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在图根测量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0.0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GPS-RTK技术在图根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GPS RTK原理分析以及RTK技术在控制测量、数字测图等工程中的基本应用,通过TOPCON HiPerPro接受机对动态GPS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做了阐述,指出了动态GPS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RTK技术流动站基准站图跟测量Topcon HiPerPro (一)前言RTK的基本原理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校的定位技术。
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
RTK技术根据差分方法的不同分为修正法和差分法。
修正法是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再解求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RTK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初始整周期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数据链的优质完成——实现高波特率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性。
RTK工作原理及模式如下图1.1所示。
图1-1 RTK工作原理RTK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GPS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
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
(二)RTK作业的基本方法以莱州地籍调查项目为例,我公司使用2台Topcon HiPerPro仪器,采用1+1作业模式进行图根测量。
HiPerPro秉承了TOPCON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真正无线的RTK基准站与流动站。
GPS-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应用该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可行性,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总结了应用该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优点。
标签GPS-RTK技术;数字化地形测量;图根控制测量1 GPS-RTK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基准站实时地通过数据链路将其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基准站坐标等数据传送给运动中的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基准站数据和其自身观测的GPS数据,实时地进行载波相位差分处理,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间的基线向量(△X、△Y、△z),基线向量加上基准站坐标得到流动站每个点的WGS一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 X,Y)和海拔高h。
GPS-RTK定位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质量、数据链路信号传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定位结果。
2 GPS—RTK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可行性GPS—RTK测量的观测数据都是独立观测的,无法通过数据计算来检验其精度。
为了验证它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精度及可行性,我们在兰州市安宁区的2个地形测量项目中对已知控制点和GPS—RTK图根控制点进行了检测和重复观测。
为提高观测精度,减小对中误差,流动站观测数据时均架设三角架或使用对中杆,天线高量取精确到mm。
2个项目中共布设98个GPS—RTK图根控制点,分别检测18个已知点,重复观测56个GPS—RTK图根点,检测和重复观测数据精度统计见表1。
由检测和重复观测数据可知,在观测条件许可、解算精度良好的情况下,GPS—RTK测量可以替代传统图根控制测量。
3 GPS—RTK测量图根控制点存在的问题GPS-RTK测量可以替代传统的图根控制测量,其单点观测精度可以达到或超过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但是受卫星状况及周围环境的限制,在实际作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如下:3.1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GPS卫星)、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部分组成,如果接收不到准确的GPS卫星发射的用于导航定位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GPS精密定位就无从谈起;3.2 GPS-RTK系统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基准站信息等均由数据链路传送给流动站,如果系统的无线电数据链路受到干扰或阻断,系统则无法获得高精度的解算成果;3.3 由GPS-RTK技术的测量原理可知,其点位精度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基准站的,点位误差椭圆是随机的,虽然单个图根点的点位精度较高,但是图根点与图根点间的相对精度却有可能很低,且流动站与基准站间的距离越远,点位精度越不可靠。
基于RTK在地形测量中图根控制测量精度分析作者:李鹏李文亮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RTK技术的应用现状、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以及数据点位精度分析这三个方面对基于RTK的地形测量中图根控制测量精度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RTK;地形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精度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RTK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大地的测量工作中,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本文对图根控制测量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二、RTK技术的应用现状RTK技术目前已经在地形测量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与其他测量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与静态GPS的比较现今静态GP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精度控制网的建立方面,采用相位差分可以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精度,然而众所周知,静态定位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也就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检核,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静态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而动态RTK通过实时处理即能达到厘米级精度,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2.与常规测量方法的比较(1)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常规的水准仪、经纬仪进行测蕞时,都要用笔进行现场的记录,并进行数据的限差计算。
(2)RTK测量只要事先设定限差就可以对数据自动的进行取舍和记录。
(3)与传统测量比较,作业条件要求减少。
(4)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
常规测量仪器只能在某种工程中适用,而RTK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方面均可独立完成。
(5)定位精度高,数据可靠,没有误差积累。
常规测量方法的作业中,路线往往都是连续的,误差很容易一站一站的积累下去。
地形图测绘中GPS—RTK用于图根点测量的可行性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GPS-RTK进行地形图测绘中图根点测量的原理,然后选取某地区对GPS-RTK用于图根点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
