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间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14.60 KB
- 文档页数:2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2. 通过欣赏、描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民间美术的代表样式以及与民俗的关系。
2. 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间美术作品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包括剪纸、年画、泥塑等,引导学生欣赏并了解其特点。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元素,尝试解读其文化内涵。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样式,进行临摹或创作,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
四、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谈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2. 学生尝试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家居装饰、服饰设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实践民间美术,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魅力。
《走进民间美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1. 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民间美术的常见形式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民间美术的欣赏与探究展开,具体包括:1. 民间美术作品收集与整理:学生需收集至少五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农民画、刺绣等,并对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说明。
2. 作品分析与讨论:学生需对所收集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及文化内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创作实践:学生需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或农民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尝试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需将完成的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创作过程与心得。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本课时的作业时,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收集的作品要具有代表性,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2. 作品分析要深入,讨论要充分,能够体现出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与感悟。
3. 创作实践要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创新,表现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
4. 作品展示与交流时要积极发言,尊重他人观点,共同学习进步。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的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作品收集的代表性及文字说明的准确性。
2. 作品分析的深入程度及讨论的充分性。
3. 创作实践的创新性及个人风格的体现。
4.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评价方式将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本课时的作业后,学生需进行以下反馈:1. 对所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其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对自己的创作实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3. 听取教师及同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自己在民间美术欣赏与创作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走进民间美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走进民间美术》的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民间美术的常见形式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民间美术的欣赏与探究展开。
具体包括:1.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需选择至少五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农民画、刺绣等,进行欣赏并记录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形式及个人感受。
2. 探究民间美术的内涵: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并形成简要的文字说明。
3. 创作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需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创作一幅以民间美术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可以是剪纸、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并附上创作说明。
三、作业要求1. 作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民间美术作品需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创作的作品需体现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 记录要求:欣赏记录需详细记录作品的各方面信息,对作品的感受需真实、具体;探究说明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 创作要求:创作作品需原创,可借鉴但不需完全模仿;作品需符合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有创意且具有观赏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品质量及创意进行综合评定。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1. 作品的代表性及准确性;2. 欣赏记录的详细程度及真实性;3. 探究说明的简明性和重点突出程度;4. 创作作品的原创性、表现力和创意程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给出详细的评价及建议。
2.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邀请作者进行简要的解说。
3. 教师将根据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自身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本《走进民间美术》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走进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其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民间美术的魅力。
2. 准备民间美术实物,如剪纸、年画、皮影等,供学生观察和体验。
3. 安排学生分组,组织讨论和实践活动。
4. 设计教学课件和板书,便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点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讲授新课:(1)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种类,如剪纸、年画、泥塑、皮影等;(2)讲解民间美术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背景;(3)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 示范教学:教师亲自示范制作剪纸或泥塑,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制作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进一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民间美术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和创作,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单元走进民间美术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种类及其特点。
2. 学习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欣赏法:展示岭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感悟。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岭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种类,如剪纸、泥塑、木雕等。
(2)讲解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特点,如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寓意丰富等。
(3)分析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如线条流畅、图案对称、形象生动等。
3. 欣赏与分析(1)展示岭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艺术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感悟。
(3)教师总结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
4.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如何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2)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总结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特点,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心得体会。
《走进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特点及表达出的吉祥寓意等,能够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的感受和见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民间美术的兴趣,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及表现形式,掌握民间美术的欣赏方法。
【难点】了解民间美术纹饰的吉祥寓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沙燕风筝。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过年的视频,并提问:从视频中找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回答:窗花、年画等,由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1.了解民间美术概念及种类提问:从哪些场合和地方看到过民间美术的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出民间美术的概念即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的美术作品。
追问:我们家乡都有哪些民间美术种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剪纸、年画、布玩具、花灯、刺绣……2.感悟民间美术展示泥塑大阿福、布袋木偶、剪纸等,分小组讨这些作品的造型、色彩、等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知道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是造型质朴、色彩艳丽、风格独特,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有的在民间还被赋予驱灾、避邪的作用。
出示实物风筝沙燕,请学生来指出风筝上面都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桃、蝙蝠,桃象征长寿,“蝠”与“福”谐音,因此蝙蝠就成为“运气”和“幸福”的象征。
分小组讨论《六合同春》《五毒纹肚兜》等作品中的纹饰,分别有哪些象征寓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谷物和灯笼,寓意“五谷丰登”,花瓶与象寓意“太平之象”,石榴寓意多子,牡丹寓意富贵……活动三:欣赏评述,实践练习分组练习欣赏民间美术,让大家选择一种家乡民间美术的种类进行欣赏,从造型、色彩、纹饰等方面进行鉴赏。
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前面说说自己组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讲解,然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可以从欣赏角度和欣赏语言等方面评价。
初中走进民间美术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2.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
2.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引导学生思考: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习俗和活动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 教师展示各种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如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如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等。
3. 教师分析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民间美术在节日庆典、习俗活动中的应用。
环节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所选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环节四:成果展示1. 各组学生向全班展示本组研究的民间美术形式,分享研究成果。
2. 教师点评各组的展示,给予肯定和指导。
环节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强调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环节六:课后作业1. 学生收集家乡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间美术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欣赏各种民间美术形式。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认识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提高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间美术作品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
2. 提出问题:“你们对民间美术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讲解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三、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幅民间美术作品,用彩笔在笔记本上进行临摹或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疑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了解民间美术在不同地区的特点。
2. 完成一幅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培养了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走进民间美术初中教案课程类型:欣赏评述课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走进美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学习法、问题设疑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些作品有什么看法?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的主题《走进民间美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样性。
2. 教师针对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注意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感受民间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实践,如剪纸、泥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感受,提出今后想深入了解的民间美术领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对学生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1、剪纸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
3、其他民间美术形式。
4、民间美术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首先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接着播放视频文件皮影戏《俏夕阳》。
3、讲授新课分析《俏夕阳》,讲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皮影的图片和演出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提出问题: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
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剪纸图片《寿》《喜上眉梢》等作品,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剪纸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玩具和民间美术也是息息相关的。
展示老虎的图片和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
初中走进民间美术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民间美术的分类和欣赏。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分类。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间美术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民间美术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如民间美术是指民间劳动者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美术形式,具有质朴、生动、有趣等特点。
2. 教师介绍民间美术的分类,如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等。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四、实践与创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创新和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行拓展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欣赏和创作。
在实践与创作环节,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创新和创作,作品具有趣味性和个性。
但在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走进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说出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4-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导入
通过播放一户人家室内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然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展示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的美术作品。
它以民间传说为为素材,从古至今,时代传承,是劳动人民情感智慧的结晶,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自发性。
(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2、实用性。
(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3地方性。
(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课件展示)
试让学生对作品《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进行赏析。
(3)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图片后(课件展示)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
板书)
3、家乡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通过以上对民间美术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种类,那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民间美术作品,家乡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4、学生欣赏评论练习:
学生对活动:学生对《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作认真观赏赏后、小组议论探讨
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作适当补充、归纳。
4、课堂小结:
本课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欣赏学习。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应以本课学习为起点,对民间美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并可对我们常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探究,树立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