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化工作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63.28 KB
- 文档页数:2
推动农机和农艺有机融合的对策和措施摘要:现阶段,如果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较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自动化水平也会比较高,农机应用范围也会更广。
为了最大化发挥农机的作用,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应当重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做好农机管理工作,以提高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机械化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推动该区域的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对策;措施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改善当前的生产条件,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从而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涉及的范围较广,具体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的生产作业机械化。
例如,相关农作物的耕种、水肥管理、收获以及渔业的放养、捕捞、农业生产运输机械化等。
这样就能够解放农民,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与人工生产方式相比,农业机械化生产能够快速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加强,具体指的是采用实验、鉴别、示范、培训、指导以及相关的咨询等服务工作,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及新农业机械。
简单来讲,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到农业机械,所以应当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最初的实验环节、前期的指导工作、中后期的生产工作、农产品收获工作等都需要用到农业机械,要将推广工作全面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提升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
2农机管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2.1系统把控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农业机械管理全面系统地控制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农副现代化通过逐步推广和使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逐步取代体力劳动。
不断调整农机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对选择新的农机推广对象和形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农业机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充分研究,根据生产需求、当前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制定适当的产品发芽、生长、成熟和衰退周期,系统地控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过程。
农机与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农艺与农机开展了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提升。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且取得一定显著成效,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优化,粮食、蔬菜生产能力水平逐渐稳定提高,产业化经营效果明显,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但也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为及时弥补完善这些不足,推动宣威市农业蔬菜种植机械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农机科技与农艺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使其二者进行有机统一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对策引言新时期下,我国大部分农村面临着劳动力紧缺的现状,农村劳动力实质性短缺状态持续,制约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应用,将农艺农机紧密结合,推广农作物生产新机具、新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进程,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观念,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的必要途径,将引导农民开展先进性、科学性农作劳动,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也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而农机是农艺的物化,是一项重要的载体。
当前,农业生产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有关部门研发出越来越多的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农业机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农机农艺融合会有效解决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与农机作业不适应的问题,缩小农民群众在生产种植方面存在的习惯差异,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与改进,通过相辅相成,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机和农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因素2.1人多地少、劳动产出低我国可用农业土地面积与农业从业人口比例不均衡,存在人多地少、劳动产出低等问题,部分农民土地种植收入无法满足生活需求,造成乡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成为常态,同时部分乡村土地碎片化,对农民农作生产造成阻碍。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农机农艺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农机农艺融合,充分发挥农机与农艺的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农艺技术,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农机农艺融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涌现。
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量。
而农艺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然后,农机农艺融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过度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而农机农艺融合可以通过科学的农艺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合理的农机使用可以减少对土壤的翻耕和压实,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农机农艺融合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有几点建议。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各级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农民应该掌握农机农艺融合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同时增加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投入资金,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核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农机的出现,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已经初步完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下面,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方面探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现状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已经初步完成,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各地农村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一些落后地区的农业仍然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这种技术水平的不平衡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二)农机化建设滞后当前,农机化建设滞后,比如一些地区农机化率低,农机使用数量少,农业生产工具配置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用机不足目前,农业用机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尤其是一些大型农机械,如收割机、拖拉机等,使用情况尚不普遍。
这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会导致耕地面积的浪费。
(四)人才短缺目前,农机技术人才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无法保证农机维修保养的情况。
这也是影响农机化进程的一个瓶颈。
二、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针对技术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农机设备。
针对农机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投入,扩大农机经销商的分布等措施加快农机化步伐。