标签:测绘GPS-RTK 图根点坐标图根点的测量是地形图测绘的基础,其可以为测区的整体控制提供依据。
利用传统技术进行图根点测量时,如果图根点的分布比较密集,那么测量工作将会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时间。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图根点的测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省时、省力。
本文主要探讨GPS-RTK技术应用于地形图测绘中的吐根测量是否满足观测结果对精度的要求。
1GPS-RTK的测绘原理首先在基准站上安装一台接收机,一次接收机作为参考站持续观测卫星,并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联合基准站的基本信息以及测站信息实时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利用GPS接收機来接收卫星信号,同时利用无线接收设备来接收基准站传输过来的数据,最后利用相对定位原理解算出相关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各点的WGS-84坐标等,最后进行计算得到各点的平面坐标和海拔高度。
2地形图测绘中GPS-RTK用于图根点测量可行性的实验验证2.1测区内的已知点分布情况实验所选测区的地貌与地物情况并不复杂,地形起伏也不大,视野比较开阔。
在整个测区内共分布了20个已知的GPS高等级控制点并已知相应的原始坐标数据,各GPS控制点都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在测区内找到对应位置。
基于测区的以上情况,本次实验共确定了10个位置较好的GPS控制点,并且点位之间可以通视,周围不存在可能会影响到GPS-RTK测量的客观因素,比如树木以及高压线等,各点都可以很好接收GPS卫星信号。
2.2使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的过程2.2.1流动站和基准站的设置在测区内的地势较高并且视野开阔处架设GPS基准站,开机并且确定一切正常之后就可以接收到12颗以上的GPS卫星。
Technology Forum︱400︱2016年11期 GPS-RTK 在图根控制测量工作中的应用邱振平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广东 汕头 515041摘要: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图根控制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项建设工作的进展。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建设项目数量特别多,同时在类型上也趋向于多样化的特点,想要在最终的图根控制测量上获得预期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在很多的方面实施足够的努力。
现如今,GPS-RTK 的技术体系及操作方法都比较健全,在行业内及专项研究当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肯定,因此可以融入到图根控制测量工作当中。
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GPS-RTK;图根;控制测量;应用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1-0400-01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现代化的建设速度是非常快的,即便是细节上的工作,同样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不能以牺牲工作质量为前提。
当下的很多城市,都在依靠大量的建设工程来完成自我的进步和蜕变,可是对于图根控制测量而言,有些工程仍然在坚持传统的工作模式,各方面的工作水准都没有达到预期,以至于最终的建设效果出现了折扣,这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在图根控制测量中,有效的应用GPS-RTK,完全可以将过往的多项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形成良性工作循环,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 GPS-RTK 原理 对于GPS-RTK 而言,其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测量技术。
该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将载波相位测量作为基础内容,并且结合实时的差分GPS 内容,完成相应的测量任务。
GPS-RTK 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在测站点制定的坐标系当中,提供实时更新的结果,特别是厘米级别精度的三维定位结果,也可以进行实时的更新处理,因此在技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面,均是值得肯定的。
现阶段的GPS-RTK 应用当中,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系统来完成的,包括GPS 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能够将各方面的工作较好完成。
浅淡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使用摘要RTK技术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优势很大,操作时静态GPS和RTK技术相结合使用于控制测量,可提高RTK测量的效果。
再者选择基站点也很关键。
RTK技术也受一些技术限制,会产生伪值,需进行质量控制,优化RTK技术,控制工作半径,合理有益的应用于生产中。
关键词GPS;RTK技术;质量控制;优化RTK操作;应用GPS自从在我国引进以来,给我们测绘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便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尤其是GPS RTK技术让我们体会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巨大优越性。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精度。
我院在2004年购置了中海达GPS设备,包括静态和动态。
我们将静态GPS和RTK 技术相结合,应用在测区的控制测量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接受一项测绘任务,一般首先要做的是在测区布控。
控制测量是整个项目运作的基础。
首级控制测量现一般遵照“立足需要,保证精度,便于施测,利于发展”的原则进行布网,使用静态GPS测量技术操作。
静态GPS测量可以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测量定位,定位精度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经济效益好。
静态GPS测量内业二维平差所得在控制点平面坐标完成满足要求,静态GPS 高程采用的是拟合平差法。
GPS得到的高程是大地高,而实际采用的是正常高,需要将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
而测区的高程异常是未知数,且高程异常的变化较复杂,特别在山区精度较差,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拟合的高程精度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完全用GPS替代等级水准难度大。
建议仍采用传统的水准仪作业模式进行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在基本平面控制点下加密,直接满足测图的需要。
其边长短,密度大。
用静态GPS观测,施测周期比较长,所需人员多,费时费工,不可取。
我院选用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RTK测量系统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 GPS)测量技术。
GPS-RTK技术在某矿区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建昌县某矿区案例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华测T5 型GPS-RTK 接收机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简述了RTK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根据GPS-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使用情况作出几点说明。
关键词:GPS-RTK 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流动站1 RTK概论1.1 RTK的工作原理GPS-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其基本原理为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其基本组成是一个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及连接基准站和流动站的通信系统。
