熟练应用电学和力学的基本公式解决电力综合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机械能、机械所做的功与电能、电流所做的功量之间转换的效率。
2.难点:能正确区分有用功、总功,有用的能量和总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电动自行车
电动汽车
电动摩托电动机)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
请讨论以下问题:
电能 机械
电源输出的总功率。
求重力;再由 9% 倍的关系算出。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电学》和第八章《力学》。
详细内容如下:1. 电学部分: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等。
2.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计算,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家庭用电、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电学部分: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和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2)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电学部分:布置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I = U/R(2)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3)电功率计算:P = UI2. 力学部分:(1)力的合成与分解(2)牛顿运动定律:F = ma(3)抛体运动:h = v0^2/2g(4)圆周运动:F = mv^2/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学部分:计算题,涉及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功率计算。
(2)力学部分:实验题,涉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答案:(1)电学部分:解答题,包括计算步骤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电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电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课题: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设计意图:电学实验探究式电学的重点和难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实验共同构成实验的重点考查题目,也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而电学实验中以“测量电阻”和“测量电功率”这两个实验为最重要,因为这两个实验比较全面地覆盖了电学部分基本知识点——从基本概念到重要原理、规律,从单一仪器的作用到多种仪器的同时使用,从实验手段到思想方法,从知识运用到思维拓展等等。
所以对电学实验进行专题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电学实验的复习让学生准确把握教材上的物理规律,并了解探究的全过程,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分析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起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复习教材的电学实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 通过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新课讲授> 以闯关的形式,对考点进行有浅入深的讲解1、三个电学测量仪器使用2、对课本三个重要实验进行回顾(目的、原理、器材、电路图、操作过程这些方面)3、电路故障的判断(如短路、断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电流表连接)4、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使用5、当实验器材缺失时如何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将考点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形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课堂练习>复习资料上的相关题目的完成<成果展示>学生对完成的题目进行投影讲解<结束语>中考励志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备考1 / 1。
初中电学计算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学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2.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电学计算;4.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 电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功率的计算;2.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电源和电器;2. 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实验器材;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电源和电器,提问学生对电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少;2. 学生分享对电压、电流、电阻等概念的理解;3. 教师总结并板书电学基本概念。
二、电学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三、欧姆定律讲解(10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含义;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3. 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电学计算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解决(10分钟)1. 提出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等;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电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感悟和困惑;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和解答。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的电学问题,如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等;2. 让学生尝试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电学问题;3. 下一节课分享调查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学基本概念、电功率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让学生掌握了电学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电学实验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第17章《电阻》。
主要内容包括: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电阻的测量实验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实验。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操作,电阻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宝,让学生思考:充电宝的电量是如何表示的?电量与电压、电流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电流电压图像。
3. 电阻的测量实验:(1)教师讲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挡位,进行欧姆调零,测量电阻。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值。
4. 欧姆定律的应用实验:(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未知电阻的值?(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未知电阻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 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欧姆定律:1. 公式:I = V/R2. 应用:计算未知电阻值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压图像。
电阻1:10Ω电阻2:20Ω电阻3:30Ω答案:1. 电流电压图像应为直线,斜率为正值,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 电阻1的测量值为10Ω,电阻2的测量值为20Ω,电阻3的测量值为30Ω。
学科 物理备课教师 熊老师 授课日期课题 电学计算专题〔一〕课时21、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 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2、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问教学 题; 目标 3、知道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并会求解简单的问题;4、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记住焦耳定律公式并能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通电导体发热问题。
重点 难点1.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具复习资料板学具书预习设要求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知识储备】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遵循的电学规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定性关系U1:U2=2、电学公式:〔1〕欧姆定律公式: I U ,变形公式: R〔2〕电功率定义式: P W ,变形公式: t电功率公式〔测量式〕: P UI ,变形公式: 其他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P U 2 ,变形公式:R、、 、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I1:I2=。
。
。
①已知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用 R U 2 求电阻最方便。