(三)优化农机配置针对农业用机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农机配置,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作,发扬“轻农业、多作业”的农业生产模式等措施,扩大农机使用范围和机械化水平。
针对农机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人才选拔,加强技术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以及推进农机厂商和农药厂商的合作等措施,加快农机技术人才培养。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当前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农艺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两者的相互融合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发展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1.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推动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2. 农艺水平在不断提高农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种植新的高效农作物品种和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农艺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3.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存在问题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存在,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现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不适应新的农艺要求,导致了农机与农艺的不充分融合。
二、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对策1.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以实现农机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更好地适应农艺的需要。
2. 推动精准农业发展,提高农机的精准化程度精准农业是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和高效化。
通过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可以在农机和农艺的融合中更好地实现农机的精准操作和生产农艺的需求。
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养农技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技人才。
只有具备丰富的农艺知识和对农机操作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将农机和农艺相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艺融合浅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要紧密融合,才能更快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发挥农业的活力;才能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才能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才能显示出农业机械化的威力。
一、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根本目的1.农机农艺融合,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呼唤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为保证“十二五”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提出2015年总产量增加200亿斤以上的发展目标,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推进粳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我国粮食耕、种、收和田间管理环节的稳产高产措施对机械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
农机农艺融合,可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没有农机农艺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
例如,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但没有注重与农艺结合,未研究如何适应和体现农艺要求,更多地去机械模仿手工插秧动作,加上其它原因,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
后来,日本搞机插秧技术,注重育秧与机插秧结合,成为了当今水稻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此外,美国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更称得上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
2.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不过,目前农机农艺相对滞后矛盾凸显。
在粮食作物中,水稻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术、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少本、稀植型插秧技术始终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难题;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规范化种植和适用的机械化作业的矛盾亟待解决。
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应农艺要求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缓慢,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
浅谈农机农艺融合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摘要: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技术不断进步与更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通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成为需要进行深度探讨的课题。
现代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渐向农村扩展,农业用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探索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根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深度思考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生产;重要性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就需要把农艺和农机进行结合。
农艺技术就是在种植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以提升农业种植的适应性,采取合理的方法,如耕种、灌溉、收割、施肥等。
现代化机械设备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可以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将农艺农机进行融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1农机化发展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1.1农机与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发挥好中间作用,促进各方的合作与交流,站在全局的角度,眼光放长远,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其次,进行农机设计时,要注重农机的多样化功能,同时要结合地域季节的变化。
再次,要结合地域气候温度等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案,确保农作物增产增效,构建科学合理的农艺制度体系,同时,农艺在确定之后,要确保持久性,最好不要频繁进行改变。
最后,要注重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匹配的农机配置以及农艺创新。
1.2农机与农艺融合并实现统一科学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促进。
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农机农艺有机结合,使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业改革。
因此,为了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各地区必须加强农机农业融合力度,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工作。
本文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融合农机农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目前,随着现代化农业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的增加,使农业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机械化发展模式。
伴随我国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呈现出不平衡状况,机械操作单一,无法适应农业对农机的本质需求,从而限制农机农艺优势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目标。
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推动农机农艺一体化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协调发展。
一、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农机农艺融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在农村发展中,“人多地少”问题较为突出。