RTK定位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站坐标等通过数据通信链实时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通信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各项数据,而且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求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1.2 RTK测量系统的组成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1]。
其基本组成至少需要一个基准站和一个流动站。
2 RTK测量实例2.1 测区范围概况该区地貌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最高峰(狼洞沟)海拔586.7m,最低海拔320.70m,相对高差一般150~260m,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基岩出露较好,植被覆盖率40%左右。
在进行测量工作前,收集了测区相应的资料。
收集到测区范围内及其周边28个I级导线点成果(高程为三等水准成果)。
在本次测绘工作中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主要有:“l+3”双频华测T5 GPS-RTK、拓普康全站仪GPT7001L、GPT7005两台,台式电脑10台等。
2.2RTK测量的具体步骤(1)架设基准站。
在进行RTK图根测量中,首先进行基准站假设,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基准站周围要视野开阔,卫星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发射物(大面积的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效应干扰。
论述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1前言RTK是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的缩写,它是建立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基础上的定能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
而采用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一旦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即可停止观测,从而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在此,本文就RTK 用于地形测量中图根控制测量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 RTK的概述2.1 RTK的工作原理RTK的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设置l台GPS接收机(基准站),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移动站)。
在移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移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2 RTK的特点动态RTK通过实时处理即能達到厘米级精度,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及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RTK测量只要事先设定限差就可以对数据自动的进行取舍和记录。
与传统测量比较,RTK测量作业条件要求减少,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其在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方面均可独立完成。
定位精度高,数据可靠,没有误差积累。
且RTK测量是自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需人为的读数等操作,所以测量数据比较稳定和可靠。
3 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一般,RTK 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的基本作业流程如下:3.1 收集测区控制成果,含控制点的坐标、等级、中央子午线,坐标系及控制点是属常规控制网还是GP S控制网。
浅谈RTK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前言:随着科学的进步,测绘方法的改进,RTK测量技术以其快捷、精准的特点广泛地被测量人员所采用,但在测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文通过对温州电力局丁山B09地块平面、高程的测量来分析RTK测量的精度。
RTK的基本原理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
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
它能够实时的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测量一般有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本次以WZCORS网进行网络RTK图根控制测量为例,对RTK测量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进行分析。
RTK的误差来源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另一类是与距离有关的误差。
与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等。
与距离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等。
对固定基准站而言,与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方法予以削弱,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将随移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的增加而加大,所以RTK的有效作业半径是有限制的(一般为几公里,网络RTK作业时不受此限制)。
与距离有关的误差主要部分可通过多基准站技术来消除,但是其残余部分也随着移动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加大。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一般要求使用RTK进行测量时,一般先对测区进行测区坐标系转换参数的获取,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已知地方坐标的控制点和在已知点上使用GPS所测的WGS84坐标进行计算求取WGS84坐标与地方坐系的转换参数,如果两者的转换参数已知时可直接使用已知参数。
浅析GPS 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RTK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已经在测量工程的很多方面得以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图根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法,并简要分析了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作用、精度和局限性。
【关键词】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精度;局限性0.引言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本文结合GPS RTK测量定位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对有关精度问题和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RTK技术的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2.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地形图测量。
它是控制测量的一类,只是精度比较低一点,点位的布置要满足碎部测量的要求。
在碎部测量时,当控制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需要增加图根控制点。
图根控制布设,是在各等级控制下进行加密,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和。
在较小的独立测区测图时,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
3.控制点的布设方式图根控制点的个数根据测区地形和测图比例尺确定。
利用全站仪采集碎步点,一般在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如平坦而开阔地区一般图根控制点的密度为:当测图比例尺为1:2000时,图根点数目不少于16个/Km2;当测图比例尺为1:1000时,图根点数目不少于16个/ Km2;对于1:5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64个/ Km2。