P②要比较两个用电器的功率大小,假设是串联,用 P I 2 R 比较;假设是并联,用 R U 2P 比较。
〔3〕焦耳定律公式: Q I 2 Rt ,变形公式:、、I Q 。
Rt其他的推导公式: Q U 2 tR〔4〕电功:W Pt 或W UIt U 2 t R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⑴纯电阻电路:电阻 R,电路两端电压 U,通过的电流强度 I.电功: W=电热:Q=电热和电功的关系说明: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⑵ 非纯电阻电路: 电流通过电动机 M 时电功 :W=电热: Q=电热和电功的关系: =机械能+说明: 在包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仍 UIt,电热仍I2电热了.4、电能表的铭牌含义:220V5A2500R/KW.h5、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在__ __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____时的电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专题复习:电学计算题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的计算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电学计算题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能够分析并解决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公式的灵活运用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2. 重点: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电线、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典型的电学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电学计算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串并联电路计算:讲解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7. 板书设计:将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的计算公式及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电学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0V,电流为2A,求电阻。
答案:电阻为5Ω。
2.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流为3A,求电功率。
答案:电功率为36W。
3.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24V,电流为4A,求电功。
答案:电功为96J。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学计算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解决串并联电路计算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初三复习电学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电学复习教学旨在帮助初三学生回顾和巩固电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和电路基本元器件的作用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原理与计算3. 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4. 物质的导电性质和半导体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电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讲解电路的基本要素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探究:设置几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规律。
3.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 学生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参与解题,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并引出电学复习的目的和意义。
2. 知识讲解在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3. 实验探究设计几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如通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并观察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4. 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概念理解或解题思路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练习布置一些电学相关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6. 总结反思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总结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答题情况和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小测验或考试来评估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电路实验设备和材料3.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通过本次电学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初三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电学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在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
(2)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4)理解电阻的性质,能计算电阻的大小。
(5)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通过复习电阻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通过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分享学习成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电阻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5.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提问: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用电器?什么是开关?什么是导线?二、复习欧姆定律(15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练习计算。
三、复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讲解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步骤。
2. 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过程。
四、复习电阻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电阻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明电阻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练习计算。
五、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
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计算题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电学计算题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电学计算题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学计算题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电学计算题。
同时,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电学计算题的公式和计算方法,重点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电学计算题。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源、电线、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电学计算题的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个电路图,并解决其中的电学计算题。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理解电学计算题的实际应用。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电学计算题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例如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等。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示例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电学计算题。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电学计算题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电学计算题的练习题,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会耐心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帮助他们纠正。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计算题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②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问题;③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会求解简单的问题;④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⑤记住焦耳定律公式并能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通电导体发热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例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1、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变形公式:、(3)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电阻R,电路两端电压U,通过的电流I.电能: W= 电热:Q= 电热和电能的关系:电能=电热.表明: 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热4、电能表的铭牌含义:220V 5A3000R/KW.h5、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知识准备:1、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且大于最大的电阻;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且小于最小的电阻。