所以,在有限耕地资源面前,如何保证粮食安全与稳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农业生产要尽快达到高产量、高效率及高品质发展要求,则必须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力度,保证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农业专家普遍采用小区试验田方式改良作物,但因很少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若想解决这些小区高产量试验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则需要把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持续试验,证实粮食生产所采用的农艺技术需要标准化、高效、大规模地推广,所以要把其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相互融合,保证试验成果的有效性。
同时,农机和农艺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突破效果,还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水平,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有益于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农机农艺融合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机械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农机与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机和农艺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当中2项最基本的内容,但是目前农机和农艺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如果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机和农艺间的衔接与融合问题,就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先进生产手段的合理应用,进而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
鉴于此,根据当前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措施非常重要。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引言目前为了能够实现现代化农业,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国内农业生产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开始朝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上级相关部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将当地的农艺与农机进行有效的结合,有效推动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其朝着现代化农业的方向进行转型,因此要提高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整体经济效益。
1农机与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1.1对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意义认识不足人们对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理解有限,导致在农业生产中,对生物技术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工程技术。
要成功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不断使用机械装备武装农业,同时工农两大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和紧密性也至关重要。
但是,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分别隶属于两个部门并各自独立发展,由于相关部门沟通不深入或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农机与农艺技术沟通渠道缺失。
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部门较少关注农村需求和市场动态,无法及时监测和研究农业科学的发展;而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实施没有及时调整,无法在现有农业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导致农机和农艺发展过程中的供需差异。
1.2推广应用的农机技术与农艺发展要求不适应目前,有关部门研发出很多适应新农艺的农业机械,然而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厂家不重视沟通联系农户,现代化的生产力难以在生产实践当中得到普及应用。
其次,缺乏财政支持,推出的很多先进农业机械大都价格昂贵,导致无法调动农业生产主体及时更新设备。
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农业纵横生产环境,如传统农艺中的秸秆处理,现可以使用专门机械来收集、处理。
总之,应用玉米生产的机械与实际农艺要求相符,对于传统农艺很难解决的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三、我国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集约化、规模化,通过有效融合农机农艺,可促进农业种植效率的显著提高,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然而,一些地方的农业、农机保持相对独立性,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在融合过程中极易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就必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69%,农38%、47%。
由此可见,平最高的当属小麦,高达95%,而水稻与玉60%、75%;油菜机耕水平49%、机播水平35%。
由此五、主要对策与措施(一)强化宣传对于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可以借助各种方式与渠道向全社会进行积极的宣传,特别是各级政府重视,认真组织和协调农机农艺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机农艺融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相关行业与部门需要强化合作,在农机农艺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要求二者科研部门创造良好的协作攻关机制,立足于科研、管理。
就二者如何融合发展制定统一协调的制度,实现对顶层设计高端平台的真正打造,特别需要对现有院所具备的科考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扶持与解决。
(三)做好知识与技术培训工作要组织广大农机农艺工作者积极的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研发、制造与推广工作,通过强化多学科技术培训工作,可确保农机农艺对彼此的工作进行了解与掌握,互相邀请非专业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跨学科技术培训工作,可确保短时间内掌握全面技术,实现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即农机农艺相融合。
同时,各级农机化、科研与种植部门要主动配合农机手的相关培训工作,有重点的与农时结合起来,做好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将先进的、极具适用性的农机农艺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机手。
作者:康亚军等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21年第9期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康亚军张安战农机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农艺是农机服务的方向。
所谓农机农艺融合,就是农机设计制造要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农业技术模式要适应农业机械作业,两者集成、协调、配套,构成以机械化为基础的高效农作物生产系统。
因此,农机农艺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两者日益融合成为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示范案例近年来,西安市选择在一些农机合作社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统一良种、肥料、耕作,取得明显效果。
示范案例表明,先进农艺技术必须与农机化相结合,才能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广应用,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示范1:长丰农机合作社开展形式:粮田实现了“种子、化肥、农药、耕、种五个统一”。
融合效果:耕种收等每道机械作业程序的费用每亩均比市场价低5元,全年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机械费用每亩共降低30余元。
亩均减少直接投入55元、减少劳动力成本150元。
年亩均增加收益180元以上。
示范2:润泽农机合作社开展形式:实现了“土地、良种、肥料、播种收获、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七统一”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作业。
融合效果:连片规模化的田间作业,成本下降了很多,喷洒农药、灌溉、施肥平均节省成本15%以上。
示范3:铁骑农机合作社开展形式:以统一良种、施肥、耕收、病虫害,田间管理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生产。
融合效果:使当地只种一茬小麦的传统改变为年种植小麦、玉米两茬。
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学种田,实现亩均利润720元。
二、当前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前端仍有“鸿沟”1.体制和机制上依然不畅。
当前,农机、农技、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资源等要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虽然机构改革后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要改变几十年形成的惯性非一日之功,短期内不能形成合力,统一规划也难以实现。
2.行业壁垒根深蒂固。
农机化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林、畜、果、菜等方面农艺技术了解甚少,反之农艺人员对农机化也知之不多,两者虽然都涉“农”,其实“壁垒”也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