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GPS网络RTK已经成为有效的测量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地形测量、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建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一、GPS网络RTK简介GPS网络RTK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测量过程中配合网络差分技术使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方法。
GPS网络RTK将GPS接收机与全球差分GPS基站相连,利用基站提供的参考信息作为差分数据,通过传递处理后的数据来实现高度、坐标、方位等测量参数的高精度测量。
二、图根控制测量简介图根控制测量是一种位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建等领域的控制测量,它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将图根数据用于确定基准点的方法。
图根控制测量的准确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精度高GPS网络RTK具有高精度的测量优势,在图根控制测量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准点的测量精度。
2、操作简单快捷GPS网络RTK测量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设备搭建和数据处理,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数据共享方便GPS网络RTK利用基站进行差分处理,数据传输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共享数据,方便性大大提高。
4、测量覆盖范围广GPS网络RTK可以在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同时进行多点测量,具有强大的测量覆盖能力,同时可以大大缩短测量周期。
四、总结综上所述,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快捷、准确的测量方法,其具有高精度、操作简单、数据共享方便、测量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在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建、城市规划等领域,GPS网络RTK将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GPS网络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图根点控制测量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摘要:通过论述GPS技术在城市基础测绘中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突出介绍了GPS技术在测绘中运用的技术原理、作业流程与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本研究在多次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确切的结论:GPS技术不但能够较好的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具有方便快捷等传统导线测量所不具备的优势。
关键词:GPS技术;图根控制测量;优越性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可向全球用户提供实时、高精度及连续的三维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近年来该系统已在测绘行业得到普遍应用,这项技术因其快速、高效、准确及操作简捷等特点现已成为地形测绘、施工放样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与控点测量等实时定位的重要手段。
一.GPS RTK的测量原理GPS技术来自美国,它由卫星,地面监控与用户站三部分组成,能够在海、陆、空全方位进行导航与定位。
RTK定位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GPS测量城市图根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突破,它所提供的测站点在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可达成厘米精度,它由基准站与流动站组成,基准站设备主要有数据发射电台与GPS接收机,流动站设备包括数据接收电台和GPS接收机及手持控制器,基准站把观测值与观测站坐标信息传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数据并采集GPS观测数据,通过特定算法得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然后通过相对定位模型,就能计算出所在点相对于基站的三维坐标,流动站即可流动也可静止,观测员在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后,很快就可完成观测点的坐标测量。
二.测绘项目介绍为加快测绘对城市建设的推动,我测绘院对合作市提供1:500及1:1000的基础测绘服务,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合作市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区坐标系统的改造,进而也推动基础测绘工作的发展与应用,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区坐标系统改造(合作市45km规划范围内E级GPS基础控制网)、规划区25km 测绘范围的GPS二级加密及图根控制、1:600的数字线划图( DLG)l4.5k m的数据生产;l:1000 数字线划图( DLG)9.5km的数据生产;范围内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生产;完成数据及和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
GPS 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图根控制测量是碎部测量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碎部测量的质量。
介绍了GPS 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采用GPS 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工作流程,并分析了GPS RTK测量的优势。
精度检核结果表明,GPS RTK可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图根控制测量;GPS RTK;精度1 引言在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地籍测绘项目中,图根控制测量是碎部测量的起算点,其精度直接影响碎部测量的质量。
传统常用的图根控制测量方法有附和导线法、支导线法、闭合导线法等。
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时,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采用GPS RTK技术,可以直接在首级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布设图根控制点,减少了导线测量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形、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GPS RTK简介GPS-RTK(Real-Time Kinematic,RTK)即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能够实时提供测站点的3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技术的出现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采用GPS RTK进行测量时,基准站对卫星连续观测,并把观测的卫星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等)以及用户输入的信息(测站坐标、坐标系统等)实时通过数据链电台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测量时,通过数据链电台接收基准站所发射的信息,同时采集卫星数据,在系统内将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基线向量(ΔX、ΔY、ΔZ),基线向量加上基准站坐标得到流动站每个点的WGS-84坐标,再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整个过程历时不到一秒钟,定位的结果可以达到厘米级。
3 GPS 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3.1 项目概况某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项目,测区面积约15.9km2,测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物复杂,包括村庄、农田、林地、河流等地物。