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概论第1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5
1.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中国),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基于对建筑各种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其优化组合,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
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1)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2)节约能源3)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4)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2、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3、智能建筑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智能大楼、智能广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小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智能社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地球4、智能建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
(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
(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
1.21、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智能建筑主体配置要素及其各相关辅助系统2、智能建筑:A+4C技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A+4C技术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3、CA、OA系统的作用与组成CA系统主要包括:电话通讯网;局城网及广城网;综合业务数据网;卫星通讯网等作用: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CA是智能建筑的中枢,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的核心。
OA系统包括:共用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专用信息处理系统。
作用: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
1.31、系统集成定义,系统集成的实现。
内容广泛。
为了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调、互控和联动功能,综合管理需要将各个分离的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这种解决方案就是系统集成。
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第1章绪论 (3)1.1 楼宇自控系统概述 (3)1.2 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楼宇自控系统 (3)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基础 (4)2.1 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4)2.1.1 设计原则 (4)2.1.2 设计要求 (5)2.2 系统架构设计 (5)2.2.1 系统层次结构 (5)2.2.2 系统网络架构 (5)2.3 系统功能设计 (5)2.3.1 设备监控 (5)2.3.2 能源管理 (6)2.3.3 安全管理 (6)2.3.4 环境控制 (6)2.3.5 信息服务 (6)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6)3.1 系统硬件架构 (6)3.2 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7)3.3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与配置 (7)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7)4.1 系统软件架构 (7)4.1.1 总体架构 (7)4.1.2 设备层 (7)4.1.3 数据传输层 (8)4.1.4 数据处理层 (8)4.1.5 应用层 (8)4.2 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 (8)4.2.1 控制策略 (8)4.2.2 算法设计 (8)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4.3.1 数据预处理 (9)4.3.2 数据存储 (9)4.3.3 数据挖掘与分析 (9)4.3.4 数据可视化 (9)第5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9)5.1 系统集成技术 (9)5.1.1 集成原则与方法 (9)5.1.2 集成方案设计 (9)5.1.3 集成实施与验证 (10)5.2 系统调试与优化 (10)5.2.2 调试步骤 (10)5.2.3 优化措施 (11)5.3 系统功能评估 (11)5.3.1 评估指标 (11)5.3.2 评估方法 (11)5.3.3 评估结果 (11)第6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1)6.1 空调监控系统 (11)6.1.1 监控系统概述 (11)6.1.2 监控系统组成 (12)6.1.3 监控功能 (12)6.2 供配电监控系统 (12)6.2.1 监控系统概述 (12)6.2.2 监控系统组成 (12)6.2.3 监控功能 (12)6.3 给排水监控系统 (12)6.3.1 监控系统概述 (12)6.3.2 监控系统组成 (12)6.3.3 监控功能 (13)第7章安全防范系统 (13)7.1 视频监控系统 (13)7.1.1 系统概述 (13)7.1.2 系统设计 (13)7.2 入侵报警系统 (13)7.2.1 系统概述 (13)7.2.2 系统设计 (13)7.3 出入口控制系统 (14)7.3.1 系统概述 (14)7.3.2 系统设计 (14)第8章通信与网络系统 (14)8.1 系统通信架构设计 (14)8.1.1 总体架构 (14)8.1.2 通信协议 (14)8.1.3 通信线路 (15)8.2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15)8.2.1 网络设备选型 (15)8.2.2 网络设备配置 (15)8.3 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15)8.3.1 安全策略 (15)8.3.2 安全设备部署 (15)第9章智能化应用系统 (16)9.1 能源管理系统 (16)9.1.1 系统概述 (16)9.1.3 系统功能 (16)9.2 灯光控制系统 (16)9.2.1 系统概述 (16)9.2.2 系统组成 (17)9.2.3 系统功能 (17)9.3 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 (17)9.3.1 系统概述 (17)9.3.2 系统组成 (17)9.3.3 系统功能 (17)第10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8)10.1 系统运行管理 (18)10.1.1 运行管理模式 (18)10.1.2 运行管理人员配置 (18)10.1.3 运行管理制度与流程 (18)10.2 系统维护与优化 (18)10.2.1 系统维护策略 (18)10.2.2 系统优化措施 (18)10.2.3 系统升级与扩展 (18)10.3 系统故障处理与应急响应 (18)10.3.1 故障分类与识别 (18)10.3.2 故障处理流程 (18)10.3.3 应急响应措施 (19)10.3.4 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 (19)第1章绪论1.1 楼宇自控系统概述楼宇自控系统,全称为建筑智能化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自动调节的一套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生态环保及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介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分类及其应用,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出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功能分类为安防、照明、通风、空调、电力、信息等多个方面,其中安防和照明是比较常见和重于供应的两个方面。
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各类建筑中都有应用,如商业、住宅、医疗、办公、交通、教育、政府等各类建筑。
第三章: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通信、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
传感器通过感知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给智能控制器,从而实现智能控制器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控制。
通信技术则保证建筑物内各智能化设备之间的通讯畅通,从而实现集成化控制。
智能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通过综合运用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控制和调控。
第四章: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势建筑智能化系统具有优异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多项优势。
在经济方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消耗并降低维护成本。
在可靠性方面,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转。
在安全性方面,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功能,保障建筑物及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建筑智能化系统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和操作便捷度。
第五章: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和施工流程。
关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需求分析。
通过对建筑物功能需求分析,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各个方面所需实现的功能和效果。
第一章智能建筑概论第一节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一〕技术及其与迷信的关系1.技术的涵义技术开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看作制造的技术。
18 世纪末,法国迷信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那么体系〞。
这些定义的要点是:〔1〕技术是〝有目的的〞。
〔2〕技术完成是经过普遍〝社会协作〞完成的。
〔3〕技术存在两种表现方式,即〝工具〞或硬件,〝规那么〞或软件。
〔4〕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到20世纪90年代,关于技术的复杂维度界定,曾经被更复杂、涵盖各种不同要素的了解所替代,明天技术更多地被定义为硬件、软件、组件〔organization-ware〕、才件〔human-ware〕以及其他有形资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此,我们以为:技术是人类在看法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际中,依照迷信原理及一定的阅历需求和社会目的而开展起来的、用以改造自然的休息手腕、知识、阅历和技巧。
它包括实验技术、消费技术、效劳技术、管理技术,详细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的一致所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体系。
硬技术即物质形状的技术,或称物化的迷信技术,泛指人们在休息进程中用以改动或影响休息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基础与中心是休息工具。
休息工具标志着人类统治自然界的水平。
它作为人的休息器官的延伸,使人的体力与智力神奇般地缩小了,使消费效率几倍、几十倍、不可胜数倍地增长。
软技术指知识形状的技术,包括工艺规程、制造技术、图纸资料、消费组织、管理技术等。
没有先进的软技术,物质技术便不能够发扬应有的作用。
软硬技术融为一体,相反相成地配合开展,才干够推进技术提高和减速经济开展。
2.技术与迷信的关系技术与迷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络的,技术既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手腕,又是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实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与迷信不属于同一概念。
迷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迷信的义务是看法客观世界;技术的义务是改造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