2、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其它电阻保持不变,则总电阻增大。
电学计算题解题步骤:1、审题,明确试题中的已知物理量和待求物理量;分析条件(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变阻、电压变化)。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用物理符号表示已知物理量和待求物理量;分析电路的变化。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物理量推出待求物理量的途径,运用合适的公式写出计算过程从而求解解题要求:1.写出所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
初中电学计算复习教案课程目标:1. 复习并掌握初中阶段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2. 提高学生对电学计算题型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概念2. 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3. 电功率、电功的计算4. 串并联电路的计算5. 电学计算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 提问学生:电功率、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二、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举例说明,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电功率、电功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电功率、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举例说明,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串并联电路的计算(20分钟)1.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举例说明,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电学计算题型的解题技巧(10分钟)1. 讲解电学计算题型的解题技巧。
2. 举例说明,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电学计算的关键是什么?3. 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一定数量的电学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要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电学计算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复习并掌握了初中阶段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力学热学电学综合计算》【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力学、热学、电学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课。
虽然是复习课,但我也希望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和高科技物理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与分析讨论,逐步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感,保持探究物理问题的欲望和动力。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含有6个计算题,都是全国各省市较难的综合计算题。
教师先分析3个例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规范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从而在面对计算题时,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布置相应的3个练习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积极性评价,最终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主动、严谨、乐观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果学生基础不好,本节课完成2个例题与2个练习也可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力学、热学、电学中常见物理量的表示、单位、测量工具、计算公式。
2. 熟悉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规范要求。
3. 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根据题意,找出关键有用的数据。
2. 对力学计算能作出受力分析,对电学计算的电路图会分清串联并联、部分短路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通过计算练习,体验计算题的难度,总结出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计算题的讲解与分析,尝试分析处理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讨论,获得物理计算解题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课堂练习,增强解计算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浮力、功率、效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水吸收的热量与热与热值的计算。
由 ______ P= ________ P
一、复习目标
问题发现自学指导书
解:
课题:电学综合计算
1. 回忆并熟记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
2. 能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运算
3. 总结串并联电路计算的思路与方法二、复习过程
知识点一、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
知识点二、完成下列串并联运算的思路及过程
1. 将R 1=4Ω 的电阻和 R 2 串联,接在 6V 的电源上,测得电路中的电流 I=0.5A ,求:R 2 的电阻值。
思路:
解:
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8V ,R 1 的阻值为 40Ω,电压表示数
为 3V ,求:小灯泡的功率。
思路:
解:
3. 将R 1=4Ω 的电阻和电阻 R 2 串联,接在 6V 的电源上,已知电路中的电流为 0.5A ,求:R2 两端的电压 U2。
思路:
4. 将灯泡 R 1 和电阻 R 2 并联接在 6V 的电源上,已知灯泡上标有“6V ,3W”的字样,测得总电流为
2A 。
求通过 R 2 的电流。
思路:
解:
5. 将电阻 R 1 和电阻 R 2 并联接在 6V 的电源上,已知 R 1=12Ω,测得总电流为 2A 。
求电阻 R 2 的阻值。
思路:
解:
【自主建网】
1. 在串并联运算中,知道任意三个物理量可以求得其他所有物理
2. 串并联运算的基本思路:第一类公式和第二类公式交替使用
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
九 年级(物理)问题解决自学指导书(总第
课时)
时间: 2017.12
课题:电学综合计算 主编:王菲菲 审核人:
、R 、U 、串P 联之电间路的关系 欧姆定电律路图 第二类: 量由组成物的理公量式组成 P=P 1 P 2 P=P 1 P 2 功率 12 R R 1 = (R= ) R=R 1 R 2 电阻
U=U 1 U 2 U=U 1 U 2 电压 I=I 1 I 2 I=I 1 I 2 电流 的公式 = _ P= 电功率
第一类: 物理 I= 分类 并联电路 )
纯物电理阻量电\路电:路(I R
2
S P
A L
S 1 1 R V
一、学习目标:
1. 熟练使用电学公式进行运算
2. 会画等效电路图
3. 会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范围的分析与计算
二、学习过程
【普读求是】
例题: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8V ,滑动变阻器 R2 的 【效果检测】见小卷
【因人作业】A 类:完成本题 B 类:完成前两问 C 类:完成第一问
(2016 青岛中考)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小灯泡 L 标有“4V 1.6W ”字样,滑动变阻器 R 1 的最大阻值为 20Ω,定值电阻 R 2=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
请画出该题的各个等效电路图。
求:
(1) 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 只闭合开关 S 、
S 2 和S 3,移动滑动变阻 最大阻值为 60Ω,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 0~15V 。
求(注:求解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1) 只闭合开关 S1 时,电流表示数为 0.2A 。
则 R1=? (2) 只闭合开关 S2 时,电压表示数为 3V ,此时小灯泡 L 正常发光。
则小灯泡 L 的额定功率 P =?
器 R 1 的滑片 P 使电流表示数为 0.5A 时,R 2 消耗
的电功率为 1.25 W 。
此时滑动变阻器 R 1 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 只闭合开关S 和S 1,移动滑动变阻器 R 1 的滑片 P ,小灯泡 L 的 I -U 图象如图乙所示。
在 S
R
S
0.4 0.3 0.2 0.1
1 2 3 4 U /V
3 额
(写出该小题的解题思路后求解)
(3)只闭合S3 时,为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使用,则滑动变阻器 R2 的可调范围是多少?小灯泡功率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解:(1)只闭合开关 S1 时,等效电路图为:
(2) 只闭合开关 S2 时,等效电路图为:
(3) 只闭合 S3 时,等效电路图为:
【自主建网】总结电学计算的方法
3
保证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 R 1 允 甲
乙
许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 2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